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8)
2023(12444)
2022(10390)
2021(9922)
2020(8122)
2019(18721)
2018(18448)
2017(33780)
2016(19510)
2015(22381)
2014(22837)
2013(21708)
2012(20428)
2011(18304)
2010(19021)
2009(18016)
2008(17449)
2007(16361)
2006(14159)
2005(13012)
作者
(53256)
(44324)
(44287)
(42649)
(27982)
(21413)
(20622)
(17213)
(17089)
(16169)
(15075)
(14909)
(14004)
(13960)
(13956)
(13859)
(13809)
(13014)
(13005)
(12857)
(11340)
(11086)
(10799)
(10349)
(10129)
(10123)
(10084)
(9993)
(9080)
(8944)
学科
(67892)
经济(67822)
管理(47320)
(44854)
(37382)
企业(37382)
中国(31512)
方法(30835)
(26868)
金融(26864)
数学(25972)
数学方法(25612)
(24827)
银行(24800)
(24000)
教育(23319)
(20227)
(19890)
理论(17413)
(17379)
(16580)
业经(16234)
地方(15858)
农业(13530)
(13368)
贸易(13354)
(12994)
(12892)
财务(12858)
财务管理(12820)
机构
大学(273039)
学院(266103)
(98683)
经济(96041)
研究(91476)
管理(90402)
理学(76641)
理学院(75656)
管理学(73933)
管理学院(73415)
中国(70337)
(58685)
科学(55010)
(48925)
(46443)
(46164)
师范(46048)
中心(43867)
(43186)
(42885)
研究所(41786)
财经(38340)
教育(38299)
北京(37972)
业大(37224)
师范大学(36962)
(35154)
(34568)
农业(33738)
(32283)
基金
项目(165487)
研究(130126)
科学(128668)
基金(113249)
(96265)
国家(95219)
科学基金(79942)
社会(78359)
社会科(73827)
社会科学(73800)
教育(67688)
(67371)
基金项目(58875)
(57457)
编号(57455)
成果(51601)
自然(47939)
自然科(46803)
自然科学(46789)
资助(46421)
自然科学基金(45943)
课题(42484)
重点(38761)
(37734)
(37317)
(36131)
项目编号(35254)
(34783)
(34741)
教育部(33001)
期刊
(111862)
经济(111862)
研究(89438)
教育(65378)
中国(64442)
学报(42140)
(39809)
(39513)
(36634)
金融(36634)
科学(35431)
大学(33381)
管理(31981)
学学(29104)
农业(25824)
技术(25801)
财经(19826)
业经(17498)
图书(17244)
(17171)
经济研究(17111)
职业(16113)
问题(14382)
(13759)
(13674)
(13306)
论坛(13306)
理论(12577)
书馆(12507)
图书馆(12507)
共检索到421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菲  孙立锐  王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科学素养和鲜明的个性化自我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信仰不健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历史必然。马敬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王传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状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根基和理论基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学习精神和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和打造网络媒体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楠楠  王久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振春  
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展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媛  
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之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发挥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高校应不断探索融入路径。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丰富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及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来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世衡  
文章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和解读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把中国梦的内容融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中。本文结合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提出了融入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路径:强调认知方式、强调情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社会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殷艳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作为切入点,介绍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师资建设、文化挖掘、实践融入、方法拓展、技术应用以及环境营造等层面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秀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意义。首先,需要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两者互补互动的教育功效。其次,需要注重内容对接与载体创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传播。最后,需要发挥理性批判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到自觉甄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娇  
<正>人工智能是颠覆性的技术存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诉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人工智能伴随着新理念、新业态以及新模式等出现,其发展、应用对于教育的开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审思基于技术向度的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风险,深掘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优化创新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是时代使然。
关键词: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云霞  洪涛  
新媒体“文化基因”是新媒体设计思想最初的精神内涵,是它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思想元素,表现为平等交互、个体主义、人文主义以及人机合一取向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新媒体“文化基因”的脉络中去审视它,理解它,用好它,运用新媒体文化特质、文化产品和表达方式等,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新媒体的文化价值,才能真正让新媒体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洪军  
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道德信念,培养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是具有挑战性的。"讨论式"教学对学生主体性思维、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优位于传统学习方式。利用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有利契机,充分运用课堂的理解、导入、问答技能,把握兴趣、语言、情绪等感性调控机制,融传统文化于当下知识体系中,并辅以设施与考评,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文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兼具意识形态特性和人文关怀特性。文化既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政治的导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德树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必然采取的教育模式,也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代前沿思想动态的重要纽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科学、有效地融入具有高度时效性的文化内涵,对树立良好校园风气、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