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
2023(1058)
2022(939)
2021(891)
2020(779)
2019(1663)
2018(1603)
2017(2728)
2016(1499)
2015(1808)
2014(1849)
2013(1778)
2012(1608)
2011(1523)
2010(1584)
2009(1561)
2008(1408)
2007(1328)
2006(1111)
2005(1070)
作者
(6255)
(5272)
(5226)
(4884)
(3297)
(2536)
(2394)
(2119)
(1888)
(1875)
(1828)
(1817)
(1753)
(1748)
(1734)
(1714)
(1572)
(1536)
(1491)
(1487)
(1417)
(1319)
(1253)
(1220)
(1179)
(1178)
(1135)
(1127)
(1125)
(1112)
学科
(4611)
经济(4609)
管理(4379)
(3443)
(3156)
(2810)
企业(2810)
方法(1996)
生态(1562)
中国(1519)
数学(1494)
数学方法(1454)
环境(1376)
水产(1295)
理论(1288)
(1246)
银行(1237)
地方(1193)
(1180)
动物(1165)
(1141)
(1107)
业经(1078)
系统(1077)
动物学(1043)
(1035)
金融(1033)
(1024)
(1009)
技术(1005)
机构
大学(25299)
学院(24327)
研究(9801)
科学(8331)
管理(7876)
中国(7358)
理学(6568)
(6535)
理学院(6458)
(6329)
管理学(6197)
管理学院(6174)
(6054)
经济(5797)
业大(5671)
(5586)
农业(5459)
研究所(5306)
中心(4652)
(4440)
(4272)
实验(4217)
实验室(4052)
北京(4040)
技术(3943)
重点(3850)
(3823)
工程(3662)
(3571)
(3541)
基金
项目(18401)
科学(13882)
基金(13096)
(12683)
国家(12602)
研究(10724)
科学基金(10242)
自然(8094)
自然科(7870)
自然科学(7867)
自然科学基金(7727)
(7263)
基金项目(6797)
(6775)
社会(5706)
资助(5469)
社会科(5365)
社会科学(5364)
教育(4912)
计划(4804)
重点(4743)
科技(4618)
编号(3941)
科研(3826)
(3821)
(3654)
(3485)
专项(3478)
创新(3442)
成果(3248)
期刊
学报(7364)
(6826)
经济(6826)
科学(5723)
中国(5708)
研究(5446)
大学(5094)
(4991)
学学(4800)
农业(3572)
管理(3369)
技术(2912)
业大(2338)
教育(2318)
(2218)
图书(2147)
(1834)
农业大学(1803)
(1771)
林业(1766)
资源(1733)
科技(1669)
(1658)
金融(1658)
书馆(1558)
图书馆(1558)
情报(1403)
自然(1374)
水产(1259)
中国农业(1245)
共检索到36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宣富君  鲍成满  付龙龙  张悦  王刚  王坤  张建光  唐伯平  管卫兵  成永旭  
为增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交配过程的认识,利用急速冷冻、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技术,对其交配系统的形态功能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具有短尾派蟹类的典型特征,属于雄性G1长型。G1整体粗壮光滑,由链接腹部的原肢和内肢组成。内肢长而挺直,呈三角柱状,两侧边缘融合而成一缝合沟,内含输精管道,纵贯两端;基部背面近内侧开口比较大,外侧上覆盖1带羽状刚毛的肉状瓣膜,交配时阴茎可伸入(或通过瓣膜)开口的外侧部分;顶端含一类似火山口的通道,四周布满刚毛。G2整体细小,呈帆状,顶端内陷,上附4根透明状修长刚毛。G1/G2内肢管壁厚度不一,协作部分段近输精通道一侧均存在较薄管壁,具有一定收涨能力,交配时可封闭输精通道;G1内肢内部大部分中空,G2可深入部分以上存在含液滴的疏松结缔组织,且管壁内侧出现连接官腔的通道,可以推断此处精液和G1官腔积液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交流,而后半段出现肌肉组织。雌性阴门覆盖一光滑厚实的阴盖,可与所在胸节连接的关节左右摆动,由此控制阴门开合。阴道呈半月型,管壁较厚的一侧契入另一侧,且契入一侧附有厚实的肌肉束。由此可以推断,中华绒螯蟹交配时G1并没有直接插入雌蟹的生殖道内,而是与阴门及周边胸板直接契合,通过与G1共同进化出“对接状”的交配系统,以保障精荚精液等雄性产物成功通过阴道输入纳精囊内储存。本研究阐述了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潜在的内在协作机制,丰富蟹类授精生物学知识,可以为今后开展河蟹遗传育种及人工授精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高峰  吴萍  楼允东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电镜及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促雄腺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促雄腺 1对 ,呈不规则索状 ,位于近阴茎基部射精管的表面 ,由许多实心腺泡组成 ;腺体结构与个体精巢发育周期密切相关 ,可明显划分为增殖期、合成期和分泌期 3个发育时期 ;腺细胞以全浆方式分泌激素 ,茚三酮———Schiff反应、磷钼酸法反应呈阳性 ,推断分泌激素中主要含蛋白质和脂类 2种化学成分 ;体外共培养实验证明 ,促雄腺具有促进精子发生与排放及抑制卵母细胞成熟的功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青松  李兵  杨冰慧  马金龙  洋雯  曲琛  
Akt作为PI3K-AKT 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在细胞增殖、代谢、发育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特异性引物及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中华绒螯蟹Akt基因(EsAk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EsAkt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和不同免疫刺激后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EsAkt蛋白的细胞定位,双链RNA干扰技术分析了EsAkt干扰后凋亡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EsAkt分子包含PH结构域、中心催化结构域(S_TKc)和羧基端疏水结构域(S_TK_X)3个保守的结构域。EsAkt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免疫相关组织(如肝胰腺、鳃和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胃和肠道(P < 0.01)。EsAkt蛋白主要以弥散状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中。