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0)
- 2023(8657)
- 2022(7872)
- 2021(7517)
- 2020(6295)
- 2019(14706)
- 2018(14765)
- 2017(28557)
- 2016(15641)
- 2015(17657)
- 2014(17633)
- 2013(17491)
- 2012(15864)
- 2011(14138)
- 2010(13906)
- 2009(12507)
- 2008(11908)
- 2007(10105)
- 2006(8630)
- 2005(7295)
- 学科
- 济(58838)
- 经济(58774)
- 管理(43879)
- 业(41345)
- 企(35183)
- 企业(35183)
- 方法(29951)
- 数学(25851)
- 数学方法(25551)
- 农(14968)
- 学(14767)
- 中国(14105)
- 财(13826)
- 业经(13124)
- 地方(12071)
- 理论(10823)
- 和(10428)
- 贸(10075)
- 贸易(10071)
- 农业(10047)
- 易(9761)
- 技术(9686)
- 环境(9608)
- 务(9228)
- 财务(9171)
- 财务管理(9156)
- 制(9053)
- 教育(8730)
- 企业财务(8671)
- 划(8511)
- 机构
- 大学(219370)
- 学院(216976)
- 管理(90207)
- 济(79646)
- 理学(79274)
- 理学院(78393)
- 经济(77734)
- 管理学(76985)
- 管理学院(76620)
- 研究(70588)
- 中国(49683)
- 科学(47269)
- 京(46883)
- 农(36247)
- 所(35718)
- 业大(35626)
- 财(34552)
- 研究所(33133)
- 中心(31475)
- 江(29791)
- 北京(29351)
- 范(28847)
- 农业(28737)
- 财经(28730)
- 师范(28494)
- 经(26171)
- 院(25930)
- 州(24832)
- 技术(23729)
- 师范大学(23184)
- 基金
- 项目(158200)
- 科学(123251)
- 基金(114061)
- 研究(113917)
- 家(99798)
- 国家(98979)
- 科学基金(84899)
- 社会(68899)
- 社会科(65166)
- 社会科学(65148)
- 省(62239)
- 基金项目(61879)
- 自然(57560)
- 自然科(56198)
- 自然科学(56183)
- 自然科学基金(55161)
- 划(52540)
- 教育(51894)
- 资助(46996)
- 编号(46948)
- 成果(37413)
- 重点(34996)
- 部(34099)
- 发(32955)
- 创(32862)
- 课题(31735)
- 科研(30774)
- 创新(30539)
- 大学(29317)
- 项目编号(29294)
共检索到297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卜云江
在室内越冬的中华绒螯蟹亲蟹上检出一种嗜腐性纤毛虫,经鉴定为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gs carci-ni。在感染初期,多寄生于新蟹残肢等伤口组织处;在感染后期,侵蚀到蟹体,进入血淋巴,甚至可分布全身,致使器官组织受到严重损害,造成亲蟹死亡。对越冬亲蟹危害严重,短期内使亲蟹死亡率达40%左右。用15~30ppm的福尔马林或0.1~0.5ppm的孔雀石绿短期药治无效,改用25ppm的福尔马林或0.3~0.5ppm的孔雀石绿每天药浴8h,连续10~15d,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亲蟹 蟹栖拟阿脑虫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洁君 王印庚 牟潜 马爱军
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疾病———盾纤毛虫病的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研究。描述了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形态学特点及分类地位,进行了主要环境因子对病原纤毛虫生存、生长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纤毛虫的体外杀灭实验,并对实验室筛选的高效、低毒药物进行了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菱鲆盾纤毛虫病的病原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carciniGroliere&Leglise1977),属于广温、广盐、偏酸性食腐种类。多种药物对虫体的杀灭实验表明,甲醛、双氧水和复方中草药‘盾纤虫清’对该虫有较好杀除效果。甲醛溶液在3·1×10-5浓度下,7h可以杀死盾纤虫,双氧水在6·2×10-5浓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介华 贺路 曾令兵 周剑光
本文作者将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内脏匀浆,30000r.p.m离心30分,将沉淀重悬,细菌过滤器过滤后,注射病蟹内脏接种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染蟹表现出与野外发病中华绒螯蟹同样的症状。超薄切片后,电子显微镜下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及略小于细胞核大小的病毒包埋体样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印庚 陈洁君 秦蕾
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Groliere&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常表现为静伏池底,体色变暗,活力弱,摄食差,生长减慢,并发生急、慢性死亡。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灶部位变白,略有浮肿,触摸柔软。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在大菱鲆的苗期、养成期、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纤毛虫感染,幼鱼期发生率较高,发病水温14~20℃,盐度12~4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表明,病灶组织处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美垚 葛家春 俞菊华 唐永凯 苏胜彦 李建林 李红霞 李辉 冯伟
本研究采用比较转录组法探讨性成熟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雌雄个体间脑、性腺的关键差异调控通路及繁殖调控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性成熟雌雄蟹其脑、性腺组织具有性别差异调控模式。脑内差异表达通路主要涉及信号转导、性激素调控及环境适应应答,性腺内关键差异调控通路主要涉及激素调控、氨基酸代谢调控等。脑内繁殖调控关键基因主要涉及发育及内稳态调控等,如Ⅲ型纤连蛋白域结合蛋白3a (FNDC3A)、反式甲酸2 (INF2)、神经胶质蛋白(NRG)、假苷酸合酶7同系物(PUS7)、小泛素相关修饰子3 (SUMO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性腺内关键调控基因主要涉及能源物质代谢、性细胞发育调控等,如甾醇调控原件结合蛋白1 (SREBF1)、卵泡刺激激素受体(FSH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苏氨酸激酶4 (TSSK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 (IGF2BP3)、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2 (PIK3R2)、胞质型多聚腺苷酸化原件结合蛋白(CPEB)等。