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42)
- 2023(5108)
- 2022(4025)
- 2021(4091)
- 2020(3112)
- 2019(7440)
- 2018(7204)
- 2017(12718)
- 2016(6809)
- 2015(8053)
- 2014(7566)
- 2013(7576)
- 2012(7194)
- 2011(6704)
- 2010(6545)
- 2009(5890)
- 2008(5748)
- 2007(4709)
- 2006(4095)
- 2005(3926)
- 学科
- 济(30000)
- 经济(29965)
- 管理(14325)
- 方法(13014)
- 中国(12753)
- 业(12554)
- 数学(12161)
- 数学方法(12103)
- 贸(8657)
- 贸易(8646)
- 易(8559)
- 企(8518)
- 企业(8518)
- 农(7971)
- 制(5765)
- 财(5667)
- 关系(5298)
- 银(5245)
- 银行(5245)
- 出(5145)
- 行(5131)
- 业经(5084)
- 农业(5067)
- 融(4971)
- 金融(4968)
- 学(4752)
- 发(4735)
- 环境(4696)
- 教育(4347)
- 策(4160)
- 机构
- 大学(96768)
- 学院(93387)
- 济(48611)
- 经济(47997)
- 研究(39047)
- 中国(31814)
- 管理(31763)
- 理学(26927)
- 理学院(26582)
- 管理学(26295)
- 管理学院(26116)
- 京(21130)
- 财(20570)
- 科学(20109)
- 所(18773)
- 经济学(17321)
- 研究所(17120)
- 中心(17032)
- 财经(16550)
- 经济学院(15623)
- 经(15469)
- 北京(14422)
- 院(13971)
- 范(13148)
- 师范(12997)
- 农(12632)
- 财经大学(12539)
- 江(12310)
- 科学院(11875)
- 研究中心(11533)
- 基金
- 项目(62075)
- 科学(49240)
- 研究(48661)
- 基金(46946)
- 家(41268)
- 国家(40969)
- 科学基金(34122)
- 社会(32978)
- 社会科(31308)
- 社会科学(31305)
- 基金项目(23378)
- 教育(23341)
- 资助(19703)
- 省(19490)
- 自然(18947)
- 自然科(18521)
- 自然科学(18516)
- 编号(18386)
- 自然科学基金(18238)
- 划(17978)
- 中国(16972)
- 成果(16328)
- 部(16153)
- 国家社会(15648)
- 重点(14502)
- 教育部(14324)
- 发(13580)
- 课题(13458)
- 性(13312)
- 大学(13030)
共检索到150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怡 李兵
近代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促使当时中国人的中华民族意识觉醒,进而使得中国的先进分子产生了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唤醒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革命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这个先锋队组织应运而生,并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担当起了唤醒中华民族意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时间流变中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赋予中华民族意识觉醒新的实践内容。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在伟大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意识新的觉醒,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注入不竭的动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晖 丁瑞雪
马克思主义从扎根中国开始就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紧密相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规律既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过程,也是成功地探索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从20世纪20年代建党伊始到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边疆治理的实践中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灵魂,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边疆治理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直接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机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族教育事业取得的重要历史成就与成功经验,其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本理念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该机制包括实事求是与理论自信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建设子系统、普常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兴学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建设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扶持理论—政策—实践互动子系统。该机制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初心与使命、有领导性与群众性、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传统、自洽性与开放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关系的辩证统一;不仅能为中国民族教育事业智慧导航,且能促进教育事业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双向建构、和谐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生力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任家乐
唤醒民众是党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与经济制度改革相结合的社会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作为社会教育重要机构及方法运用的图书馆及读书报活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学界研究的足够重视。本文通过中国共产党摸索建设乡村图书馆制度,以及后来与之相结合的读书报活动模式的形成过程,考察了从中央苏区开始到陕甘宁边区时期这种基层社会教育模式的形成,以及如何促进农民思想解放,使之构成积极拥护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的过程。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璐
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典型代表,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卓越的组织能力、务实的政策风格和持久的价值追求,肩负起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以理论自觉引领实践探索,确立了科学的革命观、发展观和现代化观,不断完善斗争策略、提高思维能力,善于制度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创造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性构建模式,在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大历史性飞跃的过程中,体现出深沉的人民情怀与强烈的历史担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妮娜 史卫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税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根据地时期的税收实践。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均通过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税收主张;根据地建设时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升华,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适合中国实际的税收思想和制度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税收思想的构建和税收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报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报刊 税收思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桑杰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生态建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太明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绝对贫困、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减贫史,党的减贫实践经历了制度式减贫、救济式减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式扶贫六大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以党的领导统领减贫事业、以先进理念引领减贫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减贫实践、以完善制度保障减贫活动。党的百年减贫实践已然取得历史性成就,展望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减贫重心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减贫场域由"农村为主"转向"城乡融合"、减贫方式由"治理贫困"转向"防止返贫"、减贫靶向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行计划生育是基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重要华章。随着中国人口发展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完善,特别是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实施,应该高度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中国人口国情,加强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生育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加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加强人口迁移流动和社会融合研究,加强科技进步对人口发展深刻影响的研究,加强新时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内涵及实现方式的研究。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师渠
近代中华民族自觉是历史的概念,需将之置于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五四后的20年间,中华民族自觉渐趋深化: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解放"的奋斗目标;九·一八后国难当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共同体坚定的民族信念,便是其最重要的表征。国共关系的演变对时局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制约作用,与此同时,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既已自觉,同样深刻地制约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换言之,中华民族追求自身解放,是民族的自觉,也是民族的大义,更是最大的民意,故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明晰此意,对于国共之所以能两度合作,以及抗战胜利后内战重起,国民党终归于失败,乃历史的必然,思过半矣。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琳 袁银传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从初具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的起步,再到中华民族地域、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共同体布局的基本完成与全面推进的辉煌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各民族人民群众为依靠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力量之源,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大团结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方法。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泽应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发展者和创造者,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创造性阐释,不仅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述,而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和结构体系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与概括。这些总结与概括既根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深处,同时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着扎根传统、立足现代并朝向未来的建构性特征,并因此极大地发展了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不断完善,精神宝库不断充实,精神传统得以传承,彰显了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的精神价值,整体上锻铸了中华民族迎接并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骨,书写了伟大建党精神,书写了中国人民精神的崭新篇章和辉煌史诗。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精神 创造性阐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海霞 白惠东
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至关重要。自我党成立至今,由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不同、任务不同,自然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全面改革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不断增多,意识形态工作也越发重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针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欣然
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为脉络进行梳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探索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端,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传播和发展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新中国的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工作在破旧立新中全面开展,改革开放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根据新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时调整。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建党百年来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表明,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之"基"、坚守党管意识形态之"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之"法"、恪守为民之"情"、遵循斗争之"道"、释放文化之"能",才能持续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意识形态工作 方法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肖玉飞
从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到逐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探索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部历史征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据社会矛盾变化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开辟了新民主主义经济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赎买方式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经曲折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创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