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0)
- 2023(8683)
- 2022(7895)
- 2021(7543)
- 2020(6281)
- 2019(14727)
- 2018(14742)
- 2017(28428)
- 2016(15730)
- 2015(17740)
- 2014(17701)
- 2013(17572)
- 2012(15927)
- 2011(14296)
- 2010(13977)
- 2009(12572)
- 2008(11986)
- 2007(10154)
- 2006(8672)
- 2005(7282)
- 学科
- 济(58055)
- 经济(57991)
- 管理(43525)
- 业(41098)
- 企(34792)
- 企业(34792)
- 方法(29518)
- 数学(25523)
- 数学方法(25235)
- 学(15373)
- 农(14961)
- 中国(14029)
- 财(13754)
- 业经(12903)
- 地方(12013)
- 理论(10439)
- 和(10247)
- 农业(10080)
- 贸(10026)
- 贸易(10022)
- 易(9709)
- 技术(9691)
- 环境(9624)
- 务(9191)
- 财务(9133)
- 财务管理(9119)
- 制(8994)
- 教育(8681)
- 企业财务(8633)
- 划(8382)
- 机构
- 大学(220226)
- 学院(217939)
- 管理(89258)
- 济(78862)
- 理学(78596)
- 理学院(77667)
- 经济(76958)
- 管理学(76269)
- 管理学院(75908)
- 研究(71588)
- 中国(49809)
- 科学(48969)
- 京(46924)
- 农(39257)
- 业大(37195)
- 所(36609)
- 财(34133)
- 研究所(34015)
- 中心(31909)
- 农业(31167)
- 江(29960)
- 北京(29185)
- 范(28658)
- 财经(28385)
- 师范(28286)
- 院(26048)
- 经(25866)
- 州(24873)
- 技术(24586)
- 师范大学(22920)
- 基金
- 项目(159667)
- 科学(123990)
- 基金(114967)
- 研究(113457)
- 家(101052)
- 国家(100222)
- 科学基金(85645)
- 社会(68283)
- 社会科(64553)
- 社会科学(64535)
- 省(63408)
- 基金项目(62336)
- 自然(58618)
- 自然科(57218)
- 自然科学(57196)
- 自然科学基金(56145)
- 划(53460)
- 教育(51698)
- 资助(47312)
- 编号(46576)
- 成果(37187)
- 重点(35396)
- 部(34120)
- 发(33384)
- 创(33337)
- 课题(31722)
- 科研(31074)
- 创新(31020)
- 计划(30367)
- 大学(29391)
共检索到298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佩芳 蔡完其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 5 A和99 7 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 5 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99 7 28菌株对其耐药;99 7 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 5 ...
关键词:
罗非鱼 温和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海宾
选择对巴西彩龟强毒力的温和气单胞菌菌株(AB98043),扩大培养制成灭活福尔马林菌苗,分别对巴西彩龟进行注射和浸泡试验。经过对吞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受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保护力达到82%以上,其中浸泡组各项指标略低于注射组。
关键词:
巴西彩龟 温和气单胞菌 免疫应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彭小倩 任朝颖 邓雪玥 刘晓云 詹泽玉 张雪扬 郑永华 朱成科
为探明引起彭水县某鲟养殖场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患病的病原,本研究从患病杂交鲟的腹水中分离出一株细菌(A20)。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溶血性实验、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A20进行鉴定,同时探究菌株A20的耐受性、毒力基因、半致死浓度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菌株A20鉴定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p.)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菌株A20生长的最适pH为7,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力较强;该菌携带hlyA、ompA、alt、aer 4种毒力基因;人工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菌株A20为导致杂交鲟患病的病原菌,LD_(50)为1.37×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菌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晓艺 郝贵杰 姚嘉赟 徐洋 沈锦玉 尹文林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肝脏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TL5m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毒力检测;此外分别提取该TL5m株的主要致病因子外膜蛋白、脂多糖和胞外产物,对中华鳖进行毒力和免疫保护率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L5m的API 20E鉴定编码为4544000,99.9%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其16S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EF121756和GU563803)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和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刘至治
从中华鳖(Trionyxsinesis)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宣宪 陈艳 王三英
