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90)
2023(3407)
2022(3073)
2021(3054)
2020(2738)
2019(6526)
2018(6602)
2017(12787)
2016(6967)
2015(8074)
2014(8110)
2013(7724)
2012(6874)
2011(6259)
2010(6447)
2009(5810)
2008(5555)
2007(4802)
2006(4079)
2005(3572)
作者
(21138)
(17520)
(17496)
(16862)
(11554)
(8573)
(7820)
(6866)
(6760)
(6531)
(6073)
(6007)
(5811)
(5703)
(5543)
(5474)
(5174)
(5149)
(5143)
(4937)
(4431)
(4374)
(4280)
(4095)
(4052)
(3960)
(3954)
(3750)
(3626)
(3597)
学科
(30202)
经济(30185)
方法(16846)
管理(16396)
数学(15693)
(15582)
数学方法(15207)
(12685)
企业(12685)
(7193)
地方(6977)
(6427)
中国(5935)
理论(5581)
(5477)
贸易(5471)
业经(5304)
(5278)
农业(4685)
(4109)
环境(4050)
(4023)
教学(3794)
技术(3674)
(3591)
(3496)
地方经济(3432)
(3125)
金融(3123)
资源(3070)
机构
学院(97026)
大学(95173)
管理(37440)
(35543)
经济(34757)
研究(33140)
理学(32656)
理学院(32265)
管理学(31115)
管理学院(30966)
科学(23688)
中国(23586)
(20620)
(19791)
(17869)
业大(17640)
研究所(16660)
农业(15937)
中心(14903)
(14399)
(14096)
北京(12793)
(12570)
师范(12421)
(12089)
技术(12007)
(11723)
财经(11565)
(10911)
科学院(10666)
基金
项目(70473)
科学(54652)
基金(50447)
研究(46271)
(46202)
国家(45939)
科学基金(38664)
(28704)
自然(28184)
自然科(27506)
自然科学(27500)
社会(27436)
自然科学基金(26946)
基金项目(26361)
社会科(26108)
社会科学(26101)
(24537)
资助(22386)
教育(22145)
编号(18750)
重点(16560)
计划(14988)
(14878)
(14560)
(14381)
科研(13836)
成果(13645)
创新(13557)
课题(13332)
科技(13180)
期刊
(35958)
经济(35958)
研究(23888)
中国(18159)
学报(17962)
(17758)
科学(16332)
管理(13743)
大学(12942)
农业(12928)
学学(12479)
技术(10418)
(9861)
教育(9773)
(7786)
统计(7487)
(6733)
业经(6351)
资源(6312)
决策(6219)
经济研究(6125)
(6037)
金融(6037)
业大(5583)
技术经济(5100)
财经(5022)
(4906)
科技(4815)
农业大学(4535)
问题(4439)
共检索到135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良  沈镭  成升魁  
农作物潜在分布区是掌握农作物分布范围、估算农作物产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及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等的重要参考。中南半岛是全球水稻种植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对全球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对中南半岛水稻的潜在分布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高程、坡度、灌溉距离成本、等温性、年温度变幅、年降雨量、降水变异系数和最暖季降雨量等8个环境与气候因子是该地区水稻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2)将水稻样本按照种植类型分为3类(低地灌溉、低地雨养和高地雨养)进行模拟比利用全部样本进行模拟的精度显著提高;(3)中南半岛水稻的潜在分布区为1.140亿hm2,占全部国土面积的53.3%。本文模拟的潜在分布区可以为指引中南半岛、特别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稻种植,保障区域粮食供给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文淑惠  张昕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节点和关键纽带之一。本文使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贸易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影响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存在贸易阻力,中国对中南半岛出口效率不断降低,贸易阻力随时间变化而增加,使得出口潜力增加,未来出口潜力较大。中南半岛国家应完善相关合作机制,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改善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增加金融自由度。中国则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出口优势,有效释放贸易潜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文淑惠  张昕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节点和关键纽带之一。本文使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贸易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影响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存在贸易阻力,中国对中南半岛出口效率不断降低,贸易阻力随时间变化而增加,使得出口潜力增加,未来出口潜力较大。中南半岛国家应完善相关合作机制,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改善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增加金融自由度。中国则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出口优势,有效释放贸易潜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创业  黄翀  刘庆生  刘高焕  
黄河三角洲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生态系统先天脆弱性和敏感性,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保护当地自然植被、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当地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论文以当地一种典型植被类型——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群落为例,以广义加法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s)作为分析、模拟的手段,探索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模拟其潜在分布区,以期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植被分布以及土壤数据通过野外调查获取,共计获取641个植物群落样方、964个土壤样品,并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磷、全盐和可溶性钾等理化指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谌婳  封志明  李鹏  张景华  
中南半岛森林覆被是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遥感监测与制图、时空变化格局、影响因素和生态环境效应4个方面,系统总结和评述了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①中南半岛森林覆被遥感监测数据源由光学遥感逐渐转向雷达遥感,监测方法向采用多分类器和多源信息转变,监测对象主要是天然森林覆被,人工林监测仍面临多重困难;②1980-2010年期间,中南半岛不同地区森林覆被变化时空差异明显,其中,在1990年前森林覆被面积为净增加,之后净减少;在空间上,泰国、老挝、缅甸和柬埔寨森林面积在1990年后均持续减少,只有越南呈增长趋势;③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主要为经济林扩张、刀耕火种农业、道路建设和商业采伐,间接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主要表现为森林数量变化、森林退化和森林再生/恢复等方面,其程度与干扰方式、强度、频率直接相关;④中南半岛森林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水分效应、大气环境效应、土壤效应和生物效应4方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飞龙  徐刚标  卢孟柱  孟艺宏  袁承志  郭恺琦  
