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02)
- 2023(3490)
- 2022(2837)
- 2021(2683)
- 2020(2243)
- 2019(4738)
- 2018(4931)
- 2017(8338)
- 2016(4956)
- 2015(5649)
- 2014(5854)
- 2013(5350)
- 2012(4996)
- 2011(4588)
- 2010(4656)
- 2009(4239)
- 2008(4088)
- 2007(3866)
- 2006(3338)
- 2005(2972)
- 学科
- 济(13911)
- 经济(13881)
- 管理(13425)
- 业(10195)
- 企(8408)
- 企业(8408)
- 学(7001)
- 制(5379)
- 体(5249)
- 中国(5209)
- 农(4915)
- 财(4251)
- 方法(4112)
- 理论(4111)
- 业经(3551)
- 银(3510)
- 银行(3492)
- 教育(3442)
- 融(3424)
- 金融(3417)
- 行(3409)
- 地方(3353)
- 数学(3060)
- 体制(3034)
- 数学方法(3010)
- 农业(2982)
- 技术(2773)
- 及其(2722)
- 和(2569)
- 水产(2484)
- 机构
- 学院(69563)
- 大学(69178)
- 研究(27785)
- 管理(21549)
- 济(21249)
- 科学(20602)
- 经济(20543)
- 农(20384)
- 中国(20013)
- 理学(18248)
- 理学院(17896)
- 管理学(17320)
- 管理学院(17210)
- 农业(16423)
- 所(15853)
- 京(15634)
- 业大(14754)
- 研究所(14654)
- 中心(12147)
- 江(12066)
- 技术(11406)
- 省(11124)
- 财(11015)
- 农业大学(10436)
- 室(10266)
- 院(10266)
- 范(9580)
- 北京(9475)
- 师范(9289)
- 州(9202)
- 基金
- 项目(48714)
- 科学(36401)
- 基金(33176)
- 研究(32198)
- 家(31036)
- 国家(30756)
- 科学基金(24748)
- 省(20894)
- 社会(18166)
- 划(17498)
- 自然(17438)
- 基金项目(17282)
- 自然科(17032)
- 自然科学(17014)
- 社会科(16928)
- 社会科学(16925)
- 自然科学基金(16693)
- 教育(15445)
- 资助(13427)
- 编号(13036)
- 重点(11616)
- 成果(11370)
- 计划(10957)
- 发(10568)
- 科技(10554)
- 课题(10552)
- 体(10426)
- 创(10287)
- 部(9702)
- 创新(9638)
共检索到110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宏达 刘凯
采用颜料法确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循环血体积(V)与体质量(W)间的回归曲线方程为V=0.1576W-0.898(Rs=0.83,P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细菌清除率 包裹 吞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薇 魏华 刘青
The precociousness of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Eriocheir sinensis) is correlative with the level of estradiol in the hemolymph and gonad.In female,the hemolymph estradiol level of immature crab was(118.75?11.25) pg?mL~(-1),which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precocious and mature crab((291.84?33.71...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性早熟 雌二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美琴 陈海仟 吴光红 陈玲珍 潘道东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混合体系暴露和顺次暴露的方法,研究了Zn与Cd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鳃、肝胰腺、肌肉)吸收和蓄积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Zn与Cd的相互作用受暴露浓度、组织器官和暴露次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效应。混合暴露体系中,Zn与Cd在肝胰腺中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鳃中,低浓度暴露,表现出协同,高浓度暴露,表现出拮抗;肌肉中没有明显的规律。顺次暴露体系中,各组织器官中Zn和Cd的含量与混合暴露体系相比明显减少(P<0.05)。另外,Cd的加入,会减少Zn预暴露体系中中华绒螯蟹鳃和肝胰腺中Zn的含量,且Zn含量与Cd暴露浓度成反相关;肌肉中Zn变化不明显。Zn的加入,会增加Cd预暴露...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锌 镉 相互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志彪 赵云龙 周忠良 周鑫 杨健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研究在不同铜(Cu2+)浓度梯度的水环境中中华绒螯蟹体内Cu2+分布的变化及其与生长相关的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未添加Cu2+的对照组中,中华绒螯蟹中Cu2+含量以鳃为最高,表皮次之,肝胰腺最低。随着水环境中Cu2+浓度的增高,相应组织中的Cu2+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肝胰腺增加最快,鳃次之,表皮则最慢。显示在高Cu2+水环境下,肝胰腺是Cu2+主要的累积场所。不同浓度的Cu2+对肝胰腺类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Cu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脂肪酶活性则有浓度依存的增强作用。表明随着水环境中添加的Cu2+浓度的增加,肝胰腺将...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铜 消化酶 肝胰腺 鳃 表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唐俊 郑宗林 杨先乐 胡鲲 喻文娟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
关键词:
磺胺甲基异噁唑 中华绒螯蟹 代谢 消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美琴 陈海仟 吴光红
为获知饲料中重金属与中华绒螫蟹各组织间的富集与释放特性,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中华绒螫蟹分别在Pb含量为10.21、22.01、40.81 mg/kg,Cd含量为1.78、2.80、4.48 mg/kg的饲料驯养过程中,其鳃、肝胰腺和肌肉对Pb和Cd的生物富集与释放特性,为Pb与Cd在中华绒螫蟹体内的分布、富集和迁移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华绒螫蟹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同时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中华绒螫蟹对饲料中Pb和Cd的富集速率常数k_1、排出速率常数k_2、生物富集系数bCF、生物半衰期b_(1/2),富集平衡时生物体内Pb和Cd含量CAmAx等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①中华绒螫蟹对饲料中的P...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饲料 铅 镉 吸收 释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金丽华 范丽萍 薛美
