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3)
2023(4693)
2022(3846)
2021(3665)
2020(3170)
2019(6812)
2018(6608)
2017(12419)
2016(7177)
2015(7737)
2014(7957)
2013(7822)
2012(7401)
2011(6527)
2010(6760)
2009(6343)
2008(6499)
2007(5884)
2006(5100)
2005(4987)
作者
(21005)
(17437)
(17229)
(16815)
(11329)
(8612)
(7978)
(6663)
(6577)
(6416)
(6108)
(6009)
(5802)
(5702)
(5695)
(5414)
(5214)
(5209)
(5054)
(5043)
(4708)
(4422)
(4150)
(4139)
(4103)
(3906)
(3901)
(3896)
(3677)
(3573)
学科
(25191)
经济(25150)
管理(17957)
(17072)
(15047)
企业(15047)
(11534)
方法(10560)
中国(7951)
数学(7765)
数学方法(7608)
(7269)
理论(6760)
(6559)
(6410)
教育(6158)
业经(6079)
(5511)
银行(5497)
(5284)
地方(4964)
(4952)
(4814)
金融(4812)
(4510)
财务(4500)
财务管理(4487)
企业财务(4354)
农业(4147)
(4134)
机构
大学(101596)
学院(98514)
研究(35796)
(35645)
经济(34692)
管理(33184)
理学(27586)
理学院(27175)
中国(26721)
管理学(26592)
管理学院(26372)
科学(22980)
(21547)
(19390)
(18576)
(18417)
(17394)
中心(16976)
研究所(16819)
(15683)
师范(15444)
财经(15015)
农业(14571)
业大(14483)
(13711)
(13557)
北京(13533)
(12824)
(12599)
师范大学(12420)
基金
项目(63016)
科学(48778)
基金(45218)
研究(45193)
(40276)
国家(39898)
科学基金(33128)
社会(28561)
社会科(26933)
社会科学(26928)
(24512)
基金项目(22964)
教育(21561)
自然(21311)
(20997)
自然科(20837)
自然科学(20829)
自然科学基金(20481)
资助(18777)
编号(17718)
成果(16636)
重点(14672)
(13905)
(13811)
课题(13013)
(12994)
(12704)
科研(12193)
大学(11886)
国家社会(11834)
期刊
(42765)
经济(42765)
研究(31787)
中国(22632)
学报(20637)
(16650)
科学(16390)
教育(16389)
(16100)
大学(15074)
学学(13763)
管理(12911)
(11166)
金融(11166)
农业(10737)
图书(8480)
财经(8281)
(7190)
技术(7000)
书馆(6771)
图书馆(6771)
经济研究(6572)
(6294)
业经(6067)
(5653)
问题(5514)
业大(4922)
(4646)
论坛(4646)
理论(4320)
共检索到158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粉鸽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突出的特征品性。作为民族文化基因、精神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就包容性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实生物,道生气化思想为其提供了形而上的本原论根据;阴阳的消长变化,无独必有对、仇必和而解的主张为其提供了现实的运动论支撑;自信而不妄自尊大、自觉而不自以为是的并行不悖态度为其提供了思维方式引导;中和位育、生生不息的发展取向为其提供了价值追求。和而不同、并育共生的充满包容智慧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谐发展开拓了宽阔的道路,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滋养。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文利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进行了深入阐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是对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基础上的高度凝练,极其鲜明地指出了实现、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大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中国历代都重视实现“大一统”,促成中华民族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传统王朝,其继承前代经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清朝“大一统”的多维实践,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在清代的具体展开,有着丰富的实践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越云  樊志民  
历史时期形成的旱作农业类型是一种以旱作种植业为主、以养畜业为辅的,种养结合且结构功能较为完整的农业类型;而所谓游牧农业类型是一种以游牧业为主,结构功能并不完整的农业类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伴随作为游牧农业因素的家养牛羊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和渭河—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先后出现,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开始在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形成并逐步发展;至晚商时期开始,家马的出现与用于骑乘,使得上述非典型游牧农业类型或分化、或转型,在晚商西周春秋时期黄河上游—西辽河流域和渭河—黄河中下游流域之间基于农业类型的差异而形成的界限逐步明晰化,形成了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农牧关系。农牧关系的形成导致晚商西周王朝的政治格局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子夏  余雅晶  伍素  
实验哲学力图在批判传统哲学实践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哲学方法,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元哲学问题上的争论。然而由于未能明确问题的焦点何在,争论双方陷入了自说自话的窘境。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考察相关概念的清晰程度以及哲学实践的实际情况来得出关于实验哲学的攻击目标及其正当性的结论。由分析可知,实验哲学矛头所指的对象当中,当代扶椅哲学因其运作方式的自然化转向而难以成为攻击目标,哲学家进行思想实验的正当性则取决于哲学家是否能以直觉为证据。直觉又可分为表面直觉和健全直觉。由于传统哲学家也倾向于拒绝将表面直觉作为证据,因此这场争论的问题应聚焦于健全直觉能否被用作证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文物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保护,功在千秋。