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
2023(723)
2022(592)
2021(585)
2020(501)
2019(1073)
2018(1005)
2017(1894)
2016(1053)
2015(1320)
2014(1400)
2013(1345)
2012(1353)
2011(989)
2010(987)
2009(933)
2008(967)
2007(827)
2006(609)
2005(593)
作者
(2743)
(2191)
(2157)
(2013)
(1436)
(1159)
(1128)
(842)
(839)
(828)
(796)
(764)
(737)
(685)
(680)
(674)
(639)
(627)
(620)
(609)
(587)
(555)
(553)
(526)
(503)
(499)
(481)
(477)
(476)
(461)
学科
文化(3709)
(2919)
经济(2915)
(2056)
企业(2056)
教育(2038)
理论(2014)
产业(1821)
市场(1799)
文化产业(1767)
文化市场(1767)
业经(1755)
方法(1703)
(1590)
中国(1539)
管理(1454)
经济理论(1390)
(1355)
企业经济(1301)
政治(1281)
地方(1269)
思想(1264)
思想政治(1241)
政治教育(1241)
治教(1241)
德育(1221)
研究(1123)
(991)
(910)
专题(897)
机构
大学(14471)
学院(14392)
研究(4401)
管理(4169)
(3634)
师范(3570)
理学(3496)
理学院(3403)
管理学(3275)
管理学院(3233)
(3214)
经济(3077)
科学(2886)
(2875)
师范大学(2780)
中国(2676)
教育(2439)
(2405)
(2148)
中心(2070)
(2003)
北京(1843)
研究所(1781)
(1779)
民族(1661)
技术(1658)
职业(1629)
(1487)
(1484)
(1435)
基金
项目(9467)
研究(8213)
科学(7030)
基金(5918)
社会(5059)
(4993)
国家(4894)
社会科(4678)
社会科学(4678)
成果(4335)
编号(4169)
教育(4062)
科学基金(3844)
(3679)
文化(3193)
(3148)
基金项目(2982)
项目编号(2913)
课题(2747)
(2718)
(2599)
(2492)
(2486)
阶段(2482)
(2292)
重点(2236)
规划(2144)
阶段性(2144)
(2118)
资助(2071)
期刊
研究(5448)
教育(5141)
(5104)
经济(5104)
中国(3426)
学报(2687)
科学(2248)
大学(2205)
图书(2105)
学学(1961)
书馆(1806)
图书馆(1806)
管理(1797)
民族(1705)
(1477)
民族教育(1425)
(1402)
(1283)
(1087)
论坛(1087)
社会(1054)
社会科(999)
社会科学(999)
(966)
农业(940)
业经(931)
职业(916)
技术(880)
财经(868)
(803)
共检索到23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立珍  
少数民族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源头和智慧的结晶。多元一体的中国多民族神话是中华精神文明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尤其是丰富多元的55个少数民族神话,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少数民族神话是构建民族文化的标志符号,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鲜活载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英杰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精神之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方面。从中国传统看,中华文化的大一统观念吸纳多样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卷民族团结,凝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多一辩证"的学理上看,多民族国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关键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要尊重多样,进而形成稳定的文化生态和持久的文化张力,以聚力民族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建构路径看,可以通过改善民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等三方面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在钊  靳松  
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频繁、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全球化现象正逐渐影响着各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建设。无论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还是经济、文化文明尚处于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都可以接触到外来经济文化理念,这既利于世界经济体系的整合,也有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民族精神一直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并始终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建设,但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雷  
一个国家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应该而且必须通过广泛的国际传播使这一重要的人类文明与世界分享。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锦云  耿新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所有人类文化获得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历史上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格局: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既能借鉴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交流经验,也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新契机,与时俱进地丰富与拓展传播形式与途径,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路径与形式包括官方和民间两大传播主体所主导的口碑传播、品牌塑造、实体展示、多媒体呈现、文创产业、民间交流等多种样式,早期建构的传播路径在当前势头强劲,新出现的传播路径也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蒋洪新  
“中消协”2007年的年主题是“消费和谐”,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3月10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和谐”的理论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卓君  
到2021年,即建党100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即建国100年的时候,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是党的十八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的两张明确的路线图和两个明确的时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利诚   丁爵连  
关键词: 妈祖文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凌云  
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这个国家能否跟随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占领人类文明高地。当前,中国开始进入民族复兴加快推进时期,人类文明开始进入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换时期。要利用后发优势,在现有工业文明基础上,通过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为民族振兴和崛起奠定坚实的文明基础,从新的文明中吸取强劲的民族复兴动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钱仓水  
龙的形象是经常可以接触到的;雕塑、绘画、刺绣、器物、建筑上可以看到龙;神话、传说、寓言、小说、诗歌、散文里可以读到龙;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有龙舟在波涛里竞渡.有龙灯在夜晚里飞舞;天安门华表上腾空飞跃的龙.故宫大殿阶石上浮云遨游的龙,北海公园九龙壁上神采各异、的龙……龙在中国.普及是跨时空的.几乎包罗了万象。 早已有人说过,龙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象征.可以用来提高民族意识和情绪,可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  
<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民族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形象也愈发受到关注。在这一背景下,由龙运荣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基于湘西南侗族地区的调查研究)》一书对大众传媒与民族文化变迁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程志杰  黄泰博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需从中华文化认知、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传承四个维度入手。文化认知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认同是文化认知的理性升华,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情感体验,文化传承是前三者发展的旨归,同时,四者又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所在。民族高校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应立足文化认知这个起点,抓住文化认同这个关键,围绕文化自信这个重点,筑好文化传承这条主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亮   崔英锦  
乡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过程中形塑出乡村教师“共生共荣”的文化性格,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表现为“四个与共”的文化信念彰显了价值指南、“三位一体”的文化态度给予了情感支撑、“五个认同”的文化行为成为行动纲要、“双重使者”的文化形象昭示了符号标识。然而,面对乡村振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双重战略耦合的格局,乡村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价值尚不够彰显,如“四个与共”的文化信念有所削弱、“三位一体”的文化态度陷入窘境、“五个认同”的文化行为遭遇阻碍、“双重使者”的文化形象面临消解等。基于此,需澄明价值定位,哺育“四个与共”的文化信念;夯实情感基础,涵养“三位一体”的文化态度;坚守实践准则,秉持“五个认同”的文化行为;树立典范榜样,重塑“双重使者”的文化形象,进而实现文化性格对乡村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郭艳燕  
红色音乐文化是指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革命和建设密切相关的音乐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英勇斗争精神和坚定信仰。红色音乐文化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感染性。红色音乐文化在强化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发挥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审美情趣和厚植爱国情怀等重要功能。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路径包括丰富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内容、改进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提升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成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