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3)
2023(3065)
2022(2629)
2021(2384)
2020(2078)
2019(4806)
2018(4682)
2017(8379)
2016(4839)
2015(5573)
2014(5400)
2013(5452)
2012(5234)
2011(4940)
2010(4762)
2009(4451)
2008(4247)
2007(3791)
2006(3447)
2005(3140)
作者
(18628)
(15413)
(15316)
(14557)
(9861)
(7706)
(6929)
(6184)
(6096)
(5491)
(5417)
(5319)
(5239)
(5139)
(5085)
(4969)
(4743)
(4741)
(4708)
(4567)
(4142)
(3972)
(3805)
(3649)
(3614)
(3596)
(3445)
(3333)
(3293)
(3292)
学科
(17525)
经济(17503)
管理(10695)
(9892)
方法(8704)
(8394)
(8153)
企业(8153)
数学(7660)
数学方法(7533)
中国(4916)
(4374)
(4212)
(3124)
水产(3116)
业经(3099)
(3056)
贸易(3055)
(2965)
(2862)
金融(2860)
地方(2859)
(2857)
动物(2782)
农业(2771)
理论(2770)
环境(2743)
(2533)
银行(2495)
及其(2491)
机构
大学(73306)
学院(70955)
研究(33515)
科学(26059)
(25313)
经济(24755)
中国(24239)
(23081)
管理(21131)
(20177)
农业(19000)
研究所(18937)
理学(18175)
理学院(17836)
(17544)
管理学(17179)
管理学院(17082)
业大(16666)
中心(13990)
(13188)
(12741)
实验(12202)
(12117)
农业大学(11978)
(11809)
实验室(11758)
重点(11173)
北京(11145)
科学院(11127)
(10785)
基金
项目(52882)
科学(39431)
基金(38187)
(38168)
国家(37897)
研究(29580)
科学基金(29573)
自然(23311)
自然科(22733)
自然科学(22724)
自然科学基金(22292)
(20373)
基金项目(19500)
(18991)
资助(17271)
社会(16436)
社会科(15443)
社会科学(15437)
计划(13887)
重点(13431)
教育(13387)
科技(13343)
科研(11347)
(11251)
(11068)
专项(10842)
(10416)
(10052)
创新(9953)
编号(9897)
期刊
(26357)
经济(26357)
学报(22949)
(19628)
研究(19401)
科学(18266)
中国(16634)
大学(15399)
学学(14848)
农业(13505)
管理(8596)
(7977)
(7729)
业大(6978)
教育(6176)
农业大学(5793)
(5662)
金融(5662)
林业(5273)
(5099)
经济研究(4766)
技术(4656)
资源(4532)
自然(4470)
中国农业(4399)
财经(4254)
科技(4210)
(3727)
世界(3474)
水产(3474)
共检索到11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明君  王春  吴旭干  何杰  龙晓文  李国祥  汤北伟  成永旭  
以越冬后即将进入蜕皮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实验对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其蜕皮周期肝胰腺及肌肉脂类的动态变化。本实验将其幼蟹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前期(D期)、蜕皮期(E期)、蜕皮后期(AB期)和蜕皮间期(C1期和C2期)。结果发现,(1)蜕皮各期肝胰腺总脂含量变化显著,呈现为"高-低-高"的趋势,其中D期最高,AB期最低,C1、C2期开始回升;而肌肉总脂含量变化趋势与肝胰腺相反,为先上升后再下降趋势,在D期最低,AB期含量最高。(2)肝胰腺脂类中以甘油三酰(TG)为主,其次是磷脂(PL);而肌肉脂类主要是PL,其次是TG和胆固醇(CHO)。肝胰腺中TG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C1期含量最低,肝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志环  康现江  焦传珍  
取一年生未成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甲壳宽度在15 40 mm,暂养在75 cm×50 cm×45 cm的玻璃缸内,24 h充气,自然光照,每天换水1/3,每次换水后投喂土豆、杂鱼等食物,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1周后进行实验。为得到蜕皮后的样本,将处于蜕皮前晚期的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根据已报道方法,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D0、D1和D3–4期、蜕皮后A-B期等5个时期。采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R细胞数量在蜕皮间期和蜕皮前期都占绝对优势,虽然在蜕皮前早期D0期数量显著下降(P<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康现江  田志环  吴江立  穆淑梅  
采用Darch蜕皮周期分期方法,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蜕皮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初步探讨了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变化。根据第三颚足末端刚毛和表皮的形态学特征,可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后期(A-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其中D期可进一步分为D0、D1、D3-43个亚期。在蜕皮过程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蜕皮后A-B期开始升高,于蜕皮前早期D0阶段达最大(P<0.05),随后又逐渐降低,至蜕皮前晚期D3-4阶段降至最低(P<0.05);胃蛋白酶活力在蜕皮周期中于蜕皮前晚期D3-4阶段显著降低(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顺昌  魏亦军  申德林  
对中华绒螯蟹蜕皮间期和蜕皮后24h、48h和96h肌肉、肝胰脏及甲壳中钙和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蜕皮后肌肉中钙的含量较间期低,但从24h到48h有所增加。肝胰脏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各时间内无显著变化,甲壳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24h到96h呈增加趋势。甲壳的矿化作用在蜕皮后96h已接近完成。蜕皮后肌肉中磷的含量较间期高,以后变化不明显。蜕皮后肝胰脏中磷的含量高于间期,甲壳中含量较间期低。蜕皮后肌肉中钙磷比迅速降低,肝胰脏中钙磷比在蜕皮后24h无明显变化,但在蜕皮后24h至96h迅速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外表皮对钙的矿化速度显著快于磷的矿化速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维信  陆剑峰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处于蜕皮周期不同阶段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具Y-器官(YO)1对,卵圆形,直径1 5~2 0mm,苍黄色,位于头胸部鳃腔前端,大颚外侧内收肌腹缘,邻近头胸甲内侧上皮。YO细胞排列成索状,细胞索之间为血窦,YO的细胞索由一种细胞构成,细胞核质比高。YO细胞具有类似脊椎动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典型超微结构特征,蜕皮前期YO细胞的光面内质网、管嵴状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丰富;蜕皮后期和蜕皮间期的内质网、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明显减少;青春蜕皮后的YO出现大面积细胞凋亡,YO趋向退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丽慧  林锋  黄爱霞  李倩  姜建湖  沈斌乾  蒋荣响  
