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9)
- 2023(8933)
- 2022(8047)
- 2021(7777)
- 2020(6459)
- 2019(15205)
- 2018(15268)
- 2017(29492)
- 2016(16182)
- 2015(18248)
- 2014(18263)
- 2013(17970)
- 2012(16344)
- 2011(14545)
- 2010(14326)
- 2009(12862)
- 2008(12437)
- 2007(10622)
- 2006(9032)
- 2005(7619)
- 学科
- 济(60690)
- 经济(60626)
- 管理(46058)
- 业(42867)
- 企(36568)
- 企业(36568)
- 方法(31324)
- 数学(27110)
- 数学方法(26715)
- 农(15153)
- 学(14927)
- 财(14529)
- 中国(14480)
- 业经(13402)
- 地方(12162)
- 理论(11515)
- 和(10625)
- 贸(10228)
- 贸易(10224)
- 农业(10220)
- 技术(10081)
- 易(9903)
- 务(9892)
- 财务(9830)
- 财务管理(9813)
- 环境(9764)
- 制(9341)
- 企业财务(9244)
- 教育(8956)
- 划(8785)
- 机构
- 大学(224386)
- 学院(222988)
- 管理(92788)
- 理学(81398)
- 济(81283)
- 理学院(80515)
- 经济(79301)
- 管理学(78978)
- 管理学院(78593)
- 研究(71116)
- 中国(50966)
- 京(48196)
- 科学(47434)
- 财(35721)
- 所(35578)
- 业大(35305)
- 农(35233)
- 研究所(32905)
- 中心(32157)
- 江(30808)
- 北京(30445)
- 范(29634)
- 财经(29510)
- 师范(29297)
- 农业(27859)
- 经(26816)
- 院(26356)
- 州(25724)
- 技术(24878)
- 师范大学(23739)
- 基金
- 项目(160283)
- 科学(124648)
- 研究(116614)
- 基金(114753)
- 家(100082)
- 国家(99243)
- 科学基金(85254)
- 社会(70074)
- 社会科(66294)
- 社会科学(66276)
- 省(63277)
- 基金项目(61958)
- 自然(57480)
- 自然科(56115)
- 自然科学(56104)
- 自然科学基金(55057)
- 教育(53395)
- 划(53291)
- 编号(48518)
- 资助(47766)
- 成果(38788)
- 重点(35233)
- 部(34563)
- 发(33276)
- 创(33240)
- 课题(32809)
- 科研(30996)
- 创新(30883)
- 项目编号(30323)
- 大学(29868)
共检索到308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晶晶 耿绪云 董学旺 魏俊利 孙金生 邱高峰
采用红色可视嵌入性荧光(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标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观察了荧光标记在中华绒螯蟹中的保持率和对其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荧光标记幼蟹不同部位在室内饲养并观察8周,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蟹不同部位的标记保持率均为100%,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幼蟹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标记幼蟹螯掌节和腕节间的关节膜后移入室外养殖池养殖,中华绒螯蟹室外养殖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挑选标记后经室外池塘养成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小水体繁育实验,抱卵率为83.3%,平均抱卵量30×104e...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成辉 李思发
总结我国在中华绒螯蟹形态学、养殖性能、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种质研究的主要成果 ,归纳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形态、细胞、生化、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在形态学研究方面 ,运用形态多元分析 ,建立不同种群绒螯蟹从幼蟹到成蟹的量化判别函数 ;在生化遗传和分子遗传研究方面 ,找到中华绒螯蟹区别于其他绒螯蟹的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 ,以及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由南到北的分子遗传渐变标记 ;在养殖性能方面 ,阐明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在幼蟹和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 (包括蜕壳、生长、性腺发育、性成熟及生殖洄游等 )差异和特点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地理种群 种质鉴定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玲芝 陈舜胜 曲映红 金庭正树
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肌肉、肝脏、性腺)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分抽提液中主要有19种氨基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这12种氨基酸在各可食部分中的含量均超过10mg/100g,而其中又以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为主,这5种氨基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此种游离氨基酸组成模式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中的游离氨基酸分布基本相似。而中华绒螯蟹区别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肌肉抽提液中的丙氨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辜晓青 江国振 田俊 王怀清 马中元
