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0)
2023(6843)
2022(5656)
2021(5553)
2020(4519)
2019(10089)
2018(10054)
2017(19260)
2016(10914)
2015(11983)
2014(12019)
2013(11784)
2012(11229)
2011(10174)
2010(10445)
2009(9913)
2008(9905)
2007(9505)
2006(8529)
2005(7553)
作者
(30402)
(25966)
(25660)
(24379)
(15938)
(12604)
(11474)
(10234)
(9734)
(9220)
(8914)
(8774)
(7908)
(7902)
(7835)
(7681)
(7599)
(7445)
(7405)
(7201)
(6433)
(6426)
(6328)
(6154)
(6014)
(5881)
(5846)
(5479)
(5449)
(5329)
学科
(48641)
(46109)
经济(46047)
(35115)
农业(32567)
管理(23797)
业经(16529)
(14211)
企业(14211)
方法(13620)
中国(13492)
农业经济(12343)
数学(11792)
数学方法(11609)
地方(11260)
(10957)
(10667)
(10264)
(9455)
农村(9436)
(9388)
劳动(9371)
发展(8833)
(8821)
(8252)
(8001)
收入(7945)
(7938)
土地(7804)
及其(7544)
机构
学院(155285)
大学(151400)
(65040)
经济(63692)
管理(57989)
研究(54011)
理学(50131)
理学院(49598)
(49372)
管理学(48761)
管理学院(48482)
中国(43437)
农业(37385)
科学(32880)
(31538)
业大(30154)
(29119)
(27937)
中心(26499)
研究所(24952)
(24626)
农业大学(23042)
财经(22001)
(21747)
师范(21573)
(20060)
(19492)
北京(19218)
(19165)
经济学(19036)
基金
项目(100054)
科学(78506)
研究(76598)
基金(72295)
(62558)
国家(61870)
科学基金(52268)
社会(49753)
社会科(46554)
社会科学(46543)
(39838)
基金项目(38458)
编号(33193)
教育(33127)
(31925)
自然(31148)
自然科(30413)
自然科学(30409)
自然科学基金(29843)
(29314)
资助(28316)
成果(27574)
(22847)
(22794)
重点(21567)
课题(21409)
国家社会(20830)
(20132)
(20029)
(19962)
期刊
(83416)
经济(83416)
(57533)
研究(43722)
农业(39226)
中国(38370)
学报(26250)
科学(24704)
大学(21375)
(21052)
学学(20434)
业经(20050)
(17379)
金融(17379)
(17323)
管理(16487)
教育(15843)
农业经济(14521)
农村(14036)
(14036)
问题(12086)
技术(11674)
(11460)
世界(10759)
财经(10528)
经济研究(9686)
社会(9435)
农村经济(9289)
经济问题(9257)
(9110)
共检索到242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架构与行政生态,使两国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治理中呈现出不同的理念、模式和策略。印度自由放任型的迁移体系强调迁移作为基本人权的要素与地位,在城市化过程中采取了包容性和以服务为驱动的治理范式。中国规制型的迁移体系突显了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城乡利益分配与二元保障结构的体制约束,形成了以城市利益为中心和注重政策供给的治理特征。两国应相互借鉴各自治理模式中的优点,在政府角色定位、城乡利益关系调节和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与重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学英  
本文分析了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我国和日本的情况做了简单比较,阐述了我国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职能:(1)通过产业发展创造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处理好农业税减免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3)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4)加强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斐  
应当说现代化的发展和转型对于我国来说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期,经济的发展以及机构的变化可以说对于国内的形势来说有一个很强的驱动性。就工业化的水平来说,我们已经可以说基本升上接近了工业化的成熟体系,因而实际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一方面由于效率的提高而下降,另一方面则由于实际生产需求的增加而增长,因此可以说城镇化的趋势也是不可避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类似的问题也就必然的需要涉及到农村的转型问题,实际上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对于第一产业本身的附加价值的认定较低,实际上农村劳动力的富余状况确实是比较严重的。现阶段的主要分流方式就是通过暂时性的流动来进行转移,从效果来说具有一定的临时性质。实际上关于这方面的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坚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胡坚一、概述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趋势之一──配弟-克拉克趋势,在三次产业结构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首先转入第二产业,从而导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向群  王朝晖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模式。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划分为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内转移和跨区域转移等三种模式。分析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中得到启示,为浙江及其他地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珊珊  王东阳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快速完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特点,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恒波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 ,在推进我国农村的小康建设中至关重要。英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转移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 ,其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在综合评述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爱华  
英国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以及不同时期的对策,在借鉴英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探讨,提出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令国  
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职业流动和身份转换的背离 ,这种转移方式弱化了农村居民向城市迁徙的动力 ,减缓了各种资源的集聚过程 ,在客观上具有明显的反城市化效应。当前 ,政府应当致力于清除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创造一个平等的择业和创业环境 ,鼓励农民向城市永久性迁移 ,从而积极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安强  贾兵强  姜峥  
“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通过对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考察,归纳概括出其主要的动因,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志新  李亚  
比较中印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在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下,通过制度创新及其配套政策支撑,运用多种有效模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对其予以缓解乃至消除。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姝  韩学平  
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印度与中国同属于金砖国家,历史背景与国情现状相似。印度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迟缓;转移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凝滞状态进行分析,从产业结构的发展类型、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中国新时期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令国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向城市转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基本规律。中国在近20年来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浪潮,尽管中国在人口供给规模、市场发育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决定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他们会有所不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国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构成转移的主要载体。通过比较各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从中得出启示:农业发展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基础和保证;工业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清民  黄娟  
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成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很多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工业化的进程、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行为、劳动者素质等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经验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