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6)
- 2023(8991)
- 2022(8094)
- 2021(7671)
- 2020(6471)
- 2019(15225)
- 2018(15269)
- 2017(29523)
- 2016(16081)
- 2015(18333)
- 2014(18239)
- 2013(18041)
- 2012(16389)
- 2011(14587)
- 2010(14377)
- 2009(12987)
- 2008(12464)
- 2007(10599)
- 2006(9153)
- 2005(7671)
- 学科
- 济(61365)
- 经济(61295)
- 管理(45407)
- 业(42702)
- 企(36294)
- 企业(36294)
- 方法(31908)
- 数学(27567)
- 数学方法(27141)
- 学(15831)
- 农(15378)
- 中国(14534)
- 财(14472)
- 业经(13342)
- 地方(12301)
- 理论(11123)
- 和(10851)
- 农业(10394)
- 贸(10206)
- 贸易(10200)
- 技术(10034)
- 环境(9913)
- 易(9885)
- 务(9752)
- 财务(9691)
- 财务管理(9673)
- 制(9346)
- 企业财务(9145)
- 教育(8936)
- 划(8772)
- 机构
- 大学(227340)
- 学院(224914)
- 管理(93315)
- 济(82433)
- 理学(81938)
- 理学院(81036)
- 经济(80466)
- 管理学(79458)
- 管理学院(79079)
- 研究(72666)
- 中国(51663)
- 科学(48949)
- 京(48778)
- 农(37375)
- 业大(36952)
- 所(36604)
- 财(35970)
- 研究所(33882)
- 中心(32615)
- 江(30976)
- 北京(30783)
- 财经(29895)
- 范(29769)
- 农业(29615)
- 师范(29428)
- 经(27178)
- 院(26664)
- 州(25852)
- 技术(24540)
- 师范大学(23896)
- 基金
- 项目(162871)
- 科学(126902)
- 基金(117492)
- 研究(116741)
- 家(102856)
- 国家(102015)
- 科学基金(87576)
- 社会(70656)
- 社会科(66864)
- 社会科学(66844)
- 省(63821)
- 基金项目(63098)
- 自然(59543)
- 自然科(58119)
- 自然科学(58104)
- 自然科学基金(57025)
- 划(54049)
- 教育(53204)
- 资助(49065)
- 编号(47960)
- 成果(38229)
- 重点(35941)
- 部(35075)
- 发(33741)
- 创(33620)
- 课题(32490)
- 科研(31609)
- 创新(31278)
- 计划(30234)
- 大学(30152)
共检索到310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钱永强 孙振元 李云 韩蕾
针对中华结缕草深休眠的特性,研究了不同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对中华结缕草解除休眠的作用。结果表明:以700mL·L-1乙醇浸泡3min后,在300g·L-1NaOH溶液中处理20min,再用200mg·L-1GA3浸泡10min效果最好,7d发芽势达89 9%,比对照高出51 9%;16d发芽率达91 0%,比对照高出51 8%,已接近中华结缕草种子的潜在发芽率,发芽历时比对照缩短12d。
关键词:
中华结缕草 种子 解除休眠 发芽试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学 王海南 范晶 那守海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经上述处理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同时,15~20℃、10d→0~5℃、20d的变温层积比其他恒温层积更加有效;层积处理效果比浓H2SO4、GA3的处理效果更好。对紫椴种子处理的最佳组合是以浓H2SO4浸泡种子30min,然后施以100mg/L的G...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洑香香 周晓东 刘红娜
山茱萸种子具深休眠特性,在自然条件下需2年才开始萌发。本研究用500 mg.L-1GA3分别浸泡山茱萸种子3 d和5 d,结合不同层积处理(变温(5~30℃)层积)、低温层积(0~5℃)、低温层积1个半月后转入变温层积),以探索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并对层积前后的种子进行解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A3和层积处理都可促进种子休眠的解除;层积3个月的结果表明变温层积解除休眠的效果最好,低温层积+变温层积次之,低温层积无效果,但低温层积7个月可使发芽率达到40%;GA3浸泡结合层积处理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处理前后种子的解剖结构变化表明:种子的休眠原因既有种皮的机械束缚作用(物理休眠),同时还存在胚的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春霞 王丽
以短果茴芹种子为试材,通过测定种皮的透水性和种子中的抑制物质,探讨种子休眠的原因;采用赤霉素和层积处理结合室内发芽试验,寻找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测定层积过程中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含量变化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了解解除种子休眠与物质代谢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短果茴芹种子的休眠是由胚未发育完全和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性休眠。低温层积和赤霉素浸种后再低温层积,均能打破休眠,其中200mg·L-1 GA3浸种24h后低温层积105d效果最好,发芽率达54.84%。在低温层积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但当休眠逐渐打破,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ABA、POD、CAT含量呈下降趋势,IAA总体...
