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5)
2023(11236)
2022(9880)
2021(9144)
2020(7724)
2019(17783)
2018(17822)
2017(34698)
2016(18746)
2015(21178)
2014(21320)
2013(21280)
2012(19702)
2011(17894)
2010(17987)
2009(16559)
2008(15815)
2007(13730)
2006(12247)
2005(10837)
作者
(54935)
(45538)
(45296)
(43201)
(29254)
(21729)
(20590)
(18003)
(17373)
(16187)
(15470)
(15416)
(14523)
(14501)
(14027)
(13856)
(13564)
(13274)
(12957)
(12825)
(11393)
(11219)
(10896)
(10390)
(10265)
(10077)
(9990)
(9869)
(9193)
(8828)
学科
(96515)
经济(96426)
管理(53241)
(48403)
(40553)
企业(40553)
方法(38301)
数学(33221)
数学方法(32883)
地方(22248)
中国(20409)
(19817)
(19445)
业经(18578)
(17807)
地方经济(14215)
(13734)
贸易(13727)
(13663)
(13463)
农业(13250)
理论(13229)
环境(13186)
(13139)
(11639)
金融(11638)
技术(11218)
(10953)
银行(10916)
(10807)
机构
大学(276297)
学院(272945)
(117549)
经济(115165)
管理(109902)
理学(95516)
理学院(94463)
研究(94269)
管理学(92949)
管理学院(92460)
中国(67687)
(58465)
科学(57274)
(50190)
(47370)
研究所(43242)
中心(41180)
财经(40835)
(40178)
业大(39278)
(38335)
北京(37270)
(37033)
经济学(35758)
(35758)
师范(35464)
(33910)
经济学院(31884)
农业(31359)
(31280)
基金
项目(185900)
科学(145798)
研究(136739)
基金(134948)
(116724)
国家(115784)
科学基金(99430)
社会(86552)
社会科(82033)
社会科学(82007)
基金项目(71971)
(71648)
自然(64048)
自然科(62514)
自然科学(62504)
教育(61663)
自然科学基金(61363)
(60036)
资助(56132)
编号(55414)
成果(44895)
(41186)
重点(41035)
(40108)
(38068)
课题(37672)
教育部(35538)
创新(35500)
国家社会(35258)
科研(35126)
期刊
(133090)
经济(133090)
研究(84586)
中国(46435)
学报(41095)
管理(40960)
科学(38605)
(36146)
(36101)
大学(31072)
学学(29280)
教育(27143)
农业(25640)
技术(23739)
经济研究(21867)
(21137)
金融(21137)
财经(20203)
业经(19415)
(17273)
问题(17065)
技术经济(14978)
图书(14201)
理论(14050)
科技(12735)
(12728)
实践(12685)
(12685)
现代(12647)
世界(12256)
共检索到399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再起  向雄辉  
经济软实力的构建以经济硬实力为基础,但同时也反作用于经济硬实力。文章构建经济软实力指标评价体系,并对比中印两国经济软实力的优缺点发现:中国经济软实力整体比印度更强,但印度软实力建设举措有值得借鉴之处。针对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应在加强国内经济软实力的源动力、夯实国内经济软实力的支撑力、提升国际经济软实力上着重发力,以增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国胜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毗邻的东方人口大国。两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有着深刻的巨大的影响。两国分别于 1 978年末和 1 991年 7月开始引人注目的经济改革 ,经济迅速增长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国际竞争力显著上升 ,经济自由化全面展开。本文着重分析考察两国经济改革的导入、特征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显著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文玉  
唐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元、天宝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然而唐代的国力到底达到什么水平,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宋承唐制,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都与唐代大同小异。因而两朝的情况最具有可比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代帆  
本研究基于在菲律宾的问卷调查,对中国和日本在菲律宾的软实力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无论在经济软实力、人力资源、文化软实力、政治软实力还是外交软实力等方面,都要落后于日本。要拓展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中国需要学习日本推进文化外交和软实力的经验。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挖掘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优势,还要以更具效率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重视国内问题的外部示范性,以国内社会的"善治"构建国家软实力的基础;高度重视民间外交,拓展对外交往的渠道;改变以经济为主轴的急功近利的对外交往模式,真正把文化外交至于战略位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怡  
首先利用TC和RCA指数对中印两国的服务贸易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虽然在服务贸易总量上超过印度,但其整体竞争力相对于印度有显著劣势,并且这种劣势有扩大趋势;同时通过比较发现,相对于印度,中国仅在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上有稳定和明显的优势。然后,据此提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洲  黎中彦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模型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美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进行预测,探讨了在不同情况下中美两国经济的对比分析和追及问题。本文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只要保持平稳增长,将在2030年前实现多个目标:一是GDP超过美国;二是人均GDP超过1.7万美元;三是人均国民总收入接近高收入国家行列;四是商品零售额、商品进口额等宏观指标赶上美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秀英  
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①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②指欧洲共同体(下同)。③为1993年第1季度数字。④为1993年第2季度数字。国内生产总值及占经合组织的比重(按当年价格和汇率折算成美元)单位:十亿美元①1990年以前仅指原联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桑炳彦  
关于对中外经济实力比较指数的统计方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桑炳彦一、对中外经济实力比较指数统计方法问题的提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促使国际社会愈来愈关注我国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学惠  
2011年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成立,亚太海洋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历史新时期。由于奥巴马政府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凸显其亚太军事再平衡①,使亚太海洋经济发展面临"亚太海洋安全要素与亚太海洋经济发展关联性高度提升"的新难题。中印两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破解难题做出了表率和贡献。因此,对他们在推动亚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独特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与历史价值。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学惠  
本文认为.中国和印度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本文对两国作用的共性作一探析。研究显示,两国作用的共性表现为中印在亚太经济发展中均具有大国意识、作用意识和理念、相同的作用方式和领域,这表明对21世纪初的亚太经济的认知与把握,还需要对中印两国在亚太经济发展中作用问题展开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小北  武火峰  沈莹  
本文主要以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即"钻石模型")来比较中印两国竞争力,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印两国今后的经贸合作与发展的方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志新  李亚  
比较中印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在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下,通过制度创新及其配套政策支撑,运用多种有效模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对其予以缓解乃至消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晶荣  
本文分析了中印两国农产品的贸易现状,并就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优势和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在对印度农畜产品贸易中比较优势较少,而印度对中国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产业间贸易为辅。两国农畜产品贸易发展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随着中印两国关系的缓和,两国农畜产品贸易有望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