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
2023(374)
2022(318)
2021(269)
2020(270)
2019(600)
2018(540)
2017(754)
2016(526)
2015(645)
2014(615)
2013(627)
2012(630)
2011(639)
2010(612)
2009(609)
2008(597)
2007(597)
2006(471)
2005(445)
作者
(3026)
(2505)
(2498)
(2382)
(1618)
(1313)
(1161)
(1042)
(950)
(941)
(926)
(917)
(913)
(867)
(847)
(831)
(796)
(780)
(776)
(775)
(745)
(723)
(659)
(646)
(642)
(619)
(603)
(600)
(589)
(565)
学科
(2098)
水产(1339)
动物(1205)
动物学(1064)
管理(722)
(688)
经济(686)
(571)
(518)
企业(518)
及其(475)
(451)
(437)
(436)
(433)
防治(432)
(430)
生物(405)
(384)
(383)
养殖(370)
中国(360)
虫害(297)
(295)
理学(294)
方法(275)
病虫(262)
病虫害(262)
(253)
教育(252)
机构
大学(9739)
学院(8937)
(5177)
科学(4783)
研究(4684)
农业(4306)
业大(3352)
(3235)
(3137)
研究所(3088)
实验(3035)
中国(2981)
实验室(2936)
重点(2799)
农业大学(2750)
(2381)
(2306)
(2241)
水产(2216)
技术(2151)
(2028)
(1913)
中心(1905)
(1852)
研究院(1779)
动物(1743)
生物(1635)
科学研究(1544)
科技(1520)
(1488)
基金
项目(7499)
(5518)
国家(5476)
科学(5103)
基金(5095)
科学基金(4085)
自然(3680)
自然科(3613)
自然科学(3611)
自然科学基金(3553)
(3244)
研究(2983)
(2913)
科技(2666)
计划(2545)
基金项目(2485)
资助(2393)
(2064)
专项(2012)
重点(1978)
(1781)
科研(1727)
农业(1656)
技术(1603)
(1460)
(1351)
教育(1351)
创新(1306)
(1252)
(1229)
期刊
学报(5522)
(4364)
大学(3642)
学学(3592)
科学(3416)
农业(2971)
中国(2439)
业大(1992)
农业大学(1750)
水产(1505)
研究(1452)
(1444)
经济(1444)
(1338)
(1245)
中国农业(1043)
自然(1037)
渔业(1032)
自然科(1012)
自然科学(1012)
(827)
林业(814)
农林(811)
(811)
科技(777)
教育(715)
(683)
农业科学(680)
科技大(657)
科技大学(657)
共检索到13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志强  冯建彬  邱高峰  
为了快速准确判断中华绒螯蟹卵细胞是否发育成熟,实验根据斑马鱼卵细胞透明液的配方进行一系列的探索,最终发现用无水乙醇、冰乙酸和甲醛按60∶1∶30的体积比混合成的透明液处理中华绒螯蟹卵细胞,在细胞内可以观察到一白色斑点。对卵巢组织进行切片观察,证实该斑点即为中华绒螯蟹卵细胞的细胞核。在发育成熟的卵细胞中则不能观察到白色斑点。研究表明,无水乙醇、冰乙酸和甲醛按60∶1∶30的体积混合成的透明液能够有效透明中华绒螯蟹卵细胞,为准确判断其卵母细胞是否发育成熟,及时对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诱导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吴旭干  成永旭  于智勇  南天佐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张明辉  
中华绒螯蟹循环血液中血细胞总数为(13357±7196)cells.mm-3,其中大颗粒细胞所占(49.8±7.5)%,其长轴(16.6±1.1)μm,短轴(10.2±0.6)μm;大小颗粒中间型细胞所占比例(20.6±5.3)%,其长轴(13.1±1.2)μm,短轴(8.4±0.5)μm;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29.3±4.8)%,其长轴(12.4±1.2)μm,短轴(8.1±0.4)μm;无颗粒细胞所占比例(0.2±0.2)%,其长轴(11.3±1.3)μm,短轴(8.9±1.1)μm。血液离体后,在血液完全凝固的(97.7±25.3)s时间内,只有无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宇航  杨筱珍  成永旭  徐敏杰  黄根勇  杨志刚  黄毅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组成、分类及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细胞化学和细胞酶学分析,并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组成、分类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血液的总血细胞数(THC)和不同类型血细胞数(DHC)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血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依据本实验分类方法,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可以分为4类:大颗粒细胞(G)、中间型颗粒细胞(IG)、小颗粒细胞(SG)和透明细胞(H)。其中小颗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33.54%±0.98%,中间型颗粒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宁宁  王文  顾志峰  李正荣  
