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0)
- 2023(5322)
- 2022(4673)
- 2021(4221)
- 2020(3917)
- 2019(7795)
- 2018(7930)
- 2017(14421)
- 2016(8413)
- 2015(9582)
- 2014(9726)
- 2013(9347)
- 2012(8923)
- 2011(8112)
- 2010(8182)
- 2009(7617)
- 2008(7521)
- 2007(6948)
- 2006(6122)
- 2005(5678)
- 学科
- 济(26693)
- 经济(26638)
- 管理(19755)
- 业(16663)
- 企(13351)
- 企业(13351)
- 学(11942)
- 方法(10442)
- 中国(8799)
- 数学(8519)
- 数学方法(8313)
- 制(7990)
- 农(7933)
- 财(7678)
- 体(6758)
- 理论(6414)
- 融(5796)
- 金融(5789)
- 贸(5767)
- 贸易(5765)
- 银(5611)
- 易(5605)
- 银行(5559)
- 业经(5532)
- 地方(5472)
- 教育(5398)
- 行(5367)
- 农业(4926)
- 和(4737)
- 体制(4241)
- 机构
- 大学(122645)
- 学院(120301)
- 研究(51606)
- 济(41044)
- 经济(39899)
- 管理(36990)
- 中国(36966)
- 科学(36683)
- 农(33471)
- 理学(30926)
- 理学院(30440)
- 所(29847)
- 管理学(29437)
- 管理学院(29239)
- 京(28797)
- 研究所(27530)
- 农业(26985)
- 业大(24872)
- 中心(22243)
- 江(20693)
- 财(20285)
- 院(19129)
- 省(18787)
- 北京(18429)
- 技术(17383)
- 农业大学(17007)
- 室(16997)
- 范(16349)
- 师范(15927)
- 州(15776)
- 基金
- 项目(82663)
- 科学(61168)
- 基金(56775)
- 家(54344)
- 国家(53909)
- 研究(53522)
- 科学基金(42210)
- 省(33377)
- 自然(30072)
- 社会(30071)
- 划(29489)
- 自然科(29367)
- 自然科学(29350)
- 自然科学基金(28799)
- 基金项目(28694)
- 社会科(28127)
- 社会科学(28120)
- 资助(25006)
- 教育(24990)
- 编号(20808)
- 重点(19892)
- 计划(19035)
- 成果(18455)
- 科技(18125)
- 发(17889)
- 部(17159)
- 课题(16711)
- 科研(16657)
- 创(16517)
- 创新(15589)
共检索到192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何杰 刘青 王幼鹏 葛永春 成永旭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亚威 姜晓东 吴旭干 何杰 刘青 王幼鹏 成永旭
采用群体选育、养殖实验和定期采样的方法,比较了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选育群体第三代(G3)和非选育群体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成活率、平均体质量、体质量分布比例和产量,结果显示:(1)二龄早熟雌体在7-8月和9-10月的增重率(WGR)及特定增长率(SGR)显著高于二龄晚熟雌体(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晚熟群体在7-10月总体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早熟G3>晚熟G3(P>0.05);(2)二龄早熟和晚熟群体G3在扣蟹阶段的成活率接近,但二龄晚熟群体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扣蟹;二龄早熟群体G3最终扣蟹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海宁 姜晓东 吴旭干 邓登 向朝林 成永旭
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群体选育第四代(G4)的扣蟹为对象,并以未经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组,采用养殖实验、免疫指标测定和攻毒实验等方法,从生长性能和免疫抗病性能的角度分析并评价不同群体的蟹种质量。结果显示:①养殖实验中两选育群体的最终体质量和特定增长率(SGR)均优于对照组,且2龄早熟群体在8—11月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晚熟群体,但差异不显著;②养殖效果方面,三群体成活率和最终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早熟G4、晚熟G4和对照组,三群体1龄早熟率的大小次序与之相反,其中雌体产量和1龄早熟率差异显著;③免疫指标方面,两选育组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雄体肝胰腺中AKP活性以及雌体血淋巴中T-AOC水平差异显著;④两选育群体在攻毒实验中最终死亡率均较低,分别比对照组低29.50%和22.94%。研究表明,选育G4扣蟹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抗病相关生理指标都表现出了比未选育群体优良的特性,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广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宁 姜晓东 吴旭干 郑海地 龙晓文 成永旭
采用养殖实验、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等方法,以未经选育的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养殖群体作为对照组,测定和比较了河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第三代(G3)成蟹的可食率和常规营养成分。研究结果显示:(1)在体重接近的情况下,无论雌雄,三群体成蟹的性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龄晚熟群体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大于二龄早熟群体(P0.05),尽管二龄早熟品系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明显高于二龄晚熟品系,但是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就雄体常规生化组成而言,二龄早熟品系生殖系统(含量精巢、副性腺和输精管)中粗蛋白和灰分显著高于晚熟品系(P0.05)。