河蟹养殖受水生态影响大,为了研究水生态因子、气象因子对河蟹生长的影响,建立了河蟹养殖观测试验点,设置了水温、pH、溶解氧等水生态因子观测项目和河蟹脱壳时间、体宽、体重、病害等河蟹生长状况监测项目,对2011年近1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1)河蟹生长过程非匀速进行的,不同阶段生长速度差异大,在2011年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9月中旬,观测到2个相对快速的生长期;(2)5月中旬前,公、母蟹生长均较慢,且个体之间、性别间差异很小,5月下旬以后个体之间、性别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7月下旬后,公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逐渐增大,而同期母蟹样本的质量均方差则比较稳定,说明母蟹个体之间生长较为均匀;(3...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养殖 生态 气象 试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渡娥
在解剖、测量性成熟和未成熟中华绒螯蟹外部形态和性腺之基础上,试用“双百分率法”和“差异显著性检测法”对中华绒螯蟹的副性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均具有较明显的副性征。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副性征 双百分率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吕慧锋 江学慧 邱高峰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筛选中华绒螯蟹性别相关标记,共使用192对引物组合检测中华绒螯蟹雌、雄和雌雄混合3个基因组池的多态性,共扩增出5 376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28条多态性条带,获得88条雌雄差异条带。利用雌雄各10个个体再次进行AFLP验证,共62条差异条带具有性别差异,包括两种情况:(1)有49条条带在雌性的4~6个个体中存在,在雄性全部个体中缺失;(2)有13条条带在雄性4~6个个体中存在,在所有的雌性个体中缺失;其余的26条没有性别差异性。差异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结果发现有些条带包含多个序列...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AFLP 性别标记 性染色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玉梅 赵国强
利用制冷装置将水温控制在 6℃左右 ,使亲蟹仍处于冬眠状态 ,成功地控制了胚胎发育 ,解决了中华绒螯蟹多批育苗的亲蟹来源问题。并能及时准确地保证供苗时间 ,效益显著。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胚胎发育 制冷装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邹曙明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马旭洲 王武 杨永超 陶程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卜云江
在室内越冬的中华绒螯蟹亲蟹上检出一种嗜腐性纤毛虫,经鉴定为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gs carci-ni。在感染初期,多寄生于新蟹残肢等伤口组织处;在感染后期,侵蚀到蟹体,进入血淋巴,甚至可分布全身,致使器官组织受到严重损害,造成亲蟹死亡。对越冬亲蟹危害严重,短期内使亲蟹死亡率达40%左右。用15~30ppm的福尔马林或0.1~0.5ppm的孔雀石绿短期药治无效,改用25ppm的福尔马林或0.3~0.5ppm的孔雀石绿每天药浴8h,连续10~15d,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关键词:
中华绒螫蟹 亲蟹 蟹栖拟阿脑虫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耿智 张涛 杨刚 赵峰 庄平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 (F=12.0, 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怡平 荚荣 梅贤君 任重 赵乃刚 汪朝辉
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光合细菌 ,并通过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的改进 ,使净化水质效果得到改善。四种不同包埋载体的试验结果表明 ,含 3%沸石的海藻酸钙凝胶珠强度最大 ,净化水质活性最高。水体中NH3-N、NO2 -N的含量及COD值的下降幅度随包埋比的增大而增大。对固定化光合细菌的用量及活化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生产规模试验在 5 0m3育苗池中进行。一次性投入固定化光合细菌 19kg ,十天苗存活率 40 .6% ,比泼洒相同浓度游离光合细菌的对照池提高 11.2 % ,多产大眼幼体 15 .75万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顾赛麒 王锡昌 张晶晶 毛健桢
采用电子鼻对阳澄湖、松江、崇明的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可食部位香气轮廓进行了检测。特级、1级、2级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体肉、钳肉、足肉、性腺4部位香气轮廓区分显著。采用软独立建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单部位及联合多部位的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应用联合多部位模型,对非阳澄湖蟹的识别率达到100%。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电子鼻响应信号与中华绒螯蟹等级评分的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96,表明基于此模型可判定中华绒螯蟹蟹样等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彭婕 甘金华 陈建武 周殿芳 何力 陈细华
选取不同性别、重量规格为30~100g中华绒螯蟹,分别测定其不同组织中氨基脲含量,并以蟹壳中主要成分为待测物,验证氨基脲的产生与其相关性,从而探究中华绒螯蟹中氨基脲产生机理。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脏、腮、性腺等组织中均未检出氨基脲,而蟹壳中均有氨基脲检出,进一步验证氨基脲作为内源性物质普遍存在于蟹壳中;壳中氨基脲并不是由甲壳素产生,究其来源可能与壳中结合蛋白水解氨基酸的变化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