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2)
- 2023(7382)
- 2022(6604)
- 2021(6051)
- 2020(5515)
- 2019(12742)
- 2018(12410)
- 2017(23793)
- 2016(13631)
- 2015(15551)
- 2014(15763)
- 2013(15915)
- 2012(15222)
- 2011(13876)
- 2010(13906)
- 2009(13146)
- 2008(13309)
- 2007(12334)
- 2006(10576)
- 2005(9633)
- 学科
- 济(54749)
- 经济(54687)
- 业(32946)
- 管理(32747)
- 方法(27160)
- 企(25917)
- 企业(25917)
- 数学(24193)
- 数学方法(23878)
- 学(17855)
- 农(15336)
- 中国(13660)
- 财(13427)
- 地方(11881)
- 贸(10495)
- 贸易(10492)
- 业经(10189)
- 易(10159)
- 农业(10114)
- 制(9893)
- 和(8490)
- 理论(8122)
- 务(7953)
- 财务(7937)
- 银(7917)
- 财务管理(7904)
- 银行(7853)
- 融(7730)
- 金融(7725)
- 环境(7626)
- 机构
- 大学(206259)
- 学院(203107)
- 研究(78861)
- 济(76474)
- 经济(74656)
- 管理(68826)
- 理学(58793)
- 理学院(57964)
- 中国(56689)
- 管理学(56551)
- 科学(56312)
- 管理学院(56211)
- 农(53110)
- 京(45518)
- 所(45025)
- 农业(42829)
- 研究所(41663)
- 业大(40898)
- 中心(35063)
- 财(34049)
- 江(33357)
- 院(28439)
- 北京(28399)
- 省(27716)
- 农业大学(27588)
- 财经(26908)
- 范(26320)
- 师范(25770)
- 州(25621)
- 技术(25207)
- 基金
- 项目(138649)
- 科学(103859)
- 基金(97385)
- 家(90534)
- 国家(89838)
- 研究(89659)
- 科学基金(72149)
- 省(55892)
- 社会(52479)
- 基金项目(51323)
- 自然(51145)
- 自然科(49900)
- 自然科学(49868)
- 社会科(49466)
- 社会科学(49445)
- 自然科学基金(48970)
- 划(48354)
- 资助(41894)
- 教育(41568)
- 编号(34977)
- 重点(33117)
- 计划(30973)
- 发(30327)
- 部(29626)
- 科技(29165)
- 成果(29085)
- 科研(28313)
- 创(27814)
- 创新(26245)
- 课题(26044)
共检索到30251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振旗 关伟晔 谢昕洋 侯鑫 王军 王成辉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育亲蟹规格及其子代的生产性能是其产业上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应用个体生长测定法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当前生产上3种主要育苗亲蟹规格(母本200~250g,父本300~350g;母本250~300g,父本350~400g;母本300g以上,父本400g以上)繁殖子代(规格A、规格B和规格C)的蜕壳与生长特性、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肝胰腺代谢物的组成差异。结果发现:在2次个体蜕壳与生长测定中,规格C的生长性能优于其他两种规格,但3种规格子代相互间的蜕壳增重率、蜕壳间隔、肥满度、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均显示规格A低于其他两种规格,但3规格相互间无显著差异,而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3种规格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肝胰腺的代谢组学分析显示,规格A与B间共有100种差异代谢物,规格B与C间共有77种差异代谢物,规格A与C间共有79种差异代谢物。对差异肠道菌群和差异代谢物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规格A的代谢物生物喋呤与副梭菌属呈显著正相关;规格B的代谢物N-乙酰-D-甘露糖胺分别与硝基螺菌门、硝化螺菌属呈显著负相关;规格C的代谢物四氢二吡啶甲酸盐与乳酸菌属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不同亲蟹规格子代在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肝胰腺代谢物组成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军 姜鹏飞 王军 陈晓雯 王成辉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肠道微生物与生长间的关系,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四个温度下(26 ℃、29 ℃、32 ℃、35 ℃)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四个水温组的中华绒螯蟹蜕壳次数分别为2、2、2、1;成活率分别为82.81%、84.38%、87.50%、25.00%;平均蜕壳间隔随水温升高而逐渐缩短;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先升后降;四个水温组的肥满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肠道菌群的测序结果表明:四个水温组分别获得了929、744、680、518个代表性的菌群运算分类单元(OTU);α多样性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随水温升高而降低;β多样性结果显示四个水温组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差异显著(P< 0.05)。在门水平,四个水温组的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三者占整个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96.26%;26 ℃水温组的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0.92%)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0.35%)、29 ℃水温组的厚壁菌门(58.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44%)、32 ℃水温组的拟杆菌门(41.84%)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 0.05);在属水平,26℃水温组的芽孢杆菌属(Gemmobacter)(3.55%)、29 ℃水温组的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3.56%)、32 ℃水温组的布拉格菌属(Pragia)(8.47%)、35 ℃水温组的假单胞菌属(Psuedomonas)(8.77%)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 0.05)。本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中华绒螯蟹在30 ℃左右时生长最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下降,高温会导致弯曲杆菌(Campilobacterota)和疟疾杆菌属(Malaciobacter)等有害菌群增加,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和生长。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温度 肠道微生物 生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清扬 王元 李传步 范培莉 周俊芳 房文红
