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8)
- 2023(6867)
- 2022(5760)
- 2021(5176)
- 2020(4113)
- 2019(9212)
- 2018(9085)
- 2017(16338)
- 2016(9256)
- 2015(10620)
- 2014(10735)
- 2013(10585)
- 2012(10584)
- 2011(9847)
- 2010(10206)
- 2009(9586)
- 2008(9582)
- 2007(9035)
- 2006(8290)
- 2005(7866)
- 学科
- 济(44065)
- 经济(44018)
- 业(22736)
- 管理(22674)
- 地方(17006)
- 企(16555)
- 企业(16555)
- 中国(16488)
- 农(13645)
- 业经(11251)
- 学(10767)
- 方法(10595)
- 地方经济(9729)
- 农业(9380)
- 发(9324)
- 融(8721)
- 金融(8719)
- 银(8620)
- 银行(8602)
- 行(8447)
- 数学(8260)
- 数学方法(8075)
- 制(8064)
- 贸(7639)
- 贸易(7628)
- 易(7269)
- 环境(7101)
- 财(7053)
- 技术(6982)
- 发展(6978)
- 机构
- 学院(139760)
- 大学(137566)
- 研究(56575)
- 济(52688)
- 经济(51321)
- 管理(44929)
- 中国(43235)
- 科学(37354)
- 理学(36546)
- 理学院(35977)
- 管理学(35091)
- 管理学院(34841)
- 京(31928)
- 所(31256)
- 农(30130)
- 研究所(28078)
- 中心(25006)
- 江(24540)
- 财(24529)
- 农业(23645)
- 业大(22142)
- 范(21734)
- 师范(21374)
- 北京(20936)
- 院(20370)
- 省(20337)
- 州(19997)
- 技术(18510)
- 财经(18004)
- 科学院(17326)
- 基金
- 项目(84435)
- 科学(64253)
- 研究(61103)
- 基金(56711)
- 家(50652)
- 国家(50121)
- 科学基金(41017)
- 社会(36177)
- 省(35590)
- 社会科(34076)
- 社会科学(34069)
- 划(29478)
- 基金项目(28966)
- 教育(27603)
- 自然(25940)
- 自然科(25325)
- 自然科学(25317)
- 编号(25235)
- 发(24886)
- 自然科学基金(24819)
- 资助(24050)
- 成果(22007)
- 发展(19798)
- 重点(19775)
- 课题(19577)
- 展(19435)
- 创(17117)
- 部(16950)
- 计划(16182)
- 创新(16028)
共检索到240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华梅 王群 赵云龙 罗文 樊玉杰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5种水解酶(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各阶段消化酶活力及氨基酸组成的变化与其发育关系密切。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脂酶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淀粉酶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在原蚤状幼体期,5种酶的活力均显著升高,这与孵化后幼体开口摄食的自身调控机理有关。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明显与相关酶的活力有关。氨基酸含量在前6期变化不大,在原蚤状幼体期显著下降。所有氨基酸中...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胚胎发育 消化酶活力 氨基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明凤 赵云龙 赵艳民 樊玉杰 曾错
系统观察了隆线夏卵的胚胎发育。根据胚胎外部形态学特征,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期、长胚期、双复眼期和单复眼期四个主要时期,并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隆线夏卵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实验得知,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隆线夏卵胚胎发育的特征密切相关,卵期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长胚期略有上升,但从双复眼期至胚胎准备孵化期间又持续下降。随着隆线夏卵胚胎的发育,可溶性蛋白的组成由大分子量的蛋白向小分子量的蛋白转化;在所有的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隆线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不仅用于胚胎发育组织和器官的...
关键词:
隆线 胚胎发育 蛋白质 氨基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晓荣 庄平 章龙珍 屈亮 姚志峰 刘婷 冯广朋 刘鉴毅
采用实验室内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在水温(16.2±1.5)℃和盐度20的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几种重要代谢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原溞状幼体期、出膜前期和孵化期;水温16℃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40 d左右,有效积温达到10 758 h.℃。乳酸脱氢酶(LDH)、总ATPase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都随胚胎发育时期的变化而变化,LDH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囊胚期中活性最高;总ATPase活性在原溞状幼体期最高,在原肠期最低...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胚胎发育 积温 酶活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瑞芳 庄平 黄晓荣 冯广朋 章龙珍 陆建学 王海华 王妤
研究了高渗与低渗胁迫对离体培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发育期胚胎中生化成分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原肠期发育到出膜前期,对照组(盐度15)胚胎中蛋白含量降低(P<0.05)、胰蛋白酶与胃蛋白酶活性升高(P0.05)和脂肪酶活性(P<0.05)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均在眼点期升高(P<0.05)而在出膜前又降低(P<0.05);低渗胁迫引起胚胎蛋白含量降低(P<0.05),而高渗胁迫导致胚胎蛋白含量升高(P0.05),而低渗胁迫引起出膜前期胚胎中脂类含量显著降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肖英平 吴志强 胡向萍 肖鸣鹤 涂彭文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在幼体发育Ⅱ龄幼体期和Ⅳ龄幼体期活力较高,其中Ⅳ龄幼体期该两种酶活力最高;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为先增高后降低,在Ⅲ龄幼体期,三种酶的活力达到最高,但与Ⅳ龄幼体期的酶活力比较无显著差异。总氨基酸含量在幼体发育早期逐渐降低,幼体发育至Ⅲ龄幼体期,其氨基酸含量最低,Ⅳ龄幼体期又有所增加。在测定的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鲁青 王奎琪
