- 年份
- 2024(9325)
- 2023(13329)
- 2022(11725)
- 2021(10939)
- 2020(9269)
- 2019(21263)
- 2018(21096)
- 2017(41235)
- 2016(22341)
- 2015(25008)
- 2014(25032)
- 2013(24961)
- 2012(23089)
- 2011(20924)
- 2010(20792)
- 2009(18916)
- 2008(18525)
- 2007(16311)
- 2006(14098)
- 2005(12388)
- 学科
- 济(91438)
- 经济(91336)
- 管理(60927)
- 业(59575)
- 企(49800)
- 企业(49800)
- 方法(42376)
- 数学(35843)
- 数学方法(35433)
- 贸(24178)
- 贸易(24166)
- 易(23450)
- 农(23204)
- 中国(22004)
- 学(21664)
- 财(21348)
- 业经(20727)
- 地方(19514)
- 制(15751)
- 理论(15476)
- 农业(15159)
- 技术(14561)
- 和(14476)
- 务(13663)
- 财务(13600)
- 财务管理(13574)
- 产业(13235)
- 环境(13131)
- 融(13087)
- 金融(13086)
- 机构
- 大学(321825)
- 学院(319337)
- 济(129186)
- 经济(126523)
- 管理(124339)
- 研究(113033)
- 理学(108152)
- 理学院(106921)
- 管理学(104988)
- 管理学院(104442)
- 中国(80348)
- 科学(71782)
- 京(69227)
- 所(58368)
- 农(56905)
- 财(55968)
- 研究所(53564)
- 业大(51194)
- 中心(49652)
- 江(45878)
- 财经(45447)
- 农业(45298)
- 北京(43630)
- 院(41465)
- 经(41357)
- 范(41316)
- 师范(40802)
- 经济学(38380)
- 州(37298)
- 经济学院(34735)
- 基金
- 项目(222784)
- 科学(173425)
- 基金(161013)
- 研究(158788)
- 家(142604)
- 国家(141504)
- 科学基金(119579)
- 社会(98318)
- 社会科(93174)
- 社会科学(93148)
- 省(87062)
- 基金项目(85606)
- 自然(79805)
- 自然科(77916)
- 自然科学(77893)
- 自然科学基金(76506)
- 划(73815)
- 教育(71474)
- 资助(67278)
- 编号(63390)
- 成果(51352)
- 重点(50321)
- 部(48679)
- 发(48233)
- 创(46440)
- 课题(44017)
- 创新(43370)
- 科研(43201)
- 计划(41716)
- 教育部(40972)
- 期刊
- 济(138007)
- 经济(138007)
- 研究(93391)
- 中国(57071)
- 学报(56274)
- 农(51004)
- 科学(50104)
- 管理(45791)
- 大学(41591)
- 财(40325)
- 学学(39334)
- 农业(35909)
- 教育(32701)
- 技术(25671)
- 融(24964)
- 金融(24964)
- 经济研究(23330)
- 业经(22751)
- 财经(21520)
- 问题(19015)
- 业(18972)
- 经(18512)
- 贸(18438)
- 科技(16252)
- 图书(16202)
- 国际(16036)
- 理论(15263)
- 技术经济(15223)
- 版(15077)
- 商业(14667)
共检索到463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猛
借助于SITC三位数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对中印之间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印度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其边际产业内贸易程度也较高,充分说明中印两国基于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具有相似工业发展偏好,这种相似偏好使双方之间的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呈逐渐增强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国兵
本文有如下创新和结论:(1)细化行业分类到SITC4分位数据,改进RCA指数测算方法,揭示出中国对美工业制造品出口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商品组,排序为:杂项制品66类、原料制品51类、机械与运输设备36类。(2)将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方法运用到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证实中美工业制造品静态产业内贸易平衡状况较差,大多数商品组趋向产业间贸易,少数商品组表现为垂直产业内贸易。(3)GL指数和Cj指数无法反映产业内贸易失衡程度和方向,本文提出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揭示出加重中美工业制造品贸易失衡和对贸易失衡起到平衡作用的商品组。(4)认为Thorpe和Zhang(2005)给出的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子中分类集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媛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水果粉、糖制水果、干制水果、新鲜水果、水果汁和加工水果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中法两国之间的加工水果贸易为例,试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世界 水果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辉文 石燕
流行的见解认为,比较优势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应当由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的新贸易理论来解释。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回顾说明:第一,从纯理论来看,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之外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变量;第二,经验研究显示,比较优势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结合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来看,探讨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的内在联系是产业内贸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产品内分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桑百川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已经成为中美贸易的主体,且中国对美出口不断扩大。