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3)
- 2023(9701)
- 2022(8604)
- 2021(8254)
- 2020(6867)
- 2019(15955)
- 2018(15976)
- 2017(30631)
- 2016(16549)
- 2015(18685)
- 2014(18561)
- 2013(18428)
- 2012(16759)
- 2011(14980)
- 2010(14600)
- 2009(13131)
- 2008(12602)
- 2007(10711)
- 2006(9272)
- 2005(7823)
- 学科
- 济(61607)
- 经济(61533)
- 管理(47801)
- 业(44118)
- 企(37133)
- 企业(37133)
- 方法(30572)
- 数学(26350)
- 数学方法(26048)
- 农(16794)
- 学(15774)
- 中国(15023)
- 财(14711)
- 业经(14121)
- 地方(12612)
- 理论(11479)
- 农业(11148)
- 和(10810)
- 贸(10793)
- 贸易(10788)
- 技术(10646)
- 易(10464)
- 环境(10224)
- 务(9678)
- 制(9645)
- 财务(9618)
- 财务管理(9600)
- 教育(9117)
- 企业财务(9094)
- 划(9053)
- 机构
- 大学(235321)
- 学院(231875)
- 管理(95847)
- 济(86385)
- 经济(84388)
- 理学(84282)
- 理学院(83342)
- 管理学(81790)
- 管理学院(81392)
- 研究(76934)
- 中国(54919)
- 科学(51264)
- 京(50008)
- 农(40072)
- 所(39047)
- 业大(37922)
- 财(37110)
- 研究所(36205)
- 中心(34247)
- 江(31981)
- 农业(31782)
- 北京(31365)
- 范(31191)
- 财经(30702)
- 师范(30657)
- 院(28648)
- 经(28086)
- 州(26289)
- 技术(25156)
- 师范大学(24929)
- 基金
- 项目(168813)
- 科学(131347)
- 研究(121778)
- 基金(121431)
- 家(106696)
- 国家(105796)
- 科学基金(90504)
- 社会(73707)
- 社会科(69667)
- 社会科学(69648)
- 省(66300)
- 基金项目(65836)
- 自然(61295)
- 自然科(59840)
- 自然科学(59828)
- 自然科学基金(58745)
- 划(55971)
- 教育(55725)
- 资助(49846)
- 编号(49493)
- 成果(39288)
- 重点(37605)
- 部(36630)
- 发(35357)
- 创(35144)
- 课题(33848)
- 科研(32865)
- 创新(32670)
- 大学(31929)
- 计划(31064)
共检索到323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向阳 朱卫东 富裕 韦庠有 王志铮
以平均体重为(416.67±14.21)g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为捕食者,平均全长为(18.40±0.04)mm(A)、(27.77±0.07)mm(B)和(38.90±0.07)mm(C)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幼虾为猎物,采用种间捕食作用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华鳖对日本沼虾的捕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虾鳖混养模式参数和提高日本沼虾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鳖的捕食活动时段为18:00~6:00,主要集中于0:00~4:00,该时间段中华鳖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捕食量占总捕食量的80%;(2)当日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关建义 吕艳杰 张宇 宁黔冀
为了探索KK-42对日本沼虾幼虾蜕皮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水产基地自行繁殖的2月龄幼虾(体长1.2~2.0 cm)为材料,捕捞后暂养于流水养殖水槽,水温(26±1)°c,每天投喂2次,1周后用于实验研究。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处理组)或不含KK-42溶液(对照组)浸润1 min,取出,一部分用于幼虾生长速率、蜕皮周期的测定;从剩余部分中选择处于蜕皮间期(c)和蜕皮前期(D)的幼虾,Real-time PcR分析表皮几丁质酶1基因(mnchi-1)的转录水平,同时进行表皮几丁质酶的活力测定。在实验观察期间,KK-42处理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率...