综上,整体上遗传选育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G3成蟹的组织系数、可食率和可食部位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影响不大,其中仅二龄早熟G3雄体的肝胰腺指数显著低于二龄晚熟品系而其生殖系统中的粗蛋白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二龄晚熟品系。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选育 可食率 营养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世会 王海宁 刘青 姜晓东 吴旭干 成永旭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龄性早熟是目前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全面了解中华绒螯蟹1龄性早熟性状对其子代相关性状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1龄性早熟自交家系(PI)和1龄性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家系(PHN),综合评估其养殖性能和可食率。结果表明:(1)在扣蟹养殖阶段, PI组F_1扣蟹平均体重始终大于PHN组; PI组F_1雌体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早熟率均高于PHN组,雄体则较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PI组F_1雌体成活率显著低于PHN组(P0.05)。扣蟹终体重呈正态分布, 3.00~8.99 g终体重扣蟹比例较高。(2)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前期(3—5月)PI组平均体重低于PHN组,生长后期(7—9月)则以PI组为高;3—5月和7—9月PHN组F_1WGR和SGR均高于PI组,而5—7月则以PI组为高; PI组F_1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略早于PH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来看, PI组F_1成活率和产量均高于PHN组,但饵料系数显著低于PHN组(P0.05)。综上, 1龄早熟自交组F_1具有扣蟹平均体重大、早熟率略高,成蟹生殖蜕壳较早、成活率和产量高的特点;而1龄早熟与2龄正常成熟杂交组F_1则具有扣蟹成活率和产量高,成蟹生殖蜕壳略晚、饵料系数低的特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鹏生 刘青 吴旭干 何杰 常国亮 丁怀宇 王幼鹏 成永旭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扣蟹 养殖性能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晓晖 许志强 潘建林 杨家新 葛家春 柏如发 朱清顺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江水系天然群体、人工选育F4A级群体、F4B级群体以及江苏射阳群体共9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F4A、F4B选育起始群体均来源于固城湖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射阳群体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普遍采用的苗种,其亲本为当地养殖河蟹。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4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 o)分别为0.8053、0.8197、0.8105、0.8100,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7149、0.7161、0.7262、0.7286。其中,人工选育F4A级以及B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群体,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人工选育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涛 张冬冬 姜晓东 罗明 陈文彬 成永旭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以下简称“长荡湖1号”)选育群体包括A系和B系两个平行选育系,分别以耐高密度和大规格为选育目标。为评估“长荡湖1号”奇数年群体选育第二代(G2)的选育效果和遗传进展,本研究在室外池塘生态养殖条件下,进行大眼幼体至扣蟹以及扣蟹至成蟹养殖实验,实验周期约为20个月。实验期间通过多次生长打样及性腺发育解剖,结合最终收获时的规格分布,以未选育群体为对照,综合评估了两选育品系的生长性能、性腺发育和养殖效果。结果表明:(1)两选育品系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平均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两选育品系扣蟹7月和9—11月体重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成蟹养殖过程中10月“长荡湖1号”B系体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月份3组成蟹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成蟹雌雄个体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7月30日—9月10日和8月20日—9月30日,在此期间对照组的生殖蜕壳率略高于两选育品系。在肝胰腺指数(HSI)方面,前期(9月20日)对照组雄体HSI显著高于两选育品系(P<0.05),而后期(11月10日)两选育品系雌体H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性腺指数(GSI)而言,两选育品系的GSI和对照组接近,其中11月10日“长荡湖1号”B系雌体G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最终平均体重和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长荡湖1号”B系最终平均体重略高于“长荡湖1号”A系;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饲料系数(FCR)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长荡湖1号”A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选育品系大规格扣蟹(≥15 g)和成蟹(雄蟹≥200 g,雌蟹≥175 g)百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小规格扣蟹(≤9 g)百分比例低于对照组。综上,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A系具有生长速度快、单位产量高及饲料系数低等特点,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B系具有平均体重大、大规格蟹比例高和生殖蜕壳迟等特点,两选育品系均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海宁 刘青 吴旭干 姜晓东 肖起珍 成永旭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魏薇 魏华
