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
2023(4)
2022(2)
2021(4)
2020(1)
2019(3)
2018(2)
2017(1)
2016(2)
2015(2)
2014(6)
2013(7)
2012(6)
2011(9)
2010(10)
2009(4)
2008(3)
2007(8)
2006(4)
2005(5)
作者
(31)
(30)
(28)
(27)
(16)
(11)
(11)
(10)
(10)
(10)
(9)
(9)
(9)
(9)
(9)
(8)
(8)
(8)
(8)
(8)
(7)
(7)
(7)
(7)
(7)
(7)
(7)
(6)
(6)
(6)
学科
(33)
动物(24)
水产(24)
动物学(21)
(8)
(8)
(7)
玉米(7)
玉蜀黍(7)
(7)
蜀黍(7)
(7)
(6)
(6)
植物(6)
(6)
(5)
工作(5)
(5)
(5)
遗传(5)
(4)
农业(4)
农民(4)
农民工(4)
(4)
基因(4)
工程(4)
民工(4)
遗传学(4)
机构
大学(85)
学院(72)
(58)
农业(50)
研究(42)
科学(41)
(33)
业大(33)
实验(33)
实验室(33)
(33)
(32)
农业大学(31)
研究所(31)
重点(30)
中国(29)
水产(28)
(20)
海洋(20)
科学研究(20)
(20)
研究院(19)
(18)
科学院(18)
(18)
(17)
技术(16)
海水(15)
生命(15)
产科(14)
基金
项目(75)
(62)
国家(61)
基金(51)
科学(51)
科学基金(41)
(40)
自然(37)
自然科(36)
自然科学(36)
自然科学基金(36)
计划(35)
科技(33)
资助(30)
(28)
研究(26)
(23)
(23)
基金项目(23)
技术(22)
专项(19)
科研(19)
发展(16)
教育(16)
(15)
(14)
农业(14)
重点(14)
b(13)
(13)
期刊
学报(56)
(47)
农业(31)
大学(31)
学学(31)
科学(31)
中国(24)
业大(22)
农业大学(22)
水产(22)
(13)
南京(13)
南京农业(13)
中国农业(12)
农学(11)
华北(11)
渔业(10)
(9)
(9)
产科(8)
农业科学(8)
社会(8)
(6)
社会科(6)
社会科学(6)
经济(6)
中农(5)
华中(5)
林业(5)
研究(5)
共检索到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合格  刘文彬  张轩杰  
对中华鳖和砂鳖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RFLP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62bp,其A、T、C、G含量相似,分别为209个(37.2%)、121个(21.5%)、145个(25.8%)、87个(15.5%)和207个(36.8%)、120个(21.4%)、145个(25.8%)、90个(16%)。两序列间共有13处碱基不同,序列差异率为2.31%,中华鳖与砂鳖各自个体间的平均核苷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0.53%和0.36%,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MspI酶切两种鳖的12SrRNA基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天翔  吉崎悟朗  渡边精一  
首次进行了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线粒体 DNA 12SrRNA的序列分析。参考果蝇、蚤状溞序列对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片段做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 457 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 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 15. 32%),与果蝇、蚤状溞的相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含量基本相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天翔  王玉江  刘进贤  渡边精一  伏屋玲子  
对采自泰国、马达加斯加和日本各地的青蟹属的3种青蟹Scyllaserrata(Forskl)、S.oceanica(Dana)和S.tranquebarica(Fabricius)的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了其种间遗传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显示:S.serrata、S.oceanica及S.tranquebarica在12SrRNA基因片段上存在长度差异,3种青蟹的序列长度分别为422bp、426bp、425bp;种内个体间无序列差异或差异极小,种间序列差异远大于种内差异。以日本虫寻和底栖短桨蟹为外群,采用距离法和最大简约法重新构建了3种青蟹的分子系统树,得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天翔  张秀梅  渡边精一  
参考果蝇和蚤状的线粒体DNA 12SrRNA序列进行了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两种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 ,为 45 7bp ,其A、T、G、C含量相似 ,分别为 15 9bp (34.79% )、177bp (38.73 % )、5 1bp (11.16 % )、70bp (15 .32 % )和15 9bp(34.79% )、178bp(38.95 % )、5 0bp(10 .94% )、70bp(15 .32 %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间有 5处碱基序列差异 ,在 98bp、15 1bp、317bp和 417bp碱基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晓谕   彭祖焜   朱久阳   黄开   朱国平   王丛丛  
南极鱼亚目鱼类种类繁多,且同科鱼类在外形特征上相似,为了对其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本研究收集了101尾南极鱼类,利用DNA条形码技术,从分子水平分析南极鱼亚目鱼类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并验证了12S rRNA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南极鱼亚目鱼类物种鉴定的适用性,为南极鱼亚目鱼类的分类鉴定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集的101尾鱼类包括3科13属13种南极鱼类,13种南极鱼类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1,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11.7倍,符合作为DNA条形码的基本要求。NJ进化树拓扑结构显示,除了头带冰鱼(Chaenocephalus aceratus)和眼斑雪冰鱼(Chionodraco rastrospinosus),其余序列均能形成独立的单支,同科物种聚类在一支上,具有较高的节点支持率。综上所述,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的DNA条形码能够对南极鱼亚目鱼类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在科的水平上展现出清晰的系统进化关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瑶瑶  刘云国  刘晓玲  刘凌霄  马超  
东北亚地区不同地理种群魁蚶(Scapharca brouhtonii)的分类学地位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探讨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测定了魁蚶中国群体线粒体基因组COⅠ和12S rRNA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蚶科26种贝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以贻贝科的贻贝(Mytilus edulis)为外群,用邻近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蚶科贝类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分子系统进化关系和分类等级。结果显示,魁蚶中国群体的COⅠ和12S rRNA基因的碱基组成、密码子使用率及变异位点等与魁蚶日本群体和粗饰蚶属的Anadara sativa相似,且遗传距离很小,进化树中聚为一支,亲缘关系很近,初步确定魁蚶中国群体的分类地位和魁蚶日本群体一致。本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魁蚶中国群体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有利于掌握魁蚶的遗传背景和资源状况,以应用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推动养殖业的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萍  段亚飞  毛智超  李吉涛  高保全  李健  
