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3)
- 2023(8654)
- 2022(7863)
- 2021(7498)
- 2020(6278)
- 2019(14693)
- 2018(14748)
- 2017(28571)
- 2016(15661)
- 2015(17687)
- 2014(17644)
- 2013(17428)
- 2012(15830)
- 2011(14202)
- 2010(13891)
- 2009(12591)
- 2008(11927)
- 2007(10127)
- 2006(8623)
- 2005(7246)
- 学科
- 济(58722)
- 经济(58656)
- 管理(43869)
- 业(41204)
- 企(34973)
- 企业(34973)
- 方法(29567)
- 数学(25555)
- 数学方法(25271)
- 农(15049)
- 学(14976)
- 中国(14284)
- 财(13888)
- 业经(13070)
- 地方(12340)
- 理论(10606)
- 和(10362)
- 农业(10125)
- 贸(10040)
- 贸易(10036)
- 技术(9721)
- 易(9719)
- 环境(9713)
- 务(9250)
- 财务(9193)
- 财务管理(9178)
- 制(9097)
- 教育(8893)
- 企业财务(8688)
- 划(8470)
- 机构
- 大学(219246)
- 学院(216733)
- 管理(89984)
- 济(79488)
- 理学(79132)
- 理学院(78247)
- 经济(77603)
- 管理学(76897)
- 管理学院(76532)
- 研究(70167)
- 中国(49484)
- 科学(47119)
- 京(46868)
- 农(36034)
- 业大(35530)
- 所(35157)
- 财(34644)
- 研究所(32599)
- 中心(31400)
- 江(29684)
- 北京(29297)
- 范(29067)
- 财经(28751)
- 师范(28729)
- 农业(28579)
- 经(26192)
- 院(25708)
- 州(24660)
- 技术(23631)
- 师范大学(23355)
- 基金
- 项目(157857)
- 科学(123416)
- 基金(114091)
- 研究(114004)
- 家(99729)
- 国家(98902)
- 科学基金(84981)
- 社会(69129)
- 社会科(65363)
- 社会科学(65344)
- 省(62071)
- 基金项目(61753)
- 自然(57509)
- 自然科(56139)
- 自然科学(56127)
- 自然科学基金(55096)
- 划(52467)
- 教育(51904)
- 编号(47132)
- 资助(46721)
- 成果(37622)
- 重点(34951)
- 部(34056)
- 发(32972)
- 创(32820)
- 课题(31856)
- 科研(30573)
- 创新(30497)
- 项目编号(29390)
- 大学(29250)
共检索到297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连德 邹玉蓉
运用吖啶橙检测法研究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测定了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il)的吞噬和杀伤能力。结果发现 ,中华鳖嗜中性粒细胞分别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温育 30~ 180min ,吞噬百分率分别由 15%增加到 6 5%、由 9%增加到 6 3% ,杀伤百分率由 6 %增加到 6 2 %、由 2 %增加到 6 4 % ,吞噬指数由 0 .56增加到11.92、由 0 .14增加到 10 .77,杀伤指数由 0 .32增加到 0 .95、由 0 .2...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饶小珍 陈寅山 林岗 许友勤
在体外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初步了解九孔鲍血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表明,在室温20~22℃下,不同反应时间(30、60、90min)对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吞噬物比例(酵母聚糖与血细胞数量之比为2、5、10)对血细胞吞噬作用有显著影响,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随着吞噬物比例的增大而上升。测定不同温度(10、20、30℃)下血细胞对酵母聚糖的吞噬作用,20℃时血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最高;10℃与30℃时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均较低,但与20℃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证实酵母聚糖颗粒位于血细胞的吞噬体内。在室温20~2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思佳 张凯遥 荆欣 高旭泽 冯佩林 邹培缘 张浩宇 陈大福 郭睿 付中民
【目的】系统鉴定和分析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为深入开展相关基因和剪接体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前期已获得的高质量中华蜜蜂纳米孔长读段测序数据,通过Blast工具将全长转录本比对Nr数据库筛选出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利用gffcompare软件将全长转录本与东方蜜蜂(Apis cerana)参考基因组上注释的转录本进行比较,鉴定未注释的新基因和新转录本。利用TAPIS pipeline预测和分析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基因的可变多聚腺苷酸化(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APA)位点,并通过TBtools软件鉴定APA位点上游的基序(motif)。使用Astalavista软件鉴定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AS)事件,并通过IGV浏览器进行结构可视化。通过RT-PCR验证AS事件的真实性。【结果】共鉴定到中华蜜蜂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的基因66个和全长转录本395条,发掘出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未注释的2个新基因和303条新转录本。对参考基因组已注释的34个基因进行了结构优化,分别延伸了18个基因的5'端和12个基因的3'端,同时延长了4个基因的5'端和3'端。共鉴定到含有1个及以上APA位点的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基因47个,其中多于5个APA位点的基因最多,为32个。在APA位点上游鉴定到多个基序,一致性序列为:GRBGCNKSDAACAAYTRBGCBMRNGGBYAYTAYWCNVWNGG。共鉴定到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基因的AS事件296次,其中包括131次可变3'端剪接(alternative 3'splice site,A3SS)、85次内含子保留(intron retention,IR)、70次可变5'端剪接(alternative 5'splice site,A5SS)和10次外显子跳跃(exon skipping, ES)。RT-PCR结果显示,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符合预期,证实了随机选择的2次AS事件的真实性。【结论】系统鉴定了中华蜜蜂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基因和全长转录本以及AS事件和APA位点,优化了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注释的吞噬与包囊作用相关基因的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锦丽 任星潮 刘逸尘 孙金生 耿绪云 张亦陈
