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
- 2023(1820)
- 2022(1523)
- 2021(1387)
- 2020(1214)
- 2019(2553)
- 2018(2547)
- 2017(4354)
- 2016(2543)
- 2015(2911)
- 2014(2726)
- 2013(2748)
- 2012(2607)
- 2011(2377)
- 2010(2358)
- 2009(2005)
- 2008(2056)
- 2007(1754)
- 2006(1470)
- 2005(1311)
- 学科
- 济(6813)
- 经济(6808)
- 学(4964)
- 管理(4008)
- 业(3977)
- 企(2973)
- 企业(2973)
- 方法(2849)
- 税(2595)
- 数学(2526)
- 数学方法(2474)
- 税收(2372)
- 收(2342)
- 农(2121)
- 中国(2071)
- 财(1619)
- 水产(1606)
- 地方(1505)
- 制(1477)
- 业经(1420)
- 农业(1399)
- 和(1376)
- 动物(1291)
- 壤(1195)
- 土壤(1193)
- 土地(1179)
- 及其(1154)
- 生态(1146)
- 动物学(1077)
- 药(1071)
- 机构
- 大学(36385)
- 学院(35506)
- 研究(16795)
- 科学(13907)
- 中国(11860)
- 农(11806)
- 所(9960)
- 管理(9910)
- 济(9884)
- 经济(9511)
- 农业(9491)
- 研究所(9436)
- 理学(8607)
- 业大(8533)
- 理学院(8412)
- 京(8292)
- 管理学(7931)
- 管理学院(7874)
- 中心(7541)
- 室(7374)
- 实验(7043)
- 省(6864)
- 实验室(6786)
- 院(6583)
- 重点(6460)
- 江(6253)
- 农业大学(5981)
- 范(5600)
- 研究院(5573)
- 师范(5441)
共检索到52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昕 吴子龙 韩超 张浩 叶嘉 张东 马瑜 李朝
【目的】阐明我国特有植物中华卷柏中药用活性成分在不同产地、不同生育期及各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产自太行山系(小五台山、梁沟山区、摩天岭、狮子峰和万仙山)的5种野生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为材料,于2011年7月和10月,分别采集营养叶期和孢子叶期的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并分析不同生长发育期、不同产地中华卷柏中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的组织部位分布差异及分配比。【结果】5个产地的中华卷柏中均含有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但二者的含量及分布规律不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均高于扁柏双黄酮,且以梁沟山区中华卷柏全株中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最高,为5.498(7月)和6.6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维明
本文利用挖掘法和渐近方程y=1 -βd( β为深度系数 ,d为土壤深度 (cm) ,y为地表到土层d的根面积比例 ( 0~ 1 )揭示半干旱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常绿灌木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 1 )根面积指数(根面积 /地表面积 )随土壤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减小 ,这种格局有利于减缓植株地下部分对水分的竞争 ,从而经济、长时间地利用有限水分资源 ;( 2 )深度系数 ( β)、最大根系深度 (Rmax)、含 50 %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 (R50 )和含 90 %总根面积的根系深度 (R90 )均随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增大 ,这表明沙地柏可通过增大根系深度以补偿土壤水分的降低 ;( 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黎 钟俊生 汤建华 吴磊 许程林
根据2006-2007年"苏通渔01110"渔船按季度对江苏省沿岸海域(119°00′-123°00′E、31°40′-35°50′N)进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的调查。从中对筛选出的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仔稚鱼资源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季共采集到443尾,平均每站为36.9尾,以前弯曲期仔鱼为主;秋季共采集417尾,平均每站为34.8尾,以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为主。结合环境数据和历史调查资料分析表明,低盐度的水域更适合中华小公鱼的个体生长;水温和盐度的变化影响了该调查海域优势种鳀鱼的分布,显示了中华小公鱼在该海域内的数量优势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齐自元 胡钰梅 曹欢 刘海泉 谢庆超 赵勇
为了解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可食组织(性腺、肝胰腺、体肉、腿肉、钳肉)总砷含量、水溶性砷形态、脂溶性总砷含量分布特征,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组织总砷、水溶性砷形态和脂溶性总砷含量。结果表明:在雌蟹中总砷均值含量呈现性腺>肝胰腺>体肉、腿肉>钳肉的趋势,且有显著差异;在雄蟹中总砷均值含量呈现肝胰腺>体肉、腿肉>钳肉、性腺的趋势,且有显著差异;雌蟹和雄蟹不同可食组织总砷含量随体质量的增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8个省份中华绒鳌蟹成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总砷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在肌肉组织中6种水溶性砷的百分比为83.3%~99.6%,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6种水溶性砷的百分比为18.8%~51.8%,肌肉组织与性腺、肝胰腺组织中水溶性砷百分比有显著差异。在性腺(雌)和肝胰腺(雌、雄)组织中脂溶性总砷的百分比为14.3%~72.6%,3个组织脂溶性总砷百分比均值无显著差异,3个组织脂肪中总砷含量与相应组织总砷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相应组织脂肪含量无正相关性。可见,中华绒鳌蟹不同可食组织总砷含量存在差异性,水溶性砷是肌肉组织中砷的主要形态,砷甜菜碱(AsB)是水溶性砷的主要成分,在性腺(雌)和肝胰腺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的脂溶性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齐自元 胡钰梅 曹欢 刘海泉 谢庆超 赵勇
