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
- 2023(1495)
- 2022(1320)
- 2021(1283)
- 2020(1162)
- 2019(2706)
- 2018(2577)
- 2017(4986)
- 2016(2759)
- 2015(3030)
- 2014(2860)
- 2013(2808)
- 2012(2743)
- 2011(2449)
- 2010(2417)
- 2009(2119)
- 2008(2105)
- 2007(1907)
- 2006(1594)
- 2005(1463)
- 学科
- 济(8892)
- 经济(8870)
- 管理(8192)
- 业(7341)
- 企(5872)
- 企业(5872)
- 方法(4378)
- 学(4090)
- 数学(3632)
- 数学方法(3586)
- 农(2996)
- 财(2384)
- 中国(2364)
- 水产(2136)
- 农业(2109)
- 制(2108)
- 业经(2037)
- 人事(1850)
- 人事管理(1849)
- 贸(1845)
- 贸易(1844)
- 动物(1799)
- 易(1791)
- 银(1674)
- 和(1655)
- 银行(1653)
- 理论(1638)
- 划(1612)
- 行(1588)
- 动物学(1579)
- 机构
- 大学(40327)
- 学院(38484)
- 管理(15401)
- 济(15243)
- 研究(15240)
- 经济(14950)
- 理学(13702)
- 理学院(13558)
- 管理学(13283)
- 管理学院(13211)
- 中国(11110)
- 科学(9960)
- 农(8829)
- 所(8437)
- 京(8158)
- 研究所(7864)
- 农业(7231)
- 中心(6692)
- 财(6548)
- 业大(6474)
- 江(6226)
- 院(5582)
- 财经(5472)
- 范(5161)
- 经(5023)
- 北京(5014)
- 师范(4964)
- 研究院(4755)
- 室(4633)
- 部(4589)
共检索到57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柏福 袁涛 石小涛 高勇
设计4种点光源(100 lx、320 lx、960 lx、1 920 lx)光照模式,以黑暗和面光源(68 lx)模式为对照,以30 min为实验周期,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子二代仔、幼鱼(5~29日龄)的趋光行为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仔鱼处于平游期(5~8日龄)时,点光源光照条件下活动鱼苗的趋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黑暗环境和面光源)(P
关键词:
中华鲟 子二代 光照强度 趋光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恒 危起伟 李伟 刘猛 李雷 杜浩 李罗新
为获取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后代的光照偏好及其可能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行为改变,通过黑白底质颜色选择、趋光性和最适光照选择实验,并采用个体与群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5月龄、7月龄中华鲟子二代幼鱼光照偏好进行了研究。黑白底质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和7月龄幼鱼偏好白色底质。趋光性个体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对光亮区(200~250 lx)的选择较为显著(P<0.05),此现象可能与"信号—适应"假说和最适光照范围有关。最适光照实验结果表明,5月龄幼鱼对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柴毅 龚进玲 杜浩 李罗新 杨文杰 危起伟
通过测定卵的直径、卵粒质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系列指标以及精子的激活率、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系列指标对人工驯养子一代中华鲟配子进行质量评价,并通过该批受精卵孵出的子二代系列生长指标进行其发育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子一代所产卵子形态饱满,卵径平均3.71 mm,小于自然繁殖群体。与历年在本基地养殖的自然繁殖群体统计资料相比,其受精率(60.1%)和孵化率(36.8%)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2012年和2013年的精子活力监测结果发现,子一代精子有效运动时间(漩涡运动+快速运动)均较野生群体高。表明子一代卵子质量较野生群体有所降低,而精子活力则较野生群体高。与历年该基地集约化养殖系统培育出的子一代中华鲟相比...
