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0)
- 2023(17759)
- 2022(14954)
- 2021(14559)
- 2020(11811)
- 2019(27499)
- 2018(27291)
- 2017(50019)
- 2016(28140)
- 2015(32511)
- 2014(32885)
- 2013(31324)
- 2012(28769)
- 2011(26010)
- 2010(26369)
- 2009(23847)
- 2008(22736)
- 2007(20262)
- 2006(17802)
- 2005(16044)
- 学科
- 济(99072)
- 经济(98962)
- 管理(72462)
- 业(66102)
- 企(55400)
- 企业(55400)
- 方法(43775)
- 中国(40862)
- 数学(37138)
- 数学方法(36638)
- 融(28075)
- 金融(28071)
- 农(27418)
- 教育(27336)
- 银(26992)
- 银行(26955)
- 财(26221)
- 行(25999)
- 业经(23748)
- 理论(23222)
- 学(22613)
- 制(21630)
- 地方(21500)
- 贸(20232)
- 贸易(20212)
- 易(19738)
- 农业(18373)
- 务(16888)
- 和(16876)
- 财务(16815)
- 机构
- 大学(385988)
- 学院(378128)
- 济(144329)
- 经济(140789)
- 管理(138770)
- 研究(130117)
- 理学(119046)
- 理学院(117581)
- 管理学(115264)
- 管理学院(114571)
- 中国(98977)
- 京(84407)
- 科学(78028)
- 财(67563)
- 所(64346)
- 范(61892)
- 师范(61428)
- 中心(59700)
- 研究所(58520)
- 江(56644)
- 北京(55185)
- 财经(53904)
- 农(53601)
- 业大(50971)
- 师范大学(49800)
- 经(49029)
- 院(47058)
- 州(46918)
- 教育(46454)
- 经济学(44406)
- 基金
- 项目(249295)
- 科学(195784)
- 研究(194508)
- 基金(175291)
- 家(150059)
- 国家(148595)
- 科学基金(126695)
- 社会(118844)
- 社会科(112285)
- 社会科学(112255)
- 省(97768)
- 教育(96401)
- 基金项目(91770)
- 划(83652)
- 编号(82726)
- 自然(78235)
- 自然科(76380)
- 自然科学(76365)
- 自然科学基金(74952)
- 资助(72296)
- 成果(72105)
- 课题(60578)
- 重点(56951)
- 部(56731)
- 发(54338)
- 创(51941)
- 项目编号(50983)
- 年(50107)
- 大学(49808)
- 教育部(49676)
- 期刊
- 济(158728)
- 经济(158728)
- 研究(126167)
- 中国(86355)
- 教育(82079)
- 学报(56167)
- 财(51366)
- 科学(50852)
- 管理(50523)
- 农(49001)
- 大学(44962)
- 融(42632)
- 金融(42632)
- 学学(39167)
- 技术(35941)
- 农业(33999)
- 财经(26229)
- 图书(25572)
- 经济研究(25436)
- 业经(24805)
- 经(22600)
- 职业(20322)
- 问题(20021)
- 书馆(18123)
- 图书馆(18123)
- 业(18070)
- 坛(17961)
- 论坛(17961)
- 理论(17772)
- 贸(17221)
共检索到583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于新时期思政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与推动作用,能够引导青年学生规范自身思想言行,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养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意识形态、增强思想引领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重要路径,在内容选择和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也需考察和顺应中国当下的具体国情,更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质和凝聚作用。既要紧跟现代时事发展,又要不忘过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共通,加大创新学习力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 继承 创新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初益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文化自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娴静
新时期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创新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也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并领会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期希望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温雪秋
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融入当代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让正处于人生价值观树立关键节点的青少年们沐浴在优秀文化阳光的照耀之下,是民族文化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质完美契合了现代思想道德政治与法治课堂的要求。唯有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课堂建构的重要价值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根基,才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婉莹
思政课程作为当下高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媒介,正如《思政课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一书所写的那样,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书共分为三大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当下时代中,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亚东
书名:《传统文化下的高校美育研究》作者:李琪出版社:中国原子能出版社ISBN:978-7-5221-0109-5出版时间:2019年9月定价:40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累并沉淀了许多关于审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可以增强人的审美意识,提升人的精神文化素养,熏陶净化人的心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相融合有助于激发二者的内生动力,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美育的正确指引作用,推动高校美育向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持续发展。由李琪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传统文化下的高校美育研究》一书,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美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永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千年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思政课是一门公共理论课程,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二者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充实思政课程资源,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高效实现。二者的融合可以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促使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基于此,笔者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一书,对二者的有效融合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和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建林 周琳
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校育人工作从根源上汲取民族文化的力量,助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职文化育人现状存在的问题简要剖析,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要素,并结合高职院校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两者融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育人 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楠楠 王久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关键词:
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传统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建军
深化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主渠道作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要把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载体,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和熏陶;要大力支持和组织好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人格垂范作用,以此带动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鹏
增强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但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难度。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建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对传统文化加以科学合理的阐释,以促进大学生认同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对话 当代价值 阐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