关键词:
日本沼虾 KK-42 蜕皮周期 几丁质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军 龚世园 何绪刚 张训蒲
在胃含物分析的基础上 ,1998年 9月~ 1999年 9月对人工养殖湖泊武湖日本沼虾的食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日本沼虾是一种广食性、杂食性的动物 ,其主要食物是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 ,其次为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鱼虾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仅为日本沼虾摄食时所带入 ;日本沼虾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中、小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之间存在明显的食性分化 ;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周年变化
关键词:
日本沼虾 食性 武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刚 戴颖 张亚 黄旭雄 朱永明
为了探究温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nipponense)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刚孵化的日本沼虾溞状幼体分别置于21℃、26℃和31℃的恒温水体中连续培养90d,观察其发育和成体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日本沼虾个体发育速度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1℃、26℃和31℃溞状幼体完全变态成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54.7±1.5)d、(24.0±1.0)d和(19.3±0.6)d;实验水温不影响日本沼虾溞状幼体的成活率,但影响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成活率,21℃组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6℃组和31℃组(P<0.05);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在90d的试验期内,21℃组未出现抱卵个体,31℃组最早出现性成熟个体,首次抱卵时间为(55.7±5.5)d,比26℃组提前了约17d。雌虾首次抱卵量在26℃组显著高于31℃组,但相对繁殖力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26℃组日本沼虾体长和体重均最大,且显著高于21℃组(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与发育,但不改变其相对繁殖力;高温促进性成熟个体的小型化。
关键词:
日本沼虾 温度 幼体发育 生长 繁殖性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刚 戴颖 张亚 黄旭雄 朱永明
为了探究温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nipponense)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刚孵化的日本沼虾溞状幼体分别置于21℃、26℃和31℃的恒温水体中连续培养90d,观察其发育和成体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日本沼虾个体发育速度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1℃、26℃和31℃溞状幼体完全变态成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54.7±1.5)d、(24.0±1.0)d和(19.3±0.6)d;实验水温不影响日本沼虾溞状幼体的成活率,但影响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成活率,21℃组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6℃组和31℃组(P<0.05);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在90d的试验期内,21℃组未出现抱卵个体,31℃组最早出现性成熟个体,首次抱卵时间为(55.7±5.5)d,比26℃组提前了约17d。雌虾首次抱卵量在26℃组显著高于31℃组,但相对繁殖力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26℃组日本沼虾体长和体重均最大,且显著高于21℃组(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与发育,但不改变其相对繁殖力;高温促进性成熟个体的小型化。
关键词:
日本沼虾 温度 幼体发育 生长 繁殖性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聃 刘梅 房伟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池塘内套养不同密度的大规格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套养密度,本研究在中华绒螯蟹(10kg/667 m~2)-日本沼虾(15kg/667 m~2)套养池塘内每667 m~2分别投放规格为75~80只/kg的罗氏沼虾5kg(T1)、15kg(T2)和25 kg(T3),并定期监测罗氏沼虾生长情况,计算池塘氮磷收支,分析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T1罗氏沼虾生长速度要快于T2和T3;饲料为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T1、T2和T3氮输入的(81.99±2.14)%、(81.94±2.20)%和(81.91±2.21)%,磷输入的(85.16±2.33)%、(84.99±2.31)%和(84.85±2.40)%;水生植物是主要支出方式,分别占T1、T2和T3氮支出的(61.21±1.93)%、(56.99±2.03)%和(52.05±1.89)%,磷支出的(38.90±1.34)%、(37.72±1.36)%和(33.75±1.33)%;T1和T2的氮、磷相对和绝对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T3;T1和T2的氮、磷排污系数差异不大,均显著低于T3;T2的单位面积效益要高于T1和T3。结果表明,T2密度套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套养密度为每667 m~2投放中华绒螯蟹10 kg,日本沼虾15 kg和罗氏沼虾15 kg。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华 谢松 王军霞 陈大庆
在25.0±1℃范围条件下,对日本沼虾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连续饱食投喂18d,处理组分别饥饿2、4、8d,再分别饱食投喂16,14,10d。实验结果如下:在恢复生长时期,处理组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超氧阴离子是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力则是随着饥饿实验先稍微增加,后又下降。在恢复投饵后,超氧阴离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又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不仅由于增加食欲,提高摄食水平,同时改善了食物转化率。因此,补偿生长是这两种生理因素共同作用...
