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
- 2023(1233)
- 2022(1074)
- 2021(1115)
- 2020(1242)
- 2019(1714)
- 2018(1747)
- 2017(3051)
- 2016(1819)
- 2015(1952)
- 2014(1789)
- 2013(1696)
- 2012(1590)
- 2011(1451)
- 2010(1482)
- 2009(1344)
- 2008(1377)
- 2007(1213)
- 2006(985)
- 2005(888)
- 学科
- 管理(4392)
- 济(3654)
- 经济(3648)
- 业(3542)
- 学(3503)
- 企(3109)
- 企业(3109)
- 贸(1899)
- 贸易(1897)
- 易(1882)
- 害(1591)
- 虫(1495)
- 电子(1467)
- 网上(1437)
- 网上贸易(1437)
- 方法(1380)
- 水产(1373)
- 中国(1319)
- 及其(1288)
- 虫害(1270)
- 防(1218)
- 动物(1211)
- 病虫(1155)
- 病虫害(1155)
- 技术(1153)
- 业经(1122)
- 农(1110)
- 数学(1056)
- 人事(1043)
- 人事管理(1043)
- 机构
- 大学(26098)
- 学院(25948)
- 农(11808)
- 研究(11557)
- 科学(10598)
- 农业(9777)
- 业大(8015)
- 中国(7883)
- 所(7756)
- 研究所(7381)
- 管理(7022)
- 理学(6401)
- 济(6288)
- 理学院(6234)
- 农业大学(6199)
- 室(6167)
- 经济(6090)
- 京(6022)
- 管理学(5931)
- 管理学院(5905)
- 实验(5899)
- 实验室(5730)
- 业(5627)
- 重点(5425)
- 省(5411)
- 中心(4669)
- 技术(4663)
- 科学院(4443)
- 江(4356)
- 院(4078)
共检索到37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由申 丁广义 张书环 郭慧芝 周江 罗凯 许巧情
为探究中华鲟干扰素e2 (AsIFNe2)的免疫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中华鲟干扰素e2蛋白(rAsIFNe2),并分析其对抗病毒相关基因的影响及其抗病毒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结果显示,rAsIFNe2能显著激活中华鲟鳍细胞中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 genes, ISGs)的表达,如Mx、 PKR、 Viperin和ADAR4。此外,rAsIFNe2还能通过激活IRFs和IFNes基因的表达,从而帮助宿主细胞迅速建立抗病毒状态。在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感染鲤上皮细胞(EPC)模型中,rAsIFNe2能够诱导EPC细胞中Mx、PKR和Viperin的表达,并降低EPC细胞中SVCV病毒G、N和P基因的表达,减少病变效应的产生。研究表明,AsIFNe2在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华鲟的干扰素免疫系统以及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祥 张义兵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细胞感染病毒时单独或共同调控干扰素基因(IFN)的表达。IRF家族蛋白结构非常保守。其中N端DBD结构域赋予了IRF蛋白结合IFN启动子的功能,而C端IAD主要介导蛋白互作,因而不同IRF成员可能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发挥功能。哺乳动物IRF家族有9个成员,IRF1~9。鱼类IRF家族有11个成员,除了IRF1~9外,还包括硬骨鱼类特有的IRF11,以及在鸟类基因组中也存在的IRF10。哺乳类研究表明,IRF1/3/5/7/9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正调控IFN基因的表达,而IRF2则负调控IFN的表达。近十多年来,鱼类IRF家族的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论基本来自于体外的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鱼类IRF家族成员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以及调控IFN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英益 胡庭俊 苏子杰 韦现色 张书霞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韦嵩 宋晓玲 李海兵 李赟
免疫活性物质可以调动或激活虾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增强动物的抗病毒能力。实验通过连续投喂的方法,用3个水平(1%、0.5%、0.1%)的Ig-Guard(shrimp)制成的试验饲料,同时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0 d,分别测定了第5,10,15,20天血淋巴的酚氧化酶(PO)、溶菌酶(UL)、酸性磷酸酶(ACP)及肌肉匀浆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并对血清及肌肉匀浆液中蛋白进行定量。结果表明,免疫组的PO、UL、ACP、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20d后,用白斑综合征病毒(...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卵黄抗体 免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万玉芳 邸军 田波 杜浩 冷小茜 张书环 危起伟
