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3)
2023(9902)
2022(7803)
2021(7413)
2020(5646)
2019(12608)
2018(12216)
2017(22316)
2016(12125)
2015(13688)
2014(13858)
2013(12869)
2012(11936)
2011(10472)
2010(10949)
2009(10465)
2008(9275)
2007(8481)
2006(7394)
2005(6907)
作者
(33869)
(27688)
(27395)
(26382)
(17507)
(13224)
(12592)
(10845)
(10772)
(10213)
(9487)
(9471)
(8895)
(8828)
(8736)
(8682)
(8283)
(8060)
(7989)
(7891)
(7189)
(6895)
(6657)
(6424)
(6393)
(6227)
(6211)
(6081)
(5777)
(5744)
学科
(38630)
经济(38572)
管理(29977)
(27757)
(25668)
金融(25661)
(24705)
企业(24705)
(23020)
银行(22999)
(22397)
中国(20899)
理论(14021)
(13476)
方法(13043)
业经(12739)
(12728)
(12551)
地方(11080)
中国金融(11034)
(10777)
(9817)
教育(9379)
数学(9038)
数学方法(8831)
农业(8732)
教学(8441)
(8296)
财务(8246)
财务管理(8233)
机构
学院(161200)
大学(158359)
(57942)
经济(56263)
研究(55628)
管理(52750)
中国(48088)
理学(44013)
理学院(43478)
管理学(42489)
管理学院(42196)
(34192)
科学(33631)
(30968)
(27792)
中心(27681)
(26586)
(26286)
研究所(25147)
(24510)
师范(24162)
财经(23628)
(22262)
业大(22200)
技术(21808)
北京(21752)
(21319)
(20804)
农业(20322)
师范大学(19149)
基金
项目(104179)
研究(82196)
科学(79611)
基金(69836)
(60636)
国家(59950)
科学基金(50017)
社会(49039)
社会科(46246)
社会科学(46237)
(43787)
教育(39784)
编号(36055)
(35920)
基金项目(35661)
成果(31603)
自然(29241)
自然科(28542)
自然科学(28530)
自然科学基金(27996)
资助(27983)
课题(27187)
重点(24474)
(23594)
(23488)
(22765)
项目编号(22351)
(21957)
(21717)
创新(20964)
期刊
(69329)
经济(69329)
研究(51423)
中国(40739)
教育(33036)
(30571)
金融(30571)
学报(27053)
(25546)
(25206)
科学(22588)
管理(21137)
大学(21131)
学学(19600)
农业(16302)
技术(16217)
财经(12361)
业经(11814)
职业(11252)
经济研究(10836)
(10717)
图书(9066)
(8635)
问题(8450)
(8110)
论坛(8110)
(8004)
理论(7563)
技术教育(7440)
职业技术(7440)
共检索到262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慧生  张广斌  蒋亚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最有效的路径。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向传统文化教育的转化,是当前课程教材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课程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的研究逻辑。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定位偏离和内容选择标准研究不足等相关基础性学理问题,通过以“一主两副”的内容选择维度和“类别呈现”的内容衔接维度,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材体系的多维分析图谱。基于多维分析图谱,综合运用现代智能技术,搭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视化分析平台,有助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系统地融入现代课程教材体系的实践路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教材建设中的创新性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倩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金融基础》课程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才兼备金融人才的必要举措,也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金融学科领域的传承与创新的现实需求。文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金融基础》进行多方位的整体设计,进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三方面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金融基础》教学的实践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洪修  刘燕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是持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在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是学校课程体系应有的价值追求,学校课程体系在文化选择与组织中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自觉感知要素运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实现,需要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化价值取向,促进学校课程体系与文化生态环境的互动;需要挖掘不同维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维持学校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文化平衡;需要建构动态开放的学校课程要素,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有效性,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更好地为新时代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在理念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与德育有机结合;在实践做法上,通过融入式教学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为中职思政课有效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秀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意义。首先,需要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到两者互补互动的教育功效。其次,需要注重内容对接与载体创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与传播。最后,需要发挥理性批判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到自觉甄别、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雪秋  
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当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让正处于人生价值观树立关键节点的青少年们沐浴在优秀文化阳光的照耀之下,是民族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完美契合了现代思想道德政治与法治课堂的要求。唯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堂建构的重要价值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荣丽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语境冲突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是增强民族文化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前提,也是提升在校大学生阅读体验的迫切需要。文章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为切入点,从"适应时代要求、提供精神支撑、积极推陈出新、助力民族复兴"等逻辑路线出发,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双重实践向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玲  
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交际者对中国文化内容的陌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加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路径。我们要通过充分利用、挖掘现行教材,在大学外语教学中下足渗透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功夫。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加强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路径。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语言学习中文化不可缺位,大学阶段英语跨文化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本土文化的重要地位,而当前对外文化交流和外语学习者中存在的"中国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芮梦霞  李月琴  
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回应,是实现从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育人理念转向的本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中国人优秀的心理品质,含有诸多关于身心健康、品德修为的理念,蕴含丰富的“育心”“育德”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具备可行性支撑,具有研究价值。在对心理育人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契合点的阐释过程中,提出通过找准心育范畴、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融入心理课教学、融入实践服务、融入文化建设、探索心理干预模式的文化适用性、打造育心育人品牌等举措,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与运用于高校心理育人工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伟  熊坚  岳洪  
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漫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教育进路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接下来亟须在培育工匠精神、造就德技双馨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回应。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向度及现实困境,可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与专业内涵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全面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菲  孙立锐  王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科学素养和鲜明的个性化自我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信仰不健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历史必然。马敬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从形而下的知识、技术层面的浅层渗透,跃升为形而上的思想、精神层面的深度融合,成为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从应然层面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语文课程性质应彰显其民族性,语文课程目标需提振学生文化自信,语文课程内容要开阔学生文化视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可重构学生的精神世界。但两者融合的实然表征则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待统一,工具理性目标和价值理性目标有待整合,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有待显性化,传统文化教育过程的体验性有待提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应通过转变观念,合理定位语文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功能;借鉴历史,吸收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精华;观照现实,完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评价;勇于创新,促进传统与现代的理性链接等路径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成飞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其重点在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与学生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融合,以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具有很多的契合点,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在拓展文化育人渠道、丰富学生职业生涯选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通过传统与时代、教学与实践、硬环境与软环境、制度先行与思想引领、企业力量与社会资源的相互融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