本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河蟹雌雄个体间的脑、性腺具有差异调控模式,本转录组获得的差异调控通路及基因将为进一步开展河蟹繁殖调控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信息。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脑 性腺 转录组 性别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箫 沈春燕 刘志强 邱高峰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脑和胸腹神经团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脑位于2个眼柄基部之间,由前脑、中脑、后脑和各部分发出的神经束组成;在脑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多种髓质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体群。中华绒螯蟹胸腹神经团呈圆盘状,靠近腹甲中央,向外发出多条神经束;在其切片中也可观察到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群。详细地描述了中华绒螯蟹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学结构,为进一步研究中华绒螯蟹的神经分泌细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其它甲壳类生物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结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脑 胸腹神经团 细胞体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差异和特点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种质鉴定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玲芝 陈舜胜 曲映红 金庭正树
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肌肉、肝脏、性腺)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分抽提液中主要有19种氨基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这12种氨基酸在各可食部分中的含量均超过10mg/100g,而其中又以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为主,这5种氨基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此种游离氨基酸组成模式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中的游离氨基酸分布基本相似。而中华绒螯蟹区别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肌肉抽提液中的丙氨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辜晓青 江国振 田俊 王怀清 马中元
河蟹养殖受水生态影响大,为了研究水生态因子、气象因子对河蟹生长的影响,建立了河蟹养殖观测试验点,设置了水温、pH、溶解氧等水生态因子观测项目和河蟹脱壳时间、体宽、体重、病害等河蟹生长状况监测项目,对2011年近1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1)河蟹生长过程非匀速进行的,不同阶段生长速度差异大,在2011年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中旬,观测到2个相对快速的生长期;(2)5月中旬前,公、母蟹生长均较慢,且个体之间、性别间差异很小,5月下旬以后个体之间、性别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7月下旬后,公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逐渐增大,而同期母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则比较稳定,说明母蟹个体之间生长较为均匀;(3...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养殖 生态 气象 试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渡娥
在解剖、测量性成熟和未成熟中华绒螯蟹外部形态和性腺之基础上,试用“双百分率法”和“差异显著性检测法”对中华绒螯蟹的副性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均具有较明显的副性征。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副性征 双百分率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锦玉 尹文林 钱冬 刘问 曹铮 沈智华 吴颖蕾 张念慈
于1998~1999年对中华绒螯蟹主要细菌性疾病“腹水病”、“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 6株病原菌,其中 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1林为拟态弧菌( Vibricmimicus),用细菌人工感染蟹,其LD_50为8.88 × 10_3~1.42 × 10_5CFU/只;6株细菌对13种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马旭洲 王武 杨永超 陶程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万夕和 李筠 张美如 荆燕 裴鸿生 纪伟尚 徐怀恕 许璞
从江苏省如东县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苗期暴发丝状细菌病的蚤状幼体分离得到丝状细菌HL 1,经感染试验证实其为中华绒螯蟹苗期丝状细菌病的病原。对HL 1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HL 1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菌丝可断裂形成微生子,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HL 1过氧化氢酶阳性,几丁质酶阴性,需氧,鉴定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mucor),其生长的pH适宜范围为5.0~10.0,盐度最适范围为10~40;在常用的32种抗生素中,HL 1仅对乙基西羧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其他3...
关键词:
丝状细菌病 毛霉亮发菌 中华绒螯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祖国掌 李槿年 许建新 杨启超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6个乡镇的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生与流行存在着季节性,其发病率年平均依次为47.3%、59.6%、51.9%、46.7%、60.0%、29.9%,逐月比较发病率最大峰值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感染率年平均分别为66.6%、75.8%、57.8%、52.0%、86.0%、39.3%,死亡率年平均依次为38.3%、44.6%、36.3%、29.6%、43.5%、21.6%;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与出现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水温持续偏高呈正相关(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