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
- 2023(881)
- 2022(809)
- 2021(791)
- 2020(668)
- 2019(1465)
- 2018(1394)
- 2017(2283)
- 2016(1337)
- 2015(1615)
- 2014(1709)
- 2013(1631)
- 2012(1428)
- 2011(1402)
- 2010(1429)
- 2009(1452)
- 2008(1238)
- 2007(1175)
- 2006(1062)
- 2005(1019)
- 学科
- 管理(3810)
- 学(3692)
- 济(3441)
- 经济(3440)
- 业(2932)
- 企(2490)
- 企业(2490)
- 水产(2129)
- 方法(1792)
- 动物(1629)
- 生态(1475)
- 动物学(1376)
- 数学(1346)
- 数学方法(1308)
- 环境(1197)
- 中国(1136)
- 化(1045)
- 银(1034)
- 系统(1024)
- 银行(1020)
- 理论(990)
- 行(967)
- 殖(951)
- 技术(926)
- 和(885)
- 农(884)
- 资源(843)
- 养殖(834)
- 融(809)
- 金融(807)
- 机构
- 大学(23101)
- 学院(22181)
- 研究(10128)
- 科学(9119)
- 农(8030)
- 中国(7541)
- 农业(6804)
- 管理(6801)
- 所(6492)
- 研究所(6233)
- 业大(6039)
- 理学(5631)
- 京(5586)
- 理学院(5567)
- 管理学(5320)
- 管理学院(5301)
- 室(5197)
- 济(5048)
- 实验(5043)
- 实验室(4847)
- 经济(4835)
- 重点(4580)
- 江(4399)
- 中心(4393)
- 技术(4320)
- 院(4217)
- 省(4196)
- 农业大学(4154)
- 业(3922)
- 水产(3859)
共检索到33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群 赵云龙 陈立侨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及生殖系统各组织生化成分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发现: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副性腺及输精管内容物(含精荚和精浆)较高,为33.456mg·g-1湿重和21.537mg·g-1湿重,肝胰腺、精荚及精巢的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原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以输精管内容物和肝胰腺最高,分别为0.385mg·g-1湿重和5.866mg·g-1湿重,精巢和肝胰腺中的糖原含量太低而无法检测到,精荚葡萄糖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以肝胰腺最高,其余各部分含量显著低于肝胰腺;脂类含量以精巢和肝胰腺最高,其中的甘油三酯仅存于肝胰腺和精巢,且肝胰腺含量显著高于精巢。乳酸脱氢酶活性以贮精囊最高,精荚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银娣 王群 李恺 陈东华
通过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雄性生殖系统各组织的生化测定和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的活性测定发现,红螯螯虾精荚(含精子)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含量丰富,分别为18.264和12.846 mg/g(FW),总脂含量相对较低,仅为1.613 mg/g(FW);精子(含初级精荚壁)亦以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达到5.227和8.475 mg/g(FW),总脂含量因过低而未能测出,但精子的上述物质含量均显著低于精荚。酶活性测定发现,LDH酶活性以精巢、输精管和射精管较高,其中又以前输精管最高,为1 426.258 U/(g pr...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麻楠 龙晓文 吴旭干 成永旭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较为复杂,尚未见其各组成部分生化成分的全面分析,本实验探究了成熟雄蟹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组织系数、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副性腺指数(AGI)显著高于精巢指数(TI)和输精管指数(VDI),P<0.05。(2)就常规生化成分而言,精巢中的水分、总脂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输精管和副性腺(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以副性腺最高,输精管次之,精巢最低(P0.05),但精巢中的C20:3n3、C20:4n6、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成熟雄体 生殖系统 生化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清清 吴旭干 姜晓东 苏雨 郑海地 成永旭