本文以该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揭示中美的优势;运用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说明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状况;运用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指出该大类下对两国间贸易失衡起到推动和缓解作用的产品;借助于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间该大类贸易平衡状况的未来走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经 刘厚俊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世界范围内的工艺品、视听、设计、音乐、新媒体、出版和视觉艺术共七种文化创意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在世界文化创意产品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普遍增强的现实,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创意产品 比较优势 产业内贸易 竞争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潘依铭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提出,中俄合作日益密切,尤其在能源、林业等自然资源领域。研究选取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互补性指数,对2011-2020年中俄木质林产品的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测算并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层压木板和木制餐具和厨具上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俄罗斯在原木、厚度6毫米的木材、层压木板上的竞争优势最强。中国在向俄罗斯出口木餐具和厨具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原木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持续推进两国木质林产品的合作、挖掘两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潜力、注重国内木质林产品供需平衡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更好地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刚体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国家市场为基本分析单位,以比较优势为架构来解释国际贸易结构、利益和流向。这种分析思路已经由于跨国公司在各个领域普遍发展而需要改进。传统的贸易理论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喻志军
本文目的在于给出客观准确评价中国外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论文通过理论推断阐述了随着社会进步,国际分工日益深化,贸易竞争力水平和来源也将不断更新。进而通过计算中国、美国、德国的相应指数和实证比较外贸竞争力的不同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归纳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综合评价中国贸易竞争力的思路和原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岳昌君
美国产业内贸易 (一)发展趋势 本文按3位数标准国际贸易代码(SITC)划分产业并采用1999年联合国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ITT)计算公式为: ITT=1-|X_I-M_i|÷(X_i+M_i)其中X_i,M_i分别表示产业i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1表示完全是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余淼杰 崔晓敏
中国出口对东盟出口的影响既存在互补效应,又存在替代效应。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加会促进东盟国家同行业的出口。然而,中国对其他国家出口的增加则会挤出东盟各国同行业的出口。近年来中国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这既给东盟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使得中国和东盟的区域合作面临挑战。东盟国家可通过进一步的贸易自由化、增加R&D投资和培训更多的熟练工人来提高其出口和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中国和东盟 出口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大中
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状况与“入世”承诺减让水平做了定量分析,探讨了中国进行相关承诺减让的基本动因。本文认为,无论是在“51个经济体模型”还是在“12个经济体模型”的框架下,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其服务贸易在总体上均处于很弱的竞争地位。在分部门研究中,中国只是在通信服务、旅游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的显性比较优势。中国在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入世’”这一基本原则的同时,对服务贸易做出了较高的承诺减让。但中国承诺减让的基本动因不是基于自身的显性比较优势,而是基于“部门对等互惠”意义上的“讨价还价”。本文的政策涵义是,中国应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处理好国内已开放服...
关键词:
中国 服务贸易 显性比较优势 承诺减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大中
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状况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51个经济体模型”,还是在“12个经济体模型”的框架下,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其服务贸易在总体上均处于很弱的竞争地位。在分部门研究中,中国只是在通信服务、旅游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的显性比较优势,但其他服务部门则表现不佳。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显性比较优势 无频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丽 范德成 张文文
本文运用2000-2010年中印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GL指数、MII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来分析中国与印度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特征及类型,并对中印两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提出促进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