为了解中华绒鳌蟹不同可食组织(性腺、肝胰腺、体肉、腿肉、钳肉)总砷含量、水溶性砷形态、脂溶性总砷含量分布特征,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中华绒螯蟹不同可食组织总砷、水溶性砷形态和脂溶性总砷含量。结果表明,在雌蟹中总砷均值含量呈现性腺>肝胰腺>体肉、腿肉>钳肉的趋势,且有显著差异(P<0.05);在雄蟹中总砷均值含量呈现肝胰腺>体肉、腿肉>钳肉、性腺的趋势,且有显著差异(P<0.05),雌蟹和雄蟹不同可食组织总砷含量随体质量的增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8个省份中华绒鳌蟹成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总砷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在肌肉组织中6种水溶性砷的百分比为83.3%~99.6%,性腺和肝胰腺组织中6种水溶性砷的百分比为18.8%~51.8%,肌肉组织与性腺、肝胰腺组织中水溶性砷百分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性腺(雌)和肝胰腺(雌、雄)组织中脂溶性总砷的百分比范围为14.34%~72.59%,3个组织脂溶性总砷百分比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3个组织脂肪中总砷含量与相应组织总砷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相应组织脂肪百分含量无正相关性。可见,中华绒鳌蟹不同可食组织总砷含量存在差异性,水溶性砷是肌肉组织中砷的主要形态,砷甜菜碱(AsB)是水溶性砷的主要成分,在性腺(雌)和肝胰腺组织中存在一定量的脂溶性砷,尚未见中华绒鳌蟹脂溶性砷种类,新陈代谢,潜在毒性以及来源的相关报道。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郝永梅 孙振中 张玉平 戚隽渊 林惠山
对采自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雌性和雄性中华绒螯蟹身体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蟹肝胰腺和性腺对Pb、Cd、Cr、As的富集能力较强,而雄蟹肝胰腺对Cd、As的富集能力较强。DDTs和BHCs的个体富集能力性别差异不明显,但是表现出肝胰腺>性腺≥肌肉的器官分布差异。BHCs中β-BHC的异常高值和α-BHC与γ-BHC的比值小于3,说明中华绒螯蟹体内的BHCs具有较长的环境存留时间,并可能有林丹的新近输入。(DDE+DDD)/DDT的比值远大于1,说明该地区中华绒鳌蟹洄游和生活的水体环境中没有新的DDTs污染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余海 郭嘉 李恩杰 裴顺祥 吴迪 辛学兵
[目的]探索北京近郊九龙山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特征,了解森林植被对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定位观测方法,选用KEC-900空气离子检测仪,按日间时间、月份、海拔和坡向对北京九龙山11个侧柏林样地进行负离子浓度测定。[结果](1)北京九龙山不同季节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趋势不同,春、夏季日间浓度变化曲线为单峰型,春季峰值出现在12:00,夏季峰值出现在14:00,秋、冬季日间浓度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峰值均分别出现在8:00和18:00;(2)在月变化过程中,分别于5月和10月出现两个峰值(691个·cm~(-3)和920个·cm~(-3));(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海拔高度升高先升后降,海拔高于450 m后侧柏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大于林缘;⑷海拔140 m处的泗涧沟侧柏林4月份阳坡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略低于阴坡(P> 0.05),8月份阳坡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则显著高于阴坡(P <0.05)。[结论]北京九龙山侧柏林空气负离子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即空气负离子浓度随时间表现为"单峰型"或"双峰型",随海拔表现为"单峰型",且受坡向和时间共同影响。
关键词:
九龙山 空气负离子 侧柏 时空分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坤 崔玉洁 陈圣盛 熊伟唯 张续同 刘子健
为探究黄柏河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分别于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黄柏河干支流13个点位进行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大型底栖动物44种,分属于3门6纲14目38科,以节肢动物(65.91%)和软体动物(29.55%)为主。各季节优势种变化明显,冬季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纲为主,春季昆虫纲开始出现,夏季昆虫纲占比进一步增大,秋季优势种种群演化明显,冬春夏秋优势种更替率分别为56.25%,65.71%,68.42%和61.11%,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秀丽白虾、铜锈环棱螺和闪蚬。空间分布上,下游物种数目较少,但密度及生物量较高且以软体动物为主;上游物种数目增多,密度及生物量却逐渐降低,水生昆虫比例越往上游越高。季节分布上,物种数目变化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而总密度及总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同,都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多样性分析显示,物种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91~1.17,丰富度指数(d_m)为0.96~1.45,均匀度指数(J′)为0.57~0.66,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季节差异不明显。多元排序表明,不同季节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有很大不同,冬季为总磷与河床粒径;春季为海拔高程;夏季为化学需氧量、海拔高程和电导率;秋季为pH、浊度和总氮;造成底栖动物季节性差异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海拔高程、pH、浊度、电导率和水温。空间分布上,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程、营养盐水平、水温和河床粒径。相关性heatmap分析也表明,不同的底栖动物对环境因子响应差别较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峒 赵初晓
