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7)
2023(5086)
2022(4318)
2021(4067)
2020(3545)
2019(8094)
2018(8029)
2017(15456)
2016(8903)
2015(9421)
2014(9434)
2013(9439)
2012(8908)
2011(7944)
2010(7980)
2009(7118)
2008(7029)
2007(6233)
2006(5471)
2005(4826)
作者
(28205)
(23905)
(23889)
(22596)
(15060)
(11709)
(10717)
(9283)
(8969)
(8701)
(8153)
(7950)
(7877)
(7842)
(7640)
(7358)
(7128)
(7023)
(6921)
(6755)
(6274)
(5927)
(5851)
(5559)
(5395)
(5347)
(5231)
(5128)
(5042)
(4973)
学科
(35352)
经济(35311)
(22669)
管理(22078)
(17987)
企业(17987)
方法(17300)
数学(15399)
数学方法(15232)
(10744)
(9990)
地方(9008)
中国(8810)
(8655)
(6811)
业经(6297)
农业(6115)
(6033)
财务(6028)
财务管理(6011)
企业财务(5843)
(5831)
贸易(5827)
(5785)
银行(5755)
(5745)
金融(5742)
(5595)
(5431)
技术(5227)
机构
大学(124999)
学院(123160)
研究(47870)
(46398)
经济(45445)
管理(41102)
理学(35924)
理学院(35329)
中国(34442)
管理学(34407)
科学(34245)
管理学院(34192)
(31046)
(27069)
(26795)
研究所(25112)
农业(24812)
业大(24074)
(22580)
中心(20809)
(18659)
财经(17960)
(17252)
(16943)
北京(16489)
(16364)
(16035)
农业大学(15825)
师范(15765)
科学院(15718)
基金
项目(89178)
科学(69127)
基金(66148)
(62150)
国家(61729)
研究(56176)
科学基金(50515)
自然(36178)
基金项目(35431)
自然科(35375)
自然科学(35363)
社会(35074)
自然科学基金(34740)
(34323)
社会科(33216)
社会科学(33207)
(30627)
资助(26979)
教育(25820)
重点(21446)
计划(20000)
编号(19567)
(19315)
(19234)
(18437)
科研(18290)
科技(17855)
创新(17379)
成果(16158)
(16015)
期刊
(48608)
经济(48608)
研究(33804)
学报(32108)
(28359)
科学(25732)
中国(25201)
大学(22414)
学学(21617)
农业(18608)
(18362)
管理(15161)
(11182)
金融(11182)
教育(10450)
(10330)
财经(9507)
业大(9100)
(8181)
经济研究(8161)
(7968)
技术(7949)
农业大学(7372)
业经(7096)
林业(7009)
科技(6861)
问题(6748)
资源(6039)
中国农业(5720)
(5701)
共检索到181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丽霞  胡红青  贺纪正  
 用改进的Schofield法、盐滴定法等方法研究测定了我国中南地区 5种不同地带性土壤的表面电荷特性。结果表明: 1)在同一pH条件下,土壤负电荷量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正电荷量呈递增趋势,与供试土壤粘土矿物、铁铝氧化物组成及含量有关; 2)砖红壤中负电荷以可变负电荷为主,棕红壤和红壤既有较大数量的可变负电荷,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永久负电荷,黄褐土和黄棕壤负电荷量随pH的变化较小; 3)供试土壤的PZC从北到南逐渐升高,砖红壤的PZNC为 4. 2,其它土壤在试验pH范围内不存在PZNC。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刘冬碧  刘凡  李学垣  
在比较几种测定土壤电荷零点方法的基础上 ,研究了中南地区几种土壤的正负电荷量、电荷零点 (PZC)和净电荷零点 (PZNC)。 ( 1 )推荐将盐滴定 电位滴定 (STPT)法作为测定土壤PZC的常规方法 ,该法较电位滴定 (PT)法简便、消耗样品量较少 ,而比盐滴定 (ST)法获取的信息量较多。 ( 2 )铁铝氧化物是土壤正电荷的主要载体 ,其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具有重要贡献。 ( 3 )在低pH时土壤主要带永久负电荷 ,随pH升高 ,土壤可变负电荷量增加 ;δp(pH =PZC时的电荷量 )、CECK(pH =4 .0时K+ 吸附量 )和ECEC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反映土壤的永久负电荷量 ;永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李学垣  徐凤琳  
本文介绍了研究天宝山垂直带土壤的PZC和PZNC值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物质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棕壤、暗黄棕壤、山地棕壤的PZC分别为2.2—3.2,3.8—4.0,3.70—4.0;它们的PZNC分别为<2.1,2.2—2.4,2.5—2.8。土壤PZC、PZNC值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大。2)供试土壤PZC与土壤无定形铝、无定形铁氧化物含量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无显著相关。3)有机质可通过阻碍铝(铁)氧化物的老化,增大其活性表面来提高土壤PZC;但有机质含量过高时,土壤PZC降低。4)就供试山地垂直系列土壤表面电荷性质的特异性与Uehara和Gillman的理论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张兴福  