通过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蓝藻水华的发生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及其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蓝藻水华以蓝藻门的浮丝藻(Planktothrix sp.)和拉氏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优势种。总体来看,蓝藻池中的群落丰富度高于对照池,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对照池。蓝藻池和对照池中伊乐藻中的细菌种类很少,而底泥中的细菌种类很丰富。基于门水平下的菌群分类,在蓝藻池水中优势菌群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对照池水中则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华绒螯蟹鳃中均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但在物种相对丰度上存在差异;中华绒螯蟹肠道均以拟杆菌门、柔膜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基于属水平下的菌群分类,蓝藻池池水的优势菌群为浮丝藻属(Planktothrix)、CL500-29_marine_group属和hgcI_clade属,对照池池水中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Candidatus_Aquiluna属和hgcI_clade属为优势菌属。中华绒螯蟹鳃中优势属为Ilumatobacter属,且蓝藻池中Ilumato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更高;中华绒螯蟹肠道样品中Candidatus_Bacilloplasma属和Prolixiibacter属生物相对丰度较高。基于NMDS分析,中华绒螯蟹肠道的菌群结构较为稳定,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映证了这一点。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的发生会影响养殖环境和中华绒螯蟹肠道及鳃的菌群结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耿道强 产久林 潘彬彬 许强华 刘志国
针对马里亚纳海沟、玛索海沟、新不列颠海沟东部、新不列颠海沟中部等4个采样点的3种钩虾共120个样品,利用16S rRNA-RFLP分析方法对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组成进行研究,并比较了4个采样点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钩虾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有着显著差别。马里亚纳海沟Hirondellea gigas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嗜冷单胞菌属(Psychromonas sp.)和Uncultured bacterium,分别占37.05%和18.52%。玛索海沟Bathycallisoma(syn.Scopelocheirus)schellenbergi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和Uncultured deep-sea bacterium,分别占62.5%和25%。新不列颠海沟东部Alicella gigantean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和Uncultured Mycoplasmataceae bacterium,含量分别占到50%和44.44%。新不列颠中部的A.gigantean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Psychromonas sp.、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Uncultured Mycoplasmataceae bacterium和Uncultured bacterium,含量分别为39.29%、32.14%、14.29%和10.71%。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在玛索海沟S.schellenbergi肠道内占了62.5%,在新不列颠海沟东部A.gigantean肠道内的含量为50%,在新不列颠海沟中部A.gigantean肠道内含量为32.14%,而在马里亚纳海沟H.gigas肠道中仅占3.7%。由此可见,4个采样点3种钩虾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马里亚纳海沟H.gigas肠道内微生物物种最丰富、且种群结构最复杂,玛索海沟S.schellenbergi钩虾和新不列颠海沟A.gigantean钩虾次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欣妤 刘佳岱 李二超 宋铭琪 余秋然 王涵 王晓丹 陈立侨
为探究饲料中辅酶渣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健康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幼蟹(0.70±0.01g)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等蛋白的辅酶渣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0%(对照组,含20%鱼粉)、20%、40%、60%、80%、100%(记为C、T20、T40、T60、T80、T100)的饲料投喂8周。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T40组生长性能无显著改变,T6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T80组、T100组生长性能、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与C组相比,替代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水平未见显著差异,总蛋白水平(TP)在T100组显著降低。血清葡萄糖(Glu)在替代组中显著降低。T60、T80、T10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T80、T100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与C组相比,各替代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差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上升,T100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C、T40、T80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主坐标分析显示T80组蟹肠道菌群组成较C组发生改变。研究表明,辅酶渣替代饲料中40%的鱼粉对幼蟹的生长、抗氧化能力、肠道菌群无负面影响,但当替代比例超过80%时将导致幼蟹的生长性能下降、营养物质积累减少和肠道菌群稳态发生改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元告 黄琼叶 马灌楠 王晓梅 隋丽英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Phb)(0%、3%、5%和10%Phb)并饲喂不同时长(1 d、6 d、15 d和21 d),研究Phb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肝胰腺生化组成、酶活力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b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各种消化酶活力,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均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饲料中Phb水平和饲喂时间有关。与对照组相比,投喂第1天,10%Phb使t-sod、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提高(P<0.05),5%和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旭 周丽 蔡敏 崔娜欣 庞思 邹国燕 赵志勇 袁泉 黄伟伟 张亚雷