关键词:
日本沼虾 饥饿 补偿生长 免疫功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昌鸣先 陈孝煊 吴志新 胡先勤
在饲料中添加 1‰的虫草多糖 ,以口服形式对日本沼虾进行免疫。通过连续测定日本沼虾血淋巴吞噬活性 ,血清中抗菌活力、溶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 ,研究虫草多糖对日本沼虾免疫机能的作用。结果表明 :除个别情况外 ,虫草组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抗菌活力、溶菌活力以及酚氧化酶活力 ,均高于对照组。因此 ,投喂虫草多糖能够明显地增强日本沼虾的免疫防御能力
关键词:
免疫机能 虫草多糖 日本沼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双林 堵甫山 赖伟
本文报道了不同pH值(6.5、7.5和8.5)和不同Ca2+浓度(38.8.61.1和78.8ppm)对日本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该虾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Ca2+和pH值在影响其生长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pH值和Ca2+对该虾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能量摄入量实现的。本实验条件下,该虾摄入的能量平均有15.8%用于生长,1.8%作为粪便排出体外,其余用于呼吸和排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付监贵 张磊磊 徐乐 徐逍 宋学宏
为揭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对水体ph的适应性,分析了不同ph胁迫下日本沼虾在不同时段的存活率以及96 h后蜕壳率,免疫、肝功能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ph胁迫处理96 h时,不同ph处理组日本沼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除ph 7.0组的蜕壳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余ph处理组蜕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暴露在弱酸性水(ph 6.0)、弱碱性水(ph 8.0)、碱性水(ph9.0)中的成活率不同,其中ph6.0组虾的成活率在36 h时显著低于ph8.0组,24 h时显著低于ph 9.0组;ph 5.0酸性处理组日本沼虾在试验期间存活率始终最低,上述结果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媛 王维娜 王安利 苗玉涛
通过在饵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含量的牛磺酸, 初步研究牛磺酸对日本沼虾生长及体内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饵料中添加 0 .4% ~0. 8%的牛磺酸, 日本沼虾的增重率显著增加 (P
关键词:
日本沼虾 牛磺酸 生长 酚氧化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凌燕 叶金云 王友慧 郭建林 陈建明 潘茜 沈斌乾 王冬冬
采用鱼粉作为主要饲料蛋白源,利用酪蛋白来调节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蛋白质水平为30%~46%的6种不同梯度的试验饲料,试验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日本沼虾100尾,平均初重0.067 g。每天投喂2次,试验共进行60 d,研究配合饲料中不同的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并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为39.32%和41.67%的试验组的虾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衡量指标,采用二次方程回归分析法,得出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含量约为41%~41.5%。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日本沼虾虾体(全虾)的水分和粗...
关键词:
日本沼虾 饲料 蛋白质水平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岳凯迪 陈柯 杜鹃 吕艳杰 杨洪 宁黔冀
为了探索miRNA对日本沼虾几丁质酶3A(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chitinase 3A,MnCHT3A)基因的调控作用,实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筛选与MnCHT3A靶向结合的miRNA—miR-305-5p;利用qRT-PCR、生物化学以及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在体条件下,miR-305-5p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一个蜕皮周期中miR-305-5p与MnCHT3A的表达量呈负相关,前者C期最高、A期最低;而MnCHT3A的表达趋势则相反。注射miR-305-5p mimics和miR-305-5p inhibitor后,与对照组相比,MnCHT3A转录水平分别降低60%和升高166%;MnCHT酶活性分别降低39.53%和升高133%。组织学观察发现,C期的头胸甲表皮为3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上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H.E染色);几丁质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几丁质分布在内、外表皮;扫描电镜结果清晰显示了内、外表皮的板层结构。与对照组相比,miR-305-5p mimics组内表皮的板层厚度增加,呈蓝色荧光的几丁质条带有增厚趋势;而miR-305-5p inhibitor组表皮结构紊乱,几丁质荧光分布不均且部分区域明显减弱。研究表明,miR-305-5p的靶基因为MnCHT3A,在体条件下,miR-305-5p能够靶向抑制MnCHT3A的转录。
关键词:
日本沼虾 miRNA 几丁质酶3A 调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玲 张志红 陆永跃 张维球
观察了捕食性天敌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1~3龄、4~5龄、6~7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拟模型分别是:Na1~3=1.0849N0/(1+0.0220N0)、Na4~5=1.1052 N0/(1+0.0328N0)、Na6~7=1.0291N0/(1+0.0384N0)。毛蠼螋在1 d内最大的捕食量理论值Na(max)分别是49.26头、33.67头和26.81头。
关键词:
蔗扁蛾 毛蠼螋 捕食 功能反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洪一江 张立明 胡成钰
对鄱阳湖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幼体发育的5个阶段即Z0、Z1、Z3、Z5~Z6及Z9~Z11期进行观察,分析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谱带变化。结果表明,各期间幼体形态均有明显变化,幼体蜕皮次数随发育快慢不同,发育快的需9次蜕皮完成变态发育过程,慢的则需14次;LDH酶谱在5个发育阶段各有5条带,仅酶活性有强弱变化;EST酶谱不仅条带数从2条增加到9条,酶活性也有明显变化,EST1和EST3在5个阶段都出现,且酶活性逐渐升高;MDH酶谱共出现6条带,MDH1和MDH4分布延伸时间跨度大,酶活性高,可看作主带。因此日本...
关键词:
日本沼虾 幼体发育 同工酶 鄱阳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