中华绒螯蟹注射脂多糖(LPS)和嗜水气单胞菌后,显著诱导EsAkt转绿本的表达,LPS免疫刺激12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4.35倍(P < 0.01),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是对照组2.62倍(P < 0.01);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6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9.05倍(P < 0.01),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回落到正常水平。双链RNA干扰EsAkt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0.38倍(P < 0.05),而凋亡相关基因EsCaspase-3-like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2.69倍(P < 0.05)。本研究丰富了中华绒螯蟹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解志龙  姜晓东  范陈伟  荆晶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雄体:100~400g;雌体:50~300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及总可食率(TEY)等组织系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河蟹体质量、壳长及壳宽等形态参数与其性腺发育状态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雄蟹有13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而雌蟹仅有11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大规格河蟹与头胸甲侧面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高,而与头胸甲宽度和步足长度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低;(2)形态特征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不同规格河蟹虽有部分个体相互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3)就组织系数而言,大规格河蟹(雄体≥300g、雌体≥150g)GSI显著较低,但HSI、MY及TEY等指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规格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河蟹规格及头胸甲尺寸与G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为商品蟹的选购及亲本蟹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晓荣  庄平  章龙珍  冯广朋  刘鉴毅  张涛  赵峰  侯俊利  
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胚胎形态结构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运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分裂期、原肠期和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分别用玻璃化液处理和经超低温冷冻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1)显微观察表明,细胞分裂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用二步平衡法处理后吸水膨胀明显,三步平衡后胚胎形态无明显变化,超低温冷冻后,卵黄物质从细胞中溢出,细胞破损严重;原肠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用二步平衡法处理后,外部形态与鲜胚无明显差异,经过冷冻后,所有胚胎内部变成粉红色,胚体由原来的透明变成不透明状,细胞膜边缘模糊似绒毛状;(2)扫描电镜观察,玻璃化液处理后的所有原肠期胚胎表面褶皱呈沟壑状,形成一层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朝臣  骆仁军  姜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为了把握不同栖息环境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形态差异及其在产地鉴别方面的应用潜力,以长江水系(滆湖、骆马湖、固城湖、军山湖、梁子湖围网养殖环境)、黄河水系(东营黄河口自然环境)以及辽河水系(营口、盘锦等稻蟹共作养殖环境)8个不同产地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应用框架法对其背甲、腹甲、侧面以及步足的32个形态学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多元统计学研究。结果显示,4个背甲参数、1个腹甲参数、2个第四步足参数、2个第五步足参数及H值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基于32个特征的判别分析时初始产地鉴别正确率可达83.1%,但交叉验证正确率却仅52.5%。支持向量机分析时的3种分类结果显示,当测试样本为20%时,基于LDA-SVM的模型分类具有最好的产地鉴别效果,训练集正确率为88.1%,测试集正确率也达83.1%。结果表明,传统的形态学框架法具有对不同栖息环境的中华绒螯蟹产地鉴别潜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张明辉  
中华绒螯蟹循环血液中血细胞总数为(13357±7196)cells.mm-3,其中大颗粒细胞所占(49.8±7.5)%,其长轴(16.6±1.1)μm,短轴(10.2±0.6)μm;大小颗粒中间型细胞所占比例(20.6±5.3)%,其长轴(13.1±1.2)μm,短轴(8.4±0.5)μm;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29.3±4.8)%,其长轴(12.4±1.2)μm,短轴(8.1±0.4)μm;无颗粒细胞所占比例(0.2±0.2)%,其长轴(11.3±1.3)μm,短轴(8.9±1.1)μm。血液离体后,在血液完全凝固的(97.7±25.3)s时间内,只有无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朝臣  姜涛  骆仁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为了解长江水系的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长荡湖、阳澄湖以及巴城、兴化"泓膏"养殖水域和长江口崇明自然水域等知名产区产中华绒螯蟹形态上的差异,首次运用地标点法研究其形态的产地差异性。