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
2023(860)
2022(780)
2021(760)
2020(628)
2019(1336)
2018(1314)
2017(1840)
2016(1458)
2015(1580)
2014(1497)
2013(1602)
2012(1509)
2011(1480)
2010(1442)
2009(1301)
2008(1286)
2007(1212)
2006(960)
2005(866)
作者
(7674)
(6636)
(6627)
(6121)
(4400)
(3473)
(3023)
(2650)
(2531)
(2445)
(2444)
(2367)
(2271)
(2266)
(2219)
(2178)
(2123)
(2002)
(1969)
(1956)
(1956)
(1840)
(1790)
(1598)
(1592)
(1551)
(1525)
(1525)
(1515)
(1492)
学科
(3814)
(2159)
(2042)
虫害(1764)
水产(1729)
生物(1673)
病虫(1588)
病虫害(1588)
(1491)
防治(1440)
(1438)
管理(1368)
动物(1314)
(1310)
经济(1310)
及其(1284)
(1245)
(1140)
动物学(1114)
(1060)
生物学(1010)
(1008)
微生(1003)
微生物(1003)
(973)
企业(973)
病害(868)
微生物学(779)
(764)
(702)
机构
大学(22359)
学院(21946)
(15401)
农业(12767)
科学(12302)
研究(11961)
业大(9813)
(8659)
农业大学(8317)
研究所(8274)
(8130)
实验(7950)
实验室(7726)
重点(7265)
(7183)
(6803)
中国(6656)
技术(5371)
生物(5034)
(5000)
科学院(4890)
中心(4813)
(4410)
(4283)
工程(4024)
(3903)
(3760)
科技(3608)
(3599)
研究院(3519)
基金
项目(18838)
(13816)
国家(13723)
基金(12395)
科学(12250)
科学基金(9797)
自然(9258)
(9117)
自然科(9039)
自然科学(9026)
自然科学基金(8867)
(7839)
科技(7804)
计划(7204)
研究(6513)
基金项目(6480)
(5962)
专项(5639)
资助(5357)
(5059)
重点(5051)
农业(4865)
科研(4414)
技术(4386)
(4157)
(3951)
创新(3840)
教育(3006)
(2921)
(2860)
期刊
学报(15258)
(14579)
农业(9999)
大学(9769)
学学(9731)
科学(9492)
中国(6109)
业大(5784)
农业大学(5257)
(5010)
(3648)
自然(3384)
中国农业(3324)
自然科(3319)
自然科学(3319)
(3037)
经济(3037)
林业(2676)
农林(2564)
(2564)
研究(2398)
科技(2341)
农业科学(2233)
水产(2221)
科技大(2084)
科技大学(2084)
农学(1926)
华北(1926)
西南(1909)
(1833)
共检索到30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邸军  张书环  黄君  杜浩  周勇  危起伟  
为了确定中华鲟养殖基地一尾死亡子二代中华鲟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的中华鲟肝脏、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EM,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EM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进一步对健康子二代达氏鲟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通过观察患病子二代中华鲟组织切片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对菌株EM进行药敏特性研究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被感染子二代中华鲟肝脏、脾脏及肾脏组织中铁血黄素沉积、实质性细胞空泡变性,溶血严重。菌株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川北  阮陈松杰  吴明波  徐洪森  苏应兵  
为查明湖北石首大垸农场养殖的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歪头病病原与致病原理,本研究应用微生物分离技术,从病蛙脑、肝、脾和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患病蛙病理损伤,及人工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BSH3)与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聚为一支,结合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分离菌(BSH3)会导致蛙脑组织基质水肿,基质中出现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现象;肝、脾和肾脏组织出现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菌株可使黑斑蛙出现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半数致死浓度为6.3×10~4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已呈现多重耐药性,仅对少数检测抗生素(米诺环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敏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农业部水产用药规定,推荐使用氟苯尼考治疗该疾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移斌  刘洋  夏永涛  杨先乐  艾晓辉  
【目的】对患病西伯利亚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为鲟嗜水气单胞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HD0824,该菌株具有高致病性,能使小白鼠24 h内死亡。经过人工感染,感染用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表明菌株HD0824为鲟鱼此病病原。【结果】菌株HD0824为革兰氏阴性杆,无芽孢和荚膜,在兔血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蛋白酶活性很强。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菌株HD0824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虹  徐进  魏开金  徐滨  王丹  
本实验旨在筛选对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其生长特性及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作用进行分析。实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稻蛙”养殖稻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对米尔伊丽莎白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X2。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6s rDNA测序对X2进行鉴定,随后对X2在不同pH、盐度、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以评估其环境适应性,并将X2接种于氨氮和亚硝酸盐培养基中,测定去除率以评估其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及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X2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结果显示:X2在pH 5~9、盐度5‰~50‰、温度20~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pH、盐度、温度分别为7、5‰和35℃。这表明X2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盐性,适温性广等特性。X2在去除氨氮、亚硝酸盐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在X2接种浓度为5.0×10~7 CFU/mL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4.95%;接种浓度为5.0×10~5 CFU/mL时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9.89%。结果表明,侧孢短芽孢杆菌X2对米尔伊丽莎白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环境适应能力也很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去除氨氮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蛙类养殖中防控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和水质调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子豪  龚倩梅  李科茫  马慧  吴宗福  姚火春  
