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3)
- 2023(12489)
- 2022(10362)
- 2021(9792)
- 2020(7967)
- 2019(18321)
- 2018(17918)
- 2017(33954)
- 2016(18655)
- 2015(21300)
- 2014(21651)
- 2013(20768)
- 2012(19343)
- 2011(17397)
- 2010(18023)
- 2009(17216)
- 2008(16795)
- 2007(15674)
- 2006(13441)
- 2005(12260)
- 学科
- 济(71477)
- 经济(71401)
- 管理(51171)
- 业(48841)
- 企(41851)
- 企业(41851)
- 方法(32120)
- 融(27116)
- 金融(27112)
- 中国(26941)
- 数学(26325)
- 数学方法(26033)
- 银(25288)
- 银行(25265)
- 行(24403)
- 财(21793)
- 农(20960)
- 制(18311)
- 业经(18246)
- 理论(16721)
- 地方(16415)
- 学(15963)
- 务(14694)
- 财务(14663)
- 财务管理(14620)
- 农业(14038)
- 企业财务(13923)
- 贸(13460)
- 贸易(13447)
- 易(13035)
- 机构
- 大学(264608)
- 学院(263690)
- 济(103216)
- 经济(100637)
- 管理(94595)
- 研究(84320)
- 理学(80208)
- 理学院(79311)
- 管理学(77796)
- 管理学院(77310)
- 中国(70611)
- 京(55043)
- 财(52411)
- 科学(50103)
- 江(42090)
- 所(41990)
- 中心(41820)
- 农(41164)
- 财经(41051)
- 研究所(37698)
- 范(37560)
- 师范(37187)
- 经(36928)
- 业大(36010)
- 北京(35023)
- 州(34879)
- 经济学(33136)
- 农业(32144)
- 财经大学(30282)
- 经济学院(29995)
- 基金
- 项目(164014)
- 研究(127204)
- 科学(126810)
- 基金(113840)
- 家(96586)
- 国家(95600)
- 科学基金(81311)
- 社会(78434)
- 社会科(74046)
- 社会科学(74020)
- 省(66447)
- 教育(60869)
- 基金项目(59643)
- 编号(55380)
- 划(54591)
- 自然(48792)
- 成果(47936)
- 自然科(47590)
- 自然科学(47576)
- 自然科学基金(46722)
- 资助(46318)
- 课题(38900)
- 重点(37416)
- 部(36201)
- 发(36127)
- 创(34853)
- 项目编号(34177)
- 性(33927)
- 年(32941)
- 大学(32469)
- 期刊
- 济(118526)
- 经济(118526)
- 研究(81156)
- 中国(56759)
- 财(43763)
- 教育(40676)
- 学报(39939)
- 农(38075)
- 融(37766)
- 金融(37766)
- 科学(34272)
- 管理(33249)
- 大学(31108)
- 学学(28121)
- 农业(24456)
- 技术(23029)
- 财经(21266)
- 业经(19381)
- 经(18373)
- 经济研究(18318)
- 图书(16987)
- 问题(15492)
- 版(13746)
- 理论(13111)
- 业(12744)
- 财会(12713)
- 贸(12471)
- 书馆(12373)
- 图书馆(12373)
- 技术经济(12364)
共检索到407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秀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意义。首先,需要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两者互补互动的教育功效。其次,需要注重内容对接与载体创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传播。最后,需要发挥理性批判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到自觉甄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晓璐 潘宁 朱博闻
德性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诚信的主要类型,传统社会诚信建设是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多维互动的动态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化,制度诚信逐渐成为中国现代社会诚信的主要类型。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推动诚信知识与思维的嵌入,有助于形成对诚信的理性认识,进而在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诚信。
关键词:
诚信 德性诚信 制度诚信 诚信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焱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优秀的道德品质、卓越的政治智慧以及崇高的价值观等,使人们的思想更具理性与厚重,让政治生态更为平衡,对后世的修身、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由隋灵灵和曲丽宏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9月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读本》一书,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思想政治理论精髓,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后世修身、治国和教育的重要引导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靖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提升、实效性的增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两者的有效融合需要提升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与输出能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的教学体系,突出实践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程的教学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菲 孙立锐 王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科学素养和鲜明的个性化自我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信仰不健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历史必然。马敬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意识形态、思想品质、文化素养教育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围绕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展开研究,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中的价值,并结合教学分析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实现路径,为进一步灌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萌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梦"的概念被创造性地提出。这一理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深刻的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下,文章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梦"的融合问题进行相关探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不完善,思政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存有热点困境,思政教育存在脱离指导实际倾向的问题。应当引用"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大纲;发挥"中国梦"的热点功能,激发师生共鸣;利用"中国梦"的精神内涵,感染学生的情操品格。
关键词:
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理论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王传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晓霞 霍洪宝
中国自古就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格涵养诉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教材、课堂、选修、实践、阅读、网媒、师风和测评等载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正效应,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扬理想、疏引情怀的亲和力,这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性涵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
德性涵养教育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颖
探讨情感教育缺失的表现。论述情感教育在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价值。阐释以情感体验为载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教学 情感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楠楠 王久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传统文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代兴梅 刘彦伯 张艳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实践教学创新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规范化设计、教学思维、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对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手段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创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状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根基和理论基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学习精神和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和打造网络媒体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