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6)
2023(10344)
2022(8053)
2021(7216)
2020(6140)
2019(13404)
2018(13626)
2017(26791)
2016(14651)
2015(16295)
2014(16400)
2013(16087)
2012(14464)
2011(12762)
2010(13050)
2009(12461)
2008(12724)
2007(11901)
2006(10971)
2005(10155)
作者
(40615)
(34204)
(34052)
(31972)
(21815)
(16349)
(15367)
(13315)
(13074)
(12246)
(11657)
(11392)
(11104)
(10822)
(10510)
(10406)
(10050)
(9958)
(9893)
(9875)
(8652)
(8551)
(8349)
(8059)
(7857)
(7676)
(7618)
(7604)
(6912)
(6873)
学科
(80588)
(67257)
经济(67156)
(63936)
企业(63936)
管理(52997)
(45069)
农业(29925)
业经(28746)
方法(25069)
(22038)
中国(18389)
数学(17424)
数学方法(17329)
(16342)
财务(16325)
财务管理(16311)
技术(15588)
企业财务(15412)
(15226)
(14312)
(12869)
地方(12537)
(12372)
理论(11908)
(11901)
(11506)
(11211)
贸易(11205)
(10883)
机构
学院(215538)
大学(206011)
(96684)
经济(95044)
管理(88607)
理学(75832)
理学院(75210)
管理学(74391)
管理学院(74013)
研究(67338)
中国(55446)
(49844)
(42959)
(42262)
科学(37807)
农业(37653)
(35492)
业大(34839)
财经(33767)
(33474)
中心(31763)
(30574)
研究所(29751)
经济学(28307)
(27197)
经济管理(26887)
北京(25872)
经济学院(25693)
(24988)
师范(24782)
基金
项目(136159)
科学(109488)
研究(105018)
基金(99316)
(84243)
国家(83278)
科学基金(73535)
社会(70327)
社会科(66290)
社会科学(66275)
(55840)
基金项目(53015)
教育(45729)
自然(44534)
编号(43998)
(43691)
自然科(43561)
自然科学(43552)
自然科学基金(42821)
资助(38570)
(34592)
成果(33829)
(31507)
(31407)
(30509)
重点(29479)
(29229)
国家社会(28973)
课题(28814)
(28653)
期刊
(121082)
经济(121082)
研究(62309)
(54445)
中国(44140)
农业(36523)
(35117)
管理(35047)
科学(29028)
学报(27647)
业经(27636)
(22876)
金融(22876)
大学(22868)
学学(22027)
技术(20563)
(18958)
教育(17298)
经济研究(16882)
问题(16742)
财经(16675)
(14470)
农村(14292)
(14292)
农业经济(14009)
技术经济(13502)
世界(13399)
现代(11755)
经济问题(11532)
商业(11449)
共检索到330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颜蔚兰  张晓君  
中南五省区(豫、鄂、湘、粤、桂)向来是中国颇具战略意义的省区,其发展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熵权法对中南五省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权重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全面呈现2000-2014年间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发现,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历程。以此为基础,下一步中南五省区深入推进"三化"发展,必须考虑统筹好"三化"发展节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镇化,同时要破除制约"三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乔志敏  
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变动是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变动不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看,来自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影响持续较长,但前者的作用更大;从方差分解看,城镇化变动比工业化变动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贡献度要高得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曙辉  宋天庆  陈怀军  欧阳作富  
工业化、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与象征,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和不竭动力源。文章浅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发展理念、市场空间、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资金保障等诸方面给现代农业建设带来的显著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侵吞或掠剥土地、淡水、劳动力、资本等农业自然与社会资源,胁迫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等,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产生多层面的明显消极影响;进一步提出,转变发展理念与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质量、效益与效率,方能确保"三化"与城乡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本文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推出两个命题假设: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根据门槛水平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做出归类,证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将实证研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都需要更着力地推进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海兵  刘丽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影响,三者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章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构念建立了三者的测度量表,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合成了"三化"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VAR模型的Grange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三化"互动关系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慧霞  
本文尝试提供一个逻辑一致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三化"同步发展的制度前提,阐明对激励机制和领导层选择过程具有充分理解是这个制度建立的前提。三者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与相互关系是本文着力阐释的问题,最后,论述"三化"同步发展的现实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春萍  
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贝  
对我国1995年至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动态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呈反向变动趋势;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G ranger)原因,而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长期均衡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调整的幅度较小;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冲击总体上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宾  孔祥智  
本文采用我国1978—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的变量数值,并通过序列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现代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前期的工业化水平对当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产生了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毓俊  
工业化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并最终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农业现代化是在人地关系紧张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以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工业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使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基于《农业与工业化》的主要思想,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顺利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分别从市场经济的思想、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化的推动要素,及工业化与城镇化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将市场经济思想作为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导思想,且要理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特别要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通过农地使用的有效整合和工农业的良性互动,推动农地使用规模化和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要强调基础设施先行、生产技术创新和资本累积等因素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要以市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方媛  崔书瑞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值格局,研究表明:(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优势排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滞后显著;(2)"五化"综合空间分布呈现以"哈尔滨-长春"向外扩散的不规则圈层区域,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高值区波及范围狭窄,黑龙江东部、辽源-通化、朝阳-阜新、本溪-丹东所在的吉林南端、辽东与辽西为低值地带;"五化"各自格局均呈现不均衡态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四化"格局类似,农业现代化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阶梯式格局;(3)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高级别的"五化"增长型城市与鹤岗、双鸭山、白山、辽源、七台河、本溪低水平"五化"衰退型城市差距较大,沈阳工业化、城镇化与绿色化、哈尔滨的信息化、齐齐哈尔的农业现代化位居首位;多数城市农业现代化超前于其它四化发展;(4)三省"五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类型,"五化"协调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沈阳、长春、大连与哈尔滨为初级协调发展,吉林与大庆为濒临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的城市比重最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方媛  崔书瑞  
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的"五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五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空间插值分析模拟其高低值格局,研究表明:(1)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排序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优势排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超前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滞后显著;(2)"五化"综合空间分布呈现以"哈尔滨-长春"向外扩散的不规则圈层区域,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高值区波及范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康珈瑜  高岭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是社会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支撑。"五化"协调定量评价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关于"五化"协调发展定量研究发现:1"五化"协调发展的内涵解读不一,评价时往往选择单指标,与综合指标差异很大。2权重计算以熵权法为主,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评价方法较少,主客观评价结合更少。3协调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主,其次为关系拟合与趋势预测法、DEA动态效率+HR模型、同步度模型等,并出现了系统性研究方法以及多种方法的交叉,研究方法的层次不断提高。4空间分析方法以空间分类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为主,空间重心转移轨迹、空间格局的动态演进、空间趋势分析等研究方法逐渐出现。5时空分异的机理分析主要以影响因子解读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主,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考虑空间因素的回归模型开始出现。但"化"的过程性、阶段性分析不足,"化"与"化"协调发展的转折点及转型机制分析不足。根据研究进展的评析,从研究范式、指标选择与权重计算、研究方法、空间分析技术、时空分异的机理解释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加强"五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评价维度分析、加强指标体系构建和权重设置的合理性研究、采用多元的"五化"协调度评价方法、加强空间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促进定量解释与定性解释的结合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维祥  舒季君  唐根年  
为了对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构建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0年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PLS通径模型和空间距离测度模型对我国"新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新四化"发展呈现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和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双重矛盾;总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融合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程度及其推动作用地区差异明显,中国"新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