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1)
- 2023(12106)
- 2022(10498)
- 2021(9988)
- 2020(8209)
- 2019(18982)
- 2018(19098)
- 2017(37063)
- 2016(20270)
- 2015(22865)
- 2014(22905)
- 2013(22883)
- 2012(20915)
- 2011(18834)
- 2010(18767)
- 2009(17281)
- 2008(16657)
- 2007(14761)
- 2006(13051)
- 2005(11304)
- 学科
- 济(84912)
- 经济(84818)
- 业(61561)
- 管理(51466)
- 农(50481)
- 企(39863)
- 企业(39863)
- 方法(35802)
- 农业(33611)
- 数学(31150)
- 数学方法(30815)
- 业经(23535)
- 中国(21968)
- 地方(18451)
- 财(18168)
- 学(17352)
- 制(15522)
- 贸(14505)
- 贸易(14500)
- 易(14027)
- 发(13467)
- 技术(12708)
- 农业经济(12520)
- 理论(12410)
- 环境(12106)
- 和(11985)
- 策(11888)
- 体(11387)
- 银(11187)
- 银行(11144)
- 机构
- 学院(288248)
- 大学(287231)
- 管理(117866)
- 济(116022)
- 经济(113590)
- 理学(103296)
- 理学院(102228)
- 管理学(100582)
- 管理学院(100076)
- 研究(96144)
- 中国(71162)
- 农(65335)
- 京(60496)
- 科学(60241)
- 业大(50493)
- 农业(49937)
- 财(48261)
- 所(48182)
- 中心(44359)
- 研究所(44091)
- 江(41270)
- 财经(39236)
- 范(38376)
- 师范(38069)
- 北京(37699)
- 经(35886)
- 院(33872)
- 州(33438)
- 经济管理(33035)
- 经济学(32969)
- 基金
- 项目(201888)
- 科学(158483)
- 研究(150276)
- 基金(146167)
- 家(126804)
- 国家(125656)
- 科学基金(107841)
- 社会(94333)
- 社会科(88911)
- 社会科学(88886)
- 省(79305)
- 基金项目(78726)
- 自然(69289)
- 自然科(67638)
- 自然科学(67626)
- 教育(66782)
- 自然科学基金(66393)
- 划(65616)
- 编号(63244)
- 资助(59083)
- 成果(50648)
- 部(44753)
- 重点(44166)
- 发(43772)
- 课题(41614)
- 创(41580)
- 创新(38691)
- 国家社会(38289)
- 科研(38109)
- 教育部(37869)
- 期刊
- 济(130636)
- 经济(130636)
- 研究(81479)
- 农(68604)
- 中国(55319)
- 学报(47011)
- 农业(46990)
- 科学(44021)
- 管理(37778)
- 大学(36458)
- 学学(34590)
- 财(33163)
- 教育(29550)
- 业经(27103)
- 融(24419)
- 金融(24419)
- 技术(23493)
- 业(21187)
- 问题(18483)
- 财经(17738)
- 经济研究(17628)
- 版(16069)
- 农业经济(15067)
- 经(14978)
- 图书(14660)
- 科技(14645)
- 农村(14482)
- 村(14482)
- 理论(14163)
- 业大(14059)
共检索到414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志新 李亚
比较中印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在发挥政府宏观引导下,通过制度创新及其配套政策支撑,运用多种有效模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对其予以缓解乃至消除。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发展中国家 政府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志新 李亚 任欣
日韩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与中国当前发展形势基本相同,都有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展基础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日韩两国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政府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因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关键词:
农村非农化 城市贫民窟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杜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主要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类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就业,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但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的内部收入差距却高于外出就业劳动力。两种类型转移劳动力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省份、性别、人力资本、就业单位或工作类型等;在外出就业劳动力与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中,禀赋回报率的差异部分解释了57.9%,而禀赋差异部分解释了42.1%。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架构与行政生态,使两国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治理中呈现出不同的理念、模式和策略。印度自由放任型的迁移体系强调迁移作为基本人权的要素与地位,在城市化过程中采取了包容性和以服务为驱动的治理范式。中国规制型的迁移体系突显了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城乡利益分配与二元保障结构的体制约束,形成了以城市利益为中心和注重政策供给的治理特征。两国应相互借鉴各自治理模式中的优点,在政府角色定位、城乡利益关系调节和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与重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城镇化 治理 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刘轩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职业成长,进而越有利于促进自身实现市民化。为推动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以适应其市民化成长需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进行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的特点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剖析问题根源,并据此提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市民化 职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爱翔 吴兆明 王振华
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过程既是农村转移劳动力逐渐适应城市化生活的过程,也是其逐渐实现职业成长的过程。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攻坚阶段,有效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终身职业教育机制对于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未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终身职业教育机制建设应重点包括构建多主体参与、多主体协作的运行机制,实施教育主体激励、教育对象激励,完善法律保障、财政保障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一、两栖人口的出现 “两栖”原为生物学上的术语,这里我们提出的“两栖人口”,是指不变更户口,越过乡、镇界限,以劳务输出为目的的农村劳动者。通俗讲,两栖人口是指户籍在原地,劳动在彼地,离乡不“背井”的农村劳动者。它是流动人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劳动力流动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的特定表现。 劳动力流动的内在冲动在任何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任何社会都存在收益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永作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价格扭曲 价格趋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喻翠玲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及就业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跨国转移的理论模型和思路,并认为中国农民"走出去",不仅对中国和世界有利,而且是可行的。最后,为促进农民"走出去"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跨国转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玛兰 李晓云 曾琳琳 刘念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刚强 孟霞 石欣 高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可见,城乡间公共服务差异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日益得到重视。深入分析公共服务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因,对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缓解大城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灵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政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兰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迁出地的推力和转入地的拉力,前者包括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收入差异激励、资源环境竞逐和个体预期;后者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出发的产业政策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减的社会政策。但是,既有的城乡二元化身份、用工制度恶化等,阻碍了劳动力转移。而利用既有的SA8000制度引导用工环境,扭转二元身份差异,推进职业培训教育券,完善多元化劳资纠纷解决途径,将是有效地促进劳动力良性转移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转移 法律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