改进常规血液细胞电镜制样技术 ,直接取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血淋巴液固定、脱水、包埋、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具有 3类细胞 ,即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其中 ,无颗粒细胞的核质比最大 ,异染色质高度浓缩、边缘化 ,几乎没有常染色质 ,胞质内线粒体数目相对较多 ,与高等动物的中幼红细胞结构很相似 ,该细胞数目在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最多 ,可能担负着血液的能量转换功能 ;小颗粒细胞核内常染色质较多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胞质中存在 0 .2~ 0 .4 μm的电子致密颗粒 ,而且胞质中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空泡 ,细胞表面有许多突起似伪足 ,类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志环  康现江  焦传珍  
取一年生未成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甲壳宽度在15 40 mm,暂养在75 cm×50 cm×45 cm的玻璃缸内,24 h充气,自然光照,每天换水1/3,每次换水后投喂土豆、杂鱼等食物,动物适应实验室条件1周后进行实验。为得到蜕皮后的样本,将处于蜕皮前晚期的个体在相同条件下单独饲养。根据已报道方法,将中华绒螯蟹的蜕皮周期分为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D0、D1和D3–4期、蜕皮后A-B期等5个时期。采用细胞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肝胰腺细胞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R细胞数量在蜕皮间期和蜕皮前期都占绝对优势,虽然在蜕皮前早期D0期数量显著下降(P<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候利波  陆银月  任秋霖  孔祥会  朱雷  顾伟  孟庆国  
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使用Nova Seq 6000测序技术,检测了低氧组(1.5±0.5)mg/L和对照组(6.0±0.5)mg/L处理24 h后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变化。首先,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注释以及筛选分析获得128 614个转录本和128 614条基因,平均长度为2 634 bp (N50),Q30 > 92%。其次,以1.2倍为阈值(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金生  赵景霞  相建海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通过检测膜电容变化的方法实时监测细胞的分泌活动,在单个细胞水平观察了5-羟色胺(5-HT)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眼柄视神经节端髓X器官(MTXO)3种类型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性和分泌活动的调控作用。在电流钳模式下,5-HT使河蟹眼柄MTXO A型和B型细胞产生去极化反应,并诱导细胞兴奋,出现不同频率的动作电位;相反5-HT诱导C型细胞产生超级化反应,抑制细胞的兴奋活动。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模式下,5-HT明显地引起A型和B型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膜电容增加,C型细胞的膜电容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表明,5-HT通过调控河蟹眼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兴奋性诱导CH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锦丽  任星潮  刘逸尘  孙金生  耿绪云  张亦陈  
为了更精确地对甲壳动物血细胞进行快速分类和功能分析,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例,依据其血细胞内具有颗粒结构的特征,与常规显微观察对比,探讨了一种基于图像流式细胞仪的血细胞自动化分类新方法,并测量了体质量为(10±3) g的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对直径1μm微球的吞噬情况。结果显示,两种方法都可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为4个类群。显微镜观察分类基于胞内可见颗粒,但由于缺乏精细的量化标准,批次样品的人工辨识结果波动较大;而图像流式方法以胞内全部颗粒结构为对象,利用高精度检测模块测量,结果更准确、客观,而且通量高、重复性好。测量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细胞占比分别为40.62%±2.65%、36.68%±6.84%、7.80%±1.16%和16.51%±5.60%,依据测量的颗粒特征区分的4个类群界限清晰,缺乏过渡样点,提示各类细胞之间可能没有相互转化。进一步的活体微球吞噬实验证实,中华绒螯蟹的4类血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并以无颗粒细胞为主要吞噬类群;吞噬微球的细胞比例在注射后6 h内呈钟型曲线变化,4 h可达峰值(5.69%±0.44%),表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能高效清除血淋巴中的异物。研究表明,图像流式细胞仪适合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分类分析和功能研究,本研究结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助于更全面了解甲壳动物血细胞的功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立侨  赵云龙  王玉凤  陈魏  唐灵燕  堵南山  赖伟  
