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
- 2023(922)
- 2022(744)
- 2021(680)
- 2020(580)
- 2019(1182)
- 2018(995)
- 2017(1538)
- 2016(1057)
- 2015(1160)
- 2014(1177)
- 2013(1143)
- 2012(1114)
- 2011(1125)
- 2010(1036)
- 2009(1037)
- 2008(1062)
- 2007(1019)
- 2006(873)
- 2005(834)
- 学科
- 学(3255)
- 济(2254)
- 经济(2251)
- 水产(1256)
- 业(1144)
- 管理(1144)
- 森(1059)
- 森林(1059)
- 林(1040)
- 动物(1032)
- 方法(904)
- 动物学(839)
- 企(831)
- 企业(831)
- 物(770)
- 业经(735)
- 农(710)
- 殖(700)
- 数学(696)
- 其他(688)
- 及其(661)
- 虫(659)
- 数学方法(638)
- 植(634)
- 防(623)
- 养殖(614)
- 地方(614)
- 生态(611)
- 害(607)
- 中国(597)
- 机构
- 大学(18218)
- 学院(17486)
- 研究(10568)
- 科学(9532)
- 农(8938)
- 所(7299)
- 农业(7149)
- 研究所(7002)
- 业大(6677)
- 中国(6442)
- 省(5428)
- 室(5131)
- 实验(5062)
- 实验室(4779)
- 京(4668)
- 农业大学(4656)
- 院(4613)
- 林业(4554)
- 重点(4522)
- 研究院(4253)
- 科学研究(3970)
- 江(3966)
- 业(3895)
- 中心(3808)
- 技术(3667)
- 济(3158)
- 管理(3137)
- 北京(3126)
- 科学院(3106)
- 部(3098)
共检索到27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德英
乌鳢俗称黑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氧、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人工催产50组,获卵150万粒,平均受精率7458%,孵出种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出长50~67cm...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灿彪 祝新文
探讨在自然条件下 ,培育中华倒刺鱼巴鱼苗的因素。设计了不同的放养密度 ,观察记录了鱼苗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长阶段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中华倒刺鱼巴苗种培育的水花放养密度以 1 50尾 /m2 左右为宜 ,仔鱼早期生长较慢 ,2 0cm后生长较快 ,养殖水温以 2 8~ 32℃为最佳。试验共用鱼苗 5万多尾 ,通过 50天的培育 ,鱼苗体全长从 1 0cm长至 7 5cm ,尾重达 5 3g ,平均成活率达 96 8%。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 鱼苗培育 放养密度 水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仁杰 陆昌胜 张邦杰 黄永强 李本旺
介绍了尖塘鳢的土池苗种培育技术 ,依据鱼苗的食性进行饲料投放和水质培育。 2 0 0 3年 5~ 6月 ,在 5口面积 12 0 0~ 2 5 0 0m2 的土池中放养人工孵化的鱼苗 136 5万尾 ,经 4 3~ 5 5d培育 ,收获规格 3 1~ 3 8cm的苗种 36 19万尾 ,培苗成活率 2 6 5 1% ,实现了尖塘鳢苗种土池规模化培育生产。
关键词:
尖塘鳢 土池 苗种 培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 吴国荣 彭本初 金曙光 张玉
试验在塑料大棚简易水泥池温室内,对40组亲鱼孵化的26.19万尾乌鳢幼体经过25d 培育后(温室内培育10d,室外网箱内培育15d),获得规格为2~3cm 夏花18.00万尾,这阶段成活率达到68.7%,然后放入室外土池中培育50d,获得规格为10~15cm 鱼种10.30万尾,这阶段成活率达到57.3%,总的成活率为39.4%。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乌鳢 苗种培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从自然海区捕获的平均全长1.7cm、平均体重0.0590g的花鲈稚鱼,在淡水池塘中培育41d,达到平均全长6.35cm,平均体重2.5904g,成活率达45.9%,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花鲈,苗种培育,成活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细兰 洪万树 张其永 柴敏娟 陈仕玺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epede)样品体长17.0~19.8 cm,性成熟鱼性腺为Ⅳ~Ⅴ期,性未成熟鱼性腺为Ⅱ期。取嗅囊切片、染色、固定。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拍照。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具一对纺锤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分,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且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嗅觉器官 形态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王宇希 谢楠 郭水荣 刘新轶 姚桂桂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以上,以25~28℃为宜。25~30℃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学宏 杨彩根 王志林 陈祖培 钟卫东 许爱国 陈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志林 陈祖培 陈超 许爱国 卢磊 宋学宏 杨彩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方耀林 余来宁 郑卫东
鲶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方耀林,余来宁,郑卫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鲶鱼,属鳝形目,鲶科,俗称“土鲶”,可生活在江河、湖泊以及沟渠、堰塘等小型水体中,为底栖性的肉食鱼类,适应性广,以各种小杂鱼、小虾、软体动物等为其对象,经人工驯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