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49)
- 2023(12860)
- 2022(11000)
- 2021(10055)
- 2020(8538)
- 2019(19677)
- 2018(19697)
- 2017(36711)
- 2016(20767)
- 2015(23687)
- 2014(24462)
- 2013(24218)
- 2012(23349)
- 2011(21474)
- 2010(22112)
- 2009(20510)
- 2008(20762)
- 2007(19119)
- 2006(16882)
- 2005(15660)
- 学科
- 济(89283)
- 经济(89176)
- 管理(54455)
- 业(52017)
- 企(40179)
- 企业(40179)
- 方法(33855)
- 数学(28351)
- 数学方法(27991)
- 中国(27837)
- 农(26620)
- 地方(24516)
- 学(22994)
- 财(20419)
- 业经(19912)
- 制(17994)
- 农业(17757)
- 银(16664)
- 银行(16618)
- 融(16410)
- 金融(16401)
- 行(16034)
- 贸(15847)
- 贸易(15834)
- 理论(15257)
- 易(15208)
- 和(14530)
- 环境(13983)
- 地方经济(13344)
- 发(13330)
- 机构
- 大学(310876)
- 学院(310091)
- 济(120914)
- 经济(117986)
- 研究(116625)
- 管理(109265)
- 理学(91868)
- 理学院(90632)
- 管理学(88679)
- 管理学院(88118)
- 中国(87756)
- 科学(75484)
- 京(69901)
- 农(63362)
- 所(63241)
- 研究所(57349)
- 财(57313)
- 中心(52334)
- 江(51053)
- 业大(50260)
- 农业(49986)
- 范(44978)
- 北京(44833)
- 师范(44386)
- 财经(44024)
- 院(41564)
- 州(40451)
- 经(39610)
- 省(37908)
- 技术(36653)
- 基金
- 项目(198061)
- 科学(152316)
- 研究(142404)
- 基金(138530)
- 家(122750)
- 国家(121675)
- 科学基金(100736)
- 社会(85824)
- 社会科(80969)
- 社会科学(80942)
- 省(79672)
- 基金项目(72921)
- 划(67745)
- 教育(66001)
- 自然(65519)
- 自然科(63896)
- 自然科学(63873)
- 自然科学基金(62698)
- 编号(59238)
- 资助(57316)
- 成果(50511)
- 发(47642)
- 重点(45922)
- 课题(42905)
- 部(42669)
- 创(40325)
- 科研(37936)
- 计划(37858)
- 创新(37771)
- 发展(37348)
- 期刊
- 济(146046)
- 经济(146046)
- 研究(93523)
- 中国(71222)
- 农(59001)
- 学报(57303)
- 科学(49822)
- 财(44242)
- 大学(41707)
- 管理(40773)
- 教育(40519)
- 农业(40010)
- 学学(39019)
- 融(30744)
- 金融(30744)
- 技术(28292)
- 业经(24634)
- 经济研究(22507)
- 财经(21185)
- 业(20920)
- 问题(19179)
- 经(18247)
- 图书(17768)
- 版(16984)
- 技术经济(15107)
- 业大(15022)
- 贸(14931)
- 科技(14596)
- 商业(14345)
- 资源(14090)
共检索到489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陆宏达 余伟楠
通过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法和硝酸银染色法对附生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上的一种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的形态学进行了重描述,并且补充了该虫未曾描述过的一些形态学特征,这些补充的特征为:伸缩泡一个,直径为7.5~8.7μm;胞质内分布着自由运动的黄色、绿色、褐色及黑色小颗粒;直径为9~15μm的圆形食物泡;茎宽为5.1~7.6μm;茎内肌丝宽为2.7~3.2μm,肌丝上密集分布着直径为0.5~0.7μm的黑色小颗粒;虫体表膜外侧明显横纹,内侧颗粒状;小膜3外侧2列动基较内侧动基长,小膜2的3列动基等长且终止于小膜1和小膜3的交汇处,小膜1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昊 顾泽茂
为丰富鱼类锥虫的物种资源,了解养殖鱼类锥虫的感染情况,通过调查湖北地区鱼类锥虫的感染情况,在武汉市江夏区牛山湖渔场养殖的鲫血液中分离到一种锥虫,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数据对该锥虫进行描述。通过形态特征和衍征的比较与分析,发现该锥虫与秉志锥虫(Trypanosoma pingi)形态一致,故鉴定为秉志锥虫。扩增并获得秉志锥虫的18SrDNA分子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与黄颡锥虫(Trypanosoma pseudobagri)18SrDNA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4.62%,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秉志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子明 刘新华 赵媛莉 袁圣 章晋勇
本实验利用现行主流分类衍征,重新对荆州碘泡虫(Myxobolus kinchowensis)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分类特征如下:包囊圆形,寄生于鲫肌肉与肾脏,肌肉包囊大小(126.7±1.8)μm,肾脏包囊直径为94.2μm;两寄生部位各形态参数无显著差异,成熟孢子正面观呈梨形,缝面观呈纺锤形,含一大一小两梨形极囊;无明显囊间突起,孢子后端无褶皱,无粘液膜。组织病理显示在两寄生部位均未引起严重的炎性反应,且感染强度不高,推测该种对宿主无显著影响。基于18S r DNA进化分析发现荆州碘泡虫与寄生在肌肉部位的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潇艺 丁鹏 张城豪 孙荣华 杨承忠 柳阳