为研究中华虎头蟹野生群体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状况,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华虎头蟹线粒体DNA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分别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的A+T平均含量分别为67.7%和61.4%,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长度为515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共检测出单倍型4种,多态性位点4个,均为单一变异位点;长度为653 bp的COⅠ基因片段共检测出单倍型11种,多态性位点23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个和单一变异位点18个。COⅠ基因片段比16S rRNA基因片段具有较大的变异,更适于中华虎头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16S rRN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发林  江世贵  姜永杰  黄建华  马之明  
对中国南海海域5个斑节对虾野生群体三亚群体(SY)、深圳群体(SZ)、阳江群体(YJ)、湛江群体(ZJ)、北海群体(BH)——100个样品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CLUSTAL_X排序软件对测序所得的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对。通过ARLEQUIN软件对所得100个16S rRNA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19种单倍型。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π)依次分别为0.004 35,0.005 86,0.010 50,0.010 81,0.011 68。三亚、深圳、阳江、湛江以及北海等5个野生群体的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超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严加坤  侯丫  董春光  
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 arenaria为外群,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4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俊丽  高天翔  韩志强  郭焱  董崇智  
对黑龙江水域的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和由俄罗斯引种的贝加尔凹目白鲑(C.autumnalis migrato-rius)和高白鲑(C.peled)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和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3种白鲑间的序列差异。在402 bp的Cytb基因片段中,3个乌苏里白鲑个体中出现了2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个碱基的差异,而贝加尔凹目白鲑和高白鲑的个体各出现1种单倍型;在577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中,3个乌苏里白鲑个体出现了2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而贝加尔凹目白鲑和高白鲑2个种的序列完全相同。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毛智超  段亚飞  刘萍  李健  陈萍  
为调查研究哈氏仿对虾浙江象山群体的种质资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状况,采用PCR扩增获得哈氏仿对虾线粒体DNA的16S RRNA和COⅠ基因片段,分别对其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16S R RNA基因片段的T、C、A和G的含量分别是35.76%、19.48%、26.74%和17.88%;COⅠ基因片段的T、C、A和G的含量分别是35.36%、12.68%、30.54%和21.43%;A+T含量显著高于G+C含量。16S RRNA基因片段长度为558 bP,共检测出1种单倍型,没有多态性位点;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688 bP,共检测出7种单倍型,6个多态性位点。COⅠ基因片段比16S...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童馨  杜博  喻达辉  龚世园  郭奕惠  黄桂菊  李莉好  
PCR扩增100个浅色黄姑鱼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得到大约620bp的扩增产物。将其中5个个体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比对,得到468bp可供比对分析的片段。比对结果表明,5条序列包括两个单倍型,两个单倍型之间有1个碱基突变。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种群的100个样品中98%的个体为其中一种单倍型,只有2%的个体呈另一种单倍型,表明这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两个单倍型平均碱基组成为:T22.0%,C26.3%,A29.8%,G21.9%,GC含量平均为48.2%。与GenBank中石首鱼科7属9种的11条同源序列比对,得到429个比对位点,其中包括69个简约信息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石生  贺一原  朱道弘  曹元清  
摘要对湖南桃江、广东广宁、广西桂林、重庆永昌、四川长宁等5个黄脊竹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地理种群线粒体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并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后得506 bp序列。对获得的序列分析表明,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32.0%,37.7%,17.6%,12.6%,其中保守位点数504个,变异位点数2个,自裔位点2个,所有碱基转换总数为1,颠换总数为1。利用MEGA4.0软件重建系统发生树,发现其中这5个黄脊竹蝗种群分化程度很低。从而可以说明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单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仁协  李超  刘静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为T 22.2%、C 24.5%、A 30.0%、G 23.3%;科间遗传距离为0.060~0.120,属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5,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0.163;长鲳科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鲳科的鲳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无齿鲳科、方尾鲳科、双鳍鲳科与鲳科的低鳍鲳属和真鲳属聚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鹭骁  柯才焕  王志勇  刘波  蔡明夷  王艺磊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 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e)、大鲍(H.gigantea)、盘鲍(H.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等5种鲍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鲍间16S rRN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范围为87.36%~90.77%,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