我国地大物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文物保护事关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事关社会主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袁玲儿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文明陷入“蒙尘”境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文明蒙尘”的悲惨命运;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华文明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迎来了文明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促进人类进步的文明复兴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蔡琴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了应对目前随工业文明发展而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不可持续现象的挑战,而且要以一种崭新的文明思想和形态实现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升华,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文化和思想基础。仅凭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兴盛有赖于中华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升华和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其发展的前提。西方的兴盛不仅在于工业化大生产及相应的设备和科技的全球普及,更在于与工业文明相一致的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全球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兴盛更准确地说是起始于工业革命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全球经济整合、生物圈遭到严重威胁的今天,中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樊丽明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体现了对《文史哲》杂志的殷殷嘱托和对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的未来期许,为新时代弘扬中华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强大动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葛园园  
通过对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康德、劳丹等大师科学哲学思想的应用,考察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首先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理论指出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核心的思维谬误,澄清一些该领域内长期纠缠不清的无谓争论,进而讨论形而上学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定合理性,最后运用网状模型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剖析,从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展现一个崭新的科学哲学的认识视角,并提供一些科学可靠的思维方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职业教育在现代化的转型中出现了异化,它深陷在工具化、手段化的泥潭,使得其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尊重。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的原因在于技术的异化及对其贫瘠的认知。只有在同技术历史与逻辑的对话中,祛除技术异化,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开启技术本身富含的精神资源,职业教育才有可能担负起未来的国家使命,真正回归其"教育"的本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泉兴  王琪  
研究生教育本质是研究生教育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不因研究生教育外在形态的改变而变化的根本属性。它是由研究生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笔者运用研究本质的基本方法,从历史、现实、哲学三个维度,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考察后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滕青  
对外汉语教学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无论在教材编写还是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这些经验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远程对外汉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京华  
虞夏商周,别称“姚姒子姬”,合称“四代”。四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代。政治上的创举、社会伦理的开端、学术思想的起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中庸》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汉书》接着说儒家者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可知“四代”是儒家共认的开创阶段。《尚书·虞夏书》记载的“虞廷十六字”,古称“三圣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既然认为有“道心”,就必然承认世界上有统一的客观的规则;既然认为有“人心”,就必然是承认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承认人类的作为与天道相背离的可能性,而应时时加以警惕。这一界定和分疏,既是儒学、理学、心学的渊源,也是中国哲学的开端。虞舜时期是“四代”中最初的时期,虞舜时期影响着上古时期大约1800年的文明历程,直到孔子、孟子出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庞虎  蔡亦恬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不是对中华文明的虚无,也不是被中华文明所消融,而是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互动发展。中华文明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巩固了认同基础,丰富了资源支撑,成为马克思主义异域发展的合理性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则激发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为中华文明优化了价值取向,强化了使命担当,激发了创新活力,充实了精神内涵,成为中华文明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发展,应树立起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远大视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重构为首要前提、以中华民族的主体性自觉为核心使命、以人类文明秩序的共融性建构为外部保障,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明意蕴,彰显中华文明的时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岩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具有和平发展的价值特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对中华文明属性特征的高度提炼,和平性在现实中通常体现于传统文化、沉淀于民族精神、作用于制度建设并附着于外交理念,这些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彼此交融、相互支撑,通过厚植文化底蕴、标注精神坐标、提供制度保障以及彰显世界意义为中国式现代化坚定选择和平发展战略供给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