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16)
- 2023(20793)
- 2022(17562)
- 2021(16314)
- 2020(13501)
- 2019(30801)
- 2018(30515)
- 2017(58222)
- 2016(31316)
- 2015(35271)
- 2014(34988)
- 2013(34359)
- 2012(31350)
- 2011(28053)
- 2010(28146)
- 2009(26252)
- 2008(25990)
- 2007(23400)
- 2006(20695)
- 2005(18189)
- 学科
- 济(126089)
- 经济(125912)
- 业(110099)
- 管理(104474)
- 企(94518)
- 企业(94518)
- 方法(55241)
- 农(45388)
- 数学(44926)
- 数学方法(44315)
- 财(39268)
- 业经(37982)
- 中国(34518)
- 农业(30937)
- 制(29270)
- 务(26372)
- 财务(26287)
- 财务管理(26242)
- 地方(25286)
- 企业财务(24901)
- 技术(24460)
- 理论(24216)
- 学(23294)
- 和(22304)
- 贸(20898)
- 贸易(20882)
- 体(20430)
- 银(20427)
- 划(20401)
- 银行(20385)
- 机构
- 学院(444066)
- 大学(440112)
- 管理(178394)
- 济(177055)
- 经济(173153)
- 理学(153489)
- 理学院(151867)
- 管理学(149355)
- 管理学院(148505)
- 研究(141067)
- 中国(109640)
- 京(92995)
- 财(85412)
- 科学(85071)
- 农(72592)
- 所(68488)
- 江(67701)
- 财经(67047)
- 中心(66249)
- 业大(64611)
- 研究所(61651)
- 经(60916)
- 北京(58260)
- 范(57065)
- 师范(56543)
- 农业(55680)
- 州(54200)
- 经济学(52806)
- 院(51740)
- 财经大学(49551)
- 基金
- 项目(298047)
- 科学(236065)
- 研究(223801)
- 基金(215379)
- 家(185495)
- 国家(183806)
- 科学基金(160069)
- 社会(141529)
- 社会科(133947)
- 社会科学(133912)
- 省(118024)
- 基金项目(113845)
- 教育(103225)
- 自然(102178)
- 自然科(99820)
- 自然科学(99798)
- 自然科学基金(98004)
- 划(97413)
- 编号(92309)
- 资助(87304)
- 成果(74728)
- 重点(66097)
- 部(65635)
- 创(64812)
- 发(63739)
- 课题(63514)
- 创新(59946)
- 制(57967)
- 国家社会(57864)
- 教育部(56873)
- 期刊
- 济(202334)
- 经济(202334)
- 研究(130819)
- 中国(91041)
- 农(70248)
- 管理(69844)
- 财(68807)
- 学报(64583)
- 科学(61253)
- 教育(53348)
- 大学(51378)
- 学学(48118)
- 农业(47569)
- 技术(42363)
- 融(41206)
- 金融(41206)
- 业经(36530)
- 财经(32954)
- 经济研究(29977)
- 经(28270)
- 问题(26254)
- 业(25176)
- 技术经济(22667)
- 图书(21883)
- 科技(21582)
- 版(21320)
- 现代(20965)
- 理论(20380)
- 财会(19734)
- 商业(19660)
共检索到663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段玉厂 傅首清
人才循环是创新型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需要探索人才循环机制。中关村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从创新创业人才转化为天使投资人并继续支持创新创业等五种人才循环模式,与硅谷的比较分析表明,硅谷创新创业人才循环是在循环经济、文化环境、政策制度和天使投资形成机制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实现的,但中关村在这几个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驱动机制。从文化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制度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创业 人才循环 机制 路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国君 韦伟光
各地在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中存在明显的趋同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以使政策能够有效发挥社会效力。
关键词:
人才 引进政策 高层次 创新创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华 娄夕冉
在全球人才流动加速的知识经济时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创新创业过程二维框架,以浙江省"九五"至"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海外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编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数量增长迅速,从"十五"至"十三五"开局之年政策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政策发文主体较多,但协调性较弱,浙江省财政厅是重要联合发文主体;从政策工具维度而言,供给类和环境类政策过溢、需求类政策偏少;创新创业准备阶段缺乏环境型政策,起步阶段缺乏供给型政策,发展阶段缺乏需求型政策。最后,提出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红梅
目前,天津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综合能力逐步增强,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天津市利用政策支持和平台建设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但是仍然存在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不足、收入差距较大、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人才政策欠完善等问题,建议通过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公共服务政策体系,降低科技人才创业风险在全社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关键词:
天津市 科技人才 创新创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爱华 侯永峰 郝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支撑。回顾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期探索和取得的成效,梳理当前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从加强人才布局、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特殊通道、统筹推进人才计划项目、完善海外人才引进配套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等方面提出完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层次 创新人才 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为 郭海敏
培养造就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为技术创新中心,高校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研究院所为科学创新的中心.三者相互独立.联系不够紧密,"产"、"学"、"研"三者的分离成为制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榕 宋雅雯
高层次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排头兵,是加快实现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国家人才战略和“双一流”政策引导下,地方高校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度重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与发达地区部委院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根据地方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新时期地方高校在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高层次创新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海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知识创新的尖兵,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关键因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甘肃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特点,分析甘肃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应对措施,为增强甘肃省区域竞争力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人才 高层次 创新型 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雪
高层次人才是高职院校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高职院校从聘用方式、成果考核、发展通道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推动了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也存在"短聘期"考核模式导致发展基础厚植不够、"轻培养"管理体制导致成长平台支撑不足、"数量化"评价体系导致成果反哺力度不够、"单一性"激励机制导致精神关怀深度欠缺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健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打造共育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实施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引领,以此来完善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助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双高"建设稳步发展。
关键词:
“双高”建设 高层次人才 成长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炤琨 王静
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在心理预期和现实之间存在差异。本文建立了心理预期与创业实践认识关系模型,描述了这种差异,并基于北京"海聚工程"(前七批)创业类入选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动机、问题、建议三部分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证明这种差异的存在并细分了其具体表现。
关键词:
海外高层次人才 创业 心理预期 差距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陶卓1,2 ,潘运军3,李培园1,杨静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层次科技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能力高低成为决定其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运用扎根理论对3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案例进行研究,最终构建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理论模型。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可通过契合区级政府人才政策获取政策支持,将自身创业资源与政策资源有效整合,从而大幅提升自身创业能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凌利峰 吴婷婷
加快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建设步伐是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转向中高端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使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利用实际调研数据,从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支持供给出发,分析了当前金融服务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和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银行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市场中坚力量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可为东部沿海省份乃至全国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凌利峰 吴婷婷
加快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建设步伐是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转向中高端的关键因素。然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使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利用实际调研数据,从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金融支持供给出发,分析了当前金融服务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基本情况和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银行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市场中坚力量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可为东部沿海省份乃至全国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忠艳 赵永乐
新经济时代,人才创新创业政策逐步成为各地打造创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制度杠杆。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11个国家高新区83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并揭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呈现出的共通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但适用对象、激励时机、产业选择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双创政策的地方性元素还有待于深入挖掘,以高层次人才双创发展周期性需求为导向的动态化、精准性的政策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围绕突出问题,提出契合地方发展元素的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供给体系和差异化精准治理的改革路径和具体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忠艳 赵永乐
新经济时代,人才创新创业政策逐步成为各地打造创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制度杠杆。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11个国家高新区83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并揭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呈现出的共通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但适用对象、激励时机、产业选择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双创政策的地方性元素还有待于深入挖掘,以高层次人才双创发展周期性需求为导向的动态化、精准性的政策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围绕突出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