生殖性能是评价水生动物亲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胚胎色泽、常规生化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①野生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力、生殖指数和抱卵量略高于养殖亲本的,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胚胎单卵湿重、单卵干重和卵径无显著性差异;②养殖组冻干胚胎的红度(a~*)、黄度(b~*)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亲本,然而2组胚胎的亮度(L~*)和色差值(dE~*)无显著性差异;③2组亲本所产胚胎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野生组胚胎的C18:1n9、C18:1n7、C20:4n6、C22:5n3和C22:6n3显著高于养殖组,但其C18:2n6和C18:3n3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研究表明,池塘养殖和野生亲本的生殖性能和胚胎中常规生化组成无显著差异,但2组胚胎的色泽、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部分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亲本选择、生殖性能评价和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秋凤 姜晓东 徐建峰 李清清 成永旭 吴旭干
系统比较了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以下分别简称长江组和闽江组)的生殖性能、胚胎色泽及其生化组成,结果显示:(1)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抱卵量、生殖力、生殖指数、单卵湿质量和干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长江组亲本所产胚胎的卵径显著高于闽江组(P0.05),长江组和闽江组胚胎中的总类胡萝卜素湿质量含量分别为0.44和0.47 mg/g,两者也无显著差异;(3)两组胚胎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接近(P>0.05),两者胚胎中C16∶0、C18∶0、C16∶1n7、C18∶1n9、C18∶1n7、C18∶2n6、C20∶4n6、C20∶5n3和C22∶6n3为主要脂肪酸种类,含量均在4%以上,其中长江组胚胎中的C18∶2n6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闽江组。综上,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生殖性能及其胚胎中的生化组成与长江水系野生河蟹接近,需要进一步研究闽江水系河蟹的养殖性能,为闽江水系河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宣富君 何杰 刘乃更 吴旭干 管卫兵 唐伯平 周春霖 成永旭
为评判中华绒螯蟹育苗工作亲本投放性比(♀∶♂=2~3∶1)的合理性,通过室内连续交配实验,对雄性个体的生殖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雄蟹具备完成3次连续交配活动的生殖潜力;个体丧失交配能力前,贡献了超过60%的精子(≥6×109个)等雄性产物;多次交配活动并没有对雌蟹的个体繁殖力产生影响;雌蟹抱卵后,纳精囊亦没有出现明显的偏差;实验条件和基地育苗池个体纳精囊内均还存有一定数量的精子,表明雄蟹提供的雄性产物可以满足雌蟹受精的需要,因此,该性比在实际育苗生产中具有一定合理性,而作为亲本雄蟹的大规格及自身的生殖策略则可能是中华绒螯蟹避免精子限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潜在的精卵比达(1.59~10.8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文虎 龚世园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克氏原螯虾输精管的超微结构,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荚的显微结构,并对精巢做了周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精巢由许多生精小囊和收集管组成,其结构呈葡萄串状,生殖细胞在生精小囊内发育成熟后由收集管输送到输精管;输精管有左右两条,相对于左侧输精管,右侧输精管比其约长一半,直径更大,卷曲程度更高,内容物含量更多,分泌细胞内的内质网含量更丰富;输精管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前、中、后、生殖突4段,前中段具有分泌精荚壁物质的功能,后段具有储存、射出精荚的功能,末端生殖突为输精管出口;精荚呈长囊形或椭球形,由精子团、精荚基质和两层精荚壁组成,精子团偏向精荚一侧分布;克氏原螯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玉杰 郭占林 赵云龙 安传光 马强
用福林酚法和复性电泳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蛋白酶(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Cathepsin,MRSC)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探讨其在雄性生殖系统发育、精荚形成和精子释放过程中的作用。福林酚法测定结果显示:仔虾精巢蛋白酶比活力分别在pH6和pH10时出现2个高峰,而成虾精巢只在pH10时出现1个活力较高的峰。成虾雄性生殖系统的各部分在pH10~12的条件下有较强的蛋白酶比活力,于碱性缓冲液中浸泡有助于其后输精管内含物的溶解。复性电泳分离到4个蛋白酶条带,按分子量从大到小依次为:MRSC-A、MRSC-B、MRSC...
