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06)
- 2023(3939)
- 2022(3401)
- 2021(3206)
- 2020(2713)
- 2019(6040)
- 2018(6051)
- 2017(11046)
- 2016(6418)
- 2015(7524)
- 2014(7514)
- 2013(7582)
- 2012(7452)
- 2011(6885)
- 2010(7239)
- 2009(6607)
- 2008(6818)
- 2007(6421)
- 2006(5744)
- 2005(5323)
- 学科
- 济(23994)
- 经济(23953)
- 管理(17122)
- 业(15190)
- 企(12913)
- 企业(12913)
- 方法(10677)
- 学(10078)
- 数学(8838)
- 数学方法(8610)
- 中国(6829)
- 财(6426)
- 农(6404)
- 制(5764)
- 贸(4831)
- 贸易(4827)
- 理论(4772)
- 业经(4721)
- 易(4691)
- 银(4245)
- 融(4202)
- 金融(4200)
- 银行(4199)
- 农业(4037)
- 体(4028)
- 行(4013)
- 地方(3915)
- 教育(3814)
- 和(3802)
- 策(3746)
- 机构
- 大学(102415)
- 学院(98463)
- 研究(41879)
- 济(34044)
- 经济(33153)
- 中国(31047)
- 管理(30187)
- 科学(29954)
- 农(26799)
- 理学(25150)
- 理学院(24719)
- 所(24418)
- 京(23923)
- 管理学(23847)
- 管理学院(23679)
- 研究所(22333)
- 农业(21827)
- 业大(19740)
- 中心(18265)
- 江(17132)
- 财(16336)
- 省(15398)
- 院(15296)
- 北京(15244)
- 农业大学(13723)
- 室(13668)
- 范(13540)
- 师范(13163)
- 州(13025)
- 科学院(12799)
- 基金
- 项目(64068)
- 科学(47543)
- 基金(45480)
- 家(43615)
- 国家(43254)
- 研究(39450)
- 科学基金(33945)
- 自然(25065)
- 省(24591)
- 自然科(24495)
- 自然科学(24482)
- 自然科学基金(24052)
- 基金项目(22763)
- 社会(22464)
- 划(22379)
- 社会科(21012)
- 社会科学(21003)
- 资助(20640)
- 教育(18344)
- 重点(15446)
- 计划(15043)
- 编号(14404)
- 科技(14090)
- 部(13605)
- 发(13489)
- 成果(13433)
- 科研(13192)
- 创(12362)
- 创新(11711)
- 专项(11526)
共检索到162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黄坚 李彤 张佳鑫 杨志刚 何杰 成永旭
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肠壁分别进行分层铺片,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中肠和后肠中Ach 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并对其相应递质乙酰胆碱(Ac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Na+,K+-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对所获得铺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中肠肌层较后肠薄,肌纤维较细,肌纤维间隔明显;肠道黏膜下层细胞分布密集,后肠黏膜下层细胞分布较中肠更为密集。2Ach E和NOS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肠和后肠的黏膜下层,而肌层和基膜未见分布,两种神经元在后肠黏膜下层的分布均较中肠密集。Ach E阳性产物为棕色沉淀,阳性神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黄坚 李彤 张佳鑫 杨志刚 何杰 成永旭
对中华绒螯蟹中肠和后肠肠壁分别进行分层铺片,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中肠和后肠中Ach E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并对其相应递质乙酰胆碱(Ac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NA+,K+-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对所获得铺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中肠肌层较后肠薄,肌纤维较细,肌纤维间隔明显;肠道黏膜下层细胞分布密集,后肠黏膜下层细胞分布较中肠更为密集。2Ach E和NOS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中肠和后肠的黏膜下层,而肌层和基膜未见分布,两种神经元在后肠黏膜下层的分布均较中肠密集。Ach E阳性产物为棕色沉淀,阳性神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芳 陈耀星 王子旭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5日龄、4月龄和12月龄山羊小肠中胆碱能神经元和NO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布变化。结果显示:1)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含有丰富的AchE阳性神经元,神经元聚集成神经节,并由节间支连成网状。2)NOS(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肌间神经丛,神经元构成的神经节也连成网状;黏膜下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稀疏,散在分布。3)小肠肌间神经丛中,12月龄的AchE和NOS阳性神经元总数比15日龄的增加163%和137%,但阳性神经元密度降低39%(AchE)和40%(NOS)。4)比较各肠段,AchE和NOS阳性神经元密度在回肠中...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萌 杨筱珍 王春 何杰 洪宇航 成永旭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存在于各种动物的消化道中,并影响甲壳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色氨酸羟化酶是5-HT生物合成中的限速酶,可作为5-HT免疫活性细胞的特异标志。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中华绒鳌蟹中肠、肠球和后肠的形态学及色氨酸羟化酶在其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肠道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组成基本相似,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部分组成。然而,肠球外膜非常发达,由结缔组织组成。其余组织形态一部分与中肠相似(近头端),另一部分与后肠相似(近尾端)。色氨酸羟化酶在中华绒螯蟹中肠、肠球和后肠均有分布,阳性物质呈棕褐色。在中肠,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箫 沈春燕 刘志强 邱高峰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脑和胸腹神经团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的脑位于2个眼柄基部之间,由前脑、中脑、后脑和各部分发出的神经束组成;在脑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多种髓质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体群。中华绒螯蟹胸腹神经团呈圆盘状,靠近腹甲中央,向外发出多条神经束;在其切片中也可观察到多种类型的细胞体群。详细地描述了中华绒螯蟹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学结构,为进一步研究中华绒螯蟹的神经分泌细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研究其它甲壳类生物的脑和胸腹神经团的组织结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脑 胸腹神经团 细胞体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文元 吴旭干 张小明 赵庆 刘灿 龙晓文 成永旭 张庆华