为探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雄蟹蜕壳前后肌肉及肝胰腺营养变化,分别对蜕壳前、中、后期的拟穴青蟹雄蟹肌肉(分别记为MB、MD和MA)及肝胰腺(分别记为HB、HD和HA)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肌肉水分蜕壳后显著高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粗蛋白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中(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0.05),肌肉灰分蜕壳中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后(P<0.05)。肝胰腺水分蜕壳中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后(P蜕壳后>蜕壳中(P蜕壳后>蜕壳前(P<0.05),肝胰腺灰分蜕壳后显著低于蜕壳前和蜕壳中(P蜕壳前>蜕壳后(P<0.05),肝胰腺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蜕壳前显著高于蜕壳中和蜕壳后(P<0.05),蜕壳后肌肉和肝胰腺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P<0.05)。结果表明,拟穴青蟹雄蟹蜕壳阶段主要消耗肌肉中粗脂肪以及肝胰腺中粗蛋白,而软壳硬化阶段主要消耗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以及肝胰腺中粗脂肪;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拟穴青蟹雄蟹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组成均优于肝胰腺,其中蜕壳中肌肉氨基酸组成与蜕壳前肌肉脂肪酸组成最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学宏  朱茂晓  王永玲  李义  曹萍  沈振华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患有肝胰腺白化症的中华绒螯蟹病变组织和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病蟹肝胰腺、鳃、肌肉等组织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为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细胞中脂肪颗粒锐减,线粒体水肿、嵴消失、形成空泡,内质网、溶酶体解体成小泡。鳃组织增厚,上皮细胞微绒毛排列疏松、不规则,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出现膜性退化。坏死的肝细胞和鳃上皮细胞中出现细菌颗粒。肌细胞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肌丝松驰、水肿、断裂、肌质网溶解形成小泡。中华绒螯蟹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肝胰腺、鳃组织发生了严重病变,使其功能损伤,不耐运输;而肌肉的松驰、肝胰腺脂肪的锐减影响了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同时,病变组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再忠  成永旭  王武  
实验采用称量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性早熟前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HI)、肝脂含量(LC)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雌雄蟹的HI和LC在早熟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早熟个体低于未成熟个体。在性早熟前,雌雄蟹的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只是雌蟹中C20∶5n-3较高(P<0.05)。然而,对早熟前后的个体作比较时,发现雌雄蟹变化情况有很大差异:(1)早熟雌蟹中C16∶1n-7、C16∶0和C18∶0高于未成熟雌蟹(P<0.01),而C20∶5n-3、C20∶4n-6和C22∶6n-3则低于后者(P<0.01);(2)早熟雄蟹中C18∶1高于未成熟雄蟹(P<0.05),而C14∶0(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成永旭  王宗凯  堵南山  赖伟  
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快速发育阶段(9-12月初),经三个月饥饿后,卵巢指数从平均3.23增加到8.19,卵巢总脂含量略有增加,绝对脂肪含量每只蟹从开始的191 mg增加到513 mg。但饥饿后的卵巢与正常的成熟卵巢指数及脂肪含量相比,显著降低,这说明饥饿较大影响了卵巢的正常发育和成熟;肝胰腺指数从5.85~7.48降为0.75~4.13,其绝对含量也显著降低,每只蟹平均降低1270 mg,大大高于卵巢在饥饿时增加积累的脂肪,说明肝胰腺的脂肪除了转运到发育的卵巢中去以外,大部分脂肪应作为能量被消耗。饥饿期间卵巢对来源于肝胰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C20:5和C20:4优先选择利用,暗示这些脂肪酸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再忠  王武  成永旭  
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在520nm波长测定了未成熟、早熟和正常成熟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与性腺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表明:(1)各组蟹肝胰腺ACP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性腺;(2)早熟蟹肝胰腺中ACP活性都显著高于未成熟蟹而低于正常成熟蟹,在各发育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是,早熟雌蟹和正常成熟雌蟹卵巢中ACP活性都较早熟雄蟹和正常雄蟹精巢低,早熟与正常成熟个体没有差异;(3)早熟雌蟹肝胰腺ALP活性显著高于未成熟和正常成熟雌蟹,而与三组雄蟹处于同一水平,但是,早熟和正常成熟雌雄蟹的性腺中ALP活性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结论:(1)性腺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动员或合成主要与肝胰腺AC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学宏  程建新  朱茂晓  蔡春芳  杨彩根  沈振华  
