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4)
- 2023(11069)
- 2022(9544)
- 2021(8775)
- 2020(7479)
- 2019(16354)
- 2018(16334)
- 2017(31508)
- 2016(16779)
- 2015(18633)
- 2014(18018)
- 2013(17631)
- 2012(15710)
- 2011(14349)
- 2010(14628)
- 2009(14240)
- 2008(13722)
- 2007(12581)
- 2006(11404)
- 2005(10181)
- 学科
- 济(66393)
- 经济(66276)
- 业(62150)
- 管理(51318)
- 农(46599)
- 企(41580)
- 企业(41580)
- 农业(30810)
- 方法(23395)
- 制(21507)
- 业经(20759)
- 数学(20170)
- 数学方法(19956)
- 财(19203)
- 中国(17812)
- 体(16249)
- 贸(13465)
- 贸易(13459)
- 易(13146)
- 体制(12766)
- 地方(12202)
- 银(11597)
- 银行(11580)
- 策(11165)
- 行(11136)
- 发(11063)
- 学(10943)
- 融(10684)
- 金融(10680)
- 务(10585)
- 机构
- 学院(236378)
- 大学(229884)
- 济(99799)
- 经济(97836)
- 管理(92285)
- 理学(79756)
- 理学院(78961)
- 管理学(77716)
- 管理学院(77311)
- 研究(76718)
- 中国(60794)
- 农(55027)
- 财(47204)
- 京(46776)
- 科学(44499)
- 农业(41864)
- 业大(38950)
- 所(38087)
- 江(36597)
- 财经(36452)
- 中心(36399)
- 研究所(33942)
- 经(33001)
- 范(29466)
- 师范(29229)
- 经济学(29142)
- 北京(28612)
- 州(28515)
- 经济管理(27118)
- 院(26684)
- 基金
- 项目(155051)
- 科学(123376)
- 研究(117971)
- 基金(113317)
- 家(98139)
- 国家(96875)
- 科学基金(83572)
- 社会(77161)
- 社会科(72683)
- 社会科学(72666)
- 省(61665)
- 基金项目(59998)
- 教育(53223)
- 自然(51749)
- 自然科(50539)
- 自然科学(50526)
- 划(50366)
- 自然科学基金(49647)
- 编号(49622)
- 资助(44625)
- 成果(39756)
- 制(35459)
- 部(34990)
- 重点(34308)
- 发(33757)
- 课题(33083)
- 创(32939)
- 国家社会(31867)
- 农(31641)
- 性(30863)
- 期刊
- 济(121269)
- 经济(121269)
- 研究(68526)
- 农(59316)
- 中国(51336)
- 农业(39733)
- 财(36899)
- 学报(34266)
- 科学(33588)
- 管理(32756)
- 大学(27603)
- 业经(26634)
- 学学(26411)
- 融(25106)
- 金融(25106)
- 教育(23436)
- 业(19352)
- 技术(19170)
- 财经(17771)
- 经济研究(16996)
- 问题(16638)
- 经(15231)
- 农村(14624)
- 村(14624)
- 农业经济(14190)
- 世界(13858)
- 版(13450)
- 经济问题(11578)
- 商业(11519)
- 贸(11056)
共检索到360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玲
1953—1956年中农的日常生活表明:给国家工业化强有力支撑的统购统销,引起了不少农民尤其是广大中农的不满。统购统销给他们带来的是饥肠辘辘的深刻记忆。在此基础上,虽然广大中农向国家权力机构表达了其意愿,并以多种方式抗争,但最终大都无奈地选择了俯首帖耳。
关键词:
中农 日常生活 统购统销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我国的手工棉纺织业在历史上的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54年开始的棉花统购与棉布统购统销,中断了手工棉纺织业、特别是农村手工纺织业的正常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手工棉纺织业从地下转入地上,得到合法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上重又蓬勃兴旺,成为一些地区的重要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我国手工棉纺织业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新的活力。本文从历史连续性的角度,考察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1954至1965年间——在国家统购统销制度严格管控下的手工棉纺织业的生存状况,并通过这一个侧面,来观察改革前在实施工业化战略下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关键词:
制度变革 手工棉纺织 统购统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期间,农民家庭棉纺织是弥补棉布计划供应不足的一条途径。由于国家计划供应量不能满足需求,因而存在着一个广大的非法土布市场,手工纺织业收益丰厚,这种利益决定着农民的选择取向。国家为加速工业化而实行的垄断购销办法和定价机制,反而造成了一个悖论性结果,逼迫着农村手工棉纺织业从近代以来的市场化趋势向家庭自给化回归,对国家的战略意图造成干扰。
关键词:
统购统销 棉纺织 成本 收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陆云航
对于我国集体化农业经济绩效的解释,主流文献的结论是“工分制”导致对劳动投入缺乏有效的激励。通过对一份浙东沿海某生产队社员分配分户方案的研究,作者发现,政府通过统购统销制度将集体化农业内部的剩余粮食都收购了之后,已很难在集体化农业内部对劳动投入形成有效的激励。作者以粮食生产为例,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国家粮食征购的比率对集体农业的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又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统购统销制度对集体化农业经济绩效的负面作用。
关键词:
激励机制 统购统销 协整 因果关系检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在建国前期市场史的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在卓有成效地利用市场的同时 ,为什么又很快取消了主要商品的市场 ?无法从以往的解释中看出这一变化机制的清晰轮廓。本文以粮食类和花纱布两类商品为典型 ,从市场运行及其成本的层面上 ,探讨了这一时期国内商品市场的变迁。本文认为 ,建国前期国内市场上存在着的两种性质的价格 ,即市价与牌价 ,其相互关系与变动是这一时期市场机制运行的一个特殊形式。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了这一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最终导致市场萎缩关闭的 ,除了其他种种因素之外 ,也还有市场本身的因素。市价与牌价并行这种价格运行机制本身是一种高成本的机制。而这个时期各个利益群体的存在及其市...