在三疣梭子蟹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三种变化模式,其中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而且在蚤状幼体Ⅰ期时就较高,淀粉酶活力逐渐减小,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极微。氨基酸含量随幼体发育逐渐增加。必需氨基酸中以亮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非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者为谷氨酸,最低者为脱氨酸。同时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比值(A/E)在幼体不同发育阶段略有差异,但基本趋于一致。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幼体 消化酶活力 氨基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文 赵云龙 曾错 崔丽丽 李嘉尧 杨受保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必需氨基酸(EAA)中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较高。总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性脂和磷脂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0、C18:1ω9和C18:3ω3。研究认为: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主要参与多种特异复合物的合成以及甲壳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石林 吴旭干 成永旭 王春琳 朱冬发 周波 王金峰 龚良军
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单卵干重、湿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探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量来源和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持续增加,由受精卵时的(24.5±1.72)×106μm3增加到孵化前的(39.2±2.8)×106μm3(P<0.01);胚胎体积增加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后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单卵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水分绝对量由受精卵的(19.88±1.65)μg上升到心跳期的(28.82±1.77)μg,单卵水分含量升高了44.97%,故单卵湿重显著上升(P<0.0...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胚胎发育 生化组成 能量来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康现江 田志环 吴江立 穆淑梅
采用Darch蜕皮周期分期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蜕皮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变化。根据第三颚足末端刚毛和表皮的形态学特征,可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后期(A-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其中D期可进一步分为D0、D1、D3-43个亚期。在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蜕皮后A-B期开始升高,于蜕皮前早期D0阶段达最大(P<0.05),随后又逐渐降低,至蜕皮前晚期D3-4阶段降至最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蜕皮周期中于蜕皮前晚期D3-4阶段显著降低(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可蓥 张子平 廖佳倩 邹志华 王艺磊
为了解Sox14基因在拟穴青蟹胚胎发育和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的调控作用,实验从青蟹性腺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全长为2558 bp的Sp-Sox14 c DNA序列,该序列编码一个包含427个氨基酸的蛋白,包含一个HMG-box。进化树分析表明,Sp-Sox14与其他节肢动物的Sox14亲缘关系较近。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p-Sox14在成蟹雌雄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卵巢和雄蟹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SpSox14在复眼色素形成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在性腺不同发育阶段,S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馨 徐东坡 周游 游磊 杨彦平 刘凯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生殖洄游途中渔获规格、性腺成熟度及消化能力的差异特征,于2014年洄游汛期内(10—11月)在长江下游8个断面采集样本并进行生物学调查及消化酶活力测定。共随机采集样本261只,其中雌蟹127只、雄蟹134只。壳宽变幅为44. 46~96. 06 mm,均值为(64. 28±9. 45) mm;体质量变幅为34. 9~312. 9 g,均值为(131. 65±57. 79) g。壳宽和体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雌蟹关系式为y=0. 000 8x~(2. 859 6)(R~2=0. 951 2),雄蟹关系式为y=0. 000 4x~(3. 031 5)(R~2=0. 960 1)。性腺指数(GSI)变幅为0. 71~10. 84,均值为4. 94±2. 59;肝胰腺指数(HSI)变幅为2. 46~20. 04,均值为7. 92±1. 89。淀粉酶比活力变幅为0. 02~5. 45 U/mg prot,均值为(0. 84±0. 76) U/mg prot;脂肪酶比活力变幅为0. 28~1. 13 U/g prot,均值为(0. 68±0. 14) U/g prot;胰蛋白酶活力变幅为117. 21~78 897. 26 U/mg prot,均值为(10 947. 64±12 663. 57)U/mg prot;纤维素酶比活力变幅为0. 74~2. 59 U/g prot,均值为(1. 32±0. 27) U/g prot。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洄游途中较少摄食,洄游早期主要由肝胰腺中贮备的脂肪供能,后期摄食强度则逐渐增大。在其生殖洄游通道上,渔获规格呈递减趋势,且雄蟹总体大于雌蟹;肝胰腺指数与性腺指数表现为消长的变化特征;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呈递降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变幅较小,而脂肪酶活性则逐渐上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晓华 昝瑞光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技术,对滇池高背鲫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酯酶(EST)同工酶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在从未受精卵到肝形成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EST同工酶在4组胚胎上持续不断地表达了3条酶带,但第Ⅰ组胚胎在血液循环期以前未表达任何酶带。2,随着胚胎发育的进展,从血液循环期起尤其到肝形成期,EST同工酶增加了新酶带。3,滇池高背鲫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EST同工酶表达也显示出它的特点:不同组胚胎之间存在相当明显而恒定的差异性,5组胚胎可划分为3种类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孔祥会 王书平 江红霞 聂国兴 李学军
以金鱼(Carassius auratus)胚胎为研究对象,于受精卵发育24 h时开始取样,以后每隔24 h分别取正常发育胚胎作为实验样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金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溶菌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在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呈现下降的趋势,受精后96 h胚胎中LSZ活性降至最低点,为(0.450±0.064)U/mg;96 h和以后的120 h、144 h胚胎LSZ活性均显著低于24 h胚胎LSZ活性(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