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
2023(1273)
2022(1131)
2021(1190)
2020(1270)
2019(1767)
2018(1634)
2017(2749)
2016(1695)
2015(1864)
2014(1808)
2013(1826)
2012(1710)
2011(1773)
2010(1765)
2009(1841)
2008(1735)
2007(1597)
2006(1343)
2005(1287)
作者
(6894)
(5776)
(5710)
(5571)
(3720)
(2897)
(2638)
(2297)
(2264)
(2061)
(2038)
(2011)
(1972)
(1963)
(1891)
(1854)
(1818)
(1784)
(1729)
(1670)
(1666)
(1653)
(1458)
(1415)
(1308)
(1303)
(1272)
(1266)
(1243)
(1211)
学科
(8169)
(5751)
经济(5748)
经济学(2304)
管理(2218)
理论(1993)
水产(1820)
教育(1814)
动物(1656)
中国(1593)
(1553)
动物学(1381)
方法(1339)
(1311)
企业(1311)
图书(1160)
(1153)
书馆(1142)
图书馆(1142)
及其(1033)
教学(931)
(921)
图书馆学(890)
业经(870)
(856)
研究(824)
(824)
(813)
(803)
思想(798)
机构
大学(29610)
学院(26916)
研究(12538)
科学(10414)
(8917)
中国(8133)
(7449)
农业(7447)
(7431)
经济(7240)
研究所(7036)
(6935)
管理(6604)
业大(6251)
(5425)
理学(5250)
中心(5156)
实验(5107)
理学院(5106)
(4932)
管理学(4929)
实验室(4927)
管理学院(4881)
(4866)
农业大学(4808)
师范(4728)
重点(4713)
(4510)
(4434)
技术(4324)
基金
项目(18448)
科学(13431)
基金(12787)
(12561)
国家(12455)
研究(10814)
科学基金(9514)
(7350)
自然(7174)
自然科(6974)
自然科学(6972)
自然科学基金(6855)
(6648)
基金项目(6056)
社会(5667)
资助(5349)
社会科(5192)
社会科学(5190)
教育(5161)
重点(4858)
计划(4687)
科技(4621)
成果(4263)
编号(4201)
专项(3998)
(3886)
科研(3845)
(3676)
(3549)
(3547)
期刊
学报(10239)
(9039)
经济(9039)
(7373)
研究(6975)
科学(6833)
大学(6673)
中国(6495)
学学(6189)
农业(5171)
教育(4355)
图书(3633)
业大(3123)
书馆(2732)
图书馆(2732)
(2690)
农业大学(2652)
(2531)
(2292)
水产(2078)
管理(1926)
中国农业(1788)
林业(1753)
情报(1676)
财经(1592)
自然(1511)
经济学(1494)
技术(1414)
(1413)
科技(1413)
共检索到42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宇航  杨筱珍  成永旭  徐敏杰  黄根勇  杨志刚  黄毅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组成、分类及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细胞化学和细胞酶学分析,并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组成、分类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血液的总血细胞数(THC)和不同类型血细胞数(DHC)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血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依据本实验分类方法,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可以分为4类:大颗粒细胞(G)、中间型颗粒细胞(IG)、小颗粒细胞(SG)和透明细胞(H)。其中小颗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33.54%±0.98%,中间型颗粒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张明辉  
中华绒螯蟹循环血液中血细胞总数为(13357±7196)cells.mm-3,其中大颗粒细胞所占(49.8±7.5)%,其长轴(16.6±1.1)μm,短轴(10.2±0.6)μm;大小颗粒中间型细胞所占比例(20.6±5.3)%,其长轴(13.1±1.2)μm,短轴(8.4±0.5)μm;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29.3±4.8)%,其长轴(12.4±1.2)μm,短轴(8.1±0.4)μm;无颗粒细胞所占比例(0.2±0.2)%,其长轴(11.3±1.3)μm,短轴(8.9±1.1)μm。血液离体后,在血液完全凝固的(97.7±25.3)s时间内,只有无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青松  李兵  杨冰慧  马金龙  洋雯  曲琛  
Akt作为PI3K-AKT 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在细胞增殖、代谢、发育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特异性引物及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中华绒螯蟹Akt基因(EsAk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EsAkt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和不同免疫刺激后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EsAkt蛋白的细胞定位,双链RNA干扰技术分析了EsAkt干扰后凋亡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EsAkt分子包含PH结构域、中心催化结构域(S_TKc)和羧基端疏水结构域(S_TK_X)3个保守的结构域。EsAkt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免疫相关组织(如肝胰腺、鳃和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胃和肠道(P < 0.01)。EsAkt蛋白主要以弥散状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中。中华绒螯蟹注射脂多糖(LPS)和嗜水气单胞菌后,显著诱导EsAkt转绿本的表达,LPS免疫刺激12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4.35倍(P < 0.01),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是对照组2.62倍(P < 0.01);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6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9.05倍(P < 0.01),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回落到正常水平。双链RNA干扰EsAkt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0.38倍(P < 0.05),而凋亡相关基因EsCaspase-3-like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2.69倍(P < 0.05)。本研究丰富了中华绒螯蟹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锦丽  任星潮  刘逸尘  孙金生  耿绪云  张亦陈  
