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3)
2023(4564)
2022(4055)
2021(3568)
2020(2919)
2019(6114)
2018(6117)
2017(10563)
2016(5518)
2015(5870)
2014(5120)
2013(4803)
2012(3939)
2011(3510)
2010(3549)
2009(3410)
2008(3000)
2007(2507)
2006(2101)
2005(1736)
作者
(15566)
(13060)
(12772)
(12323)
(8179)
(6347)
(5717)
(4916)
(4912)
(4420)
(4335)
(4302)
(4111)
(4102)
(4056)
(3956)
(3946)
(3912)
(3850)
(3693)
(3324)
(3154)
(3072)
(2969)
(2942)
(2921)
(2847)
(2773)
(2675)
(2639)
学科
(14820)
经济(14794)
管理(13690)
(11480)
(9542)
企业(9542)
(5685)
方法(5256)
(5179)
中国(4880)
业经(4372)
数学(4323)
数学方法(4191)
(4144)
理论(3851)
(3764)
贸易(3761)
(3654)
农业(3645)
教学(3162)
(3107)
地方(3064)
环境(2979)
教育(2640)
(2618)
(2575)
财务(2564)
财务管理(2560)
(2453)
技术(2398)
机构
学院(70136)
大学(67727)
研究(23924)
管理(22775)
(22606)
经济(22028)
理学(19585)
理学院(19375)
管理学(18723)
管理学院(18617)
科学(17351)
中国(17270)
(14243)
(13474)
(12556)
业大(12079)
研究所(11679)
农业(11504)
中心(11013)
(10987)
(10419)
技术(10173)
(9658)
(9614)
师范(9266)
(8826)
财经(8267)
(8125)
研究院(8072)
(8034)
基金
项目(51484)
科学(38452)
研究(36441)
基金(34813)
(31946)
国家(31668)
科学基金(26066)
(21778)
社会(21139)
社会科(19905)
社会科学(19903)
(18122)
基金项目(17782)
自然(17517)
教育(17418)
自然科(17118)
自然科学(17112)
自然科学基金(16775)
编号(15020)
资助(14077)
重点(12329)
成果(11809)
(11527)
(11124)
课题(11083)
计划(10551)
创新(10397)
科研(10336)
(10159)
大学(10030)
期刊
(26287)
经济(26287)
研究(17718)
学报(14670)
中国(13151)
(13142)
科学(11646)
管理(10695)
大学(10305)
学学(9842)
教育(9717)
农业(9147)
(8177)
技术(7767)
业经(6120)
经济研究(4904)
(4471)
金融(4471)
(4275)
(4172)
业大(3967)
科技(3806)
财经(3694)
职业(3532)
商业(3475)
图书(3413)
农业大学(3298)
(3225)
林业(3026)
问题(2760)
共检索到10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姝  王中清  茅海成  王成辉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中华绒螯蟹成蟹阶段(200 d)的个体蜕壳与生长观察。在观察的4次蜕壳中,实验河蟹蜕壳后的体重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7%、69.1%、80.1%和64.8%,壳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0%、29.5%和16.7%,壳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4%、18.3%、28.2%和18.1%;雄蟹每次蜕壳后的体重、壳长和壳宽均高于雌蟹,但从第3次蜕壳开始,雌雄间才呈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妹1  王中清1  2  茅海成1  王成辉1  
关键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马旭洲  王武  杨永超  陶程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尚明辉  范陈伟  赵金山  唐晨  吴旭干  成永旭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在相似或相同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3-5月),两水系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养殖后期(7-9月)长江蟹雌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黄河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的变化趋势类似,长江蟹雌体在5-7月SGR和WGR均显著高于黄河蟹。(2)就生殖蜕壳而言,黄河蟹生殖蜕壳要提前长江蟹10~15 d左右,但两水系成蟹雌、雄个体生殖蜕壳高峰期相似,分别出现于8月底和9月初。(3)长江蟹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黄河蟹,但黄河蟹成活率高于长江蟹,故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综上,在黄河口地区养殖的长江蟹具有成蟹规格大,性腺成熟略晚等特点,而黄河蟹则具有性腺成熟较早,早上市等特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慈元吉  黄姝  岳武成  王军  王成辉  
中华绒螯蟹在不同饲养环境条件下生长存在巨大差异,为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仔蟹生长和蜕壳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了解基因表达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的互作关系,本研究选取同一家系的大眼幼体和仔蟹分别饲养于室内玻璃钢水槽和室外小型水泥池两种环境,观察它们的生长差异,并应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甲壳动物高血糖素(CHH)、蜕皮抑制激素(MIH)、蜕皮激素受体(EcR)、维甲类X受体(RXR)以及性腺抑制激素(GIH)5个蜕壳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室外水泥池饲养的仔蟹体质量均显著大于室内水槽饲养的仔蟹体质量(P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金生  王军  岳武成  陈娇  黄姝  慈元吉  王成辉  