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组成对养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系统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上海市崇明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内水质指标,同时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养殖期内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功能结构特征,并探讨了二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养殖池塘在养殖中后期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在养殖期水体中,6―8月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7―8月的微物群落丰富度处于较高水平,优势门为细菌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病毒中的尾噬菌体门(Uroviricota),而在属水平上,丰度占比前10的优势属在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如7月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细菌和8―10月的有尾噬菌体目(unclassified_o_Caudovirales)病毒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微生物的主要功能为代谢功能包括能量代谢、全局和概览图、氨基酸代谢等,不同月份的功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6―7月代谢途径丰度明显高于8―10月,而优势细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上述功能的主要贡献者。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的影响趋势一致,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溶解氧、总磷的影响作用稍弱。在养殖水体中,丰度占比较大的致病菌为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养殖水质调控及生态系统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璐瑶 孟琳 颛清芮 傅祥伟 侯云鹏
为探讨不同代次雄性ICR小鼠生长发育与其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16SrR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F0到F3代雄性ICR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种组成。结果显示:1)从F0到F3代,组间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中的Chao1指数,Observed-species指数和香侬指数(Shannon)指数随代次积累显著降低(P0.05)。2)从F0到F3代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F0、F1、F2和F3丰度分别为83.3%、79.0%、81.8%和90.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s)(F0、F1、F2和F3丰度分别为6.0%、5.1%、4.0%和3.2%)。3)F0,F1和F2代三组的优势菌属均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F0、F1和F2丰度分别为83.1%、62.8%和38.2%),但F3代的一些未确认分类的菌属占比较高,丰度约为45.3%;从F0到F3代在属水平上微生物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乳酸菌属丰度随代次的积累显著降低(P<0.05)。4)对差异菌属进行了KEGG差异代谢通路预测,发现乙醛酸盐代谢、胰岛素信号通路、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生物合成途径,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肽聚糖生物合成和糖酵解糖异生作用在F3代中显著降低,表明F3代氨基酸合成、糖类代谢等多条基础代谢通路受损。综上,本研究基于微生物16SrRNA测序技术对ICR小鼠传代后肠道菌群变化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功能预测,发现微生物多样性发生改变,F0至F2代优势菌门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F3代出现了较多的为确认分类菌属,并且在属水平上各组的乳酸菌属丰度随代次的积累显著降低,F3代氨基酸合成、糖类代谢等多条基础代谢通路受到影响。本研究有助于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角度解释ICR雄性小鼠传代后出现的体重偏低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方正 孙大川 郭衍硕 姚妙兰 刘文畅 谭洪新
为了解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对于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养殖效果,设置清水组(CW组)、硝化组(BFT组)和光合自养组(ABFT组)生物絮团养殖泥鳅45 d,比较泥鳅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两类絮团的营养组成情况,以及养殖水体和泥鳅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BFT组和ABFT组的饲料转化率、特定生长率和末均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两实验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BFT组的终末密度与CW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W组相比,BFT组和ABFT组生物絮团可以提供(36.69±1.17)%和(40.20±1.05)%的粗蛋白;与BFT组相比,ABFT组的生物絮团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并且促进脂肪酸由饱和向不饱和转化。ABFT的泥鳅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添加藻类对成熟生物絮团Alpha多样性指数、群落门水平和属水平没有显著影响。泥鳅摄食生物絮团会导致肠道菌群sobs指数显著降低。BFT组肠道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BFT组为变形菌门和蓝藻门(Cyanobacteria)。属水平上,ABFT组检测到高水平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本研究表明,硝化型和光合自养型生物絮团养殖均适合作为泥鳅绿色健康养殖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珊 王刘豪 郭军 李继莲 徐龙龙
