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
- 2023(7)
- 2022(8)
- 2021(4)
- 2020(4)
- 2019(15)
- 2018(8)
- 2017(12)
- 2016(11)
- 2015(20)
- 2014(14)
- 2013(20)
- 2012(13)
- 2011(8)
- 2010(5)
- 2009(5)
- 2008(4)
- 2007(7)
- 2006(7)
- 2005(5)
- 学科
- 学(100)
- 动物(74)
- 水产(73)
- 动物学(71)
- 生物(21)
- 养殖(17)
- 殖(17)
- 蜂(16)
- 生物学(15)
- 群生(15)
- 蜂群(15)
- 水(11)
- 法(11)
- 淡(11)
- 淡水(11)
- 蟹(11)
- 中国(9)
- 虫(9)
- 鳖(9)
- 济(8)
- 经济(8)
- 传(7)
- 税(7)
- 税法(7)
- 遗(7)
- 遗传(7)
- 克(6)
- 管理(6)
- 鳄鱼(6)
- 龟(6)
- 机构
- 大学(169)
- 学院(131)
- 科学(114)
- 水产(104)
- 研究(97)
- 实验(96)
- 农(95)
- 室(93)
- 实验室(91)
- 农业(84)
- 重点(83)
- 所(76)
- 研究所(76)
- 业(68)
- 江(68)
- 洋(67)
- 海洋(67)
- 部(63)
- 上海(62)
- 中国(61)
- 海洋大学(59)
- 资源(57)
- 海海(51)
- 产科(47)
- 生命(47)
- 中心(46)
- 技术(46)
- 生物(43)
- 动物(42)
- 学学(41)
共检索到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申慧 张英萍 王利华 沙航 王咏星 邹桂伟 梁宏伟
为了解GnRH基因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腺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中华鳖全脑中获得与生长生殖调控密切相关的GnRH 1基因全长cDNA,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GnRH 1在成鳖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中华鳖GnRH 1基因cDNA全长546 bp,其中5′非编码区(5′UTR)99 bp,3′非编码区(3′UTR)168 bp,开放阅读框(ORF)279 bp,编码9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23 ku,理论等电点pI为5.65,具有N端信号肽(1~23 aa)、核心十肽区域(24~33 aa)、断裂位点GKR(34~36 aa)及相关肽区域(37~92 aa),符合GnRH蛋白典型结构特征。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中华鳖GnRH 1基因和绿海龟(Chelonia mydas)、墨西哥箱龟(Terrapene carolina mexicana)及西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GnRH 1基因聚为一支。qRT-PCR结果表明,GnRH 1基因在中华鳖雌雄个体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脑和性腺组织中高表达,且具有性别差异,雄性中华鳖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雌性(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熊钢 周先文 马晓 曾丹 陈贞年 康骊 王晓清
为研究GHITM基因在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胚胎发育及生长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了中华鳖GHITM全长c 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HITM m RNA组织表达及不同温度孵化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GHITM c DNA序列长度为2650 bp,开放阅读框为1050 bp,5’非编码区为123 bp,3’非编码区为1477 bp,编码349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等电点为10.01,分子量为37.12kDa。GHITM编码氨基酸序列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组成,7个跨膜域组成跨膜区。GHITM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中华鳖与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和绿海龟(Chelonia mydas)同属一个分支,3种鳄鱼构成一个分支,7种鸟类形成一个分支。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显示,GHITM基因在肝脏、肌肉和脑垂体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显著高于心脏、性腺、肠、肾脏和脾脏组织(P<0.05);低温胁迫孵化能显著抑制胚胎肝脏中GHITM基因的表达(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HITM基因与中华鳖生长和胚胎发育密切相关,其在中华鳖胚胎中的表达受孵化温度调节。本研究为探讨中华鳖胚胎发育和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创举 杨晓鸽 岳华梅 叶欢 危起伟
Piwi是鱼类配子发生和性腺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本研究从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性腺中克隆得到了Piwi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该序列长3 393 bP,开放阅读框为2 583 bP,编码86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对比发现,该序列具有PAZ和Piwi保守结构域,与其他鱼类Piwil具有较高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中华鲟Piwil聚于Piwil1分支;因此,所得序列为Piwi-like 1基因,命名为AsPiwil1。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AsPiwil1为母源表达,且其表达量随着胚胎发育逐渐降低;AsPiwil1在性腺中大量表达,在脑组织中也有较低水平的表达。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志环 焦传珍 成永旭 吴旭干