为了更精确地对甲壳动物血细胞进行快速分类和功能分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例,依据其血细胞内具有颗粒结构的特征,与常规显微观察对比,探讨了一种基于图像流式细胞仪的血细胞自动化分类新方法,并测量了体质量为(10±3) g的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对直径1μm微球的吞噬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可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为4个类群。显微镜观察分类基于胞内可见颗粒,但由于缺乏精细的量化标准,批次样品的人工辨识结果波动较大;而图像流式方法以胞内全部颗粒结构为对象,利用高精度检测模块测量,结果更准确、客观,而且通量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细胞占比分别为40.62%±2.65%、36.68%±6.84%、7.80%±1.16%和16.51%±5.60%,依据测量的颗粒特征区分的4个类群界限清晰,缺乏过渡样点,提示各类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相互转化。进一步的活体微球吞噬实验证实,中华绒螯蟹的4类血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并以无颗粒细胞为主要吞噬类群;吞噬微球的细胞比例在注射后6 h内呈钟型曲线变化,4 h可达峰值(5.69%±0.44%),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能高效清除血淋巴中的异物。研究表明,图像流式细胞仪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分类分析和功能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甲壳动物血细胞的功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冼健安  王安利  苗玉涛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血细胞的分类、活性和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血细胞可分为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三个亚群,组成比例分别为(26.25±5.29)%、(51.44±7.02)%和(11.20±1.82)%;螯虾血细胞的平均总凋亡率约为3.12%;血细胞对荧光大肠杆菌的吞噬活力显著(P<0.05)高于荧光微球,吞噬率分别为17.04%和14.57%;血细胞在自然生理状态下含有一定量的活性氧,其在两类颗粒细胞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透明细胞,在大颗粒细胞中最高。结果表明,FCM能较好地应用于虾类的血细胞分类和功能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剑锋  万全  吴旭干  杨筱珍  赵维信  成永旭  
甲壳动物血细胞在宿主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识别、吞噬、包囊黑色素形成、胞毒作用和胞间的信息传递。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其防御机制不同,因此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动物免疫学的基础。通常情况,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血细胞类型主要依据细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和颗粒物质的相对大小进行分类。研究采用Giemsa染色法、H.E染色法和电子显微技术法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进行分类,观察到3类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9%,46.1%,34.1%。在电镜下,这3类血细胞的超微结构极为容易辨识。透明细胞通常在3类细胞中最小,核质(N/C)比最高,但无明显的颗粒;相比之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镇  姚鹃  陈昌福  肖志猛  谭斌  覃川杰  王绍辉  
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risinensis)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每千克蟹体重0mg、400.0mg、600.0mg、800.0mg、1000.0mg和1200.0mg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中华绒螯蟹28d后,通过测定供试中华绒螯蟹的体重、及经投喂或注射患病中华绒螯蟹组织(浆)等攻毒方法后的死亡率,探讨了口服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绒螯蟹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的饲料中添加每千克蟹体重400.0mg至1200.0mg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速度和身体颜色等没有显著影响;能有效地增强供试中华绒螯蟹的抗病力,与对照组相比,经口服攻毒后投喂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吴彪  田吉腾  严加坤  吕振明  
借助显微观察和鳗弧菌免疫刺激等手段,首次对魁蚶血细胞进行分类及免疫功能分析。魁蚶血细胞可分为3大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红细胞发育过程大致经历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4个阶段。白细胞分为:嗜酸性、嗜中性、嗜碱性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巨核细胞。嗜酸性、嗜中性、嗜碱性细胞和血栓细胞均参与血液的凝固;红细胞、白细胞均有吞噬病原菌能力,红细胞具有被动吞噬作用和免疫吸附作用,白细胞具有主动吞噬作用,嗜酸性和嗜中性细胞是吞噬病原菌的主体,嗜碱性细胞具有吞噬大颗粒异物的作用,魁蚶感染病原菌后白细胞增多并表现炎症。研究表明,魁蚶血细胞在应对外界的免疫刺激时,能作出系统免疫应答,且血细胞免疫分工明确,以抵御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滢滢  吴朝霞  孙文涛  黄姗  范翠翠  
分别用0.24、0.48、0.72、0.96、1.20g/L的尿素溶液饲养中华绒螯蟹幼蟹7d,测定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上述3种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随着浓度的增加,3种酶活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0.24g/L尿素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96g/L浓度组中华绒螯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志环  康现江  焦传珍  
