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1)
- 2023(11414)
- 2022(9648)
- 2021(8836)
- 2020(7109)
- 2019(16441)
- 2018(16420)
- 2017(31113)
- 2016(16789)
- 2015(18981)
- 2014(18822)
- 2013(18470)
- 2012(17914)
- 2011(16400)
- 2010(16955)
- 2009(15468)
- 2008(15569)
- 2007(13907)
- 2006(12784)
- 2005(11716)
- 学科
- 济(80340)
- 经济(80162)
- 业(41826)
- 管理(41545)
- 企(33393)
- 企业(33393)
- 方法(31266)
- 数学(25957)
- 数学方法(25741)
- 中国(25254)
- 农(22440)
- 地方(21985)
- 业经(19275)
- 财(17727)
- 制(16699)
- 学(16453)
- 农业(14982)
- 融(14050)
- 金融(14046)
- 银(13592)
- 银行(13568)
- 行(13234)
- 贸(13102)
- 贸易(13088)
- 理论(12983)
- 和(12604)
- 易(12539)
- 发(12257)
- 地方经济(12022)
- 体(11770)
- 机构
- 大学(245027)
- 学院(243705)
- 济(101951)
- 经济(99891)
- 研究(92620)
- 管理(86652)
- 理学(73435)
- 理学院(72438)
- 管理学(71160)
- 管理学院(70688)
- 中国(69791)
- 科学(55125)
- 京(53145)
- 财(50913)
- 所(47575)
- 研究所(42778)
- 农(41763)
- 中心(40756)
- 江(39260)
- 财经(38850)
- 范(37482)
- 师范(37112)
- 经(35280)
- 北京(34474)
- 院(33320)
- 业大(32957)
- 经济学(32226)
- 农业(32134)
- 州(31273)
- 师范大学(30162)
- 基金
- 项目(155618)
- 科学(123134)
- 研究(116584)
- 基金(112154)
- 家(97827)
- 国家(96886)
- 科学基金(81969)
- 社会(76636)
- 社会科(71489)
- 社会科学(71468)
- 省(60277)
- 基金项目(58540)
- 教育(54763)
- 划(51504)
- 自然(50142)
- 自然科(48957)
- 自然科学(48946)
- 自然科学基金(48098)
- 编号(46967)
- 资助(45494)
- 成果(40940)
- 发(38737)
- 重点(36300)
- 部(35420)
- 课题(34430)
- 创(31845)
- 国家社会(31476)
- 发展(31288)
- 展(30758)
- 教育部(30634)
共检索到392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鸿
"日新"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素质的核心要素。在成就中华民族的各种历史传统中,内涵丰富、作用积极、超越时代、意义普遍的"日新"精神传统居于首要位置。从社会变革、政治发展及其思想动因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传承"日新"精神的历史过程,可以揭示这种精神传统的五个历史特征,即"日新"精神传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始终;"日新"精神传统是提升文明程度的主要思想动因;综合素质卓越的人才是"日新"精神传统的主要载体;弘扬"日新"精神传统的政治理论不断发展;每当危难之时"日新"精神传统都会大幅度激活。
关键词:
日新月异 历史传统 政治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与社会变革关系密切,高等教育发展理论通过引领高等教育发展实践,以适应社会变革甚或引领社会变革,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断丰富和创新。社会变革为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引。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创新应重视引领社会变革,转变视角;应避免理论的"依附",从发展理论的借鉴与移植转向到"高等教育化"的改造与创新;应倡导理论发展的多样性,从寻求普适性的发展理论转向主张发展理论的特殊性和多元发展理论的兼容;应不断拓展自身的问题域,从关注高等教育发展的工具理性转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理性的追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理论 创新 社会变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志民
以铁器牛耕推广、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以及农业主导性产业部门地位确立为特征 ,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奠基的重要阶段。农业的发展为生产关系革新、政治制度演替以及思想文化繁荣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是导致战国时代社会巨变的终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战国农业 郡县制 七国变法 重农思想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唐仲山 王一骄
自2014年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话语经历了从政策话语到学术话语、从外在逻辑到内在逻辑、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建构过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分析发现,现阶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话语书写仍存在主体地位的不充分性、体系建构的不完整性、表达与传播的工具性、书写主体与书写对象的失衡性等问题。未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术书写应实现由分散到系统的理论体系建构、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学理表达,由学术话语到大众话语的传播转换,使其学术话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彰显,逻辑体系更加完善,表达与传播更具实效性与感染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骆风
根据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证调查,指出目前两地初中学生在人类与环境、法制与纪律、理财与生活、礼貌与情谊、家庭与父母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国家与社会、人生与修养、科技与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比较两地中学生品德状况,香港中学生总体上优于澳门中学生;比较不同出生地学生品德状况,回归前从内地移民而来的学生品德总分最高、回归后移民而来的得分次之、出生和一直在港澳生活的学生得分第三、从其他地方移民而来的得分最低。借鉴文献资料,分析了出现上述现象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香港和澳门中学生公民教育的建议。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存山
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伏羲和神农之世,就已从渔猎生产逐渐进化到了农业文明。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崇尚人伦道德的价值取向;至迟在夏、商、周三代,中国就已经有了以"明人伦"为宗旨的学校教育。简言之,农业文明加上以"明人伦"为主的学校教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等,是中华民族在耕读传统中形成的文化"常道",这些在当今时代也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