关键词:
中华鲟 配子 子代 生长 保护动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书环 聂品 舒少武 杜浩 Foo Khong Lee 杨月梅 邵纯 邸军 黄君 曾令兵 危起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饶军 唐大明 汪成燕 王龙
为探计不同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影响,选择子二代中华鲟(0.15±0.02)g稚鱼在水温(18.0±0.5)℃的不同饱食投喂频率(2、3、4次/d)条件下,测定其生长及胃肠排空特征,并用线性、指数和平方根模型对其胃肠排空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1)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摄食率(FR),但对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脏体比(VSI)等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2)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加,实验鱼的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降低,生长离散程度明显减小;(3)饱食投喂频率对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特征未产生影响,但对胃、肠排空最优模型的选择产生了影响;2、3和4次/d组胃排空最优模型依次为平方根模型(Y~(0.5)=2.253-0.077t)、平方根模型(Y~(0.5)=2.12-0.081t)和指数模型(Y=5.001e~(-0.225t));(4)3种模型均不适于拟合实验鱼肠排空过程的全部数据,但可拟合t≥T后的肠排空数据(T为肠内容物比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2、3和4次/d组肠排空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平方根模型(Y~(0.5)=1.904-0.056t,t≥10)、指数模型(Y=3.383e~(-0.076t),t≥8)和指数模型(Y=3.090e~(-0.077t),t≥6);(5)随着饱食投喂频率的增大,子二代中华鲟稚鱼的胃、肠排空速度也逐渐递增,2、3和4次/d组胃排空率依次为0.077%/h、0.081%/h和0.225%/h,其肠排空率依次为0.056%/h、0.076%/h和0.077%/h。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管敏 张德志 唐大明 张厚本
以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实验对象,研究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2.0 mg·L~(-1))慢性胁迫(60 d)对鱼体生长、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子二代中华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0.05)。在抗氧化指标中,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免疫指标中,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血清、肝脏溶菌酶(LZM)活性及免疫球蛋白M (IgM)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慢性氨氮胁迫显著抑制了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降低了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研究结果对了解中华鲟氨氮胁迫反应以及其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孝连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刘健
研究了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光照强度的选择及其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1~2 lx)、过渡区(10~12 lx)和亮区(200~209 lx)的时间百分比分别是(1.32%±3.50%)、(7.17%±13.5%)和(91.52%±14.9%);群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过渡区和亮区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42%±4.13%)、(14.20%±7.45%)和(82.38%±15.2%),个体实验的时间百分比和群体实验的数量百分比在3个不同亮度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鲟幼鱼具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幼鱼在亮区围绕光源作圆周运动,其行为模式符合鱼类趋光的...
关键词:
中华鲟 趋光行为 栖息地 光照强度 摄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兰 王静 张金峰 邓晓娟 罗永红 闫兴富
【目的】光照强度对森林树种的幼苗生长与存活及种群更新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光照强度对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可为退化次生林的人工辅助实生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盆栽辽东栎幼苗自5.3%自然全光照(NS)分别转移至16.0%NS、37.2%NS和100%NS下,研究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及其形态学可塑性对光照强度变化的响应。【结果】幼苗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主根长、总干质量和根冠比均随光照增强先增大后减小,且均在37.2%NS处理(株高、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总干质量和根冠比)或16.0%NS处理(主根长)最大,其中基径、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和主根长在16.0%NS和37.2%NS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总干质量在3个高光强下均显著大于对照。幼苗根冠比在37.2%NS处理显著大于100%NS处理22.0%,比叶面积随光照增强逐渐减小;相对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在37.2%NS和16.0%NS处理均约为对照的8倍以上。幼苗叶片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随光强提高逐渐降低,在100%NS下所有酶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总量随着光强提高呈降低趋势,在37.3%NS和100%NS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结论】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理能够对光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并表现出较大的形态和生理可塑性,营造适当大小的林窗改善林下光照条件状况可能有助于幼苗生长和次生林更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济明 闫国华 徐国瑞 王敏 张东凯 廖小锋