Mehlich法和电位滴定法研究表明 ,供试土壤胶体可变电荷量占总电荷量 (CECv/ CEC8.2 )的比例为33.6 4%~ 35 .5 8%;表面电荷量 CEC8.2 ,CECp 和 CECv 的大小次序为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 ;电荷零点(PZC)大小与此顺序相反 ;同一土壤胶体其 PZC大小呈 Ca(NO3 ) 2 >KCl>Na NO3 的趋势 ,在 Na2 SO4介质中不存在 PZC。各土壤胶体负电荷密度随 p H增加的幅度即为 p H对土壤胶体表面电荷密度的贡献率 (简称为 p H贡献率 ) ,增加的幅度愈大 ,表明 p H对表面负电荷密度的贡献率愈大。 p H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李学垣  徐凤琳  
对天宝山垂直系列土壤胶体吸附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量急剧增加。②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是土壤胶体吸附磷的主要载体,而晶形氧化物的作用较小。③1.4 nm过渡矿物的层间羟基铝是层状矿物吸附磷的主要载体之一。④决定不同海拔高度土壤胶体吸磷能力的因子是不同的,黄棕壤中主要是层状粘土矿物和无定形铁铝氧化物,暗黄棕壤中主要是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和层状粘土矿物,而山地棕壤中以无定形铁铝氧化物占绝对优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纪正  谭文峰  刘凡  杨泽元  
用电位滴定(PT)法、盐滴定(ST)法和盐滴定一电位满定(STPT)法3种方法,测定了4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电荷零点(PZC),并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棕红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由PT法所得的PZC分别为3.10、3.60、3.75和4.40,ST法和STPT法所得的结果相当,PZC分别为3.4,4.1,3.9和4.5。由PT法所得的PZC低于由ST和STPT法所得的PZC,不同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玉  张一平  陈思根  
利用土壤原样研究了中国 6种典型地带性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砖红壤、红壤红外光谱属于高岭石型图谱 ,显著的 36 95 ,36 2 0 ,10 35 cm- 1峰以及 35 2 7cm- 1峰可作为用红外光谱判断热带、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的特征峰。黄棕壤、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红外光谱为蒙脱石型图谱 ,较弱的 36 2 1cm- 1峰 ,3435和 10 2 8~10 32 cm- 1的强宽带 ,以及显著的 14 37cm- 1峰可作为温带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石灰性土壤红外光谱的特征标志。黄棕壤是石灰性土壤向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其红外光谱标志为较宽的 3435 ,10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凡  徐凤琳  李学垣  陈显日  
应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壤、砖红壤和黄棕壤中氧化铁类型及其与磷吸附和解吸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棕壤中的氧化铁是针铁矿型,砖红壤和红壤是以赤铁矿为主、棕红壤是以针铁矿为主的针-赤混合型。②针铁矿的MCD值一般小于赤铁矿的MCD值,前者的比表面积大,后者的小。砖红壤中的赤铁矿晶体薄,红壤中的厚。③针铁矿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明显高于针-赤混合型氧化铁的磷吸附量,并随粘粒中G/(G+H)值增大而提高。赤铁矿晶体愈薄,吸附的磷量愈少。④磷的解吸率随氧化铁中G/(G+H)值增加而降低,赤铁矿形貌对磷的解吸率影响不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为了探讨土壤粘粒表面Pb2+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陕西4种土壤粘粒对Pb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恒定pH条件下,残留吸附常数Kd与吸附常数Ka的比值称为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参数,Kd/Ka=1,表示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Kd/Ka≠1,表示该过程不可逆;在不同解吸溶液中,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Kd/Ka值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N aNO3、草酸、柠檬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同。在不同pH条件下,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络合常数log Kiant与解吸常数log Kidnt的比值也可作为过程不可逆性特征参数;在不同介质中,其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N aNO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子豪   丁帅   陈硕   张帅   敖俊华   文炯   哈雪姣   陈清  