关键词:
红螯螯虾 雄性生殖系统 组织蛋白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龙晓文 马明君 黄庆 赵恒亮 成永旭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计阳 隋丽英 吴旭干 成永旭 Wille Mathieu Sorgeloos Patrick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经一次受精便可多次产卵。与其他的虾类一样,在卵巢发育过程中,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脏需从外界汲取许多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淋巴转移到卵巢以供胚胎发育和幼体孵化。亲蟹的营养需求可以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加以研究。第一次抱卵之后亲蟹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物质,需要在二次抱卵前的短时间内得到及时补充。通常来说,二次抱卵蟹的产卵力低下,幼体质量差。因此研究饵料对二次抱卵期间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实验分4组,分别以3种天然饵料缢蛏(TC)、沙蚕(TS)、杂鱼(TT)和一种人工饵料(TA)投喂中华绒螯蟹亲蟹,投喂周期为2个月(...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营养 二次抱卵 幼体质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若晨 朱筛成 张光宝 顾伟 向朝林 邓登 赵金山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单性化养殖是一种具有推广潜力的养殖方式,基于雌雄营养需求配制雌雄专用饲料是实现精准投喂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雌雄专用育肥饲料对雌、雄中华绒螯蟹亚成体养殖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采用2×2因子实验设计(2种饲料×2种性别),在室外池塘围隔中开展了为期80 d的养殖实验,实验包括雄蟹投喂雄体专用饲料组、雄蟹投喂雌体专用饲料组、雌蟹投喂雌体专用饲料组和雌蟹投喂雄体专用饲料组(分别记为MM、MF、FF和FM),每组各设置4个重复围隔。结果显示:饲料对雌雄蟹的生长、成活率、产量及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而雌雄蟹性别之间生长、产量和饲料系数存在显著差异;FF组其肝胰腺指数(HSI)和性腺指数(GSI)高于FM组,且在80 d的GSI差异显著;除FF组其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显著高于FM组外,两种饲料对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就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而言,MM组肝胰腺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FF组肝胰腺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 活性最高;饲料和性别因素对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就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指标而言,MM组肝胰腺胰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FF组肝胰腺中甘油三酯(TG)、血淋巴中总蛋白(TP)、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最高。本研究表明,雄蟹投喂雄体专用料可以提高抗氧化和免疫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雌蟹投喂雌体专用料可以增加肝胰腺中的TG沉积,加速卵巢发育速度。综上,雌雄专用育肥饲料可提高河蟹雌雄分养条件下的育肥养殖效果,促进中华绒螯蟹雌雄单性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周忠良 Glenn Y Deng 江洪波
通过对河蟹雌性亲体投喂不添加或添加VC、VE的4组实验饲料,并以新鲜河蚌为对照,进行198d饲养试验,以雌蟹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C、VE对雌蟹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组)、2(投喂添加0.022mg·(100g)-1VE饲料组)和3(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和0.022mg·(100g)-1VE饲料组)3个组雌蟹的产卵力分别为3620个卵细胞·g-1体重、3540个卵细胞·g-1体重、3710个卵细胞·g-1体重,孵化率分别是83.03%、84.06%、86.27...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成永旭 王宗凯 陆剑锋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g左右。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雌蟹(F)、雄蟹(M)各60个,实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两组饲料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蟹 脂肪 蜕壳 生化组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旭干 龙晓文 刘乃更 何杰 王武 成永旭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温小波 周忠良 王群
通过投喂添加或不添加VE、VC和HUFA的四组实验饲料,经198d饲养实验,以雌蟹的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研究这两类营养素交互作用对其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E、VC和HUFA对雌蟹生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产卵力方面,1组为3790个卵细胞·g-1体重,极显著高于2组(为2317个卵细胞·g-1体重)和3组(为2129个卵细胞·g-1体重)(P<0.01),显著高于4组(为3050个卵细胞·g-1体重)和5组(对照组)(为3010个卵细胞·g-1体重)(P<0.05);而孵化率方面,1组(8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