实验用鲫平均体重 10 0 g ,采用免疫物质被动转移试验 ,探讨体液免疫在鲫感染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无论免疫物质是来自异源还是自源 ,是由相关的嗜水气单胞菌 (A .hydrophia)诱导产生还是由攻毒的温和气单胞菌直接刺激 ,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还发现 ,再次攻毒时 ,在所有抗体组的鲫存活率为 10 0 %时 ,全血被动转移组的死亡率高达 5 5 .6 % ;免疫前后免疫复合物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抗体在保护鲫免受温和气单胞菌的致死性感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槿年 余为一 祖国掌
1996-2000年从不同来源的病鳖和病鲤体内共分离到四株产生棕色色素的细菌,经细菌常规鉴定法和编码鉴定法确定为温和气单胞菌。进一步对细菌的产生色素特性、毒力因子和致病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四株细菌均能产生水溶性棕色色素,但在有氧培养条件下细菌产生色素的速度随培养基种类不同而不同,依次为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琼脂半固体高层管。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细菌不能产生色素。(2)四株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及胞外蛋白酶二种毒力因子,毒素溶血价为1:16或1:32。以四株细菌肉汤培养液对小白鼠及本种动物均有致死性,为致病性温和气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冠军 刘天强 刘衍鹏 饶朝龙 肖丹
根据NCBI公布的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丝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选取一对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检测温和气单胞菌的PCR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体系,并对患病的鱼组织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出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的131 bp的特异性片段,具有较好的检测特异性,对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 pg/20μL,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0 cfu/20μL。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实际发病情况一致,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温和气单胞菌常规PCR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于温和气单胞菌的诊断和样品的检测。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梁思成 汪开毓 何利军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先乐 周建光 艾晓辉 柯福恩 李敏
不同的温度、福尔马林浓度、灭活的时间以及灭活菌液的浓度均可影响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的灭活。本研究得到了菌液浓度为60×108cfu/ml时的9种灭活方法。通过琼脂双扩散试验对灭活菌液抗原性比较,认为28℃、0.2%的福尔马林灭活2d为鳖嗜水气单胞菌较理想的灭活方法。
关键词:
中华鳖 嗜水气单胞菌 灭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侯廷龙 刘惠茹 李春涛 王庆容
为探明遵义金鼎镇合江源养殖场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致病原因,通过对患有腹水、鳍条充血和游动缓慢等症状的黄颡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得到纯培养菌株MLT-1,经过回归感染证实其为黄颡鱼的致病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采用乙醇提取法获得30种中草药醇提物,固体培养基打孔测试中药醇提物对MLT-1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对MLT-1的抑菌效果较好,诃子和大黄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0.49 mg/mL,烟叶的MIC和MBC均为0.98 mg/mL,樟叶和桑白皮抑杀温和气单胞菌效果相同,MIC和MBC分别为0.195 mg/mL和3.91 mg/mL。结果表明诃子、大黄、烟叶、樟叶、桑白皮5种中草药可用于防治黄颡鱼温和气单胞菌细菌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钧 彭民毅 罗华平 胡大胜 黄艳华 温华成 施金谷 彭亚
在离体条件下,以36℃培养48 h为1代,测定5株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培养基中经连续传代诱导7代后,对氟苯尼考均获得了较高且稳定的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上升了8~64倍;将已获得高耐药性的试验菌株接种在不含药物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连续传代至第5代后,MIC值呈稳定状态,但耐药性的消失速率很慢,其中As-004菌株的MIC值不变,其他4株菌株的MIC值也仅下降了50%。试验结果为水产养殖中科学选药和规范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颡鱼 温和气单胞菌 氟苯尼考 耐药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利国 邴旭文 张晓君 阎斌伦 杨家新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强;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为1.56~6.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 mg/mL之间,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杀菌浓度最低,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小。结果表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雷爱莹 黄伟坚 秦爱珍
1997年在南宁和柳州两地发生了严重的月鳢败血病,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嗜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为此败血病的病原菌。
关键词:
月鳢,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