为了解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免疫器官早期发育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实验以1~300dph中华鲟子二代的仔鱼、稚鱼和幼鱼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石蜡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免疫器官(头肾、胸腺和脾脏)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显示,培育水温为12.9~22.6℃时,中华鲟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为头肾(3dph)、胸腺(7dph)和脾脏(9dph);免疫器官淋巴化先后顺序为胸腺(12dph)、头肾(15dph)和脾脏(33dph)。仔鱼发育至15 dph可见头肾和胸腺间有淋巴细胞"桥"连接现象,180dph胸腺内可见哈氏小体结构,头肾、胸腺和脾脏内含有黑色素细胞或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s)。总体而言,中华鲟免疫器官发育具有原基出现时间早、发育速度慢和发育周期长的特点。由于仔稚幼鱼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建议在其培育过程中加强病害防治和早期疫苗的开发。
关键词:
中华鲟 免疫器官 头肾 胸腺 脾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锦旋 李婷婷 池晓娟 陈吉龙 王松
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是一种大型的DNA病毒.非洲猪瘟(ASF)是由ASFV引起的猪烈性传染病,能造成感染家猪全部死亡.ASF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列的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因为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ASF一旦暴发极难根治,即使采取扑杀等措施也存在二次暴发的风险.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迫在眉睫.已有研究发现,ASFV能够编码多个调控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蛋白,如DP96R、I329L、A238L和A528R等,这些蛋白在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这些蛋白调控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及缺失这些蛋白编码基因的疫苗在临床上的表现,以期能对ASFV的防治有所启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小凤 阮志华 石勇丽 武晓倩 韦悠 万丽军 谢志勤 任红玉 谢芝勋
【目的】分析血清4型禽腺病毒(FAdV-4)Ⅷ蛋白(Protein Ⅷ,pⅧ)对宿主天然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FAdV-4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FAdV-4Ⅷ基因编码区序列,与pEF1α-H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F1α-HA-Ⅷ。用pEF1α-HA-Ⅷ重组表达质粒(试验组)和pEF1α-HA空质粒(对照组)转染LMH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验证Ⅷ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STING、MDA5、TBK1、MAVS、NF-ΚB、IRF7、IFN-α、INF-β、IL-6、IL-8、IL-15和IL-1β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Ⅷ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744 bp,共编码247个氨基酸残基,真核表达获得的Ⅷ重组蛋白与鼠源HA标签单克隆抗体产生特异性反应,在34 kD处得到单一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绿色荧光,说明Ⅷ重组蛋白在LMH细胞中得到良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Ⅷ重组蛋白在LMH细胞中表达后,模式受体STING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了5.6倍(P<0.05,下同),MDA5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了30%;接头蛋白TBK1和MAVS基因表达水平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5和2.4倍;转录因子IRF7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了3.4倍,而NF-ΚB基因被抑制表达。同时,干扰素(IFN-α和IFN-β)和白介素(IL-6、IL-8、IL-15和IL-1β的表达水平均上调,IFN-α和IFN-β分别极显著上调19.2和14.4倍(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清 王帅 景娇 王广操 金楚楚 张大明 刘家国
为筛选抗病毒中药黄酮成分复方的主药,采用MTT法观察了淫羊藿、黄芩、忍冬藤、三七和菟丝子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对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先加黄酮后接种病毒、先接种病毒后加黄酮、黄酮与病毒同时感作3种加药方式观察了各黄酮成分抗新城疫病毒(NDV)感染CEF作用。结果表明:5种中药总黄酮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下均能促进CEF增殖或延长细胞存活时间;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的5个稀释浓度下,各总黄酮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活性,尤其以淫羊藿黄酮在先加黄酮后接种病毒和先接种病毒后加黄酮且质量浓度为31.30μg·mL-1时,以及31.30μg·mL-1黄酮与病毒同时加入时的A570值显著大于病毒对照...