为了更精确地对甲壳动物血细胞进行快速分类和功能分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例,依据其血细胞内具有颗粒结构的特征,与常规显微观察对比,探讨了一种基于图像流式细胞仪的血细胞自动化分类新方法,并测量了体质量为(10±3) g的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对直径1μm微球的吞噬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可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为4个类群。显微镜观察分类基于胞内可见颗粒,但由于缺乏精细的量化标准,批次样品的人工辨识结果波动较大;而图像流式方法以胞内全部颗粒结构为对象,利用高精度检测模块测量,结果更准确、客观,而且通量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细胞占比分别为40.62%±2.65%、36.68%±6.84%、7.80%±1.16%和16.51%±5.60%,依据测量的颗粒特征区分的4个类群界限清晰,缺乏过渡样点,提示各类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相互转化。进一步的活体微球吞噬实验证实,中华绒螯蟹的4类血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并以无颗粒细胞为主要吞噬类群;吞噬微球的细胞比例在注射后6 h内呈钟型曲线变化,4 h可达峰值(5.69%±0.44%),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能高效清除血淋巴中的异物。研究表明,图像流式细胞仪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分类分析和功能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甲壳动物血细胞的功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成勇钢 吴志新 陈孝煊 周聪 李丽鹃
选用60 g左右健康正常的鲤540尾,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设6种处理,即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甲基盐霉素0(对照组)、10、20、40、80、160 mg/kg。研究了甲基盐霉素对鲤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 mg/kg甲基盐霉素对鲤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而添加20~160 mg/kg甲基盐霉素对鲤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活性有一个从促进到抑制的转变,剂量越高,这个转变越快,并且随饲喂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越来越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宝杰 王雷
用ZymosanA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进行体外刺激,用NBT还原法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产生O-2的产生;不同浓度2的过程。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血细胞在经刺激诱导的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发和O-的ZymosanA对血细胞产生O-2的影响不同。ZymosanA在0.25~1.0mg/mL时随质量浓度的增加,产生O-2的量也增加,但当ZymosanA质量浓度继续增加到1.5和2.0mg/mL时,产生O-2的量反而下降。用同一浓度的ZymosanA对不同密度血细胞进行刺激产生O-2的强度也不同,随着密度的增加,血细胞产生O-2的量增加。SOD、NEM和碘代乙酰胺(Io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代勋 陈武 侯显涛 于同泉 路苹 穆祥
【目的】以猪中性粒细胞为靶细胞,研究白芍制剂对其相关功能(呼吸爆发和弹性蛋白酶释放)及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中性粒细胞分离纯化后,以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以弹性蛋白酶底物的减少反映弹性蛋白酶的释放量,以HPLC检测底物cAMP的变化反映磷酸二酯酶的活性等。【结果】白芍制剂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P<0.001),3个不同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33.15%、45.96%和62.22%;对弹性蛋白酶的释放在低浓度时表现抑制作用(P<0.05),抑制率为23.22%,在高浓度时表现促进作用;对中性粒细胞磷酸二酯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低、高浓度抑制率分别为13.2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郭欣娅 季策 谢子健 季帆 祖尧 任建峰 张庆华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人-兽-鱼共患的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为了研究宿主嗜中性粒细胞清除细菌感染的动态变化过程,利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副溶血弧菌Vp57~(RFP)菌株感染受精后48 h(hours post fertilization,hpf)的斑马鱼(Danio rerio)幼鱼耳泡,建立局部感染模型,并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01菌株为对照,系统比较了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的半数致死剂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存活曲线以及和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RT-qPCR验证炎症相关基因il1b和il10在感染前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感染斑马鱼幼鱼的LD_(50)分别为7.90×10~8 CFU/mL和1.14×10~(11) CFU/mL,与感染大肠杆菌相比,斑马鱼感染副溶血弧菌后招募嗜中性粒细胞的速度更快,且数量更多。