对上海市崇明县、江苏省太仓市等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以出现大量腹水为主要症状的病蟹进行细菌分离 ,经人工感染、生理生化试验和菌种鉴定 ,引起河蟹腹水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和拟态弧菌 (Vibriomimicu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这两种致病菌都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这些药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药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怡平 荚荣 梅贤君 任重 赵乃刚 汪朝辉
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光合细菌 ,并通过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的改进 ,使净化水质效果得到改善。四种不同包埋载体的试验结果表明 ,含 3%沸石的海藻酸钙凝胶珠强度最大 ,净化水质活性最高。水体中NH3-N、NO2 -N的含量及COD值的下降幅度随包埋比的增大而增大。对固定化光合细菌的用量及活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生产规模试验在 5 0m3育苗池中进行。一次性投入固定化光合细菌 19kg ,十天苗存活率 40 .6% ,比泼洒相同浓度游离光合细菌的对照池提高 11.2 % ,多产大眼幼体 15 .75万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文 顾志峰 朱宁宁 李正荣 杜开和 徐在宽
对江苏和安徽地区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各器官和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类立克次体 (Richettsia likeOrganisms,RLOs)广泛寄生于病蟹各器官和组织中。它们特异性地寄生于病蟹各器官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以及血细胞中 ,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是类立克次体的主要繁殖场所和传播载体。类立克次体对病蟹机体的结缔组织的广泛侵入 ,以及对胸神经节及神经与肌肉的接头—运动终板的侵染正是颤抖病症状 (不食、肌无力、肢体阵发性颤抖 )的病理结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RLOs与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关系 ,从而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类立克次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家红 王元 房文红 姚小娟 符贵红
研究了盐酸沙拉沙星(Sarafloxacin hydrochloride)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蟹和雌蟹体内药动学,检测了盐酸沙拉沙星对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建立了药动/药效(PK/PD)关系。盐酸沙拉沙星以30 mg.kg-1单剂量口灌给药中华绒螯蟹,雌蟹和雄蟹血浆沙拉沙星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雌蟹和雄蟹血药达峰时间(Tmax)为4 h,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5.619±1.192 mg.L-1和7.775±1.426 mg.L-1。沙拉沙星在雌蟹和雄蟹体内分布广泛,其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3.801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光红 张静波 孟勇 周光宏
研究不同水温对恩诺沙星(ENR)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代谢规律和组织分布的影响。在17、23和29℃水温下,以3.0 mg.kg-1剂量单次肌肉注射给药,于给药后1、10 min及0.5、1、2、8、16、24、48、72和168 h取各组织样品,ENR和环丙沙星(CIP)药物含量由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温度下,血淋巴和肌肉组织中ENR含量瞬时达到峰值,而肝脏中ENR含量则随给药时间,先上升后下降,在各组织中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血淋巴、肝脏、肌肉。23和29℃水温下,ENR转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肝脏、血淋巴、肌肉;各组织中ENR的转化率与水温呈正相关。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万夕和 李筠 张美如 荆燕 裴鸿生 纪伟尚 徐怀恕 许璞
从江苏省如东县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苗期暴发丝状细菌病的蚤状幼体分离得到丝状细菌HL 1,经感染试验证实其为中华绒螯蟹苗期丝状细菌病的病原。对HL 1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HL 1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菌丝可断裂形成微生子,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HL 1过氧化氢酶阳性,几丁质酶阴性,需氧,鉴定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mucor),其生长的pH适宜范围为5.0~10.0,盐度最适范围为10~40;在常用的32种抗生素中,HL 1仅对乙基西羧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其他3...
关键词:
丝状细菌病 毛霉亮发菌 中华绒螯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祖国掌 李槿年 许建新 杨启超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6个乡镇的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生与流行存在着季节性,其发病率年平均依次为47.3%、59.6%、51.9%、46.7%、60.0%、29.9%,逐月比较发病率最大峰值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感染率年平均分别为66.6%、75.8%、57.8%、52.0%、86.0%、39.3%,死亡率年平均依次为38.3%、44.6%、36.3%、29.6%、43.5%、21.6%;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与出现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水温持续偏高呈正相关(r...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成永旭 刘洪天 常东 曾奇韬 孙中勇 李嘉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吴婷婷
通过卵巢离体实验研究性激素、大豆黄酮、生物胺及神经组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二醇可显著地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的直径,黄体酮可显著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对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地促进作用;大豆黄酮具有增大卵母细胞直径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脑和胸神经团对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显著增大作用,对于次级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增大作用;视神经节作用不明显;5-羟色胺通过脑可显著促进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的增大,极显著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