[目的]本文旨在从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方法]收集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液病料后分别接种绵羊血液平板和麦康凯鉴别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过夜。观察获得的单菌落形态并接种含有血清的液体培养基富集培养,然后煮沸法提取细菌纯培养物的基因组,以该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未知细菌的核糖体RNA序列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不同培养时间测定菌液D_(600)并绘制细菌的生长曲线。用倍比稀释法在96孔板上测定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从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菌,命名为JS20170427COW。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艾晓辉  曹海鹏  杨先乐  姚嘉赟  沈锦玉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园   胡瑞雪   余芳   侯家昊   于子润   顾泽茂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 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关鑫  李富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海鹏  刘丽玲  李怡  杨先乐  
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金鱼(Carassius auratus)内脏组织(肝脏、肾脏、性腺)中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与药敏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共分离了8株优势菌,经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其中3株细菌(菌株LK-T、PL-R和PK-T)具有致病性。ATB细菌鉴定仪鉴定结果显示,菌株LK-T和菌株PL-R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菌株PK-T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subsp.caviae)。这3株致病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状,对奈替米星、头孢呋肟、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新霉素、先锋必等药物均高度敏感。其中庆大霉素、环丙沙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董靖  胥宁  刘永涛  杨秋红  艾晓辉  
从患病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株Db01,对该菌株进行人工感染、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黄鳝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表明菌株Db01为发病黄鳝的病原菌。菌株Db01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在兔血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序列分析显示,菌株Db01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同源性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b01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高度敏感,五倍子、黄柏、地榆及乌梅等中草药对菌株Db01抑菌作用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余琳雪  刘永涛  杨秋红  苏志俊  宋怿  艾晓辉  
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患出血病死亡的罗非鱼肝脏、肾脏及脾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FJLF。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FJLF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原感染菌一致菌株。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_(50)=2.30×106CFU/g。FJLF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环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正国  宋华容  罗瑞卿  关辉  张飞  吴磊  付东杰  周霞  谷新利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不同奶牛场的48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进行了子宫采样和调查,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中药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样本中共分离出136株主要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42株,占30.88%,大肠杆菌33株,占24.26%,变形杆菌25株,占18.38%,链球菌17株,占12.50%,沙门氏菌9株,占5.88%,其他细菌11株,占8.09%;中药药敏试验表明,子宫内膜炎各主要致病菌对益母草、当归、川芎、桃仁、五灵脂、甘草等单味药不敏感或低度敏感,对"宫达宁"复方低敏或中度敏感,未测出多数单味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宫达宁"复方的最小抑菌浓度较高。说明"宫达宁"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直接抑菌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超  郭灵安  刘炜  代晓航  
本实验从新鲜猪肉中检测出1株非常见致病微生物,经ATB生化鉴定为腐败希瓦菌,该菌是在我国有报道案例中唯一从鲜猪肉中检出。对此菌采用9种5类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种抗生素对此菌无明显抗性作用,仅有庆大霉素对此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对检出的希瓦菌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避免非常见微生物对畜产品食用危害提供理论保障。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胡琳琳  房文红  梁思成  汪开毓  何利军  
2006年7月从上海奉贤某一养殖基地的发病金鱼中分离出一株细菌,对它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VP阳性,生长无需NaCl,在TCBS平板上生长缓慢,对O/129弧菌抑制剂不敏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温和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该菌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同时,用20种药物对该菌进行了药物纸片扩散法抑菌试验,其中,庆大霉素、氟派酸、氯霉素、妥布霉素、卡拉霉素、壮观霉素、菌必治的抑菌效果最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彬  杨光友  陈晓利  占爱思  何明莉  
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动物回归和细菌常规分类鉴定方法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手段,从四川名山地区黄鳝出血病病料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菌株(HM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鳝出血病的病原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泥鳅和小白鼠不致病,对云斑有较弱的致病力。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藤黄微球菌一致,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运动力,多成双、四联或簇状排列,不形成链状排列,不形成芽孢;接触酶和明胶液化阳性;乳糖、甘露醇、葡萄糖、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精氨酸双水解阴性等特征。采用细菌16S rD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