为了探明罗甸小米核桃幼苗与光生境的关系,为罗甸小米核桃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罗甸小米核桃(Juglans regia L. f. luodianense Liu et Xu)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盆栽罗甸小米核桃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少,地径增粗减少,全光照下的地径净增量最大,而中度遮阴环境下,罗甸小米核桃幼苗苗高净增量高于其他处理,且幼苗获得最大的苗高生长能力;②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逐渐加大对复叶的资源投入,降低茎干方面的投入,根冠比增大,中度遮阴可使幼苗获得最大产量;③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在轻度和中度遮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林 兰开勇 宋荣群 熊冬梅 李瑞娇 李军文 姜海波 邵俭
光照、底质颜色是影响鱼类行为、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稚鱼对光照及底质颜色环境偏好,本研究以秦岭细鳞鲑子代为实验鱼[平均全长为 (3.31±0.67) cm; 平均体重为(0.42±0.18) g],开展了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稚鱼个体与群体均对黑色底质偏好明显;个体对3种光照强度(弱光区为1~5 lx, 过渡区为5~10 lx, 强光区为10~25 lx)均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强光(10~25 lx)有明显趋避性;在相同光照强度(1~3 lx)下,个体对4种光照颜色(黄、红、绿、蓝)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绿光有明显趋避性(P
关键词:
底质 光照 选择行为 秦岭细鳞鲑 稚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建明 郭柏福 高勇
设置低、中、高3个初始养殖密度(1 g/L、4 g/L、8 g/L),进行40 d的养殖实验,研究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幼鱼生长、摄食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生长和摄食有显著影响,体质量、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体长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束时,高密度组肥满度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各实验组的摄食率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降低,饵料系数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慢性拥挤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为呼吸频率、摆尾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章龙珍 王妤 庄平 刘鉴毅 赵峰 冯广朋 刘健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中华鲟幼鱼血液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TRIG)、肌酐(CREA)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TRI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REA与全光照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组中华鲟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T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继丹 刘红柏 赵吉伟 孙大江 关海虹
Larval digestive organs of Amur sturgeon,Acipenser schrenscki and hybrid sturgeon(Huso Huso♀×A.schrenscki♂) hatched out at 17~21℃ were successively observed under Olympus microscope after being sectioned.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yolksac, pharyngeal cavity, esophago, stomach, intestine, pyloric ...
关键词:
史氏鲟 杂交鲟 仔鱼 组织学 消化器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何晨睿 李晓兵 达瓦 尼玛旦增 张占 王艳 占慧芬 刘媛媛 胡晓 石小涛 刘国勇
声驱鱼技术作为辅助过鱼措施之一,承担着保证鱼类洄游顺利通过过鱼设施,继而保护鱼类资源和恢复河流连通性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交替播音的形式,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负趋音性实验,旨在探究草鱼幼鱼面对不同声音的行为反应。实验水槽(3.6 m×1.1 m×1.0 m)布置于下牢溪周围水域,平均水深为0.5 m,平均流速为0.06 m/s。实验使用1种单频音(1 000 Hz)和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游艇声),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为(117.69±2.77) dB re 1 μPa,对照组为未播放声音时草鱼的行为反应数据。结果显示,播放复杂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趋音速度、运动时间比均显著高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草鱼的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单频音和对照组(P<0.001);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和趋音速度最大,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反应次数、趋音速度最小;复杂音中,受到游艇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短,为(23.40±5.13) s;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初次反应时间最长,为(146.00±7.82) s,显著低于其他复杂音(P<0.05);受到游艇声和打桩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短,分别为(26.52±3.01) s和(28.76±4.07) s;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平均反应时间最长,为(64.76±17.82) s;复杂音中,受到鱼游动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高,为(98.47±0.48)%;受到引擎声刺激的草鱼运动时间比最低,为(94.58±0.54)%;播放单频音时,草鱼的反应次数、初次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运动时间比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5种复杂音(鱼游动声、引擎声、短吻鳄叫声、打桩声、游艇声)对草鱼幼鱼具有驱赶效果。本研究在丰富鱼类负趋音性研究的同时,为实际工程中声驱鱼辅助过鱼设施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负趋音性 草鱼 声驱鱼技术 开放水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