关键词:
短果茴芹种子 休眠 低温层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宏 李正红 张艳丽 王雁 刘秀贤 万友名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于第140天发根,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共490天,发芽率35%左右。2)温度对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具显著影响,低于10℃及高于25℃培养的种子均不能发根,15℃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佳;15℃及20℃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理想。3)各处理与对照的发根率均可达96%以上。4)GA3处理大花黄牡丹生根种子可起到显著的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其中以300mg·L-1处理效果最佳。5)综合考虑上胚轴及下胚轴休眠解...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种子 下胚轴 上胚轴 休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秀琴 安蒲瑷 李庆梅
研究结果表明:紫荆种子用浓H2SO4酸蚀30min后,再于13~17℃条件下混湿沙层积20~30d即可解除休眠。最佳发芽条件为20℃夜/30℃昼,黑暗变温培养,其发芽率82%,成苗率80%,发芽指数9.41,活力指数73.78,根茎长7.92cm/株。若用250mg/L赤霉素水溶液浸泡种子24h,可代替湿沙层积,即发芽率90%,成苗率83%,发芽指数9.09,活力指数71.00,根茎长8.81cm/株。很明显地促进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关键词:
紫荆种子,双重休眠,休眠解除,促进萌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钧林
>F0.01=5.99)。经LSR检验,变温层积(20~25℃45d+2~5℃ 45d)的发芽率最高,可达56.7%,且与其它各层积处理的发芽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5℃层积90d、70d及对照(2~15℃层积90d)的种子发芽率之间差异不显著;2~5℃层积30d的发芽率最低,仅为22%(表2)。以上试验小结为:(1)成熟且发育完善的肉花卫矛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条件下不能发芽,种皮透气性差是肉花卫矛种子休眠的原因。(2)层积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20~25℃45d+2~5℃45d变温层积处理的发芽率最高,可达56.7%,解除了种子休眠。
关键词:
种子,肉花卫矛,休眠,解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有祥亮 余新晓 张德顺 郗金标
Silver Linden(Tilia tomentosa)seed has the character of complex dormancy.Based on the dormant mechanism of silver linden seed and the previous results with a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on breaking seed dormancy,an orthogonal design L_ 27(3 13)with four factors(seeds shucked off pericarp dipping in wat...
关键词:
欧洲银叶椴 种子 解除休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广有 唐晓杰 高红兵 沈熙环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 .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 .流水冲洗 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 .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 ...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种子 休眠机理 解除休眠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新如 刘建汀 裘波音 李永平 朱海生 温庆放
【目的】探讨影响冬瓜种子休眠的原因,确定种子休眠特性,为探明冬瓜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冬瓜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观察及形态指标和质量测定,分析数量性状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采用恒温烘干法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法检测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采用去皮法和吸水法处理种子,计算其发芽率和吸水率;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0.02,0.04,0.06,0.08,0.10 g/m L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0.02,0.04,0.06,0.08,0.10 g/m L种皮、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探讨冬瓜种子的休眠机理。【结果】冬瓜种子的种皮坚硬且厚,种子长、宽、厚平均值分别为1.155,0.694和0.226 cm,千粒质量平均值为52.820 g,含水量为75.800%。种子长、宽、厚在4~5级分布频率均较高,种子胚根长在9级分布频率最高,种皮质量和种胚质量均在6级分布频率最高,种子千粒质量和含水量主要分布在4~6级。种子厚与种子长、宽,胚根长与种子长,种皮质量与种子长、种子厚、胚根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培养5 d后,完整冬瓜种子无萌发,而去皮冬瓜种子发芽率达到54.67%。冬瓜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处理21 h后,冬瓜完整种子和破壳种子的吸水率仅相差5.80%。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根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苗高;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效应总体增强;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水浸提液,种胚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种皮浸提液。冬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总体能抑制白菜幼苗的SOD、CAT、POD活性。【结论】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和种皮机械束缚可能是冬瓜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而种子各部位浸提物可能通过抑制保护酶活性而影响幼苗生长。
关键词:
冬瓜 种子萌发 休眠特性 抑制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李天来 倪伟东
从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种子的形态、种皮电镜观察、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但其种皮透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种子成熟时胚乳中高浓度的ABA、IAA及低浓度的GA3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又一原因。
关键词:
天女木兰 种子 抑制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丹 孙传清 屠乃美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 GA3,ABA 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种子 休眠特性 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伟 杨奕 马绍宾 李江
以石蜡切片法、抑制物生物鉴定法及对比分析法开展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果实成熟时胚发育不完整,停留于球形胚阶段,胚的发育程度在果实成熟后不受采收时间的影响;滇重楼种子能正常吸水,不存在由于透水性差而引发的休眠;滇重楼外种皮和胚乳的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带外种皮的滇重楼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间显著延后,滇重楼外种皮抑制胚的形态后熟。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关键词:
滇重楼 种子 形态后熟 休眠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鹏 宋博洋 吴灵东 沈海龙
【目的】比较不同脱水条件对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干燥脱水后萌发的影响,并探索在不同条件下脱水过程中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为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的再干燥贮藏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比较种子在7种温度(5,10,15,20,25,30,35℃)条件下干燥脱水后的萌发能力,再设计双因素试验,分析脱水温度(常温20℃和低温5℃)、脱水速率(快速和慢速)及其交互作用对干燥脱水后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不同脱水条件下种子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丙二醛(MD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尚旭岚 方升佐 徐锡增
研究了综合处理措施对青钱柳种壳结构和透性的影响,并对休眠解除过程的果皮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青钱柳种子木质坚硬的种壳结构;在酸蚀处理基础上再进行GA3浸泡和GA3拌沙层积处理,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壳表面出现孔洞且逐渐变大,种胚含水量和种子呼吸速率显著提高,果皮浸提液抑制作用显著降低,裂口萌动种子中可能具抑制作用的物质种类减少。说明综合层积处理能有效破坏青钱柳种子坚硬的种壳结构,改善种皮透性,促进果皮中抑制物质的降解,从而加速种子休眠的解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