为研究Akt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前后肌肉生长过程中的功能,应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编码中华绒螯蟹Akt(命名为Es Akt)的全长为2 200 bp的c DNA序列,包括159 bp的5′非翻译区(5′-UTR)、496 bp的3′非翻译区(3′-UTR)和长度为1545 bp编码514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蛋白质结构域分析显示Es Akt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3个特征性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Es Akt与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的Akt序列一致性都为0.889,在系统发育树中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子好 杨志刚 刘志伟 王瑶 杨筱珍 成永旭
根据非洲爪蟾延伸因子-1δ(elongation factor-1δ,EF-1δ)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出中华绒螯蟹EF-1δ基因并进行各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EF-1δcDNA全长933 bp,编码263个氨基酸,经BLASTN和BLASTX软件分析表明,此EF-1δcDNA核苷酸序列与非洲爪蟾EF-1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其相似性为70%;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红斑蝶EF-1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4%。聚类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EF-1δ的氨基酸序列与鱼虱EF-1δ聚为一支。荧光定量...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EF-1δ 基因 克隆 表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超 马晓 刘倩 吴利敏 刘慧芬 李学军 王璐明
为了解NR5a2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鳖NR5a2 cDNA。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全长为2 674 bp,开放阅读框为1 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度为40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1 026 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0.5 ku,等电点为8.57,具有保守的ZnF-C4结构域和HOLI结构域。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中华鳖NR5a2基因与西部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原鸡(Gallus gallus)。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华鳖NR5a2与西部锦龟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NR5a2在中华鳖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组织。31.5℃孵化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中华鳖胚胎组织中发现NR5a2基因在17期时表达量达到最高,随后显著下降。结果表明NR5a2可能参与中华鳖的性别分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瑶 杨志刚 郭子好 姚琴琴 曾奇韬 杨筱珍 成永旭
根据陆地蟹RXR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中华绒螯蟹RXR基因并进行各组织间的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RXR cDNA全长1 517 bp,编码433个氨基酸。经BLASTn和BLASTx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RX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陆地蟹RX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华绒螯蟹RXR的氨基酸序列与陆地蟹RXR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XR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表达量最高,肝胰腺、鳃和肌肉中少量表达,心脏、胃、肠、胸神经节和脑神经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瑶 杨志刚 沈城 姚琴琴 曾奇韬 刘启彬 成永旭
为了研究蜕皮激素受体(EcR)在中华绒螯蟹蜕皮和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cR基因全长cDNA序列。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蜕皮过程及卵巢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并研究了甲基法尼酯(MF)对卵巢中EcR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EcR cDNA全长2 156 bp,编码422个氨基酸,其序列与招潮蟹相似性最高,为89%。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cR在Y器官中表达量最高;在卵巢和肌肉中少量表达;在肝胰腺、鳃、心脏、胃、肠、胸神经节和脑神经节中微量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舟凯 张飘逸 储张杰 朱新平 李伟 吴栩灵 徐红艳
为探索龟鳖类生殖细胞的发育分化机制,实验通过特异性引物克隆了中华鳖dazl基因的cDNA片段,长1 007 bp,其中包括5′端非编码区197 bp,3′端非编码区33 bp,开放阅读框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与西部锦龟Dazl同源性最高,达96%;与小鼠Dazl同源性达75%。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中华鳖dazl mRNA主要在精巢和卵巢中表达,在体细胞组织中仅检测到微量表达。冰冻切片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中华鳖dazl mRNA在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且在不同时期的生殖细胞中呈动态表达模式。在精巢中,中华鳖dazl mRNA在初级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表达最强,在精原干细胞中表达水平次之,在精子细胞中未检测到信号;在卵巢中,中华鳖dazl mRNA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胞质中均匀分布且在最早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信号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增大,信号逐渐聚集并逐渐减弱。研究表明,dazl基因可能对中华鳖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翠侠 张林雅 李红亮 商晗武