背甲以及腹甲的形态使用地标点法进行分析,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其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许多Ⅱ型地标点,其贡献率为82.637%97.698%,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特别是相对扭曲主成分的判别分析对雄性以及雌性蟹背甲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唐永成  彭姣  赵运林  徐正刚  丁一  吴良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当前的主要生产方式,为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参数,分别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体和成体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质量和各部位的质量及含水率,计算了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旨在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及质量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蟹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肌肉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成蟹各形态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幼蟹的肝胰腺、肌肉及其他部分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成蟹的肌肉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差异极显著,高于幼蟹(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宇航  杨筱珍  成永旭  徐敏杰  黄根勇  杨志刚  黄毅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组成、分类及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细胞化学和细胞酶学分析,并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组成、分类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血液的总血细胞数(THC)和不同类型血细胞数(DHC)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血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依据本实验分类方法,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可以分为4类:大颗粒细胞(G)、中间型颗粒细胞(IG)、小颗粒细胞(SG)和透明细胞(H)。其中小颗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33.54%±0.98%,中间型颗粒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清彪  李晓东  周波  孙娜  刘胥  
【目的】通过形态学参数对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进行家系鉴别的判别分析。【方法】对中华绒螯蟹6个家系中每只幼蟹分别度量了18个形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来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家系、f家系趋异程度较高,a家系、b家系、d家系、e家系形态差异不大。判别分析显示:选用10个贡献大的参数建立的判别函数,a、b、c、d、e、f家系判对概率分别为:83. 3%、93. 3%、96. 7%、93. 3%、0%、100%,平均拟合概率为77. 8%,交叉验证平均拟合概率为61. 1%。但实际验证结果并不理想,其中a (e)家系幼蟹容易判入e (a)家系,b家系判对率为53. 3%,c家系判对率为80%,f家系判对率为60%,d家系判对率为0%。【结论】因此基于形态参数的家系判别分析并不适用于本育种群体全部家系,形态差异很难作为本育种群体家系鉴别的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何杰  邓登  向朝林  成永旭  
以野生和养殖蟹种及其选育后代作为研究对象,实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和养殖群体原代(G0)雌雄个体分别有16和15个形态指标差异显著,而选育2代后36个形态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2)判别分析中野生和养殖G0的判别准确率高达93%~100%,而2群体G1和G2个体判别准确率仅为56.67%~76.67%,且G2判别率低于G1;(3)主成分散点图显示野生群体G0与G1、G2个体分别可以形成较集中的区域,而主成分分析难以区分养殖群体G0、G1和G2个体;(4)聚类分析将6种群蟹种分为2支,其中养殖群体G0、G1和G2与野生群体G1和G2聚为一支,而野生G0单独聚为一支。研究表明,长江野生和池塘养殖蟹种的形态学差异较大,但在选育过程中逐渐消失,最终与养殖群体趋于一致,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作为中华绒螯蟹良种选育的可靠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勇  李思发  王成辉  李晨虹  赵金良  
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 ,每只幼蟹分别测量 30个形态性状参数 ,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和比较分析。 (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瓯江幼蟹形态相近 ,而辽河幼蟹与上述两者的形态差异较大 ;(2 )用逐步判别筛选出的 14个形态参数的判别分析表明 :三个种群间的形态差异极显著 (P 瓯江蟹 >长江蟹 ,平均拟合概率为 85 .5 % ;(3)进一步用上述 14个形态参数中对判别分析贡献较大的 9个形态参数作判别分析 ,构建了种群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晨虹  李思发  
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 32个外部形态特征 ,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 ,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 ,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 (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群  赵云龙  陈立侨  
通过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及生殖系统各组织生化成分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发现: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副性腺及输精管内容物(含精荚和精浆)较高,为33.456mg·g-1湿重和21.537mg·g-1湿重,肝胰腺、精荚及精巢的含量较低;碳水化合物中的糖原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以输精管内容物和肝胰腺最高,分别为0.385mg·g-1湿重和5.866mg·g-1湿重,精巢和肝胰腺中的糖原含量太低而无法检测到,精荚葡萄糖含量最低;蛋白质含量以肝胰腺最高,其余各部分含量显著低于肝胰腺;脂类含量以精巢和肝胰腺最高,其中的甘油三酯仅存于肝胰腺和精巢,且肝胰腺含量显著高于精巢。乳酸脱氢酶活性以贮精囊最高,精荚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