报道了水环境中不同的Ca2+浓度对一龄扣蟹性早熟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一龄扣蟹性早熟率随着水环境Ca2+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当水环境Ca2+浓度超过161.6mg/L时反而下降;(2)存活率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随着水环境中的Ca2+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当Ca2+浓度超过161.6mg/L时存活率又上升。(3)当水环境中的Ca2+浓度低于161.6mg/L时,扣蟹平均性早熟率与Ca2+浓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4,扣蟹平均存活率与Ca2+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薇 魏华 刘青
The precociousness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Eriocheir sinensis) is correlative with the level of estradiol in the hemolymph and gonad.In female,the hemolymph estradiol level of immature crab was(118.75?11.25) pg?mL~(-1),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precocious and mature crab((291.84?33.71...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雌二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强 杨筱珍 成永旭 吴旭干 范丽萍 黄志峰
与正常雄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早熟雄性蟹生精小管的细胞构成明显不同。早熟雄性蟹精巢生精小管主要管型为精母细胞型,而正常雄蟹管型以精原细胞加精母细胞型为主;早熟雄蟹性腺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正常雄蟹;正常雄蟹的生精小管和精荚横截面积分别为(0.041±0.007)mm2和(0.080±0.010)mm2,而早熟雄蟹则分别下降为(0.026±0.005)mm2和(0.044±0.005)mm2,两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次,早熟雄蟹与正常雄蟹各期精细胞大小差异较大,表现为正常蟹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均大于早熟蟹;早熟蟹的精子成活率仅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伟晔 周振旗 谢昕洋 侯鑫 王军 王成辉
本研究通过低氧-复氧处理,分析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分子育种群体(M选育系)与传统育种群体(JH选育系)的低氧耐受性能差异。结果显示,M选育系与JH选育系在低氧状态下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952±0.058)mg/L和(1.000±0.053)mg/L。在低氧处理12h时,两系的血细胞总数(THC)均达最高峰,M选育系(26.58×10~6个/mL)高于JH选育系(23.88×10~6个/mL),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低氧处理24h时,M选育系的THC显著高于JH选育系(P0.05)。在低氧处理3h时,M选育系与JH选育系的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分别下降9.55%与14.64%。在低氧处理3h和12 h时, M选育系的肝胰腺中糖原含量显著高于JH选育系(P0.05); M选育系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JH选育系,且M选育系在复氧24h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显著高于JH选育系(P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沈蓓杰 杨筱珍 吴旭干 常国亮 成永旭
通过观察性腺指数、性腺颜色和卵母细胞长径的变化来评价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影响。分别用10-5mg/g和10-1mg/g剂量17α-羟基孕酮注射性腺发育即将启动的性早熟中华绒螯蟹(九月初),共注射2次,间隔时间为15 d。研究发现:17α-羟基孕酮对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外部特征(壳长和壳宽)没有明显影响,但较高剂量组10-1mg/g剂量组能明显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卵巢的早期发育(15 d),卵巢指数和卵母细胞长径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外源给予孕酮能促进性早熟中华绒螯蟹性腺的早期发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马旭洲 王武 杨永超 陶程
为比较中华绒螯蟹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后代的生长发育,在生态池塘中放置网箱开展了中华绒螯蟹养殖实验,按照亲本来源和规格不同设置3个处理,处理A:育种群体后代,母本质量为(150.39±5.82)g,父本质量为(300.23±9.61)g;处理B、C:野生群体后代,母本质量分别为(150.47±6.28)g和(250.33±8.68)g,父本质量均为(300.56±10.27)g。每个处理设4个平行,每个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从大眼幼体开始养殖,保持生长环境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处理A、B和C的体质量分别增长1273.00、1258.17和1363.95倍。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