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4)
- 2023(10058)
- 2022(8799)
- 2021(8648)
- 2020(7033)
- 2019(16711)
- 2018(16924)
- 2017(31258)
- 2016(17986)
- 2015(20448)
- 2014(20733)
- 2013(19725)
- 2012(17963)
- 2011(16205)
- 2010(16102)
- 2009(14171)
- 2008(13524)
- 2007(11666)
- 2006(10120)
- 2005(8732)
- 学科
- 济(60274)
- 经济(60206)
- 管理(45723)
- 业(42354)
- 企(35733)
- 企业(35733)
- 方法(29925)
- 数学(25727)
- 数学方法(25398)
- 教育(22195)
- 中国(21012)
- 学(16376)
- 农(16115)
- 财(14938)
- 理论(14675)
- 业经(13582)
- 地方(12885)
- 技术(11302)
- 农业(10735)
- 和(10664)
- 贸(10233)
- 贸易(10228)
- 易(9904)
- 环境(9715)
- 务(9673)
- 财务(9615)
- 财务管理(9598)
- 教学(9516)
- 制(9443)
- 企业财务(9087)
- 机构
- 大学(243673)
- 学院(237969)
- 管理(93715)
- 济(82910)
- 理学(82077)
- 理学院(81087)
- 经济(80726)
- 研究(79792)
- 管理学(79581)
- 管理学院(79136)
- 京(53430)
- 中国(52077)
- 科学(50615)
- 范(41649)
- 师范(41350)
- 所(39302)
- 财(37250)
- 研究所(36200)
- 教育(35876)
- 中心(35150)
- 业大(34783)
- 北京(34526)
- 江(34132)
- 师范大学(34003)
- 农(33896)
- 财经(30430)
- 院(29079)
- 技术(28967)
- 州(28229)
- 经(27705)
- 基金
- 项目(167154)
- 科学(132049)
- 研究(129106)
- 基金(117692)
- 家(101236)
- 国家(100232)
- 科学基金(85779)
- 社会(77066)
- 社会科(72627)
- 社会科学(72607)
- 省(66352)
- 教育(65921)
- 基金项目(63054)
- 划(57732)
- 编号(55828)
- 自然(55557)
- 自然科(54221)
- 自然科学(54211)
- 自然科学基金(53200)
- 资助(47959)
- 成果(47444)
- 课题(40427)
- 部(38104)
- 重点(38070)
- 发(35939)
- 创(34840)
- 项目编号(34672)
- 教育部(33222)
- 年(33117)
- 规划(32323)
共检索到342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漆亮亮 陈莹
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内涵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尊老孝亲、父义母慈、兄友弟恭等美德,并多已成为我国公民的法律义务。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理应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这既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新时代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且个人所得税的制度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方面,存在明显的欠缺与不足。我国应立足当前社会婚姻家庭的新变化、新需求和新特点,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使之有利于弘扬夫妻和睦、尊老孝亲、父义母慈、兄友弟恭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从而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 家庭家教家风 传统家庭美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丽莉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民族精神的积淀和社会道德发展的精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要从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道德素养、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加强社会实践等方面增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中华传统美德 高职院校 社会道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中 王琪
该文探讨了"中华民族传统赏花理论"的八种主要理论表现形态。作者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赏花趣味与理论体系是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与审美趣味一脉相承的。为了促进我国民族花卉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自然花卉资源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深入研究并进而开发利用中华传统花文化资源的优秀遗产。
关键词:
中华花文化 赏花理论 赏花趣味 民族花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熊国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素质,是指我国历史形成的生存条件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在民众心理中的内化和沉淀,是由我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塑造、陶冶而成的人生基本态度、情感方式等方面所组成的有机的心理总体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国亮 邓海龙
新时代高校传统美德教育制度化是指以科学规范、系统完备的刚性制度促进和保障中华传统美德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实现新时代高校传统美德教育制度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强化对传统美德的价值认同是逻辑前提,完善传统美德教育制度体系是核心支撑,推进传统美德的日常生活化是关键环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璇
民族音乐是指各民族的音乐,是指民族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我国民族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都具有各自的特征,从旋律、调式、节奏、曲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各民族的个性气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一书共分六章,重点围绕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民族音乐教育是传递民族音乐文化,以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培养人的内容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不仅受
关键词:
传统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教育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存山
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伏羲和神农之世,就已从渔猎生产逐渐进化到了农业文明。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崇尚人伦道德的价值取向;至迟在夏、商、周三代,中国就已经有了以"明人伦"为宗旨的学校教育。简言之,农业文明加上以"明人伦"为主的学校教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等,是中华民族在耕读传统中形成的文化"常道",这些在当今时代也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以农立国 耕读传统 文化常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连锋 孙振东
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教育研究在处理民族性时尚存在以下问题:在教育内容上,未能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未能处理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在对学生学业成就状况归因分析时,未能处理好文化因素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对有关民族教育政策的误读和对民族教育"特色"的误解;二是后现代思潮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滥觞。充分认识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制约性,树立国家认同的高层次性观念,注重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思考民族性,坚持发展理念,合理定位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民族教育研究处理民族性的恰当思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杨树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明 刘丹航 郭世杰
中华传统节日彰显出浓郁的文化特征,蕴含了深厚的历史记忆,是文化传承和形塑社会的重要载体,节日活动更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是以节日为纽带,在社会互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涉及物质、制度和符号象征等文化事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一脉相承,节日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相互融合,既具有统一性,也体现出多样性。研究发现,随着现代化社会变迁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忽视了节日文化属性,对节日文化理解不足,造成节日环境氛围日渐式微、节日历史记忆淡薄、节日文化象征与精神内涵缺失等问题,因而提出将节日教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方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节日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以节日教育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增强节日文化教育研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康隆 吴合显
人类依靠文化在其历史进程中应对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建构起了各民族的生境。我国各民族生境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态基础,其以文化为纽带在我国各民族的生境中开展其交往交流交融事项,由此使中华各民族的生境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中华民族的共有生境。在中华民族生境中达成中华各民族的生态、生计与生命耦合体,这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境基础,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民族生境 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珍莲
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系统,两者的协同发展,既关涉少数民族本身的发展和进步,也关乎国家统一和整个民族的和谐。协同视域下的生成理念强调各系统要素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注重发展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共生。在逻辑上,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进化的"自组织"文化存在,民族教育政策是人类发展的"他组织"文化存在,增进两者协同是人类生命存在的自我优化,并在协同共生中实现生态和谐;在现实中,通过两者的协同,实现提升民族教育政策的效应以增加各民族文化的自我生发能力,弘扬民族教育政策正能量以规避低俗民族文化滋生和扩散的价值追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