关键词:
黄酮成分 抗病毒 MTT法 主药成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兆丰 裘季燕 刘伟成 李永丹 魏荣 曾燕舞
对从藜科植物中提取的、具有诱导抗病毒作用的S.L多糖的作用机理做了初步的研究。首先将S.L多糖抽提液喷施烟草,探究S.L多糖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产生抗性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用S.L多糖诱导植株产生的抗性在5 d左右达到最大,5 d之后抗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在接种病毒前用S.L多糖对烟草幼苗进行喷施,然后于接种当天及接种后不同时间对各处理的同位等量叶片测定在总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图谱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各处理的总蛋白含量均有所增加,且高于对照,并都于接种后的第9 d达到最大值。各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接种病毒初期均高于对照,但5 d后对照的酶活性超过处理,高峰较处...
关键词:
S.L多糖 TMV 诱导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影 王潮钟 郭世英
从土壤中采集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培养,获得形态特征各有差异的放线菌菌株306株,通过室内活体拮抗试验表明,有107个菌株有稳定的拮抗作用,将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利用发酵液进行抗病毒作用的初选及复筛,结果表明,放线菌菌株Ys.03发酵液不仅可以在体外钝化病毒,而且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都非常显著。
关键词:
放线菌 分离筛选 抗病毒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贝贝 赵峰 张涛 王妤 章龙珍 庄平
为了研究氯细胞(CCs)在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1835)幼鱼鳃上的分布状况及形态特征,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法及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对氯细胞进行了定位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棋盘法,确定一抗和二抗的最佳实验浓度分别为1∶1 500和1∶500时定位其鳃上的Na+/K+-ATPase免疫阳性细胞(NKA-IR细胞,即氯细胞)效果较好,可用于中华鲟幼鱼鳃上氯细胞的免疫定位研究。鳃丝与鳃小片上氯细胞数量分别为(4.72±0.34)个/100μm和(0.64±0.19)个/100μm,差异极显著(P0.05...
关键词:
中华鲟 氯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 分布特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唐大明 张厚本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2.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二代中华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免疫指标中,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血清、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及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慢性氨氮胁迫显著抑制了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研究结果对了解中华鲟氨氮胁迫反应以及其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志涛 李金磊 陈红英 王淑娟 耿静微 翟阿官 魏战勇 崔保安
【目的】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对PK-15细胞抗病毒相关因子转录时相的影响,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CV-2感染PK-15细胞后0(未接种病毒),1,6,12,24,48,72 h时病毒DNA含量及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NOS、RNaseL和IRF-3 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PCV-2感染PK-15后1 h就可以检测到病毒DNA,在感染后24 h病毒开始大量迅速增殖,于感染72 h时达到最高峰。与0 h相比,PCV-2感染后IFN-βI、RF-3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学文 章怀云
干扰素 (IFN)在诱导细胞的抗病毒和抗生长反应及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尤其是抗病毒反应是干扰素的基本功能 ,其分子机制正逐步被揭示 .IFN诱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号传递和级联放大的过程 .其主信号途径通过位于细胞膜上的酪氨酸激酶使酪氨酸磷酸化 ,激活信号传导物和转录激活因子 .然后信号传导物和转录激活因子转移到细胞核内 .它们导致了许多基因产物的表达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学过程
关键词:
干扰素 信号传递 分子机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洪波 高艳丽 孙世卫 窦炎丹 吴志明
近年来,CRISPR/Cas系统因其简易性和有效性不仅在植物基因组编辑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开始应用于植物抗病毒研究。本文介绍了CRISPR/Cas系统的研究进展,详述了CRISPR/Cas9和CRISPR/Cas13a在抗植物病毒中的应用,以及靶向病毒基因组和靶向宿主植物基因组两种抗病毒基本策略;同时讨论了CRISPR/Cas12a和相关原核Ago系统在抗植物病毒上的潜在应用前景,并指出CRISPR/Cas在应用中存在的挑战。由于CRISPR/Cas系统在抗植物病毒研究中的优势,可能给植物抗病毒育种带来革命性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