为了解养殖水体p H值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蜕壳生长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试验室水槽条件下,设定p H=7、8、9、10(均无水草)为实验组,以种植适量水草(p H值为8.2~9.1)为对照组,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均重0.43 g±0.09 g)在不同p H值水体中饲养一个蜕壳周期(37 d)的蜕壳生长及其相关基因(蜕皮抑制激素MiH,蜕皮激素受体Ecr,维甲类X受体rX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河蟹的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其中,p H10的河蟹成活率和增重率最低。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MiH、Ecr和rXr基因在不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华  卢德胤  刘兆强  杨鹤  王军  王成辉  
分析"蟹龙宫"饲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一个蜕壳周期的蜕壳与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蟹龙宫"饲养中华绒螯蟹蜕壳后体质量平均增长率为33.19%,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体高的平均增长率为12.12%~14.97%,平均蜕壳间期为59.35 d。蜕壳前平均肥满度达60.84%,头胸甲的色度值(RGB)平均为109.17,蜕皮激素(EH)含量达14.18 IU/mL。试验河蟹在蜕壳前生长性状、EH含量和蜕壳间期长短与蜕壳后的增长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蟹龙宫"的个体养殖系统中,中华绒螯蟹的肥满度达60%,蜕皮激素含量升至14 IU/mL时会启动蜕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成永旭  王宗凯  陆剑锋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g左右。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雌蟹(F)、雄蟹(M)各60个,实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两组饲料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昌  王世会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4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4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辽河与长江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海宁  刘青  吴旭干  姜晓东  肖起珍  成永旭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凯军  王静安  倪康达  陈海红  陈晓雯  王军  王成辉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董鹏生  刘青  吴旭干  何杰  常国亮  丁怀宇  王幼鹏  成永旭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王春  杨印蹼  龙晓文  王伟  成永旭  
分析了在西藏高原条件下驯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越冬期间生化组分及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前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由越冬前的11.72%降为越冬后的9.96%;(2)越冬后,肝胰腺中水分及干物质组分中的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显著下降;肌肉干物质中总脂和蛋白质相对含量也显著下降,但水分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糖相对含量在越冬前后均没有显著性差异;(3)脂类组分中,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游离脂肪酸(FA)和磷脂(PL)相对含量在越冬后都极显著降低;而肝胰腺中的甘油三酰(TG)相对含量显著升高,肌肉中磷脂的相对含量显著上升;(4)脂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杰   朱筛成   马天利   蒋栋梁   成永旭  
为研究水体中添加乳酸钙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蜕壳及体内钙沉积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淡水中添加0、218、436和654 mg/L的乳酸钙,使水体中含有45.6、84.4、123.2和163.6 mg/L的钙离子含量(分别记为1# ~ 4#组),对初始体质量为(4.78±0.5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性幼蟹进行为期90 d(经历2个完整蜕壳周期)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水体乳酸钙浓度的增加,幼蟹的成活率显著上升(P <0.05);(2)随水体乳酸钙含量增加,第一次蜕壳后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第二次蜕壳后幼蟹体质量、壳长和壳宽增长率均随着水体乳酸钙添加显著升高,其中3#组和4#组显著高于1#组(P <0.05);(3)添加乳酸钙对蜕壳间隔无显著差异,但可显著降低幼蟹的残肢率(P < 0.05);(4)在钙沉积方面,添加乳酸钙可以显著提高幼蟹第一次蜕壳和第二次蜕壳阶段中血淋巴钙含量以及第一次蜕壳阶段幼蟹肌肉和头胸甲中的钙含量;(5)乳酸钙含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es EcR2和es RXR基因的表达丰度(P <0.05);(6)添加乳酸钙对水体pH、氨氮和亚硝酸盐无显著影响,而硬度和碱度随着乳酸钙含量增加而显著上升。综上,水体添加654 mg/L乳酸钙可提高幼蟹成活率、生长性能、组织中钙沉积和蜕壳相关基因表达丰度,并能降低幼蟹蜕壳后的残肢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会  王海宁  李清清  吴旭干  成永旭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