为了完善瓶囊碘泡虫的分类学特征及厘清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类关系,实验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瓶囊碘泡虫进行了重描述,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异育银鲫的鳃,形成乳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孢囊,直径为1.2~1.4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孢子长17.3~19.6μm,孢子宽7.4~9.9μm。两个极囊呈瓶状,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4~9.7μm,大极囊宽2.1~3.3μm;小极囊长5.3~8.9μm,小极囊宽2.0~3.3μm。极丝圈数为8~11圈。组织学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鳃小片间的上皮组织。BLAST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瓶囊碘泡虫的小亚基核糖体DNA (SSU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瓶囊碘泡虫序列的相似性为99.5%~99.8%(KC425223~KC425225、MH329620、JQ690361、JQ690373、KJ725082、MN227351、DQ3394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形成姐妹支。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分子标记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碘泡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8.2%~98.8%,遗传距离为0.014~0.018,存在27个碱基差异。SSU r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同一物种不同群体间的二级结构一致,两个物种间的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完善了瓶囊碘泡虫在异育银鲫鳃部的详细寄生部位,提出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有效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吴婷婷
通过卵巢离体实验研究性激素、大豆黄酮、生物胺及神经组织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二醇可显著地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的直径,黄体酮可显著增大卵黄发生前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对初级卵黄发生期和次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地促进作用;大豆黄酮具有增大卵母细胞直径的作用,但作用不显著;脑和胸神经团对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直径有显著增大作用,对于次级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直径有极显著增大作用;视神经节作用不明显;5-羟色胺通过脑可显著促进卵黄发生前期、初级卵黄发生期卵巢卵母细胞直径的增大,极显著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旭干 龙晓文 刘乃更 何杰 王武 成永旭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洪波 陈立侨 周忠良 陈明 朱钧
采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营养强化的轮虫、轮虫与卤虫组合投喂中华绒螯蟹幼体 ,以各期幼体的存活率为评判指标 ,对不同饵料及其组合的投喂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轮虫是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 (Ⅰ、Ⅱ期 )的适口饵料 ,幼体存活率随轮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但当轮虫数量超过最适密度时 ,幼体存活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 ,未强化的轮虫最适投喂密度为 6 0ind·mL-1,强化轮虫最适密度为40ind·mL-1。状Ⅰ、Ⅱ期投喂 40ind·mL-1轮虫 ,从Ⅲ期开始投喂 10ind·mL-1卤虫无节幼体 ,能较好地满足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的营养需求 ,提高大眼幼体的存活率。表明强化幼体饵...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体 发育 存活率 饵料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崔青曼 袁春营 吴婷婷
采用切除单侧、双侧眼柄及注射黄体酮药物的方法研究对幼蟹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切除双侧眼柄可明显增加幼蟹体重、蜕壳频率 ,极显著提高卵巢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卵巢 /肝胰腺质量比 ,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 ;切除单侧眼柄可极显著增加卵巢指数和卵巢 /肝胰腺质量比 ,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 ;注射黄体酮药物可极显著增大卵母细胞直径 ,卵巢指数、卵巢 /肝胰腺质量比增加未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切除眼柄 黄体酮 卵巢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敏 魏华 陶贤继 吴婷婷
为了解甲基法呢酯(methyl farnesoate,MF)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采用离体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andibular organ,MO)以及X-器官窦腺复合体(X-organ-sinus gland,XO-SG)对卵巢发育的作用。将MO与离体卵母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1,将MO和XO-SG与离体卵母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2,仅添加培养液的卵母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发现,蟹去眼柄(eyestalk ablation,ESA)后的第1、3、6、14天,同对照组相比,MO对其卵母细胞的发育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ESA处理第6天,MO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玉新 张春玲 洪晓月
