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0)
2023(14965)
2022(12798)
2021(11755)
2020(9545)
2019(21627)
2018(21302)
2017(39985)
2016(21406)
2015(23901)
2014(23153)
2013(22734)
2012(20752)
2011(18827)
2010(18718)
2009(17048)
2008(16383)
2007(14645)
2006(12638)
2005(10447)
作者
(60532)
(50556)
(49936)
(47627)
(31899)
(24247)
(22511)
(19737)
(18967)
(17910)
(17262)
(16905)
(15859)
(15785)
(15389)
(15093)
(14905)
(14791)
(14415)
(14234)
(12451)
(12274)
(11948)
(11517)
(11319)
(11121)
(11099)
(11066)
(10099)
(9926)
学科
(84277)
经济(84192)
(66527)
管理(64846)
(52951)
企业(52951)
方法(37419)
(32755)
数学(32097)
数学方法(31746)
中国(24082)
业经(22728)
农业(22154)
(20607)
技术(20561)
地方(18998)
(17530)
(15567)
理论(14323)
(13860)
贸易(13845)
技术管理(13484)
(13408)
环境(13383)
(13121)
银行(13083)
(13009)
(12921)
财务(12859)
财务管理(12840)
机构
学院(299501)
大学(299088)
管理(124219)
(117786)
经济(115177)
理学(108799)
理学院(107618)
管理学(105906)
管理学院(105355)
研究(97109)
中国(71503)
(62614)
科学(60862)
(51966)
(49798)
(46665)
业大(45702)
中心(44825)
(42917)
研究所(42759)
财经(42184)
(40224)
师范(39910)
北京(39007)
(38457)
农业(37727)
(35670)
(35142)
经济学(34607)
师范大学(32236)
基金
项目(213673)
科学(169986)
研究(158793)
基金(155166)
(134483)
国家(133305)
科学基金(116219)
社会(101249)
社会科(95904)
社会科学(95884)
(85124)
基金项目(83502)
自然(74581)
自然科(72904)
自然科学(72891)
教育(71638)
自然科学基金(71588)
(70213)
编号(64681)
资助(61416)
成果(51279)
(48499)
重点(47180)
(46229)
(46046)
创新(44491)
课题(44124)
国家社会(41642)
科研(39950)
教育部(39822)
期刊
(128104)
经济(128104)
研究(86246)
中国(59233)
(49211)
学报(46094)
管理(44683)
科学(44306)
(37317)
教育(35716)
大学(35618)
农业(33701)
学学(33451)
技术(26199)
(24705)
金融(24705)
业经(24276)
经济研究(19523)
财经(19411)
科技(18508)
(16546)
问题(16276)
图书(16086)
(15863)
技术经济(15206)
理论(14482)
(14444)
现代(13526)
实践(13445)
(13445)
共检索到428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志强  乔怡迪  刘璇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铁山  高洪深  吴永林  白波  
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建立中关村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模型,并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创新资源优势,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指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应该实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创新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首清  
在中关村20年发展历程中,区域创新网络和科技产业生态环境是中关村取得今日成就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从分析中关村区域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演化和特点入手,突出分析了区域创新网络演化的5个阶段,给出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创新形式。分析了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指出中关村科技产业生态环境包括优势产业高端化生态环境、产业集群化发展生态环境和创业孵化生态环境3个方面。同时,对区域创新网络与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海淀科技园区的实际情况,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认为应从4种因素入手,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创新网络,打造适宜的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以迎接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军   贺子桐   马晓琳   赵惠妍   束超慧  
数字化如何驱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与机制演进?锚定该问题,构建“情景-组织-机制”框架,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纵向案例研究。研究表明:(1)数字化情景以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为触点,园区组织结构呈现“聚合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态势;(2)数字化下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机制聚焦在适应、互动和共生3个维度,其中,在市场需求的适应机制上,案例样本在时间线上呈现出“被动适应-主动适应-引领适应”的变异特征;在与合作资源的互动机制上,则沿着“资源共享-知识转移-利益分配”的路径迭代;在系统主体间共生机制上,表现出“寄生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的演进轨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春媛  范奇伟  王锦  杨妮娜  
本文在测度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生产函数,利用相关数据,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高校R&D如何影响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结果表明:高校R&D产生的新知识对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影响,集中体现为高校R&D产生的科技论文所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高校的R&D知识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为1年,而企业R&D则不存在溢出效应的时滞问题;北京地区高校R&D活动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地高校R&D知识溢出对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绩效带来负的挤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旭东  王誉  李思梦  
推进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成为京津冀三地政府实施协同治理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聚焦三地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情况,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方法,对2014—2019年京津冀国家级科技园区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进行度量。研究结果显示,2014—2019年京津冀三地国家科技园区的创新协同度与有序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创新关系仍不稳定。因此,应破除行政壁垒,构建跨区域合作治理模式与利益共享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红升  
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分析了区位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从中关村的发展史看,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中关村以贸易起步并被锁定在贸易和商业导向这一路径上,这导致中关村不能成为像硅谷那样的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高科技园区,同时它也导致中关村和北京地区不能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建立自己的优势,其结果是,中关村的研发和人才优势难以有效发挥,损害了中关村的竞争优势。中关村的区位也使其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损害了其创新能力。最后,本文分析了中关村模式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平  
加速建设中关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技术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审时度势提出的,是面向21世纪国家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要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就必须首先为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制定一个一流的规划,作为有计划、有步骤开发和建设的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彦云  申晓玲  杨宏亮  姜万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扈瑞鹏  马玉琪  赵彦云  
文章基于2011年-2014年中关村科技园数据,采用Rome-Jones知识生产函数和随机前沿模型方法,测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R&D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投入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3%和0.27%;金融支持、政府扶持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规模对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产业集中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湘云  叶生新  
文章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及"新三板"的基本概念和在我国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高新科技园区经济的五大特性,揭示了"新三板"对高新科技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新三板"在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的实践,证明了"新三板"对科技园区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具有的巨大促进作用。文章对在我国现实金融体制下,如何发展科技金融、解决科技创新与风险资本之间的对接渠道设计、最终达成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敬华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的内容,分析了园区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并对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素敏,陈昭锋  
创业人才是新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人力资源。科技园区所以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和新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正是因为其独特竞争力的创业人才区域集聚机制。这是科技园区成功的奥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