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76)
2023(10162)
2022(8393)
2021(8088)
2020(6329)
2019(14411)
2018(14171)
2017(24718)
2016(14191)
2015(15973)
2014(16091)
2013(15289)
2012(14310)
2011(13067)
2010(13400)
2009(12635)
2008(12416)
2007(10990)
2006(9696)
2005(9233)
作者
(39662)
(33079)
(32783)
(31462)
(20866)
(15838)
(15140)
(12722)
(12551)
(11896)
(11396)
(11273)
(10737)
(10602)
(10591)
(10180)
(9678)
(9664)
(9598)
(9361)
(8502)
(8121)
(7978)
(7744)
(7567)
(7460)
(7395)
(7260)
(6699)
(6658)
学科
(46153)
经济(46058)
管理(42130)
(33561)
(28124)
企业(28124)
中国(16315)
(16314)
(15159)
(15077)
方法(14517)
(12928)
环境(12407)
业经(12381)
(12247)
数学(11589)
数学方法(11421)
(10861)
金融(10854)
(10812)
银行(10787)
(10392)
理论(10299)
农业(9516)
地方(9458)
(9176)
体制(9068)
(9000)
教育(8545)
(8384)
机构
大学(191456)
学院(190294)
(74216)
经济(72345)
研究(71710)
管理(65904)
中国(56679)
理学(54852)
理学院(54132)
管理学(53171)
管理学院(52806)
科学(42282)
(41787)
(39254)
(36266)
中心(33415)
研究所(32555)
(32459)
(31313)
财经(29077)
(27778)
师范(27420)
北京(26737)
业大(26538)
(26438)
(26274)
农业(25083)
(24656)
经济学(22745)
技术(22220)
基金
项目(124590)
科学(97066)
研究(95889)
基金(87760)
(76673)
国家(75980)
科学基金(63735)
社会(59579)
社会科(56126)
社会科学(56115)
(48672)
基金项目(45347)
教育(45274)
(41597)
编号(39757)
自然(38449)
自然科(37373)
自然科学(37363)
自然科学基金(36683)
成果(34835)
资助(34600)
重点(29348)
课题(29318)
(28745)
(28028)
(26853)
(26130)
(25115)
国家社会(24927)
创新(24503)
期刊
(90626)
经济(90626)
研究(61945)
中国(50865)
(32300)
教育(31708)
学报(31261)
(31039)
科学(27751)
管理(26706)
大学(24193)
学学(22246)
(22007)
金融(22007)
农业(21064)
技术(17382)
财经(14717)
业经(13789)
经济研究(13574)
(12756)
(11681)
问题(11241)
职业(10430)
(10360)
图书(10352)
(10323)
国际(10179)
世界(9917)
(9336)
论坛(9336)
共检索到315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康达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彩云  隋筱童  
总结中国土地制度确立、改革及不断完善的过程,可发现中国土地制度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变革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到人民公社时期确立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权分置",无一不是土地制度变革与生产力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土地制度变革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农村,还体现在通过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真  
新时代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区域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区域格局逐步优化,这对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与支撑。文章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变历程进行阐述回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进行探究,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晖  巩前文  
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重要举措为研究起点,总结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从"政府意识"上升到"国家意志";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互融互促机制生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框架基本形成,保障能力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得益于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同行、政府主导与多元共治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和城镇与农村人居环境共治等重要举措的实施。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短期经济利益让渡于长期发展和全民参与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压舱石等基本经验。今后应继续推进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绿色观念,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并驾齐驱;建设"天眼工程",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一盘棋;强化行为自觉,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晖  巩前文  
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重要举措为研究起点,总结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从"政府意识"上升到"国家意志";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互融互促机制生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框架基本形成,保障能力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得益于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同行、政府主导与多元共治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和城镇与农村人居环境共治等重要举措的实施。中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短期经济利益让渡于长期发展和全民参与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压舱石等基本经验。今后应继续推进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树立绿色观念,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并驾齐驱;建设"天眼工程",落实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一盘棋;强化行为自觉,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让历史见证辉煌用奋斗再造未来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献上内审人最由衷的祝福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内审事业再创辉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自信,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好内部审计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祖国同行,铸内审华章让历史见证辉煌,用奋斗再造未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宇  张婷婷  
外汇管理政策在中国对外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不断变化,中国的外汇管理政策也在演变和发展,经历了由严格管制到宽松管理,由官定汇率到市场机制决定汇率,由最初的集中统一管理到逐步放开,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都较好地服务了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汇管理政策的演变和发展之路,并在总结其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外汇管理政策的意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佐  
本文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的有关文献和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权威性资料为依据,比较全面、系统地回顾了1949年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制建立的情况,包括新中国税制建立的历史背景、首届全国税务会议的召开、《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的公布和实施、新税制实施中的重要调整,目的在于比较真实地反映新中国税制建立的艰苦历程和中国税制的历史性转折,总结经验,为今后中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国强  
治税思想是治税主体的税收使命观与价值观,是治税主体从事税收实践的指导思想,包括税制建设思想、税收征管思想与税收管理体制思想。税制建设使命包括组织收入与调节社会经济两方面;税制建设价值观在政策导向层面包括收入充足与稳定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社会公平原则与科学发展原则,在表现形式层面包括法定原则、统一原则、契合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原则、规范原则与简便原则。税收征管使命是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实现政府征税权利;税收征管价值观包括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关系、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税收管理体制使命是调动地方积极性,主要是调整税收负担分配的积极性;税收管理体制价值观包括税收收入合理增长原则、企业平等竞争原则、税收负担合理分配原则、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原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柴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发展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于12月7日—8日在云南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产业与科技史》编辑部和云南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聊城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河南信阳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以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与经验为主题,围绕经济发展经验与探索、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经济创新与管理体制变迁等三个层面展开,探索长时段历史发展规律,为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莫曰达,林青  
我国统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和书契是对当时重大政治经济事项进行粗略分类和记述,粗略计算其总数的一种活动,当为统计的雏形。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方宝璋  何瑞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中央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下设有审计机构,一些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审计机构或人员,全国各大中城市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从事审计执业活动。与此相适应,中央至地方各省制定颁布了一些审计法规作为审计监督的依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审计在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严肃财经纪律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于经济体制的限制和思想上的认识不足,至1956年,政府审计机构被财政监察机构取代,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被取消。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审计也表明特定历史时期的审计模式的发展受制于该时期的经济体制、思想认识,是经济体制、思想认识的产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小虹  王婷婷  王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政策经历了从索取农业到反哺农业的演变。本文将农业政策的演变历程分为6个阶段,以国家层面颁布的2 259项农业政策为样本,从政策总量与结构、府际关系、政策内容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厘清这6个阶段中国农业政策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①中国农业政策在内涵上实现了从"取"到"予"的逆转。②在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方面,农业政策的制发目的由"增产、稳收"转向"保质、增收"。③农业政策手段随着农业政策目标的调整由转移农业剩余向优先发展农业转变。④农业政策演变体现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从制度化构建到不断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⑤农业政策制发主要由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主导,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实施。⑥农业政策的演变历程伴随着地方与中央、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利益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18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对2019年经济工作作了部署。我们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全年经济工作。一、充分肯定"六方面成绩"2018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极为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绩,朝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六方面:一是宏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