根据已知蚜虫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从桃蚜(Myzus persicae(Su lz-er))和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体内扩增出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trpB基因,序列长度约388 bp。通过对桃蚜和豆蚜体内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桃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与已知的麦双尾蚜(D i-uraphis noxia(Kurd j))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相近,而豆蚜的Buchnera trpB基因序列则与已知的豌豆蚜(Acryrthosi-phon 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秋燕 杨志刚 姚琴琴 成永旭 杨青 魏帮鸿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自身脂肪酸合成能力,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ELOVL6 C DNA序列全长(GEN BANk ACCEssiON:kT779219)。该序列全长2247 Bp,包括235、873和1139 Bp的5'非编码区(5'-UTR)、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编码区(3'-UTR),编码290个氨基酸(AA),具有ELOVL家族的全部特征:6个跨膜区、高度保守的组氨酸簇HXXHH、多个保守区以及内质网滞留信号kXkXX。分析发育树表明,ELOVL2与ELOVL5聚为一支,ELOVL6聚为另一支,其中中华绒螯蟹ELOVL6与其他节肢动物ELOVL6聚为一支,与凡纳滨对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柯伍 王琳 郭勍 吴旭干
为探究溶血磷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LPGAT)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特征,本研究首先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s-lpgat1的开放阅读框序列(登录号MZ312613),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和RNA干扰分析其在卵巢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 Es-lpgat1的开放阅读框全长1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44kD,属于LPLAT超级家族,氨基酸序列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的LPGATl相似性最高;(2) qPCR结果表明, Es-lpgat1在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期的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鳃中表达量最低(P<0.05);(3)卵巢发育过程中,Ⅱ期卵巢和肝胰腺中Es-lpgat1表达量最高(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明 朱筛成 赵金山 王新军 成永旭 吴旭干
通过养殖实验和摄食过程摄像技术,首先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早期成蟹,亚成体和成体的摄食行为差异,评价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摄食响应时间和摄食率差异,然后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和螺蛳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可分为探索、定位、试探和摄食这4个阶段,其中探索和摄食耗时较长;就探索阶段的耗时和摄食响应时间而言,幼蟹和早期成蟹的雌体显著短于雄体,而亚成体和成体阶段雄体显著短于雌体;就摄食而言,各发育阶段雌体的摄食耗时均高于雄体;就摄食率而言,中华绒螯蟹摄食率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雌雄蟹间无显著差异;就不同饵料的摄食选择性结果而言,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饵料的首次摄食频率从高到低顺序均是冰鲜鱼>配合饲料>玉米>螺蛳;雌、雄成蟹对冰鲜鱼和配合饲料的摄食响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玉米和螺蛳。综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性别中华绒螯蟹的摄食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亚成体阶段是雌、雄中华绒螯蟹摄食行为发生转变的重要发育阶段,成蟹优先摄食冰鲜鱼与配合饲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赵恒亮 姜晓东 葛永春 王幼鹏 成永旭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麻楠 龙晓文 吴旭干 成永旭
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较为复杂,尚未见其各组成部分生化成分的全面分析,本实验探究了成熟雄蟹生殖系统各部分的组织系数、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1)副性腺指数(AGI)显著高于精巢指数(TI)和输精管指数(VDI),P<0.05。(2)就常规生化成分而言,精巢中的水分、总脂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输精管和副性腺(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以副性腺最高,输精管次之,精巢最低(P0.05),但精巢中的C20:3n3、C20:4n6、C22:6n3、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成熟雄体 生殖系统 生化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