在育肥饲料中添加虾青素会影响中华绒螫蟹肠道及鳃内的可培养优势菌群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及养殖水体对其肠道和鳃部菌群的影响。采用不同虾青素含量的饲料(0.00、26.60、41.62、81.37和75.35 mg/kg,分别对应饲料1#~5#)对雄性中华绒螫蟹进行育肥70 d后,利用基础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对其肠道、鳃及养殖水体中的细菌进行传统分离和纯化,所得菌株进行16S rrNA测序,再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做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在分离获得的106株细菌(登录号:kU570293~kU570368,kU570370,kU570372~kU570383,kU60130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顺昌 魏亦军 申德林
对中华绒螯蟹蜕皮间期和蜕皮后24h、48h和96h肌肉、肝胰脏及甲壳中钙和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蜕皮后肌肉中钙的含量较间期低,但从24h到48h有所增加。肝胰脏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各时间内无显著变化,甲壳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24h到96h呈增加趋势。甲壳的矿化作用在蜕皮后96h已接近完成。蜕皮后肌肉中磷的含量较间期高,以后变化不明显。蜕皮后肝胰脏中磷的含量高于间期,甲壳中含量较间期低。蜕皮后肌肉中钙磷比迅速降低,肝胰脏中钙磷比在蜕皮后24h无明显变化,但在蜕皮后24h至96h迅速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外表皮对钙的矿化速度显著快于磷的矿化速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磊 谢庆超 潘迎捷 刘海泉 赵勇
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胆固醇 脂肪酸 蒸制 煮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德山 陆小平 周惠钟 龚叶平 黄芳 王欢 陶卉 陈葵 徐世清
比较了湖泊和池塘养殖环境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组织中乳酸和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性腺、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乳酸含量,阳澄湖、太湖养殖蟹显著低于同水系池塘养殖蟹、特级蟹显著低于个体小的等外品蟹、雄蟹低于雌蟹、性腺和肝脏低于肌肉。9—11月份,湖养蟹组织中的乳酸含量较塘养蟹更早、更加快速地降低。肌肉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测定显示,特级蟹稳定地低于等外品雌蟹,雄蟹低于相同养殖环境中同规格雌蟹。结果表明,乳酸和ros含量或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指标对于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和呈味特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指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纪连元 杨志刚 阙有清 郭子好 曾奇韬 王瑶 成永旭
通过240 d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的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肌肉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蛋白含量中规格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规格 饵料 体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仁良 谭玉钧 吴嘉敏 阎希柱 包祥生 姚继明
河蟹在蜕壳前,血淋巴中 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达到最高峰——116.16±32.96ng/ml;蜕壳时降入低谷——7.09±1.39ng/ml;蜕壳后仍然很低。血淋巴中20-HE 调控着河蟹的蜕壳周期。雌性河蟹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9月份血淋巴中 17β-雌二醇(17β-E_2)出现峰值——3.62±1.11ng/ml,促进了卵母细胞的卵黄积累。雄性河蟹10月份血淋巴中睾酮(T)含量开始上升,至12月份达到 2.15±0.28ng/ml,诱导精巢发育成熟。雌性河蟹血淋巴中 20-HE 含量在5月和8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13.15±6.99和 15.80±7.40ng/ml;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元告 黄琼叶 马灌楠 王晓梅 隋丽英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0%、3%、5%和10%Phb)并饲喂不同时长(1 d、6 d、15 d和21 d),研究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肝胰腺生化组成、酶活力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b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各种消化酶活力,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均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饲料中Phb水平和饲喂时间有关。与对照组相比,投喂第1天,10%Phb使t-sod、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5%和1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航 杨志刚 张龙 成永旭
本研究测定了蜕壳周期内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鳃和外壳中的钙含量,并结合石蜡切片及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不同蜕壳时期鳃和外壳的组织结构。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鳃和外壳中的钙含量均在蜕壳期最低。显微观察结果显示,在蜕壳期,鳃叶末端的内外角质层分离,边缘管的空腔还未完全恢复,到蜕壳后期,边缘管空腔恢复正常形态;超微观察结果显示,在蜕壳期,鳃腔中的内容物较少,染色较浅,线粒体和微绒毛数量较多。蜕壳后期的鳃腔中的内容物增加,染色加深,线粒体和微绒毛数量多;外壳在蜕壳期时最薄,且只有上表皮和外表皮两层结构,到蜕壳后期,内表皮才逐渐形成。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的钙含量和组织结构与蜕壳过程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文 顾志峰 朱宁宁 李正荣 杜开和 徐在宽
对江苏和安徽地区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各器官和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类立克次体 (Richettsia likeOrganisms,RLOs)广泛寄生于病蟹各器官和组织中。它们特异性地寄生于病蟹各器官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以及血细胞中 ,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是类立克次体的主要繁殖场所和传播载体。类立克次体对病蟹机体的结缔组织的广泛侵入 ,以及对胸神经节及神经与肌肉的接头—运动终板的侵染正是颤抖病症状 (不食、肌无力、肢体阵发性颤抖 )的病理结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RLOs与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关系 ,从而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类立克次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