【目的】完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家族的序列及表达谱鉴定,解析中蜂整个CSPs家族的表达特征与分布规律,为中蜂CSPs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获得中蜂CSPs基因家族全部6条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并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中蜂所有的CSPs序列在中蜂工蜂不同发育历期及不同器官表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新克隆4条基因(Ac-CSP2、Ac-CSP4、Ac-CSP5和Ac-CSP6)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354、387、315和378 b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姚苗 韦智梅 BIZOZA 周针宇 李虹 王波 熊银林 刁晓明 翟旭亮
为探究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生物学信息与表达及其作为生理与毒理研究标志物的可行性,本实验克隆获得VtgAB1、VtgAB2、VtgAB3(GenBank登录号OK287927、OK287929、OK287928)基因序列,其cDNA长分别为5 055、5 537、5 306 bp,分别编码了1 684、1 760、1 725个氨基酸。三种亚型Vtg蛋白均由脂蛋白N-末端(Vitellogenin_N)、1943DUF、1944DUF、PV、D型血管血友病因子(VWD)5个保守结构域构成,为完整型Vtg。同源性分析发现皆与龟鳖目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在3种亚型中VtgAB2与VtgAB3更相似。荧光定量PCR显示,3种亚型Vtg只在雌性肝脏中强烈表达。在60日龄、2龄、4龄雌性个体肝脏中,Vtg表达量随年龄呈上升趋势,VtgAB1、VtgAB2为主要表达亚型。原位杂交结果显示,3种亚型Vtg在卵原细胞内未发现杂交信号;在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滤泡细胞中发现杂交信号;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未发现杂交信号,在滤泡细胞和周围的网状组织中发现杂交信号。信号在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分布较为均匀且表达最强,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信号聚集在核周区且信号逐渐减弱。以雄性中华鳖为对象,注射雌激素E2,3种亚型Vtg表达量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鳖卵黄积累过程中Vtg发挥重要作用,首次证实其Vtg存在内源性合成,并发现其可以作为雌激素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琴琴 杨志刚 王瑶 郭子好 刘启彬 施秋燕 成永旭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依据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几丁质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几丁质酶基因(hXChiT)全长,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研究了hXChiT在中华绒螯蟹的同一蜕皮阶段不同组织、不同蜕皮阶段主要几个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XChiT基因C DNA全长2 042 bP(GEN bANk ACCESSioN No.kJ513466),包括5′非编码区(5′UTR)35 bP,3′非编码区(3′UTR)537 bP,开放阅读框(oRF...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创举 岳华梅 叶欢 杨晓鸽 单喜双
【目的】克隆中华鲟(Acipenser sinesis)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TSHβ)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进化特征,研究其在中华鲟中的组织表达特征和不同年龄垂体中的差异表达,为中华鲟生长发育调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克隆中华鲟TSHβ,对其cDNA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系统发生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TSHβ-mRNA在中华鲟肝、心、脾、性腺、肠、垂体、下丘脑、中脑、端脑、小脑和延脑等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在1,3,5龄中华鲟个体垂体中的表达差异进行研...
关键词:
中华鲟 TSHβ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志刚 施秋燕 成永旭 姚琴琴 阙有清 杨青 徐蕾 柳梅梅 徐泽文
根据脂肪酸延长酶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脂肪酸延长酶(ELoVL)基因全长(GEn BAnk登录号:kR005628)。分析ELoVL序列表明,该基因C DnA全长208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1065 BP(包含终止密码子),编码的354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延长酶特征:1个高度保守的氧化还原中心组氨酸簇hVihh,多个保守区和多个跨膜区(kFTEFLDT、nTFVhiVMYVYY、TnFQMi)。经氨基酸同源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中华绒螯蟹ELoVL预测氨基酸序列与顶切叶蚁(ACRoMYRMEx EC...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琴琴 杨志刚 王瑶 郭子好 刘启彬 施秋燕 成永旭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依据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几丁质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几丁质酶基因(HXchit)全长,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研究了HXchit在中华绒螯蟹的同一蜕皮阶段不同组织、不同蜕皮阶段主要几个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HXchit基因c DNA全长2 042 bp(Gen Bank accession no.KJ513466),包括5′非编码区(5′UTR)35 bp,3′非编码区(3′UTR)537 bp,开放阅读框(OR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