探究长期施用粪肥对3种地带性土壤中水分散性磷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影响,为磷素流失风险评价提供参考。于2021年5—8月,按五点采样法分别采集北京大兴(潮土)、湖南岳阳(红壤)和广东湛江(砖红壤)3种农田的表层(0~20 cm)土壤,对土壤中水分散性磷的含量、形态分布及矿物含量等特征进行研究。与不施粪肥的处理相比,长期施用粪肥的大兴、岳阳和湛江3种地带性土壤中水分散性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15,1.32,14.00倍。长期施用粪肥使不同形态水分散性磷在土壤总水分散性磷中的分布比例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大兴和岳阳土壤中颗粒态磷占比分别显著降低30.22,14.68百分点,而真溶态磷占比分别显著增加29.83,28.06百分点;岳阳土壤中胶体态磷占比显著降低13.37百分点;湛江土壤中真溶态磷占比显著增加8.24百分点。长期施用粪肥显著改变土壤水分散性矿物含量,与不施粪肥处理相比,大兴、岳阳和湛江土壤中水分散性钙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55,1.66,4.15倍;水分散性镁含量分别显著增加0.66,1.46,8.39倍。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CEC、DOC以及水分散性矿物组成(Fe/Al/Ca/Mg)是影响土壤中水分散性磷含量及形态分布的主要因子。长期施用粪肥显著提升了3种地带性土壤中水分散性磷含量并影响其形态转化,加剧了磷素流失风险。长期施用粪肥可促进岳阳和湛江土壤中颗粒态磷和胶体态磷以及大兴土壤中颗粒态磷向真溶态磷转化。长期施用粪肥主要通过促进颗粒态磷向真溶态磷转化进而影响土壤水分散性磷形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沈阿林  姚同山  李学垣  徐凤琳  
对中南地区花岗岩上发育的5种土壤的氟吸附特征及其与磷、硫竞争吸附的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对氟的吸附量随加入氟浓度增大而增加,且在吸附时不断释放OH-,使平衡液pH升高。氟吸附容量的大小次序为:红壤>赤红壤>黄棕壤和砖红壤。氟吸附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有极好的拟合性;(2)氟、磷、硫之间存在着竞争吸附,在磷酸根或硫酸根存在时,土壤对氟的吸附量增加,氟吸附等温线位置上移,曲线斜率变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青  贺纪正  武从斌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水稻土和灰潮土的粘土矿物组成、电荷性质及对磷的吸附。结果表明:①供试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都以水云母为主,高岭石和1.4nm矿物含量较少,1.4nm矿物种类不同且比例变异大;②供试土壤的负电荷量(CEC8.2)介于9.2~19.1cmol/kg间,永久负电荷占CEC8.2的50%~64%,阴离子交换量(AEC)为0.75~2.21cmol/kg,电荷零点(PZC)介于2.3~3.4;③供试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多符合Langmuir方程,其高低顺序为棕红壤>黄棕壤>水稻土>灰潮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杨勤科  
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依据天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带人工林与天然植被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地带的人工林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干化层现象,其严重程度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森林带的水分条件可满足林木成材对水分的需求,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可得到很好恢复;森林草原带可满足10龄以下林木生长对水分需求,10龄以上林分的水分亏缺严重,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恢复进程缓慢;典型草原带不能满足人工林生长对水分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地带性水分条件相适应的人工林草植被建设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黄丽  卢胜  付庆灵  
采取中国从北到南由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的几种地带性土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分析其<2μm粘粒的化学组成和粘土矿物组成特点,探明气候条件对土壤粘土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棕壤中以2∶1型粘土矿物为主,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蛭石和高岭石,并含有少量蒙脱石;黄棕壤中高岭石和蛭石占主要部分,其次为伊利石和蒙脱石;红壤中蛭石和蒙脱石消失,主要粘土矿物类型为高岭石,其次为伊利石和1.4nm过渡矿物。在热带砖红壤中1.4nm过渡矿物和蛭石消失,高岭石含量超过90%,其次为伊利石及少量三水铝石。粘土矿物的地带性差异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由北到南,随着温度和降雨量增加,土壤中的高岭石和蒙脱石含量增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黄 丽 卢 胜 付庆灵  
采取我国从北到南由花岗岩和片麻岩发育的几种地带性土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分析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