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7)
2023(7940)
2022(7111)
2021(6719)
2020(5756)
2019(13688)
2018(13531)
2017(26488)
2016(14694)
2015(16934)
2014(17094)
2013(17173)
2012(16540)
2011(14939)
2010(14997)
2009(13754)
2008(13610)
2007(12262)
2006(10526)
2005(9332)
作者
(45170)
(37996)
(37820)
(36213)
(24139)
(18755)
(17296)
(15000)
(14462)
(13584)
(12948)
(12922)
(12355)
(11966)
(11947)
(11887)
(11805)
(11183)
(11037)
(10919)
(9659)
(9414)
(9227)
(8764)
(8643)
(8570)
(8532)
(8409)
(7794)
(7766)
学科
(64626)
经济(64576)
管理(34201)
(33322)
方法(27583)
数学(24897)
数学方法(24690)
(23475)
企业(23475)
(20836)
地方(20646)
(16239)
中国(14434)
农业(14097)
(13716)
业经(11897)
(11567)
贸易(11561)
(11102)
环境(10310)
土地(10249)
(10096)
地方经济(9663)
(9374)
(7778)
金融(7775)
(7517)
财务(7502)
财务管理(7479)
资源(7398)
机构
学院(209733)
大学(208903)
(81908)
经济(79872)
管理(76570)
研究(76435)
理学(65397)
理学院(64409)
管理学(63164)
管理学院(62762)
中国(57035)
科学(51980)
(46011)
(45705)
(40948)
研究所(37674)
业大(37161)
中心(36488)
农业(36320)
(35826)
(34171)
(30271)
师范(29987)
北京(28563)
财经(28309)
(28023)
(27677)
(27001)
(25456)
科学院(24640)
基金
项目(143494)
科学(110311)
研究(101079)
基金(101011)
(89993)
国家(89247)
科学基金(74076)
社会(60896)
(59060)
社会科(57422)
社会科学(57395)
基金项目(55440)
自然(50064)
(49379)
自然科(48659)
自然科学(48644)
自然科学基金(47725)
教育(45183)
编号(41646)
资助(40559)
重点(33165)
成果(33065)
(32482)
(30682)
课题(29492)
(28666)
计划(28495)
科研(28024)
创新(26996)
科技(25756)
期刊
(92980)
经济(92980)
研究(57108)
中国(44577)
(40867)
学报(38254)
科学(34771)
(27977)
农业(27728)
大学(26960)
学学(25403)
管理(22700)
教育(18936)
技术(17052)
(16942)
金融(16942)
业经(15807)
资源(15695)
(15451)
问题(13487)
经济研究(13281)
财经(12990)
(11570)
(11133)
图书(10909)
技术经济(10000)
科技(9814)
理论(9770)
(9649)
(9626)
共检索到313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志红  崔卫国  文倩  
利用1993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显示:1)1993—2003年醴陵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水田为主,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城乡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左右,其他用地面积都在5%以下.2)土地利用变化以水田、旱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的增加为主要特征,其中变化量最大的是水田,10年中减少了1 780.62 hm2,其次是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减少最快的是旱地,年平均减少75.4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最快,年平均增加136.0 hm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霍金炜  文倩  何丽  代艳丽  
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90~2007年醴陵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相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结果表明:①1990~2007年间,醴陵市生态用地的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990年的50.81亿元下降到2007年的50.59亿元,下降了0.43%;②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偏重其生产功能而忽视了生态功能,使生态功能负荷过重;③1990~2007年间,醴陵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但人均生态福利却下降了16.8%,生态福利减少过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玲  关欣  文倩  
针对中南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利用统计资料对湖南醴陵市近55年来的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南丘陵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系统压力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最后根据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相关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卫国  文倩  刘艳艳  吴大放  杨君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  代军  
本文利用湖南省慈利县1996年到2004年的8年的土地利用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慈利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状况及其原因,探讨了其对于当地农业(种植业)安全的影响。为了实现该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使农业安全得到保障,作者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骏阳  肖晓丹  
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各项支持农村商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商业得到较大发展,但其发展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农民消费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文章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醴陵市农村商业网点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镇区商业网点数量大量增加而村级商业网点数量却存在相对减少的趋势。认为人口数量和居住地的变化、镇区和村级商店商品质量和价格的差别、农村家庭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增加、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其主要原因,而改善农村流通现状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镇区商业,同时注重发展偏远地区村级商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虹  章政  田亚平  
