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6)
2023(6922)
2022(5533)
2021(5275)
2020(4171)
2019(9548)
2018(9317)
2017(15960)
2016(8543)
2015(9462)
2014(9398)
2013(8993)
2012(8115)
2011(6883)
2010(7092)
2009(6691)
2008(6831)
2007(6366)
2006(5578)
2005(5013)
作者
(22510)
(18659)
(18282)
(17340)
(11901)
(8640)
(8375)
(7030)
(6943)
(6794)
(6354)
(6270)
(5939)
(5929)
(5672)
(5550)
(5512)
(5456)
(5435)
(5317)
(4633)
(4449)
(4403)
(4305)
(4276)
(4252)
(4183)
(4033)
(3727)
(3621)
学科
管理(40909)
(35570)
(35372)
企业(35372)
(23715)
经济(23687)
技术(14589)
技术管理(11456)
(10492)
业经(9643)
理论(9415)
方法(9172)
中国(9165)
(7679)
财务(7658)
财务管理(7640)
(7514)
企业财务(7270)
(7260)
(6610)
(6488)
(6475)
银行(6475)
教育(6350)
(6192)
(6075)
经营(5901)
教学(5815)
人事(5770)
人事管理(5768)
机构
学院(110658)
大学(109020)
管理(48378)
理学(39516)
理学院(39054)
(38716)
管理学(38594)
管理学院(38316)
经济(37510)
研究(31964)
中国(28052)
(23364)
(21242)
(19862)
科学(18462)
中心(16659)
(16180)
(15645)
师范(15453)
财经(15112)
北京(14859)
技术(14555)
(14480)
(13640)
商学(13160)
商学院(13006)
职业(12746)
研究所(12698)
业大(12225)
师范大学(12063)
基金
项目(69908)
研究(56724)
科学(56166)
基金(48074)
(40514)
国家(40034)
科学基金(36026)
社会(34774)
社会科(32898)
社会科学(32892)
(29956)
教育(27928)
基金项目(25512)
(24142)
编号(23850)
自然(22090)
(21656)
自然科(21619)
自然科学(21617)
自然科学基金(21301)
成果(19933)
创新(18887)
课题(17610)
资助(17319)
重点(15692)
项目编号(15410)
(15085)
(14696)
(14570)
规划(14497)
期刊
(50717)
经济(50717)
研究(34650)
中国(32856)
管理(26163)
教育(23354)
(19692)
技术(14259)
科学(13944)
学报(12114)
(11881)
金融(11881)
大学(10374)
(10013)
学学(9052)
图书(8450)
科技(8348)
业经(8112)
财经(7628)
职业(7596)
(7212)
论坛(7212)
(6729)
会计(6718)
农业(6630)
技术经济(6620)
书馆(6387)
图书馆(6387)
经济研究(6360)
(6352)
共检索到186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在管理工作中,文化会影响管理者的价值判断、战略目标与执行策略、方式,因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构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路径。本文提出中文语境下“管理”的定义、逻辑与框架,旨在推动传统管理智慧融入现代企业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潘妙辉  
中华传统文化对滋养民族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有责任主动配合、大力支持教学部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文章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现状,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雪静  任焕茹  
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领域的推行必将是一场艰巨持久的教育硬仗,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高职课程和教材体系中添设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养传统文化师承者,打造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坚持文化氛围熏陶,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浸润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打造传统文化新媒体平台;汲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高职逐渐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惯性和文化引力,使传统文化教育蔚然成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心娟  王丙楠  巩文杰  高程  
通过双盲编码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领域归纳为“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家领导方式”及“企业危机应对”五个领域。通常意义上的传统文化是指儒家、佛教及道家文化,即儒、释、道,这三家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给予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一起蓬勃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也日渐丰富。在这过程中,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国庆   王紫依  
<正>随着这建立我国自主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开展新时代营销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地位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文化自信增强,“国潮”作为一种新兴消费现象已成为引领市场潮流的焦点。自2011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国潮”相关搜索量已增长逾五倍,中国顶尖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也随之逐年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国潮消费主体主要由90后与00后人群构成。他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与文化认同,这使他们更易接纳“国潮”品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有效性,增强中职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更好地为新时代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通过调研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在理念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坚持与德育有机结合;在实践做法上,通过融入式教学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为中职思政课有效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肩负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是促成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机制。教材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质是引导中华文化身份意识觉醒和确立国家文化自信,是培育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强基石。中小学教材建设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利用现代装帧设计与可视化技术,鲜活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形、意、神;建构品牌教材和专题系列,多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时代意蕴。为此,需要健全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制度体系与组织机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统筹规划与具体实施;增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学理支持和范式指导;建立中小学教材建设价值共创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研发资源和共享平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春玲  
<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播及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场所。进入新时代,随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职能、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色与定位》一书是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永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千年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思政课是一门公共理论课程,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二者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充实思政课程资源,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高效实现。二者的融合可以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促使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基于此,笔者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一书,对二者的有效融合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和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茵茵  
<正>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培育现代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保留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让它们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焕发生机,成为现代教育各界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国亮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日前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陈部长指出:"中国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行为方式怎么调整,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丰富的阐述。在这个方面发生问题,我们就会发生底色的亏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段言简意赅的话语,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说得生动形象而又语重心长。
关键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凡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所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基础,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高尚情操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在高等学校文化育人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在高等学校文化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传统文化接受偏离、功利化办学倾向明显、教师育人效能缺位和育人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高等学校需要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加重视教师的文化自觉养成、校园文化的涵养熏陶等,采取有效措施,把"无形"的文化"有形"落地,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自信自强、开拓创新和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国祚  
界定传统文化必须考虑本土原创、民族特色、历史沿革三个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许多可以称之为精华的思想理念、智慧哲理、名言警句。使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积淀,因而有不同的文化传承,并构成不同的基本国情,进而影响各自的发展道路和发展前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随历史前进的脚步,不同程度地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倩  
新时代要实现文化产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是以精神消费为主要生产目的,以符号生产为主要生产内容,以创意管理为主要治理模式的新型产业形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在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市场作用下、在科技创新推动中,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以满足国家发展和人民消费需要,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