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7)
- 2023(5260)
- 2022(4411)
- 2021(4298)
- 2020(3546)
- 2019(8134)
- 2018(8455)
- 2017(15862)
- 2016(8979)
- 2015(9660)
- 2014(9537)
- 2013(9461)
- 2012(8788)
- 2011(8190)
- 2010(8402)
- 2009(7964)
- 2008(7921)
- 2007(7159)
- 2006(6893)
- 2005(6180)
- 学科
- 农(43887)
- 济(36431)
- 经济(36375)
- 业(29689)
- 农业(29084)
- 管理(15868)
- 业经(13626)
- 制(12067)
- 中国(10364)
- 企(10273)
- 企业(10273)
- 农业经济(9713)
- 体(9707)
- 方法(9434)
- 村(8929)
- 农村(8923)
- 发(8503)
- 数学(8410)
- 数学方法(8306)
- 地方(7725)
- 学(7664)
- 发展(7449)
- 展(7441)
- 土地(7218)
- 策(7056)
- 及其(6878)
- 财(6850)
- 劳(6847)
- 劳动(6845)
- 体制(6801)
- 机构
- 学院(123238)
- 大学(119358)
- 济(53137)
- 经济(52118)
- 研究(49650)
- 农(49354)
- 管理(43849)
- 中国(39203)
- 农业(37841)
- 理学(37449)
- 理学院(37046)
- 管理学(36379)
- 管理学院(36171)
- 科学(31076)
- 业大(28548)
- 所(27087)
- 京(26221)
- 研究所(24392)
- 农业大学(22972)
- 中心(22790)
- 财(22779)
- 江(20979)
- 省(19441)
- 业(19167)
- 院(16633)
- 科学院(16628)
- 财经(16435)
- 范(16425)
- 北京(16400)
- 师范(16182)
- 基金
- 项目(79672)
- 科学(61448)
- 研究(58889)
- 基金(56179)
- 家(50803)
- 国家(50202)
- 科学基金(41034)
- 社会(36538)
- 社会科(33944)
- 社会科学(33932)
- 省(32903)
- 基金项目(29603)
- 农(28681)
- 划(26838)
- 自然(26205)
- 教育(25699)
- 自然科(25507)
- 自然科学(25497)
- 编号(25341)
- 自然科学基金(25056)
- 资助(22364)
- 成果(20636)
- 发(18997)
- 重点(18240)
- 部(18093)
- 业(17547)
- 课题(17398)
- 创(16430)
- 性(15803)
- 制(15524)
共检索到203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景泉 顾友谷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思想武装和武装斗争的完美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没有对于农民的发动和组织,就找不到中国革命的同盟军;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难以改变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命运。土地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形成工农命运共同体,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是共产党从所有制上根本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土地政策;二是从思想上将农民阶级武装起来,改变了以往农民阶级无法代表自己的局限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编辑:李老,今年是您的九十大寿,又是您从事学术研究六十五周年的纪念,我代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在经济史学界,从三十年代就开始从事学术研究的,您是硕果仅存的几个元老之一了。在这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一个世纪就要来临的时候,您能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志龙
以往学界认为中共的"耕地农有"是实行土地为农民私有,但是从政策出台的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步宣传解读以及政策的执行过程来考察,其是在没收具有封建剥削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并分配给农民使用。由此观之,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下半年中共并不存在一个从实行土地私有向国有的转变过程,而且从酝酿建党到1931年2月之前,中共一直坚持以土地国有思想为指导并努力予以实践。这一结论对于认识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很快兴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耕地农有 土地国有 中共 共产国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云霞
上世纪30年代的农村经历了不同的改造和实验。由于对中国社会的本位认识、农村遭受破坏的理念思维、改造农村的思维角度的不同,进而产生了相异的结果。反思农村改造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有裨益。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土地革命 农村改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妹
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稳步地发展进步,农村各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积极的成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不禁好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乡村革命与乡村建设是如何展开的,我党为何会选择农村路线,以及这条路线究竟是如何展开的,最终又取得了何种的成效?这些问题,应该在党史中寻找答案。学者刘学礼所著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乡村革命与乡村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正是这样一本历史色彩浓郁、可读性较强、画面感突出的优秀党史读物。通过阅读此书,了解我党的历史,探究农村革命路线提出的来龙去脉,分析抗战时期乡村革命及乡村建设展开的具体路径,并跟随作者的分析考证,感叹于在特殊阶段我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感动于艰苦奋斗的革命前辈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感恩于新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豪