采用细胞松驰素B(C.B)处理法,研究了诱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三倍体、四倍体的可能性和处理条件。实验所用C.B浓度为0.5~2.0mg/L,处理的起始时间分别在受精后10~25min(诱导三倍体)和8.5~9.8h(诱导四倍体),处理的持续时间为10~25min。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卵子在受精后15min,浓度为1.5mg/L的C.B溶液处理18min。三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58.18%。根据诱导三倍体的适宜C.B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用1.5mg/LC.B溶液处理卵子18min,获得了29.46%~57.89%的四倍体胚胎。另外,还对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四倍体胚胎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楠  张婷婷  耿智  张涛  杨刚  赵峰  庄平  
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 (F=12.0, 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吴婷婷  
通过卵巢离体实验研究性激素、大豆黄酮、生物胺及神经组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二醇可显著地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的直径,黄体酮可显著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对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地促进作用;大豆黄酮具有增大卵母细胞直径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脑和胸神经团对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显著增大作用,对于次级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增大作用;视神经节作用不明显;5-羟色胺通过脑可显著促进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的增大,极显著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雪兰  余为一  李槿年  
本研究建立鼠红细胞膜吸附法纯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清凝集素的方法,并与硫酸铵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其他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血清经鼠红细胞膜吸附后,再由EDTA把结合的凝集素从膜上解离,可以获得纯化的高活性凝集素。该纯化物在PAGE中出现2个清晰的区带,一个是大分子的b带,另一个则是由3种大小相近的小分子组成的c区带;在SDS-PAGE中,则显示出3个分子量接近、约为100 000的条带。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或用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法可浓缩但不能纯化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经DEAE-Sephadex A50离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镇  姚鹃  陈昌福  肖志猛  谭斌  覃川杰  王绍辉  
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risinensis)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每千克蟹体重0mg、400.0mg、600.0mg、800.0mg、1000.0mg和1200.0mg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中华绒螯蟹28d后,通过测定供试中华绒螯蟹的体重、及经投喂或注射患病中华绒螯蟹组织(浆)等攻毒方法后的死亡率,探讨了口服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绒螯蟹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的饲料中添加每千克蟹体重400.0mg至1200.0mg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速度和身体颜色等没有显著影响;能有效地增强供试中华绒螯蟹的抗病力,与对照组相比,经口服攻毒后投喂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宗林  黄辉  刘鸿艳  吴国忠  杨先乐  
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2种途径,探讨了壳聚糖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血淋巴细胞部分特性的影响。体外实验通用3H-TdR、14C-UR、3H-Val掺入法研究了不同剂量[0μg/mL(对照)、5μg/mL、10μg/mL、20μg/mL、50μg/mL和100μg/mL]的壳聚糖对异育银鲫PHA和LPS刺激的淋巴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蟹血淋巴中壳聚糖剂量的增加,检测到3H-TdR、14C-UR、3H-Val的放射强度逐渐增强,当壳聚糖终质量浓度达20μg/mL时,PHA和LP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