以农立国 耕读传统 文化常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继轩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近代卷)全景式再现中国百年近代社会变革中私立教育跌宕起伏、绵延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国近代私立教育从"近世时期(1840—1911年)"到"近代时期(1911—1949年)"走过了"书院—新式学堂—私立学校"的转型发展阶段。晚清官学的沉沦与私学书院的衰落和清末传统私立教育向近代私立教育的转型;辛亥革命后的近代私立学校的设立与变革,近代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嬗变;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这三大专题展示了百余年来近代民办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探寻中国近代私立教育发展及其演进的历程,挖掘近代私立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揭示近代私立教育的发展规律,不仅对深化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当代民办教育的健康规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咨询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侯富强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契约法正经历一个不断变化与调整的过程,并体现出新的特征与发展。本文所述的现代契约法的特征与新发展,实质上更多地是从现代契约法的新动向、新变化与具体体现这一层面予以阐释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旨在以英美契约法等外国相关法律发展动向评析为主线,在研究相关著述的基础上,结合英美代表性判例,力图从现代契约法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薛晨浩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推进中国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长征主题、国家象征、文化本质、公园属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15个省(区、市)陆续出台本省段的建设方案、发展规划和管理条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保护成效明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一条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包含内容丰富,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西北地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策略。甘肃应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完成长征文化资源普查与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动红色旅游目的地提质升级,联合陕宁共同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解说系统、坚持科技引领和内容创新、培育长征文化的甘肃品牌、深入挖掘体验式参与式活动等方面发力,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文明家园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闫长远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但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的剧烈碰撞中中国因屡遭失败而陷入集体迷惘,难得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尤其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人逐渐走出了迷惘,民族精神得以重构。
关键词:
长征 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 重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甄丽娜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起步较早,先后经历了孕育、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成功范例。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高校与企业合作为社会服务和高校直接为社区服务等形式,具体内容包括科研服务、教育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多方面,其双向性、丰富性、针对性和实体化等特征对加强我国当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社会服务 美国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泽应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发展者和创造者,对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创造性阐释,不仅对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述,而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和结构体系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与概括。这些总结与概括既根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深处,同时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着扎根传统、立足现代并朝向未来的建构性特征,并因此极大地发展了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不断完善,精神宝库不断充实,精神传统得以传承,彰显了五千年中华伦理文明的精神价值,整体上锻铸了中华民族迎接并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骨,书写了伟大建党精神,书写了中国人民精神的崭新篇章和辉煌史诗。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中华民族精神 创造性阐释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孝诚
历史告诉我们,财政是国家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因此,财政从属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是,历史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财政的变革能够反作用社会的发展,而且,有时候这种反作用对社会的影响还十分强烈和深远。这里,就财政变革对社会的影响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择几历史典例证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魏奇 李娟 翁朱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