RT-qPCR结果发现斑马鱼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在相同时间点能够激活更高的il1b和il10基因的表达,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建立的副溶血弧菌-斑马鱼幼鱼耳泡局部感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嗜中性粒细胞清除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动态过程,以及深入揭示天然免疫应答机制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德海 张树庚 刘连新
中性粒细胞诱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的DNA网状结构,能够捕获和杀死病原微生物,从而在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ETs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且能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其临床意义也逐渐突显出来.本综述重点阐述促癌微环境中NETs的形成及促进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并对NETs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 肿瘤 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代勋 陈武 谷金妮 许剑琴 于同泉 路苹 穆祥
【目的】通过对猪中性粒细胞磷酸二酯酶(PDE)基因表达、活性及特异性抑制剂实验检测,研究其存在的主要PDE亚型及在体外的活性,为探讨PDE在中性粒细胞的分布、活性变化及对cAMP、cGMP调节与中性粒细胞功能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E基因在猪中性粒细胞的表达,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环核苷酸在PDE反应前后的含量变化,计算PDE活性。【结果】在检测的18个PDE亚型中,PDE1B、2A、3A、3B、4A、4B、4C、4D、5A、7A、7B、8A、8B、9A、11A共15个PDEmRNA在猪中性粒细胞表达,特异性抑制剂实验表明PDE4、PDE5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海兵 宋晓玲 韦嵩 刘君 李赟
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其血细胞吞噬(Phagocytosis)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规律,其目的是为WSSV感染与螯虾的免疫防御反应等研究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时间的延长,血细胞吞噬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随之改变,其中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可作为WSS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以用作间接指示克氏原螯虾健康状况的指标。而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克氏原螯虾肝胰腺ACP...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芹 周洪琪
以壳聚糖为饲料添加剂,分5组(0%、0.3%、0.5%、1.0%、2.0%)对网箱养殖的异育银鲫(allogyogenetics silver crucian carp)进行不同添加剂量的饲养实验。经过2个月的饲养,分别从每组提取异育银鲫血清、脾脏和头肾上清液进行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吞噬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添加0.5%或1.0%壳聚糖能有效地提高异育银鲫的溶菌酶活性(P<0.01)和白细胞的吞噬作用(P<0.01),该壳聚糖可被用作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其在饲料中适宜添加量为0.5%。
关键词:
壳聚糖 异育银鲫 溶菌酶活力 吞噬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藕琴 霍礼霞 罗满林 石存斌 张德峰 潘厚军 任燕
分离纯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中性粒细胞、鉴定和检测其活性,目的在于为研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和免疫防御机制提供细胞材料。本研究使用鱼类脏器组织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和差异贴壁法分离获得草鱼肾中性粒细胞;应用迪夫氏染色、碘化钾-吡啰红G (KI-Py G)染色、电镜技术鉴定细胞形态,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经MPA刺激的细胞活性,台盼蓝染色法和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获得的细胞大小均一,细胞核圆形或肾形,胞质有A、B型颗粒,表面有皱褶,具有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纯度达(99.3±0.53)%,细胞活力达(97.70±0.76)%,在体外培养24h内细胞存活率可保持在(89.91±3.56)%;在PMA刺激下检测到细胞表达MPO、ROS、NO和NETs的量显著提高(P<0.05),与刺激时间呈正相关。结果证实,分离的细胞具有很好的活力,具有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特征。本研究成功建立草鱼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细胞具有很好的活力,可为深入研究鱼类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和免疫机制提供基础。
关键词:
草鱼 中性粒细胞 分离 鉴定 活性检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东 饶家荣
红细胞广泛吞噬作用的发现和研究王旭东,饶家荣(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关键词两栖动物,鱼类,红细胞,吞噬THEDISCOVERYANDSTUDIESOFTHEEXTENSIVEERYTHROCYTICPHAGOCYTOSIS¥WangXudo...
关键词:
两栖动物,鱼类,红细胞,吞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