关键词:
市价 牌价 市场管理 交易成本 统购统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愿 李娜 刘志铭
统购统销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城乡差距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借鉴Knight(1995)的两部门价格剪刀差模型,分析了统购统销政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1953-198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以粮食收购率和粮食的跨省调拨还是以粮食超购率来度量,统购统销政策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计划经济时期的效应最大,而改革开放后的效应整体上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且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统购统销政策通过提高城市居民消费,降低农村人口消费,从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统购统销政策的本质是政府汲取农业剩余以补贴城市和工业部门发展,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统购统销政策 价格剪刀差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愿 李娜 刘志铭
统购统销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我国的城乡差距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借鉴Knight(1995)的两部门价格剪刀差模型,分析了统购统销政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利用1953-198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无论是以粮食收购率和粮食的跨省调拨还是以粮食超购率来度量,统购统销政策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计划经济时期的效应最大,而改革开放后的效应整体上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且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统购统销政策通过提高城市居民消费,降低农村人口消费,从而扩大了
关键词:
统购统销政策 价格剪刀差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丽 王宇雄 赵鹭
日常生活是美好生活产生的源泉,将美好生活转化为农民日常生活的新秩序,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又是新时代农民日常生活新秩序建构的重要向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日常生活呈现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和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等特点。农民日常生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紊乱,即农民日常生活状态的区隔性使农民社会关系紧张、农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开放性使农民价值观念冲突、农民日常生活思维的传统性使农民日常生活规范难以革新。以美好生活为指向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当以美好生活的关系理性重构农民社会关系、以美好生活的价值引领重塑农民价值观念、以美好生活的道德旨归重树农民生活规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德余
无论从粮食总产量的绝对规模来看,还是从粮食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来看,1966—1976年间的粮食产量增长绩效仍然十分突出。不过,在1966—1976年间,粮食生产与流通系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了1958年"大跃进"之后的错误,而也有一些错误则是新出现的问题。其中,粮食政策领域犯的"旧错误"主要表现在打击责任田、关闭粮食交易市场、高征购的冒进主义抬头等。粮食政策出现的新问题则是以粮为纲带来的多种经营萎缩的后果、粮食储备制度引起的未曾预料的后果以及粮食亏损补贴压力的迅速增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韩正彪 林延胜
[目的/意义]农村处于市场经济最薄弱而又受传统社会结构影响最深的地区,社会因素对农民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机理。[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34份江苏省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的数据,综合利用Logit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第一,社会资本对是否选择朋友、家人、报纸、电脑和手机作为信息源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选择日常生活信息源的个数虽然与社会资本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却较低。第二,社会资本对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绩效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本的共享和网络维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平波
机会主义行为问题是制约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发挥合作社正式制度与声誉制度的协同治理作用。在一个农民合作意愿程度为单边非完全信息结构的假设条件下,本文分析了正式制度作用下的农民合作行为激励问题,同时分析了正式制度与声誉制度在激励农民行为时的协同治理关系。其协同关系表现在,正式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带动声誉制度激励效果的不断提升,同时声誉制度能够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可以有效激励合作意愿较弱的农民参与合作。由于正式制度的载体是合作社,声誉制度的载体是农村社区,因此,通过合作社与农村社区的互动关系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式制度与声誉制度的协同治理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相蒙 于毅
本文介绍了美国农地利用规划中的农地发展权国家购买制度的内涵、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主要内容,对其作出法律性质、积极方面以及消极方面的评价,以期对中国农地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伟
由于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征地安置标准过低且安置方式单一 ,大量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问题日益显现。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 ,重点是明确基本生活保障的对象 ,采取可行的实施方式 ,加强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的运营与管理 ,并注意发挥政府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环境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