不同于传统的乡村社会流动,1937—1949年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是中共革命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这种政治外力主导下的社会流动跟西方社会学语境下的社会流动也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同时也凸显出了中共革命下冀中乡村社会的开放程度之高。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还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理性,使中共革命的实践一度变成了世俗化的社会运行,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实际路径就具有很明显的博弈性质和理性色彩,是一
关键词:
中共革命 冀中乡村 社会流动 理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厉以宁
在经济转型阶段,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新机遇,出现了"城归"这一群体。在中国,"农民工"将成为一个经济史上的新名词。今天的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的革命,其主力就是农民。中国人力资源的潜力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上最大的"新人口红利"正在中国涌现。
关键词:
新人口红利 人力资本革命 农民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坤 陈晓军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农民革命问题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在革命对象、革命同盟、革命主力、农民土地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为什么“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就是土地问题”等进行了科学剖析,从而提出了独有的农民革命思想。农民革命思想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得出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和革命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开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俞可平
农民工进城引发了深刻的身份危机,进而导致了其合法的自由权、劳动权、居住权、福利权和教育权等基本人权遭受损害。文章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促使中国社会进行重大制度变迁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学术界不但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而且要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来认识这场新移民运动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远意义;党和政府不但要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制定相应的农民工政策,而且要从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角度来制定相应的法规。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移民 公民身份 制度变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纪荣
魏本权教授的新著《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革命动员视角下中共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研究(1927—1949)》(以下简称"该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6月正式出版。该著从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发起推动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这一影响深远的群众生产运动入手,通过对"革命中的生产"与"生产中的革命"的辩证考察和阐释,围绕革命策略与合作运动、生产动员与群众运动的关系,对
关键词:
革命策略 互助合作运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龚育之
19世纪是中华民族衰落的世纪,20世纪是中华民族奋起斗争、走向振兴的世纪。有三个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在20世纪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其目的,一是要推翻腐败的社会制度,二是要改变落后的经济技术状况。前者是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革命,后者是产业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推翻封建帝制的胜利,但是没有能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所以后来他同共产党合作,转向新三民主义,要走这条新路来取得革命胜利。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宏伟壮丽,令人神往。他想要中国补上西欧把世界其他部分甩到后面的产业革命这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雪萍
科技带来资产的“数字化革命”,数字资产已成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实体经济的数字资产的上市发行指日可待,这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各国理论界、实务界抑或立法对有关数字资产概念的厘定和权威认定阙如,但国外学者对数字资产进行的分类表达,域外法律对数字资产内涵的界定以及数字资产性质的司法认定,为我国数字资产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我国《民法典》是数字资产保护的法律依据,但对其上位概念网络虚拟财产缺乏准确的定位,司法实践中,法官对其法律本质的认定存在较大分歧,对相关权益保护的观点也基本采取否定态度。为此,立法者可在扩张解释《民法典》的基础上,厘定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明定其作为财产权利的客体;同时制定《数字资产保护法》,在严格区分传统网络虚拟财产和数字资产的基础上,对数字资产进行分类保护,从而解决与之相关的破产、信托、担保、继承、投融资等难题。
关键词:
数字资产 概念 厘定 立法 展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钱学森
我认为人类历史上已发生过四次产业革命,第一次发生在一万年以前,人类从以打猎、采集为生发展到以畜牧业和农业为生;第二次发生在奴隶社会,即商品的出现:第三次发生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由于蒸汽机的出现引起了大工业;第四次是在十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