【目的】胡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对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胡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胡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胡杨226个现有居群分布地理信息以及4类综合环境变量(气候、地形、土壤、水文),采用MaxEnt模型,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综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刀切法、环境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分析MaxEnt模型可信度,比较采用单一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制约胡杨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显示,基于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分别为0. 983±0. 002、0. 982±0. 001,验证集分别为0. 980±0. 006、0. 967±0. 009,表明2种不同变量参数的数据集对AUC值影响较小,模拟效果好,可信度高。2)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刀切法检验的结果,采用4类综合环境变量进行MaxEnt模型模拟,可挖掘影响胡杨分布的更多有效环境变量,胡杨地理分布主要受最干月份降水量、最热季节降水量、10~40 cm土壤含水量、根部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蒸发量等4类综合环境变量影响; 3)基于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是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4. 33倍,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能够体现胡杨沿河岸分布的细节特征。4)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远大于胡杨的实际分布面积,暗示着胡杨人工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胡杨地理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仅以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与实际分布范围存在较大偏差。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结果,更能反映胡杨现实居群的分布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退化的胡杨林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璇  李垚  方炎明  
【目的】采用优化Maxent模型对白栎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了解气候因子对白栎分布的影响,同时结合植物耐寒性区域地图(PHZM)探讨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为白栎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Maxent模型,利用AICc指标对特征参数(feature)和正规化参数(β)进行筛选,建立最优模型。基于484条分布记录和10个环境变量模拟白栎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代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百分比贡献率、限制环境因子,探讨影响白栎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结果】1)最优模型的参数设置为:feature为LQP和β乘数为1.5。2)jackknife检验表明:年均温、最干月降雨量、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为关键因子;百分比贡献率排前3名的环境变量依次为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年均温;置换重要值排前3名的为年均温、温度年较差和等温性。影响现代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和最干月降雨量;影响未来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极端最高温和最干月降雨量。3)白栎的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局部地区、湖南、湖北南部、江西、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盛冰期时白栎的高度适生区在湖南和江西零星地区,较现代分布区面积减少28.28%;全新世中期高度适生区范围与现代相似,较现代高度适生区面积增加6.44%,面积达到最大;在进行未来适生区的预测时,原本不具有适生区的辽宁出现少部分低度适生区,2070年温度可能升高,适宜分布区向北扩张,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6.44%。【结论】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白栎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影响白栎的现代最适宜分布区和未来的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最干月降雨量和极端最高温。末次盛冰期白栎的高度适生区集中在华中地区,随气候的转暖逐渐向北移动。全新世中期时,高度适生区面积扩张达到最大。未来气温升高,白栎适生区可能发生向北扩张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分布的白栎更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根据Maxent预测的白栎分布区结合中国耐寒性区域地图进行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新疆、北京、天津可能适合白栎的引种栽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伟  公丕萍  李大伟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条走廊沿线国家与我国存在较大的经贸合作潜力。目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通过"战略经济"路径建立中、缅、老、柬长期稳固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跨国生产网络和差别化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构建与半岛各国更加均衡的贸易格局,提高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化程度,全面推动标准、技术、政策对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伟  公丕萍  李大伟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条走廊沿线国家与我国存在较大的经贸合作潜力。目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通过"战略经济"路径建立中、缅、老、柬长期稳固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跨国生产网络和差别化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构建与半岛各国更加均衡的贸易格局,提高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化程度,全面推动标准、技术、政策对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颖  李鹏  肖池伟  刘佳  叶靓俏  施冬  