本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样本容量在54以下的DW统计量的分布特征,并给出小样本DW检验临界值表。同时用DW检验提出了一个判别最小二乘估计中是否存在虚假回归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DW分布 非平稳性 协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建辉 陈锦辉 高春霞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4—2014年在长江口水域标志放流中华鲟12570尾,标志回捕中华鲟24尾次,接收18枚落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AT)信息。本研究根据标志放流信息,分析研究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分布于经度跨度7°,纬度跨度9°的长江口水域和东海及黄海海域,主要聚集分布区为长江口水域和舟山群岛海域;(2)标志放流中华鲟具有显著的降海洄游趋势,放流后短期滞留在长江口淡水环境,7d后具有进入海洋的行为;(3)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进入海洋后,其迁移方向会出现随机性,在迁移过程中具有折返、转向、停滞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口增殖放流的中华鲟标志回捕信息开展研究,旨在揭示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为中华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杭亮 王俊儒 杨东风 舒志明 梁宗锁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
关键词:
紫花丹参 白花丹参 不同部位 有效成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林峰 凌晓晓 黄圣妍 高浩展 吴家森 陈俊辉 黄坚钦 秦华
【目的】探索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区土壤水解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主产区选取了259个样地,测定了土壤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木糖苷酶(XY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PHOS)等7种水解酶活性和主要的肥力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临安区山核桃林地土壤中7种水解酶活性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AG、BG、CBH、LAP、NAG、XYL、PHOS活性的块基比C_0/(C+C_0)分别为55%、42%、56%、49%、66%、47%、78%,全局莫兰指数(I_g)均大于0。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位于丰富等级的样地数分别占64%、56%、23%、45%,平均pH为5.76。58.7%的样地土壤肥力低于平均水平,仅32.7%的土壤肥力为Ⅰ、Ⅱ等级,大部分土壤肥力处于Ⅲ、Ⅳ等级。【结论】7种土壤水解酶中,AG、BG、CBH、LAP、NAG、XYL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它们的变异情况受人为扰动和地形结构因素的共同影响。PHOS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其活性空间分布主要受人为干扰的影响。7种水解酶活性均存在空间相关性,高低聚类情况相似。在岛石镇附近出现高值聚集,在清凉峰以及河桥、龙岗、昌化交界处附近出现低值聚集的情况,有机质、pH、碱解氮是影响水解酶活性高低值聚类的关键因素。土壤肥力指标分级和综合肥力得分结果表明:大部分林地土壤养分足以支撑山核桃林正常生长,但综合肥力还有待提高。图3表5参3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俊丽 张亚坤 刘新育 王明道 刘亮伟 陈红歌
为准确了解谷物中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的存在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这种抑制蛋白活性对谷物加工中外加木聚糖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选取小麦、大麦、黑麦、绿粒小麦、荞麦、燕麦、玉米、水稻和高粱9种常见的谷物为材料,测定了其籽粒以及籽粒不同部位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活性。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在小麦、黑麦、绿麦和荞麦中较高,分别为4.27,4.76,4.18,3.61 IA/mg;在大麦、燕麦中较低,分别为0.54,0.87 IA/mg;玉米、水稻和高粱中没有发现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进一步选取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较高的小麦、黑麦和绿粒小麦,分别测定其种皮、胚和胚乳中的木聚糖酶抑制蛋白活性。结果显示,...
关键词:
谷物 籽粒 木聚糖酶抑制蛋白 活性 分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彦峰 王兵 肖波 温奋翔
【目的】研究藓结皮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的影响,为认识和理解生物结皮的生态功能提供实证,同时也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的藓结皮为对象,测定了012cm土层藓结皮和无结皮处理土壤的7种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藓结皮和无结皮处理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其剖面分布特征的变化,并分析藓结皮和无结皮条件下不同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在012cm土层,藓结皮处理的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无结皮处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恒 廖超英 李晓明 孙长忠 王彦武 李亮
【目的】探讨固沙林土壤的生物性质,为制订合理可行的保持沙地森林持续经营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流沙地为对照,对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6种主要人工固沙林(花棒×踏郎混交林、沙柳林、踏郎林、沙棘林、樟子松林、河北杨林)林地0~5,5~20,20~40 cm土层的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4种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固沙林林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特征和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0~5 cm土层中,花棒×踏郎混交林林地土壤细菌数量最多,樟子松和沙棘林林地0~20 cm土层放线菌、真菌数量均较多。在0~5 cm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