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0)
- 2023(10365)
- 2022(9105)
- 2021(8547)
- 2020(7477)
- 2019(17001)
- 2018(17115)
- 2017(33031)
- 2016(18607)
- 2015(21583)
- 2014(22207)
- 2013(22016)
- 2012(21058)
- 2011(18821)
- 2010(19344)
- 2009(18503)
- 2008(19087)
- 2007(17803)
- 2006(15611)
- 2005(14580)
- 学科
- 济(74276)
- 经济(74151)
- 管理(58649)
- 业(53043)
- 企(44829)
- 企业(44829)
- 方法(33605)
- 数学(28171)
- 数学方法(27727)
- 财(24188)
- 农(21831)
- 制(20901)
- 中国(20473)
- 业经(16995)
- 学(16963)
- 务(14606)
- 财务(14556)
- 财务管理(14510)
- 贸(14434)
- 贸易(14428)
- 易(14018)
- 银(13911)
- 银行(13876)
- 地方(13831)
- 企业财务(13683)
- 农业(13661)
- 体(13632)
- 理论(13160)
- 行(13133)
- 融(12666)
- 机构
- 大学(280246)
- 学院(278369)
- 济(110583)
- 经济(107851)
- 管理(100866)
- 研究(95166)
- 理学(84917)
- 理学院(83891)
- 管理学(82214)
- 管理学院(81678)
- 中国(74444)
- 京(60252)
- 科学(59038)
- 财(57396)
- 农(50654)
- 所(50594)
- 江(45765)
- 研究所(44993)
- 中心(44416)
- 财经(43642)
- 业大(41929)
- 农业(39782)
- 经(39120)
- 北京(38530)
- 范(37060)
- 师范(36677)
- 州(35825)
- 经济学(33967)
- 院(33413)
- 省(32013)
- 基金
- 项目(172487)
- 科学(133168)
- 研究(125936)
- 基金(122651)
- 家(106572)
- 国家(105622)
- 科学基金(88669)
- 社会(77872)
- 社会科(73504)
- 社会科学(73479)
- 省(68170)
- 基金项目(64248)
- 教育(58880)
- 划(57164)
- 自然(56843)
- 自然科(55395)
- 自然科学(55376)
- 自然科学基金(54388)
- 编号(52322)
- 资助(51426)
- 成果(45511)
- 重点(39150)
- 部(38637)
- 课题(36880)
- 发(36323)
- 创(34900)
- 制(34859)
- 性(33185)
- 科研(33058)
- 教育部(32796)
- 期刊
- 济(131326)
- 经济(131326)
- 研究(85110)
- 中国(60604)
- 财(48182)
- 农(47629)
- 学报(47511)
- 科学(40968)
- 管理(37962)
- 大学(35622)
- 学学(33425)
- 教育(32551)
- 农业(31123)
- 融(28502)
- 金融(28502)
- 技术(23912)
- 财经(22830)
- 业经(20680)
- 经(19634)
- 经济研究(19338)
- 问题(17967)
- 业(16215)
- 版(15262)
- 贸(14848)
- 理论(13940)
- 图书(13908)
- 技术经济(13687)
- 统计(12751)
- 财会(12558)
- 实践(12416)
共检索到435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治国
中医药传统知识属于我国独有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存废问题的争论是一种巨大的悲哀。纯属医学圈内专业之间的成见加上圈外人的"无知"盲从"现代",形成了对宝贵传统文化资源的群体性破坏。国家应当通过综合措施引导、规范,达到保护和充分利用中医药的效果。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鹏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沿话题》集合了作者苑利与顾军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向读者阐述了什么是非遗以及如何保护非遗。该书包括5编、48篇文章,内容主要有:"非遗"保护的逻辑起点:"非遗"存在的问题;传承人:中华文明的"二传手";政府在"非遗"中的定位;遗产活用:见人、见物、见生活。该书针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同时明确了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R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仿真技术十分适合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遗” VR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生存境况正在遭受现代化的冲击。影像作为视听结合的媒介兼具艺术与传播的双重功能,可以将"非遗"以活态的形式广泛播扬,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传播,依靠融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以期实现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新路径,使之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留存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秀萍
中国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够良好,出现了萎缩现象,对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迫在眉睫。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琼飞
海南作为典型的海岛型省份,长期以渔业及其他海洋资源为主导产业,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而且沉淀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海洋文明的延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良好的海洋保护意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许多珍贵的非遗项目面临失传危机。笔者围绕海南海洋类非遗保护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科学的保护策略,切实提升非遗传承主体的保护积极性,推动我国海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由王文章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从学理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其概念、特征、类别等知识;然后立足实践维度,针对传统音乐、舞蹈、体育、美术、医药等二十几种非遗项目进行了讨论分析,深刻解读了各种非遗项目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形成过程等;最后聚焦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积极借鉴国外管理经验,提出科学的非遗保护措施,为非遗保护工作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参考,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冷娟
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例,分析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梳理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强化文化积淀和人文涵养,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保留住珍贵的乡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题 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文化产品 活态保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阚如良 汪胜华 梅雪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分级保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盛华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联结着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共同情感认同和价值,对于了解历史、延续情感、传承发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引起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自然环境、经济、价值等诸方面的认同关系密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保护生态,将文化生态意识融入其中无疑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生态主要研究文化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关系。由吴楠著、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研究》一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生态建设相结合,旨在唤醒大众的文化生态意识,促进文化生态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澜 杨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教育的文化环境,民族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途径,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国民族教育立法在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存在不足,必须树立科学的民族教育立法指导思想,既注重少数民族接受主流文化的权利的保护,又重视民族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同时还必须明确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为民族教育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民族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法完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梅 苏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复杂的法律特征,应从其特点和难点出发,探索一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保护与权利主体民间保护相结合的新思路,充分调动权利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立法上宜采取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应实施登记式版权保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兆林 张宪昌
民间资本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但学术界对其尚未开展系统研究。本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民间资本的概念、特点、研究价值、角色及作用等开展研究,力求实现民间资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效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
民间资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力量 规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2011年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性保护 图书馆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萨如拉 谢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过度商品化和产业化,而忽视对其知识属性的考察,同时也存在过度保守化,忽视对其所蕴含知识潜力挖掘的问题。文章在知识审计视域下构建非遗知识审计模型,从知识拥有量、生存环境、历史沿革及市场需求等层面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丹寨县古法造纸技艺开展知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保护中缺少技术设备支持、资料记录;其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环境、市场需求大小、现代科技的影响;产品创新可以提升其经济价值;生产性保护基地和研习所的设立行之有效等。提升生产性保护效能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资料记录、加强物质保障、提升经济价值和扩大需求信息供给。为此,知识审计也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能提升的有效工具。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鑫 赵嘉伦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资源 公共图书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