本文以湖南省衡南县三个样本村的抽样调查为基础 ,对南方丘陵区农户经营土地的水土流失现状、农户的水土保持行为及其影响因子排序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 ,农户经营土地上的水土流失现象普遍 ,农户对于水土保持意识淡薄。虽然各样本村农户对水土保持影响因子的排序有所不同 ,但农业效益低是阻碍农户进行水土保持投资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欣  赵艳霞  武爱彬  秦彦杰  
基于地形梯度差异分析浅山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有助于针对地形特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调控。本文引入地形位和分布指数,采用叠加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基于不同地形梯度,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结果表明:1)Ⅰ区(地形位1-10)海拔较低,地形平缓,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优势分布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主要人文驱动因子为年末总人口、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常用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第二产业比重;2)Ⅱ区(地形位11-25)有一定地形起伏,是林草地结合的优势分布区,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均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王天巍  丁树文  张光远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楼燕敏  冯柏栋  
解译浙江省德清县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县土地城镇化过程显著,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与未利用地的变化速度在加剧,水域面积的增加速度有所减缓,建设用地的增加对区域农用地、林地等影响强烈;德清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地形、经济、交通、区位、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应龙  谢永生  江青龙  王辉  李晓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指出粮食生产成本核算的不完整性,粮食生产造成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降级得不到补偿。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进行分析,提出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除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外,还应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论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区的湖南省祁阳县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该区域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成本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6.55%;早、中、晚稻的完全成本分别达到4.27、3.84和4.40元.kg-1,其中资源环境成本分别为1.38、1.65和1.64元.kg-1,直接生产成本分别为2.89、2.19和2.76元.kg-1,而实际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义超  任志远  
在GIS和分形理论的指导下,将延安市宝塔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得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宝塔区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形维数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宝塔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风貌是以林地为基质,以草地、园地、居工、未利用地为斑块镶嵌结构,并且以水体和道路为线状廊道的景观结构模式。(2)宝塔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水体、道路、草地、林地、耕地、园地、未利用地,居工;而稳定性指数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水体、道路、居工、未利用地、园地、耕地、林地,草地。(3)宝塔区土地利用的各种景观指数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与干扰,如植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步礼  李小雁  姜广辉  张思毅  黄央奎  
研究地形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对探讨不同地貌部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对比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的差异,并从地形(高程、坡度、坡向)角度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流域投影面积与地表真实面积相差754.79 km2。耕地、居民地、水域、沙地主要分布在3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的平地上,耕地和居民地多分布在南坡和西南坡上;林地主要分布在3 500~4 000 m且坡度多在6~25°的缓地和斜坡上,各坡向分布较均匀;草地主要分布在4 500 m以下且坡度小于25°的坡地上;沼泽多分布在3 5...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国家  
文章选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差贡献率作为指标,研究2008—2017年间兴国县各土地利用变化对此指标的影响,结合灰色综合关联度,研究了其他4项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主要是由林地面积减小引起的,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和政府政策鼓励等原因,园地面积不断增长,成为仅次于林地面积的影响因素。不同研究时期内,总人口数、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占比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项经济指标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关联度有所差异,其中,前3项指标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度关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差异逐渐减小,仅第一产业占比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正相关,其他3个指标均呈负相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军  傅伯杰  邱扬  陈利顶  
论文根据连续两年土壤水分的定点和观测数据,对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结构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欠水年,土地利用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显著,而在丰水年,土地利用间土壤水分的差异不显著;②在丰水年,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只有灌木地为消耗型,间作地、果园、林地、草地、撂荒地和农地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为平衡型或增长型,欠水年所有土地利用均为消耗型;③从丰水年到欠水年,土壤水分的剖面结构类型降低型向波动型转化,波动型向增长型转化;④单一土地利用结构的土壤水分从坡顶到坡脚具有增长的趋势,而土地利用结构复杂的土壤水分沿坡面分布复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