2002年10月以来,通过逐户访问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1~2002年东太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区"白膏症"发病症状、扣蟹的来源、投饵模式、水草覆盖率、螺蛳投入量、底泥状况、回捕率、产量等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同时对病蟹进行寄生虫检查、病原微生物分离、回接攻毒及病变组织的电镜观察等病原学研究,结果未发现致病性生物。调查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白膏症"的发病率雄蟹显著高于雌蟹,其症状为甲壳发黄,头胸甲腹面下肝区发白色或青黑色,肝胰腺由正常的橘黄色变成淡黄或白色;症状严重的病蟹胸腔积水,肌肉松驰萎缩,肝胰腺呈糜烂状,鳃丝发黑。调查结果显示,"白膏症"的发生与饵料的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志刚   张晨晨   江青青   陈阿琴   成永旭   王爱民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动物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多集中于海洋,对淡水生物潜在影响的研究有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实验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5 μm、1 μm、100 nm)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微塑料颗粒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效应。将中华绒螯蟹幼蟹分别暴露于三种粒径的聚苯乙烯微塑料1d、3d、7d后,对其肝胰腺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神经毒性指标:乙酰胆碱酯酶(AchE)进行分析:此外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鳃、肝胰腺组织病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微塑料7 d后,100 nm组的MDA含量显著增高,CAT活性显著降低,3个处理组的AKP活性均显著降低,1 μm,100 nm组的ACP活性显著降低。AST、ALT和AchE活性均随着粒径减小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活性逐渐降低。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都能对中华绒螯蟹造成不同程度的肝胰腺损伤、使其氧化应激和免疫能力下降,其毒性排序依次是100 nm > 1 μm > 5 μm,说明粒径大小是影响中华绒螯蟹健康和造成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微塑料对淡水甲壳动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於叶兵  吕富  赵卫红  杨文平  王爱民  黄金田  
研究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性亲本在产卵和抱卵期间肝胰腺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变化及能量变动。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产卵前后肝胰腺与肌肉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卵巢指数由6.14%降到0.40%(P<0.01),产卵后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指数上升了13.29%,显著高于产卵前水平(P<0.05)。(2)克氏原螯虾产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3大营养物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与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快速恢复且极显著超过产卵前水平(P<0.01)。产卵前后肝胰腺能值下降最大,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祥平   朱筛成   梁梓龙   解志龙   向朝林   邓登   吴旭干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 L.)幼虫作为一种昆虫源饲料资源,可直接投喂水产动物或在饲料中添加,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本研究比较了投喂黑水虻幼虫、配合饲料以及二者交替投喂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各组幼蟹的成活率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黑水虻幼虫投喂组的早熟率显著高于投喂配合饲料组;(2)3组幼蟹的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差异,但肝胰腺色泽有显著差异,配合饲料组幼蟹肝胰腺的亮度值(L)和红度值(a)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3)配合饲料组脂肪酶、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黑水虻幼虫组和交替投喂组;(4)配合饲料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最低。综上,完全投喂黑水虻幼虫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无负面影响,但会对幼蟹性早熟、肝胰腺色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建议幼蟹养殖过程中可采用配合饲料和黑水虻幼虫交替投喂或混合投喂的办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戚常乐  卜宪勇  郑佳君  何轶松  石朦雨  孔有琴  丁志丽  陈立侨  叶金云  
为了解外骨骼矿化期虾蟹类脂代谢特点及与钙离子的关系,实验选择蜕壳前期和蜕壳后期中华绒螯蟹,比较2个时期不同组织离子和营养物质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其肝胰腺营养物质代谢特点。结果显示,蜕壳后期肝胰腺和血淋巴钙离子含量显著降低,而蜕壳后期附肢肌肉中钙离子的含量则显著升高,蜕壳后期肝胰腺中钙磷比极显著降低,附肢肌肉钙磷比与之呈相反的趋势。与蜕壳前期相比,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降低,肝胰腺甘油三酯和钙离子呈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肝胰腺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113个,89个为上调基因,24个为下调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类固醇激素合成、甘油酯代谢、脂肪酸分解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亚油酸代谢。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外骨骼矿化过程中,肝胰腺中储存的钙离子被运送至肌肉组织用于新表皮的矿化,该过程和肝胰腺甘油三酯相关;甘油三酯可能为外骨骼矿化提供了能量或者物质基础,以及参与类固醇类激素的合成并作用于外骨骼的矿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