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5)
- 2023(8740)
- 2022(7613)
- 2021(6958)
- 2020(6154)
- 2019(14152)
- 2018(14129)
- 2017(27207)
- 2016(15305)
- 2015(17473)
- 2014(18007)
- 2013(17690)
- 2012(16731)
- 2011(15061)
- 2010(15279)
- 2009(14175)
- 2008(14329)
- 2007(13310)
- 2006(11137)
- 2005(10070)
- 学科
- 济(60572)
- 经济(60496)
- 管理(40972)
- 业(39236)
- 企(31075)
- 企业(31075)
- 方法(29844)
- 数学(26342)
- 数学方法(26068)
- 农(17149)
- 财(17004)
- 中国(15889)
- 学(15679)
- 制(13826)
- 地方(11828)
- 业经(11544)
- 贸(11224)
- 贸易(11223)
- 农业(10933)
- 易(10870)
- 银(10861)
- 银行(10824)
- 理论(10468)
- 务(10436)
- 财务(10401)
- 财务管理(10371)
- 行(10315)
- 融(10313)
- 金融(10305)
- 体(10176)
- 机构
- 大学(224290)
- 学院(223213)
- 济(87604)
- 经济(85503)
- 管理(80983)
- 研究(78662)
- 理学(69410)
- 理学院(68558)
- 管理学(67125)
- 管理学院(66715)
- 中国(58694)
- 科学(51315)
- 京(48319)
- 农(45951)
- 所(42015)
- 财(41635)
- 研究所(38430)
- 业大(37480)
- 农业(36725)
- 中心(36408)
- 江(35020)
- 财经(32899)
- 北京(30170)
- 范(29769)
- 经(29764)
- 师范(29326)
- 院(28070)
- 州(27538)
- 经济学(26982)
- 技术(25647)
- 基金
- 项目(148504)
- 科学(114579)
- 基金(105873)
- 研究(105170)
- 家(94247)
- 国家(93482)
- 科学基金(77688)
- 社会(64178)
- 社会科(60685)
- 社会科学(60665)
- 省(58930)
- 基金项目(55890)
- 自然(51329)
- 划(50133)
- 自然科(50111)
- 自然科学(50089)
- 教育(49221)
- 自然科学基金(49205)
- 资助(44258)
- 编号(43076)
- 成果(36071)
- 重点(34229)
- 部(32977)
- 发(31713)
- 课题(30461)
- 创(30268)
- 科研(29086)
- 计划(28720)
- 创新(28405)
- 性(27996)
共检索到329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成起萱 周陆 王成辉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土著种类,现已移居到欧洲和北美等地。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中华绒螯蟹国内土著群体(长江和黄河)和国外移居群体(德国易北河、荷兰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和美国旧金山湾)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国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丰富度、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等)略高于国外移居群体;国内外群体间,以及国外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贝叶斯遗传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土著群体、欧洲移居群体和美国移居群体分成明显的3个遗传聚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国外移居群体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歧化;荷兰莱茵河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表明中华绒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清 黄姝 茅海成 周陆 王成辉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生命周期通常为两年,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在理论上,相邻两个年份中华绒螯蟹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婚配或基因交流,而存在奇年与偶年两个系谱之分。为检验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奇、偶年份群体的遗传差异,应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2004-2011共7年采集的中华绒螯蟹长江口天然繁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偶年群体(2004、2006、2008、2010)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显著高于奇年群体(2007、2009、2011),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晓晖 许志强 潘建林 杨家新 葛家春 柏如发 朱清顺
利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江水系天然群体、人工选育F4A级群体、F4B级群体以及江苏射阳群体共95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F4A、F4B选育起始群体均来源于固城湖国家级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原种场,射阳群体为江苏省河蟹养殖普遍采用的苗种,其亲本为当地养殖河蟹。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4个群体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 o)分别为0.8053、0.8197、0.8105、0.8100,平均期望杂合度(H e)分别为0.7149、0.7161、0.7262、0.7286。其中,人工选育F4A级以及B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群体,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人工选育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雷 王成辉 李思发
应用AFLP分子标记,对不同年代和地点采收集的长江中华绒螯蟹天然样本(1998年江苏镇江江段,2005年和2006年江苏南京江段,2004年、2005年及2006年长江口)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六个采集样本在等位基因平均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等4项遗传多样性指标方面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但长江口3个采集样本的这4个指标都略高于长江干流的3个采集样本;AMOVA分析显示,样本间的遗传变异仅为3.89%,而样本内的遗传差异却高达96.11%;UMPGA树分析显示,2004-2006采集样本与1998年采集样本之间有一定的遗传...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AFLP 遗传变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邱涛 陆仁后 项超美 张菁
用RAPD技术检测了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长江、辽河、瓯江三个群体各1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每一个体的多态片段,通过对群体内及群体间共享片段的分析,得到三群体间的相似率数据,为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RAPD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廉 慈元吉 黄姝 茅海成 王中清 王成辉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和长江口野生群体(YZ)的遗传变异与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但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主成分分析(PCA)以及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一致显示,正交群体AB与其母本AA为一组、反交群体BA与其母本BB为一组,野生群体YZ单独为一组,三组间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1)。(3)应用Arl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至治 蔡完其 李思发
从97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多态性引物,对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鄱阳湖鳖及太湖鳖5个群体共100只个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鳖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表现在:(1)在获得的341条RAPD扩增带中,有234条(68.6%)呈现多态性;2个引物有可明显地反映种群差异的扩增带,其中S105扩增的1408bp在黄河鳖的出现频率仅为20%,而在另外4个群体的出现频率达80%~90%;S37扩增的438bp在5个群体的出现频率大小为:黄河鳖85%>淮河鳖65%>洞庭湖鳖55%>鄱阳湖鳖40%>太湖鳖20%,呈现出从黄河到淮河到长江、从长江的中游到下游逐步降低的遗传渐变现象;(2)多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家春 许志强 李晓晖 李跃华 柏如发 朱清顺 潘建林
研究了长江、辽河、瓯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莱茵河水系F1共4个群体71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包括628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112个,简约信息位点3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71个个体共含17种单倍型,单倍型H13出现次数最多,为莱茵河水系F1、长江以及瓯江群体共享;单倍型H15、H16和H17为瓯江群体特有。样本总体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其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86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16 9。各水系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长江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唐首杰 李思发
从鲤的微卫星DNA标记中筛选4对有效引物,进行不同倍性团头鲂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中有2对能在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中探测到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4-6个,大小在131-307 bp之间。发现两个等位基因(MFW 19-175和MFW 19-256)可作为异源3n特异的微卫星DNA标记。(2)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6 2-0.288 7,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31 5-0.196 9,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 5-0.154 2,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3)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和同源4n-F1群...