热带是全球活跃火(active fire)的集中发生区,客观认识其空间特征、国别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估区域生物质燃烧及其碳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区,中南半岛旱季活跃火发生发展空间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仍缺乏清晰认识。为此,论文利用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 S-NPP 2012—2019年活跃火矢量数据,基于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评价了中南半岛及国别旱季尤其是其特征月份(2—4月)活跃火发生发展的密集程度、集聚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中南半岛活跃火核密度低值区占比最大(79%),高值区最小(4%);柬埔寨、缅甸、老挝等经济落后国家的核密度均值明显高于泰国和越南;2012—2019年核密度高值区具有朝高海拔、向内陆与趋边境等分布特征,且柬埔寨东北部长居高值区。(2)活跃火核密度中值区变化集中在1—4月,且多分布在低、高值区周围;高值区变化集中在2—4月,由柬埔寨东北部逐渐向缅甸东/西部、泰国西北部以及老挝北/南部转移。(3)半岛与5国活跃火核密度在旱季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类型以"高—高"型和"低—低"型集聚为主,越南、柬埔寨等国局部自相关性强于泰国和老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屠年松  薛丹青  
利用OECD与WTO联合发布的2015版TIVA数据,在附加值贸易的框架下,测算出中国以及中南半岛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分析影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深程度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短期内失业率的上升以及高水平的基础设施,都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过高的物质资本形成,过高的政府支出,将会阻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向价值链的高端地位攀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屠年松  
结合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现状,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中国与中南半岛七个国家2000-2015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分区域层面,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化率对贸易合作都有显著正影响,而陆地接壤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地理距离在区域1层面(中低等收入国家)对贸易合作有显著负影响,而在整体层面和区域2层面(中高、高等收入国家)却有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应携手中南半岛国家共同发展经济,加强跨境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以促进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先容  余岩  周颂东  何兴金  
基于文献资料、标本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巴山榧树县级分布点57个,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位模型(GARP)预测巴山榧树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其地理分布及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汇流累积量、年均气温、雨日频率和水汽压对巴山榧树分布的影响较小,而太阳辐射、极端低温、极端高温和霜日频率对其分布影响显著;巴山榧树间断分布于海拔800~2700m的亚热带山区,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及沟谷地带;预测我国中部地区为巴山榧树良好生长区;目前巴山榧树的实际分布远小于其适生区;巴山榧树虽然仍有不少种群,但各种群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小、人类破坏极为严重,应加强保护和繁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  赵儒楠  圣倩倩  耿兴敏  祝遵凌  
【目的】了解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潜在的适生区,以进行矮牡丹的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及园林应用研究。【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和MaxEnt模型,基于矮牡丹当前44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7个环境因子,评估不同环境因子对矮牡丹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当前及未来的潜在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潜在分布区的结果准确度极高,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94和0.998。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UVB4,贡献率为21.6%)、年均降雨量(BIO12,贡献率为18.8%)、最冷月最低温(BIO6,贡献率为12.3%)和海拔(ALT,贡献率为10.5%)为影响当前矮牡丹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生态适生区总面积为15.97万km~2,主要位于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部地区,此外,河北南部与山西两省交界地带也有少量分布。未来气候变化下,矮牡丹潜在分布区有西北部缩减和向东部、北部轻微扩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陇东地区、陕西宝鸡市、咸阳市一带出现明显缩减,冀南地区则完全丧失,在陕西延安以北、山西临汾、晋城、河南洛阳以东轻微扩张。此外,其未来的适宜分布中心东移趋势明显。【结论】矮牡丹适生区主要受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819.4~1 128.6 J/(m2·d))、年均降水量(436.2~808.5 mm)、最冷月最低温(-11.8~-3.2℃)、海拔高度(270.8~1 833.3 m)等环境条件影响,其中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与年均降水量是限制矮牡丹地理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当前,矮牡丹在中国地理分布范围较窄,未来在西北、冀南地区适宜生境骤减。因此,加强天然种群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工作刻不容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学高   刘欢   张婧   程炜   丁鹏   贾丰铭   李卿   刘超  
【目的】预测祁连圆柏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为祁连圆柏林的经营管理和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气候、地形、土壤、生态系统类型和人类活动强度5类环境变量,基于R语言Kuenm程序包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祁连圆柏在青海的潜在分布区,并探讨影响祁连圆柏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及其适宜区间,同时应用2018—2020年青海省祁连圆柏林现地调查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预测的祁连圆柏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东北部和北部,适生区面积为3.20万km~2,用于验证的现地调查小班均落入预测的适生区。祁连圆柏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气候(最热月份最高温15~22℃、最冷月最低温-23~-15℃、年平均降水量300~600 mm、等温性<39%、降水季节性变异系数88~103),地形(海拔2 800~3 950 m、坡度12°~18°、坡向(阳坡、半阳坡及半阴坡)),土壤(土壤有效水含量> 0.4 mm/m、0~30 cm土层硫酸盐含量<0.2%),生态系统类型(农田、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祁连圆柏适宜分布区人类足迹指数> 10。【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可准确反映祁连圆柏的潜在适宜区分布情况。祁连圆柏地理分布是由地形、气温、降水、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海拔是影响祁连圆柏在青海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圆柏造林适宜空间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施方向,同时,分布区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可为祁连圆柏林的经营管理和保护修复决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