取一年生未成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甲壳宽度在15 40 mm,暂养在75 cm×50 cm×45 cm的玻璃缸内,24 h充气,自然光照,每天换水1/3,每次换水后投喂土豆、杂鱼等食物,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1周后进行实验。为得到蜕皮后的样本,将处于蜕皮前晚期的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根据已报道方法,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D0、D1和D3–4期、蜕皮后A-B期等5个时期。采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R细胞数量在蜕皮间期和蜕皮前期都占绝对优势,虽然在蜕皮前早期D0期数量显著下降(P<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红霞  俞菊华  李义  徐跑  
分别使用5μg/mL、25μg/mL、50μg/mL、75μg/mL和100μg/mL剂量的CpG体外处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检测了胞内外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的相对变化,进一步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了胞内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5μg/mL剂量的CpG ODN-1670可以有效促进酚氧化酶原的表达以及增强胞内外酚氧化酶活性(P<0.05),ODN-1670增强酚氧化酶活性的途径是经由促进胞内酚氧化酶原的表达,合成新的酚氧化酶原颗粒实现的。此外,本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昌伦  孙云飞  鹿珍珍  成方舟  成永旭  
为研究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实验比较了越冬期间不投喂(NF组)、投喂配合饲料(CF组)以及投喂冰鲜鱼(CTF组)对扣蟹存活率、营养组成、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 d。结果显示:(1)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的增重率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NF组,三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2)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NF组,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CTF组,NF组扣蟹肝胰腺水分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无论投喂与否,越冬过后躯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肝胰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3)脂肪酸组成,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C18:2n6 (L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而CTF组C20:5n3(EPA)和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4)越冬过后,扣蟹CF组胃蛋白酶(pepsin)和α-淀粉酶(α-AMS)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5)扣蟹抗氧化能力,肝胰腺和血淋巴中N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CF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CTF组扣蟹血淋巴和雌性扣蟹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6)扣蟹免疫能力,CF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NF组。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应适量投喂饵料,投喂配合饲料组扣蟹的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增重率以及营养物质积累优于投喂冰鲜鱼组,且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扣蟹消化,增强扣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候利波  陆银月  任秋霖  孔祥会  朱雷  顾伟  孟庆国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使用Nova Seq 6000测序技术,检测了低氧组(1.5±0.5)mg/L和对照组(6.0±0.5)mg/L处理24 h后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变化。首先,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注释以及筛选分析获得128 614个转录本和128 614条基因,平均长度为2 634 bp (N50),Q30 > 92%。其次,以1.2倍为阈值(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贵华  钟青  曹义虎  陈道印  
研究了在自然状态下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和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溶菌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成蟹血淋巴中均检测出溶菌酶的活性,为(0.0286±0.0081)活力单位(n=30),而在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亦检测到溶菌酶的活性,为(0.0318±0.0073)活力单位(n=4)。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贵华  陈道印  刘六英  钟青  
用α-苯基苯并吡喃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10 d后,测定了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实验设3个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重复组,分别为A组(2 mg/kg)、B组(4 mg/kg)、C组(6 mg/kg)和1个对照重复组(0 mg/kg)。结果表明:α-苯基苯并吡喃添加剂量为4 mg/kg(B组)可显著地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PO)、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P<0.05),说明具有生物活性的α-苯基苯并吡喃可刺激中华绒螯蟹机体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