关键词:
团头鲂 倍性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刘至治 龚小玲 黄雷 宋晓 赵岩
对我国长江与移居到英国泰晤士河、美国旧金山湾的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 Ⅱ)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693bp的序列长度中,长江群体、泰晤士河群体和旧金山湾群体分别有20、8、7个变异位点;它们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433、0.8158、0.7821;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48、0.0031、0.0039。AMOVA分析表明:长江群体与泰晤士河群体和旧金山湾群体已出了显著的遗传分化,而泰晤士河群体和旧金山湾群体间却未出显著的遗传分化。邻接法(NJ)构建的系统关系树和最小拓展网络分析显示,旧金山湾群体与泰晤士河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旧金山湾的中华绒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玉婷 凌俊 江河 汪焕 潘庭双 段国庆 周华兴 杨敏 李彤
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近(等位基因数N_(a)=16.0~18.4,有效等位基因数N_(e)=10.1~12.4,观测杂合度H_(o)=0.759~0.836,期望杂合度H_(e)=0.897~0.916,多态信息含量PIC=0.870~0.892)。群体间遗传距离D_(n) (0.154~0.277)、遗传分化系数F_(st )(0.001~0.011)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0.47%,一致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养殖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高淳群体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结合其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淳群体可作为选育基础群之一。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每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组成多样且比例近似,结合近交系数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外源种质混杂。综上,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但其可能存在种质混杂,在开展后续的良种选育时,需对养殖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纯种质,使其种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续性利用。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雨 张成 李清清 郑海地 成永旭 吴旭干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养殖蟹类,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D-loop区评估辽河野生群体(LW)和养殖群体(LC)、黄河野生群体(HW)和养殖群体(HC)及长江野生群体(YW)和养殖群体(YC)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结果显示:(1)用于本研究的D-loop基因片段长度为477 bp,共包含234个变异位点和131个简约信息位点, 6个群体的262个个体中共有110个单倍型,包括90个独有单倍型和20个共享单倍型;(2)6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范围为0.88889~0.9652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范围为0.00887~0.01602,养殖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HC>YC>LC及HW>LW>YW;(3)6个群体的遗传距离(Da)范围为0.0119~0.0173,不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辽河群体和长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均最小,且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2938。对6个群体进行中性检验显示Tajima’s D和Fu’s Fs的值均为负值。综上,基于线粒体D-loop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三水系养殖和野生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辽河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的种质资源评估、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苏 邢秀梅 许伟鹤 祝斐 宁先会 暨杰 张凯 尹绍武
随着我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人工选育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有必要全面了解不同品种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和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CJ)、“江海21号”(JH)、“诺亚1号”(NY)和“固城湖1号”(GCH)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特征测量和微卫星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长指标、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从扣蟹至成蟹的5次蜕壳过程中,CJ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雌雄蟹第一次蜕壳后头胸甲圈围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 < 0.05)。CJ、NY和GCH群体有多个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JH群体(P < 0.05)。体重随蜕壳次数逐步增加,增量间无显著差异,JH(♀)群体的增重率显著优于其他3个群体。雌雄蟹的生长指标具有明显差异,雄蟹有更高的增重率。(2)通过地标点法发现,CJ和NY群体的头胸甲整体形态特征与平均形相比无显著变化。GCH和JH群体头胸甲差异主要集中在内外额齿和背甲底部。(3)利用24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品种中华绒螯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遗传多样性相似且均为高度多态性群体,可见其种质资源较丰富,良种选育效果好;同时聚类分析发现NY和GCH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鹏飞 李晓东 戴伟 王茜 王晓梅
对中国大陆6水系10个地区中华绒鳌蟹和合浦绒螯蟹自然群体及1个俄罗斯地区日本绒鳌蟹群体中共289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进行了RFLP分析。选用8种能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luI,DpnII,HaeIII,MspI,MseI,RsaI,TaqI和TasI及3种能识别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paI,NdeI和VspI对该基因片段酶切后,在11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5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复合单倍型1为除合浦绒鳌蟹以外的群体所共有,并均以该复合单倍型为主(46.4%~96.7%),复合单倍型4在合浦绒鳌蟹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91.7%);合浦绒螯蟹与中华绒螯蟹北方水系(黄河、海河、辽河)的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