【目的】探明转地放蜂过程中常见蜜蜂病毒和寄生虫的流行规律,及不同地区工蜂肠道中两种主要共生菌Gilliamella apicola和Snodgrassella alvi的变化情况。【方法】在转地放蜂过程中,对同一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场的固定蜂群连续取样,采用RT-PCR方法检测蜂群中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使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样本的病毒和寄生虫感染率进行卡方检验。以蜜蜂β-actin为内参基因,对不同地区样本中的共生菌G.apicol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雅静 董立学 田娟 陆星 郭忠宝 罗永巨 文华 蒋明
为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作为磷源,配制成总磷含量为0.26%(低磷组)、0.81%(适磷组)和1.51%(高磷组)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为一处理,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用3种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8.42±0.09) g的吉富罗非鱼8周。结果显示,适磷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低磷组和高磷组,饲料系数在适磷组最低。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对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饲料磷缺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氰胺酸代谢、葡萄糖酸酯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脂肪酸合成;当饲料磷过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酸的生物合成,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表明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罗姆布茨菌属、鲸杆菌属等有益菌属的丰度在适磷组最高,分枝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的磷能提高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磷缺乏和过量会抑制罗非鱼的氨基酸代谢,磷缺乏会加快脂肪酸合成进程;饲料中适量磷可以提高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肠道健康。
关键词:
磷 吉富罗非鱼 营养代谢 肠道微生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仕柳 戴求仲 蒋桂韬 李湘 朱吉
在不用药物、不接种疫苗的条件下,于饮水中添加0(CK),0.5%,1.0%和1.5%的以壳聚糖为培养底物研制的壳聚糖饲用微生物制剂饲喂湘黄鸡,探讨其对湘黄鸡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脾脏指数有上升趋势(P<0.25),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血液中IgG含量呈上升趋势(P<0.25),T3,T4和IgA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或P<0.01);试验组盲肠中大肠杆菌显著减少,而乳酸杆菌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日增重和育成率上,试验组提高率达9.31%(P<0.01)和7.01%(P<0.05),表明该制剂通过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T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柳兰 龙亚男 张乐纪 张纯 徐来 刘巧 罗杰 杜宗君 杨淞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P<0.05);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LZM(溶菌酶)和ACP(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稻田模式(P< 0.05)。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P<0.05)。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广华 胡重华 周秋白 张锦华 陈希环 周磊涛 张文平 陈恺文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A(VA)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组成和肠道结构发育的影响,实验以VA醋酸酯(50万IU/kg)作为添加源,制作添加水平分别为0(3 201)、500(3 620)、1 000(4 010)、2 000(4 730)、4 000(6510)、8 000(9720)、16 000(16 890)IU/kg(括号内为VA在饲料中的实测值)7种不同水平饲料,编号为A~G组,用7种不同水平饲料分别投喂(7.32±0.02)g的黄鳝,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5尾,养殖70 d。实验结束后比较七组黄鳝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并基于生长性能比较A组、D组、G组肠道微生物变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D组黄鳝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B~G组绒毛高度和C组微绒毛高度显著升高,C~D组肌层厚度和C~E组粘液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以黄鳝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得出黄鳝VA适宜需求量为3 849.96 IU/kg。A、D、G三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其中D组黄鳝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提高了黄鳝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等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邻单胞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菌群功能预测发现D组显著提高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内分泌系统和其他氨基酸的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以及糖酵解/糖异生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G组显著降低与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VA水平可改善黄鳝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环境,提高黄鳝生长性能。综合考虑黄鳝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本实验饲料中适宜VA水平为3 620~4 730 IU/kg。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慧 朱旭枫 陈锦霖 李广丽 朱春华
为分析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和0.3%的水解单宁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后,统计生长性能,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检测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3个水解单宁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均显著降低(P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